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部编本教材按照“识字”“拼音”“课文”的顺序进行目录的编排与设置。在这一教学的计划与顺序中来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我们以课后习题为抓手,以教材的目标为导向,侧重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朗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理解运用能力。所以教师应以落实学生的基础学习为主,在趣味性和习惯养成的基础上,更侧重于对学生以上四种能力的培养。
一、读写结合:先认后写,培养识字、写字能力
写字从认识田字格开始,书上第8页明确说了“写字时,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部编本教材从“识字加油站”和“书写提示”等方面对写字进行了一个模板与样例的说明,让学生有方法的引导,进而有章可循,把字写的规范、工整、美观。中国人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与汉字,所以汉字的认识与书写一定程度是最有传统文化气息的载体,所以先学汉字,先认识汉字,先书写汉字是文化自信的典型表现。教材对属性相当的汉字进行了归类,体现了系列化、归类识字的思维与方向。对汉字又借用图画进行辅助记忆,在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的趣味性基础上,更体现了书画同源的传统文化的文论思想。
语文园地一 (识字读一读,比一比:“人”与“天”“口”与“田”“日”与“目”这几个字。写字时注意坐端正,握好笔。笔顺规则:从上到下,先横后竖。)
语文园地五(很多木字旁的字都和树木有关。笔顺规则:从左到右,先撇后捺。)
通过以上部编本教材中的习题呈现,可以看出部编本教材对识字、写字的重视,重在识字、写字方法的引导,面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重在基础认字、写字方法的掌握,正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二、学有所诵:从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开始
小学一年级正是学生记忆力、想象力高度发展的时期,抓住这个成长的关键期,多读多诵一定是大有裨益的。从教材中可以发现,朗诵的内容与体裁以儿童诗、古诗、儿歌、童谣、传统文化中的名谚、对韵等形式体现的,大多贴近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正如《语文课程标准》在低段的教学目标中指出:“通过诵读儿童诗、古诗、儿歌、童谣,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正在学生语感形成的初期,让学生通过对课文读顺、读懂,才有情感的领悟与升华,进而才会将语言灵活的运用。
《小小的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雨点儿》(分角色朗读课文。)
《小蜗牛》(对照图画,读一读课文。)
《影子》(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通过课后习题及园地的设置要求,“和大人一起读”可以看出新的教育理念,那就是教育不仅仅限于学校,家长在引导与陪伴孩子读书的过程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陪伴的教育是稳健、高效且富有爱心的教育。其中“快乐读书吧”有着课外阅读课内化的导向。整册书对朗读的要求与方式是非常丰富的,有分角色朗读、跟读、背诵、集体读等多重方式。倡导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同步成长的育人方式。
三、日积月累:关注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表达”分为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两方面。一年级中的“口语交际”教学主题的设置重在关注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每一个交际的主题活泼有生趣,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且呈现了表达的方法与范例,让学生模仿有方、表达有效,真正有趣的學,有趣的说。
《四季》(你喜欢哪个季节?仿照课文说一说。)
《青蛙写诗》(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
《项链》(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乌鸦喝水》(说一说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着水的。)
课文中呈现的口语表达类的习题也是紧跟课文的理解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表达,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练习说话,其重要意义是对学生思维与理解力的训练。教材新颖逼真的图片与经典动情的选文相结合,可谓图文并茂。又进一步为营造情境性与趣味性的课堂做好了准备,让学生言之有欲、言之有范、言之有趣、言之有理。
四、学以致用:一学一练,提升理解运用能力
学以致用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检验,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效率的考察。教与学是相互影响的两个方面,老师教了,并不意味着学生就掌握了。活学活用才是教学的目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用能力。
《小书包》读一读,做一做。(我会把文具摆放整齐。我会自己整理书包。)
《大还是小》(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
《雪地里的小画家》(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画了什么?)
从部编本教材的习题可以看出,它侧重对学生语用能力的训练,注重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就好像《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所以语文教与学的目标不再是盲然模糊的,而是明确清晰、有规可循的。
从课后习题看一年级语文部编本教材侧重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即识字、写字能力、朗诵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的理解运用能力。这四种能力是一以贯之、相互联系的有机体。某种程度上,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由浅入深的螺旋式上升趋势。课后习题的设置体现着编者的意图,它是语文教师教学思想与行动的灯塔,为我们指明了前进与努力的方向。
作者单位:山东淄博张店区新华学校 (255000)
一、读写结合:先认后写,培养识字、写字能力
写字从认识田字格开始,书上第8页明确说了“写字时,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部编本教材从“识字加油站”和“书写提示”等方面对写字进行了一个模板与样例的说明,让学生有方法的引导,进而有章可循,把字写的规范、工整、美观。中国人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与汉字,所以汉字的认识与书写一定程度是最有传统文化气息的载体,所以先学汉字,先认识汉字,先书写汉字是文化自信的典型表现。教材对属性相当的汉字进行了归类,体现了系列化、归类识字的思维与方向。对汉字又借用图画进行辅助记忆,在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的趣味性基础上,更体现了书画同源的传统文化的文论思想。
语文园地一 (识字读一读,比一比:“人”与“天”“口”与“田”“日”与“目”这几个字。写字时注意坐端正,握好笔。笔顺规则:从上到下,先横后竖。)
语文园地五(很多木字旁的字都和树木有关。笔顺规则:从左到右,先撇后捺。)
通过以上部编本教材中的习题呈现,可以看出部编本教材对识字、写字的重视,重在识字、写字方法的引导,面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重在基础认字、写字方法的掌握,正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二、学有所诵:从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开始
小学一年级正是学生记忆力、想象力高度发展的时期,抓住这个成长的关键期,多读多诵一定是大有裨益的。从教材中可以发现,朗诵的内容与体裁以儿童诗、古诗、儿歌、童谣、传统文化中的名谚、对韵等形式体现的,大多贴近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正如《语文课程标准》在低段的教学目标中指出:“通过诵读儿童诗、古诗、儿歌、童谣,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正在学生语感形成的初期,让学生通过对课文读顺、读懂,才有情感的领悟与升华,进而才会将语言灵活的运用。
《小小的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雨点儿》(分角色朗读课文。)
《小蜗牛》(对照图画,读一读课文。)
《影子》(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通过课后习题及园地的设置要求,“和大人一起读”可以看出新的教育理念,那就是教育不仅仅限于学校,家长在引导与陪伴孩子读书的过程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陪伴的教育是稳健、高效且富有爱心的教育。其中“快乐读书吧”有着课外阅读课内化的导向。整册书对朗读的要求与方式是非常丰富的,有分角色朗读、跟读、背诵、集体读等多重方式。倡导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同步成长的育人方式。
三、日积月累:关注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表达”分为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两方面。一年级中的“口语交际”教学主题的设置重在关注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每一个交际的主题活泼有生趣,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且呈现了表达的方法与范例,让学生模仿有方、表达有效,真正有趣的學,有趣的说。
《四季》(你喜欢哪个季节?仿照课文说一说。)
《青蛙写诗》(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
《项链》(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乌鸦喝水》(说一说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着水的。)
课文中呈现的口语表达类的习题也是紧跟课文的理解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表达,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练习说话,其重要意义是对学生思维与理解力的训练。教材新颖逼真的图片与经典动情的选文相结合,可谓图文并茂。又进一步为营造情境性与趣味性的课堂做好了准备,让学生言之有欲、言之有范、言之有趣、言之有理。
四、学以致用:一学一练,提升理解运用能力
学以致用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检验,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效率的考察。教与学是相互影响的两个方面,老师教了,并不意味着学生就掌握了。活学活用才是教学的目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用能力。
《小书包》读一读,做一做。(我会把文具摆放整齐。我会自己整理书包。)
《大还是小》(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
《雪地里的小画家》(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画了什么?)
从部编本教材的习题可以看出,它侧重对学生语用能力的训练,注重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就好像《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所以语文教与学的目标不再是盲然模糊的,而是明确清晰、有规可循的。
从课后习题看一年级语文部编本教材侧重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即识字、写字能力、朗诵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的理解运用能力。这四种能力是一以贯之、相互联系的有机体。某种程度上,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由浅入深的螺旋式上升趋势。课后习题的设置体现着编者的意图,它是语文教师教学思想与行动的灯塔,为我们指明了前进与努力的方向。
作者单位:山东淄博张店区新华学校 (25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