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广大乡镇群众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精神生活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所以,乡镇群众文化的发展应是乡镇文化建设的重点。本文就乡镇群众文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今后的发展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乡镇;群众文化;现状;困难;问题
1.乡镇群众文化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近几年来乡镇群众文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逐渐形成了一个遍及城乡的群众文化工作网络,县级建立文化馆、图书馆,在社区、乡镇建立文化站,村建起了文化活动室、文化示范户、农家书屋等,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是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总体上还不相适应,文化不能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这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文化滞后”现象,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也不例外,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更是当代文化事业中的薄弱环节。在部分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生活还很贫乏。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有的没有列入财政预算,基层文化工作者困于“守摊子”;基层群众文化设施工作难以立项,有的进入施工了又成为“胡子工程”;乡镇文化站基础薄弱,许多站是专职人员不专职,人才流失跳槽,青黄不接,出现断层。目前社区文化建设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活动阵地短缺,而且公共活动文化商业化。文化活动缺乏经费保障,影响活动的展开;社区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单一,档次低下,对群众吸引力不大;个别地方文化市场违规现象严重,特别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群众反应强烈。
2.乡镇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困难和问题
2.1文化设施较为欠缺,难以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充裕的条件
此种现象部分乡镇目前仍然存在,没有为群众提供文化活动场所,群众文化的影剧院已破漏不堪,有的把影剧院、文体广场拆除作农贸市场,大部分乡镇没有群众文艺广场,更困难的是连一间文体中心专门的办公室都没有,专干在其它职位的办公室办公。按“三个代表”,小康社会的文化要求来衡量,差距很远。
2.2没有足够的文化活动经费,群众文化活动难以常年正常开展
经费是群众文化活动和设施建设的基础和保证,没有资金群众文化活动不能得到保障,乡镇搞好群众文化活动采取了拉企业赞助、搞校园文化、镇里补助等形式来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但没有固定的专项经费来保证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
2.3队伍配备不健全
乡镇文化站人力资源紧张,文化站工作人员多参加乡政府工作,缺少时间来专门抓文化工作,本职工作需要时偶尔应付对待;行政村级尚未配备专职文化专干,使镇村文化建设难以取得实质性发展。
2.4市场管理不到位
受乡镇文化执法权上移、工商部门上挂的影响,对乡镇文化市场的管理还不是很到位。
3.乡镇群众文化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群众文化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发展乡镇群众文化事业,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文化,根据实际因地制宜的谈谈以下看法。
3.1为“地域文化品牌”备足光源
要使“地域文化”更璀璨,只有备足光源,才能有多彩的光环,才能使“地域文化”资源发掘、利用更合理、更充分。
3.1.1阵地上要创新活动载体
“地域文化”阵地活动创新载体是阵地活动增添活力的基础,如开展地域文化品牌资源进乡村活动,电影下乡、送书下乡、送戏下乡,有力地推进“地域文化品牌”资源的利用。坚持把拳头文化品牌送出去,提升品牌知名度如;“欢乐莲城”乡村艺术节、“欢乐莲城”社区艺术节。
3.1.2艺术上形成文化品牌
“地域文化”资源之一是特色文艺,构成特色文艺的即可成为文化品牌,就是所谓的“一乡一品”,如我们莲都区大港头镇推出以古堰画乡、处州乱弹为特色的品牌文化;黄村乡推出以白羽王鸽、孔明灯为特色的品牌文化。
有了品牌就要努力做大做强,成为打得响、打得出的拳头产品,给“地域文化”增光添彩。
3.1.3组织上健全业余团队
业余团队是骨干,是中坚,是镇(街道)文化资源中的关键性资源。业余团队建设好了,文艺创作有人撰稿,书美摄影有人创新,锣鼓琴声有人敲拨,唱歌跳舞有人上台,文化艺术才能丰富生活。业余团队要健全组织,贵在坚持活动,不断推出新人,开展传帮带,普及提高文化艺术,推动乡镇文艺繁荣发展。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地域文化”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盘活鎮(街道)文化资源,也给了“地域文化”充足的光源,使拳头文化产品闪光久远,光环多彩,如 我们莲都区“天天乐”文体广场活动点。
3.2让“地域文化”光射四方
既然是品牌就要让它闪闪发光,辐射四方,一个乡镇集镇是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文化建设达到品牌乡镇,标志着文化建设已有相当的层次,因此要向外、向基层辐射扩张,用先进文化占领整个农村阵地。
3.2.1文化进村抓扩张,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继续抓好“四五六”。“四”即建立县乡村户“四级”文化网络,县有文化馆主阵地,乡镇有文化中心,村有文化活动室,组有文化特色户;“五”即文化“五进村”,也就是图书进村、文艺演出进村、电影进村、科技进村、宣传进村;“六”即村级基本文化阵地建设做到“六有”,有综合活动室、有图书室、有电子阅览室、有电教室、有体育室、有宣传栏,并坚持经常开放,使现有的文体设施得到有效利用,让群众充分享受文化成果。
3.2.2文企联姻促发展,推进企业文化
“地域文化品牌”要实现辐射,须向企业渗透,因为现代农民中在企业工作的占很大比例,文企联姻能促进企业经济和文化发展,发挥文化的智力支持。方法上:一是协助企业办文化;二是平时活动搞杯赛;三是大型活动做冠名,从而促进企业经济对文化的推动作用。
3.2.3校园文化育新苗,群众文化长久远
校园文化是乡镇文化的摇篮,“地域文化”要为校园文化提供必要的支持。如文化站文艺辅导进校园,培育新苗;各类文化活动进校园,让师生共同参与,打造群众文艺的深厚根基,使“地域文化”之光久盛不衰,使其在促进社会和谐和新农村建设中作出贡献。
3.2.4打造文化品牌,抓特色文化建设
第一,继续抓发展,抓投入,以抓好文化中心、文化影院建设为重点,打造文化品牌,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第二,以开发生态旅游文化为特色,特别是注重“农家乐”和农业生态观光项目的开发建设力度,加强投资,扩展领域,开发项目,不断做大做强。第三,以镇(街道)所有的古文化遗址为重点,开辟古镇、古桥、古庙文化,加快发展旅游文化。第四,以镇(街道)的特色文艺节目为重点,完善民俗民间文艺,开展文化交流,形成在艺术上的特色文化,从而达到繁荣农村文化之目的。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还不发达,人们文化生活还很落后。特别是人口占70%的农村,群众文化生活还相当贫乏。而群众文化具有覆盖面广、社会性强,而且投入少、见效快、影响大特点,符合群众自我选择,主动参与的心理,解决和满足县以下农村人口文化生活的需求,大力发展群众文化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群众文化会快速发展,最终会逐步成为文化事业的主体部分。从发展趋势上看,群众文化将在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全局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余达亮.新形势下如何进行城市群众文化建设[J].大众文艺(理论),2009,(18).
[2]张东.浅谈乡镇群众文化的现状及发展[J].魅力中国,2009,(20).
【关键词】乡镇;群众文化;现状;困难;问题
1.乡镇群众文化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近几年来乡镇群众文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逐渐形成了一个遍及城乡的群众文化工作网络,县级建立文化馆、图书馆,在社区、乡镇建立文化站,村建起了文化活动室、文化示范户、农家书屋等,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是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总体上还不相适应,文化不能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这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文化滞后”现象,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也不例外,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更是当代文化事业中的薄弱环节。在部分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生活还很贫乏。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有的没有列入财政预算,基层文化工作者困于“守摊子”;基层群众文化设施工作难以立项,有的进入施工了又成为“胡子工程”;乡镇文化站基础薄弱,许多站是专职人员不专职,人才流失跳槽,青黄不接,出现断层。目前社区文化建设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活动阵地短缺,而且公共活动文化商业化。文化活动缺乏经费保障,影响活动的展开;社区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单一,档次低下,对群众吸引力不大;个别地方文化市场违规现象严重,特别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群众反应强烈。
2.乡镇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困难和问题
2.1文化设施较为欠缺,难以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充裕的条件
此种现象部分乡镇目前仍然存在,没有为群众提供文化活动场所,群众文化的影剧院已破漏不堪,有的把影剧院、文体广场拆除作农贸市场,大部分乡镇没有群众文艺广场,更困难的是连一间文体中心专门的办公室都没有,专干在其它职位的办公室办公。按“三个代表”,小康社会的文化要求来衡量,差距很远。
2.2没有足够的文化活动经费,群众文化活动难以常年正常开展
经费是群众文化活动和设施建设的基础和保证,没有资金群众文化活动不能得到保障,乡镇搞好群众文化活动采取了拉企业赞助、搞校园文化、镇里补助等形式来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但没有固定的专项经费来保证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
2.3队伍配备不健全
乡镇文化站人力资源紧张,文化站工作人员多参加乡政府工作,缺少时间来专门抓文化工作,本职工作需要时偶尔应付对待;行政村级尚未配备专职文化专干,使镇村文化建设难以取得实质性发展。
2.4市场管理不到位
受乡镇文化执法权上移、工商部门上挂的影响,对乡镇文化市场的管理还不是很到位。
3.乡镇群众文化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群众文化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发展乡镇群众文化事业,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文化,根据实际因地制宜的谈谈以下看法。
3.1为“地域文化品牌”备足光源
要使“地域文化”更璀璨,只有备足光源,才能有多彩的光环,才能使“地域文化”资源发掘、利用更合理、更充分。
3.1.1阵地上要创新活动载体
“地域文化”阵地活动创新载体是阵地活动增添活力的基础,如开展地域文化品牌资源进乡村活动,电影下乡、送书下乡、送戏下乡,有力地推进“地域文化品牌”资源的利用。坚持把拳头文化品牌送出去,提升品牌知名度如;“欢乐莲城”乡村艺术节、“欢乐莲城”社区艺术节。
3.1.2艺术上形成文化品牌
“地域文化”资源之一是特色文艺,构成特色文艺的即可成为文化品牌,就是所谓的“一乡一品”,如我们莲都区大港头镇推出以古堰画乡、处州乱弹为特色的品牌文化;黄村乡推出以白羽王鸽、孔明灯为特色的品牌文化。
有了品牌就要努力做大做强,成为打得响、打得出的拳头产品,给“地域文化”增光添彩。
3.1.3组织上健全业余团队
业余团队是骨干,是中坚,是镇(街道)文化资源中的关键性资源。业余团队建设好了,文艺创作有人撰稿,书美摄影有人创新,锣鼓琴声有人敲拨,唱歌跳舞有人上台,文化艺术才能丰富生活。业余团队要健全组织,贵在坚持活动,不断推出新人,开展传帮带,普及提高文化艺术,推动乡镇文艺繁荣发展。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地域文化”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盘活鎮(街道)文化资源,也给了“地域文化”充足的光源,使拳头文化产品闪光久远,光环多彩,如 我们莲都区“天天乐”文体广场活动点。
3.2让“地域文化”光射四方
既然是品牌就要让它闪闪发光,辐射四方,一个乡镇集镇是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文化建设达到品牌乡镇,标志着文化建设已有相当的层次,因此要向外、向基层辐射扩张,用先进文化占领整个农村阵地。
3.2.1文化进村抓扩张,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继续抓好“四五六”。“四”即建立县乡村户“四级”文化网络,县有文化馆主阵地,乡镇有文化中心,村有文化活动室,组有文化特色户;“五”即文化“五进村”,也就是图书进村、文艺演出进村、电影进村、科技进村、宣传进村;“六”即村级基本文化阵地建设做到“六有”,有综合活动室、有图书室、有电子阅览室、有电教室、有体育室、有宣传栏,并坚持经常开放,使现有的文体设施得到有效利用,让群众充分享受文化成果。
3.2.2文企联姻促发展,推进企业文化
“地域文化品牌”要实现辐射,须向企业渗透,因为现代农民中在企业工作的占很大比例,文企联姻能促进企业经济和文化发展,发挥文化的智力支持。方法上:一是协助企业办文化;二是平时活动搞杯赛;三是大型活动做冠名,从而促进企业经济对文化的推动作用。
3.2.3校园文化育新苗,群众文化长久远
校园文化是乡镇文化的摇篮,“地域文化”要为校园文化提供必要的支持。如文化站文艺辅导进校园,培育新苗;各类文化活动进校园,让师生共同参与,打造群众文艺的深厚根基,使“地域文化”之光久盛不衰,使其在促进社会和谐和新农村建设中作出贡献。
3.2.4打造文化品牌,抓特色文化建设
第一,继续抓发展,抓投入,以抓好文化中心、文化影院建设为重点,打造文化品牌,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第二,以开发生态旅游文化为特色,特别是注重“农家乐”和农业生态观光项目的开发建设力度,加强投资,扩展领域,开发项目,不断做大做强。第三,以镇(街道)所有的古文化遗址为重点,开辟古镇、古桥、古庙文化,加快发展旅游文化。第四,以镇(街道)的特色文艺节目为重点,完善民俗民间文艺,开展文化交流,形成在艺术上的特色文化,从而达到繁荣农村文化之目的。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还不发达,人们文化生活还很落后。特别是人口占70%的农村,群众文化生活还相当贫乏。而群众文化具有覆盖面广、社会性强,而且投入少、见效快、影响大特点,符合群众自我选择,主动参与的心理,解决和满足县以下农村人口文化生活的需求,大力发展群众文化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群众文化会快速发展,最终会逐步成为文化事业的主体部分。从发展趋势上看,群众文化将在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全局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余达亮.新形势下如何进行城市群众文化建设[J].大众文艺(理论),2009,(18).
[2]张东.浅谈乡镇群众文化的现状及发展[J].魅力中国,20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