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扎根乡村教育教学十六载,笔者对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现状感悟颇深,十九大召开后,认真学习了十九大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这十九大的主题使人内心振奋,作为人民教师,要在三尺讲台上践行十九大精神,做人民满意教师,做学生的领路人。面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依托新教材,创建生态课堂,把田园生态课教育引入到语文教学中,提高语文教学课堂效率。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现状;生态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今天,“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过分依赖教师,依赖课本,并以考试为最终目的,禁锢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学生成为了“考试机器”。初中语文教学课上学生往往被老师的各种刁钻问题,像拉拔河一样,拉过来拉过去,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余地,老师提出问题,由学生来回答,学生的思维方式、范围都受到了限制,完全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一味的学习,却不去思考,就会越来越迷惑,进而一部分学生就更加懈怠,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天天胡思乱想,不是睡觉发呆,就是吵闹乱话,比较好的一部分学生长此以往就形成一种思维定向,思维无法扩散出去,举一也就反不了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经验的获得,还是智力、能力的发展,都由教师 “包办”,教师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分析思考,把知识生硬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把思想观点移植到学生的心中。亲近优等生,疏远后进生,放任学生课堂纪律等不良现象屡见不鲜。
面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不良现状,引进田园生态教学进课堂,建构出耳目一新的语文课堂教学风格,有助于解决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现状,使教师与学生能够和谐发展,呈现良好的教育教学生态化田园模式。形成货真价实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理念。语文课程改革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敢当配角,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比如在课文阅读理解中,在引导的情况下让学生去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和同学讨论交流、谈感受,教师再来进行相应的指导和总结,最终达到赏析美文的目的,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运用生态课堂教学建构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特别值得肯定的教育教学方式。
从学校实施“生态课堂”教学以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地位,笔者经过调查和研究,汲取他校的成功经验,把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体现在课堂教学上,依据教学所需让学生课前或课后来实施完成,并分组讨论,小组内部展示评比,形成激烈竞争的气氛。下面笔者以课堂教学为案例谈谈分组合作下体现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课堂教学。
《秋天的怀念》是七年级人教版语文新教材中的一篇散文作品,文章运用托物寄情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史铁生对母亲的情感并以此作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在导学案布置了三个自主学习任务:一是字词的积累,二是积累写秋天景物的句段,三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第三个任务中我提出了更细的要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或几句话朗读给大家听。没想到同学们一下子活跃起来,就连平时那几个不爱读书学习的同学也参与了进来,每个同学积极参与到了小组活动中,他们先确定读起来比较有气势的朗读段落,接着分组内的每个同学都出谋划策,哪句话谁来读,哪句话一起读,不一会儿,每个小组就完成了分工,而且朗读展示时学生都不约而同的为他们鼓起了掌。其他组也是不示弱,有的还别出心裁自己加入了动作表演。课堂开始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就这样在自主学习中被调动了起来,带着这样的热情学生进入到充满趣味的学习中。
通过这个课堂案例,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下自主学习的优势:
首先由学生过去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去探究问题,它不再是老师安排的课下作业,相反变成了具有可操作性和趣味性的知识链接。比如说初中语文朗读这个课堂教学范畴,无论什么样的文章,阅读是不可或缺的,作为一篇优美的散文,在有感情的阅读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但是以往的课堂朗读,老师只是当成一次课堂教学过程,学生读成什么样,好坏无所谓,自觉性高的同学也许会认真思索的去读,薄弱的学生也就得过且过了,进而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是学生的课下预习都不便于老师的检查,或者说是根本无法从细处检查,能落实到书面上的也就是抄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抄两遍三遍,那么针对一篇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怎么展开呢?学生需不需要在课前独立自主的尝试学习呢?曾经有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实践过,但是效果不佳,甚至耗时费事,课下的朗读没办法监督,课文内容理解更没办法验证,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下,課堂教学常常是单一化的,简单平庸的,最后重难点的理解都只能由老师在课堂上带领着学生填鸭灌输式的去完成,再由学生死记硬背下来,应付未来的各种考试,我们的学生也就失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更谈不上思维创新了。
再次是独立学习不再让学生成为观众,农村中学课堂常常存在着这样的现状:课堂中老师语重心长的教授,大半部分学生全神贯注的聆听,但是还是有少部分同学在闷头睡觉或者小声絮絮叨叨的说话,仿佛就是课堂上的观众。课后问学生为什么不听讲,要么就是听不懂,要么就是没兴趣,田园生态课堂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让基础薄弱的学生不再是课堂教学的观众和旁观者,因为生态堂课的自主学习所安排的都是最基本的知识点,所顾及的是学生的认知能力,不知不觉中给这些“观众”督促力,因为老师要求验收讨论成果,要学生展示感悟所得,在分组讨论中形成竞争氛围。犹如上述课例中朗读课文这种分组的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参与者,每个学生都成了课堂中的主人翁,这就实现了生态教学的初衷。
参考文献
[1]钱梦龙. 《和青年教师谈语文教学》[J].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版.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 , 2003年版.
[3]美国著名教育家劳伦斯·克雷明. 《公共教育》[J]. , 1976版.
[4]《课程与教学理论》[J].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版.
[5]江苏芮红梅. 《构建生命发展生态课堂》[C]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现状;生态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今天,“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过分依赖教师,依赖课本,并以考试为最终目的,禁锢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学生成为了“考试机器”。初中语文教学课上学生往往被老师的各种刁钻问题,像拉拔河一样,拉过来拉过去,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余地,老师提出问题,由学生来回答,学生的思维方式、范围都受到了限制,完全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一味的学习,却不去思考,就会越来越迷惑,进而一部分学生就更加懈怠,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天天胡思乱想,不是睡觉发呆,就是吵闹乱话,比较好的一部分学生长此以往就形成一种思维定向,思维无法扩散出去,举一也就反不了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经验的获得,还是智力、能力的发展,都由教师 “包办”,教师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分析思考,把知识生硬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把思想观点移植到学生的心中。亲近优等生,疏远后进生,放任学生课堂纪律等不良现象屡见不鲜。
面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不良现状,引进田园生态教学进课堂,建构出耳目一新的语文课堂教学风格,有助于解决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现状,使教师与学生能够和谐发展,呈现良好的教育教学生态化田园模式。形成货真价实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理念。语文课程改革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敢当配角,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比如在课文阅读理解中,在引导的情况下让学生去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和同学讨论交流、谈感受,教师再来进行相应的指导和总结,最终达到赏析美文的目的,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运用生态课堂教学建构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特别值得肯定的教育教学方式。
从学校实施“生态课堂”教学以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地位,笔者经过调查和研究,汲取他校的成功经验,把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体现在课堂教学上,依据教学所需让学生课前或课后来实施完成,并分组讨论,小组内部展示评比,形成激烈竞争的气氛。下面笔者以课堂教学为案例谈谈分组合作下体现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课堂教学。
《秋天的怀念》是七年级人教版语文新教材中的一篇散文作品,文章运用托物寄情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史铁生对母亲的情感并以此作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在导学案布置了三个自主学习任务:一是字词的积累,二是积累写秋天景物的句段,三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第三个任务中我提出了更细的要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或几句话朗读给大家听。没想到同学们一下子活跃起来,就连平时那几个不爱读书学习的同学也参与了进来,每个同学积极参与到了小组活动中,他们先确定读起来比较有气势的朗读段落,接着分组内的每个同学都出谋划策,哪句话谁来读,哪句话一起读,不一会儿,每个小组就完成了分工,而且朗读展示时学生都不约而同的为他们鼓起了掌。其他组也是不示弱,有的还别出心裁自己加入了动作表演。课堂开始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就这样在自主学习中被调动了起来,带着这样的热情学生进入到充满趣味的学习中。
通过这个课堂案例,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下自主学习的优势:
首先由学生过去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去探究问题,它不再是老师安排的课下作业,相反变成了具有可操作性和趣味性的知识链接。比如说初中语文朗读这个课堂教学范畴,无论什么样的文章,阅读是不可或缺的,作为一篇优美的散文,在有感情的阅读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但是以往的课堂朗读,老师只是当成一次课堂教学过程,学生读成什么样,好坏无所谓,自觉性高的同学也许会认真思索的去读,薄弱的学生也就得过且过了,进而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是学生的课下预习都不便于老师的检查,或者说是根本无法从细处检查,能落实到书面上的也就是抄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抄两遍三遍,那么针对一篇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怎么展开呢?学生需不需要在课前独立自主的尝试学习呢?曾经有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实践过,但是效果不佳,甚至耗时费事,课下的朗读没办法监督,课文内容理解更没办法验证,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下,課堂教学常常是单一化的,简单平庸的,最后重难点的理解都只能由老师在课堂上带领着学生填鸭灌输式的去完成,再由学生死记硬背下来,应付未来的各种考试,我们的学生也就失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更谈不上思维创新了。
再次是独立学习不再让学生成为观众,农村中学课堂常常存在着这样的现状:课堂中老师语重心长的教授,大半部分学生全神贯注的聆听,但是还是有少部分同学在闷头睡觉或者小声絮絮叨叨的说话,仿佛就是课堂上的观众。课后问学生为什么不听讲,要么就是听不懂,要么就是没兴趣,田园生态课堂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让基础薄弱的学生不再是课堂教学的观众和旁观者,因为生态堂课的自主学习所安排的都是最基本的知识点,所顾及的是学生的认知能力,不知不觉中给这些“观众”督促力,因为老师要求验收讨论成果,要学生展示感悟所得,在分组讨论中形成竞争氛围。犹如上述课例中朗读课文这种分组的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参与者,每个学生都成了课堂中的主人翁,这就实现了生态教学的初衷。
参考文献
[1]钱梦龙. 《和青年教师谈语文教学》[J].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版.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 , 2003年版.
[3]美国著名教育家劳伦斯·克雷明. 《公共教育》[J]. , 1976版.
[4]《课程与教学理论》[J].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版.
[5]江苏芮红梅. 《构建生命发展生态课堂》[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