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18分钟给自己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nminying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今天要读这首诗给大家听,题目叫《愿》:
  我愿是满山的杜鹃,只为一次无憾的春天。
  我愿是繁星,舍给一个夏天的夜晚。
  我愿是千万条江河,流向唯一的海洋。
  我愿是那月,为你再一次的圆满。
  如果你是岛屿,我愿是环抱你的海洋。
  如果你张起了船帆,我愿是轻轻吹动的风浪。
  如果你远行,我愿是那路,准备了平坦,随你去到远方。
  当你走累了,我愿是夜晚,是路旁的客栈,
  有干净的枕席供你睡眠。
  眠中有梦,我就是你枕上的泪痕。
  我愿是手臂让你依靠,虽然白发苍苍;
  我仍愿是你脚边的炉火,与你共话回忆的老年。
  你是笑,我是应和你的歌声。
  你是泪,我是陪伴你的星光。
  当你埋葬土中,我愿是依伴你的青草,你成灰,我便成尘。
  如果啊,如果,如果你对此生还有眷恋,
  我就再许一愿,与你结来世的姻缘。
  这是应该在月升的时刻朗读的诗,我曾经在东部的石梯坪,在一个月圆的晚上,跟很多学生一起念这首诗。
  不知道为什么,小时候喜欢写诗、阅读诗,一直到现在包括刚才念诗的时候,我还是有一种心虚,我想心虚是因为我不知道诗在这个世界上扮演什么角色。
  如果到處是战争到处有饥荒,如果到处有人与人的仇恨与厮杀,那一首诗能够挽救什么?我不停地在怀疑自己所做的这件事,当我听到可以有18分钟和一些朋友分享一个夜晚的时候,我在想,一天24小时,这么漫长,我们能不能留18分钟给一首诗?
  我想完以后觉得很奢侈,如果今天跟一个忙得不得了的职场朋友说,你可不可以每天留18分钟给一首诗,我相信也许他会反驳我,我就会退了一步。我想诗永远在退一步,因为它没有办法在现实的世界里跟任何的东西去争什么,所以它只好退一步。可退一步我在想,一年的365天,可不可以留18分钟给一首诗,我还是退一步,我想一个人的一生有没有可能留18分钟给一首诗,仅仅18分钟,我想够了。如果记得那18分钟。
  曾经的一个春天,满山被杜鹃花染红,我的学生常常会用一些我觉得我写不出来的诗句去形容,他说:“那个山好像在吐血啊!”我写不出这个句子,我觉得这个句子太棒了,因为我相信生命里有一个东西可以让他活着没有遗憾。所以诗的血在迸溅,所以古代就有了一个故事叫杜鹃啼血,是一个死去的帝王,他的魂魄老是走不掉,所以他变成了杜鹃鸟不断地叫、不断地叫,最后喷出血来把所有白色的花染红。
  我总记得在岛屿里见过几次春天的杜鹃,我也曾经在比较高的地方看到好多的河流往下流。小时候我住在大龙洞,那是淡水河边的一段土地,我常常在淡水河里玩,可是我知道淡水河大龙洞上面有大稻埕,大稻埕上面有满港湾化,湾化上面有新滇西,再上面有北势溪,所以这条河从它的发源上游一路下来流经了一个城市。
  现在我住在它的入海口的地方——巴黎,好像生命也到了下游,可是我觉得生命在入海口的时候,其实有它的辽阔。那么回想一条河流,它从涓涓细流慢慢流下来,经过北势溪、新滇西、满港湾化、大稻埕、大龙洞、甚至一直到出海,我相信它有它一生的回忆,所以在刚才读给大家的诗里可能会有一个春天的杜鹃开放过、没有遗憾地开放过。
其他文献
谁是鲁迅?这个问题似乎有一个标准答案: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从小学语文课本开始,我们就与他结缘。学生们更是长期口口相传这样的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文学并非鲁迅一开始的梦想,老师们一般会讲,他在日本留学期间树立起了“弃医从文”的志向。  鲁迅不止一面。关于先生的多识、多才、多艺,很多人已经撰文提到,尤其是在美术
80后,山西临汾人,现居唐山。河北省作协会员,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于《天涯》 《诗刊》《散文》 《散文选刊》 《文艺报》《作品》 《福建文学》《广西文学》《雨花》等报刊。曾两次获得香港青年文学奖,已出版散文集《木头的信仰》。  他用细长的钢锉在小叶紫檀上打磨,这块木头是他近得的。紫红色的粉末纷纷落进透明的杯子里,这些微小的鱼太沉,迅速沉了底。他在检验这块木头的真伪,探究它的身份。这个过程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英语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英语自学能力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它是决定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了解高校学生英语自学情况,文章以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以该校200名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英语学习情况,设计问卷及访谈大纲各一份,对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高校学生存在自学能力较差的问题,并根据分析结果对高校学
2002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张悦然坐在教室里,一连串带有各种计算机专业术语的英译从她耳边经过,没有一丝停留,或者说,她根本没想留住它们。她才睡了两个小时,天蒙蒙亮时,她刚刚钻进被窝。  她又进入那种失控的写作状态。只要一坐在电脑前,她就好像溺水的人抓住了自己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再也不愿放开。从黑夜写到天明,如果不是意识到接下来还要上课,恐怕她还会这样坐下去。  落在椅子上的衣服兜里突然发出了“嗞嗞
回家的雞  我和鸡一直不怎么亲热。多少年,我只是吃鸡的肉,拔了鸡的毛做成毽子。我替生活打工,鸡是生活递给我的一种食物或者玩具。  我是故乡的候鸟,一年回去一次。乡情的大树,也的确结满了香甜的果实。去年的那只狗,在原处等着我。去年的那只猫,还跑来和我亲热。甚至是那几只猪,见了面也哼哼几声。唯有鸡淡淡的,好像无所谓的样子。它们是母亲热天里喂养的,吃了半年秋谷,早已不是去年的那一群了。从这个意义上说,鸡
昨天看见同事买了一排AD钙奶,看到她撕包装拿出吸管喝的时候,我想起了自己读幼儿园的时候,会因为喝上一排AD钙奶就开心很久。  现在年龄大了,开心的事越来越少,越来越怀念以前了。10岁:数学天才  我刚读小学四年级。那是我这一辈子学习成绩最巅峰的时候,我在我们班排名第二十五。当时学完一个章节,数学课本后面有一个鸡兔同笼的附加题,“有若干只鸡和兔子,它们共有88个头,244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初去西安,被那四方的城墙震慑住,恨不得从车上跳下来,抓一点公主帝王的影子。以后几天便喜欢上坐公交车,看它从城墙下悠悠而过。其实是自己余一点小心思,以便临境惦念,多年以前,是历史上的谁从这里窈窕而过。  暂住鸡市拐,初听这三个字,一头雾水,待奔回到住处,立马开电脑搜这名字的来处。没想到原来有意思的名字那么多,此后几天,自己便频繁把每一个名字拿去搜索,看它有什么意趣,有什么故事。  看到路边的招牌,要
过去有个词,叫“盛装”,例如“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都穿上了节日的盛装”。这个词现在年轻人一定会想多,以为我们从前生活非常气派,还有专门为节日置办的盛装,平常收起来不穿,有相宜的场合才穿,像西方人的晚礼服。然而真辛酸,我们那时的“盛装”,其实也就是我们最好的那件衣裳,每个人都知道是哪件衣裳,因为没别的,就那一件,连二选一都不支持。平常不穿并不是不必穿,而是活活忍着不穿。我幼年时还目睹过楼上一位娘娘
推荐  在越来越关注环保与自然的境况下,主动介入生活现场,主动把目光望向书斋之外,这是作家自觉创作的觉悟和责任,因此当下写动物与鸟类的文章越来越多。但是,怎样能够让这样的文章既有专业的科普性,又有文学性;既能为大读者所接受,又能让小读者从中受益?这需要很好的兼顾与权衡能力,更需要作家的脚步走向田野。读了宋晓杰的一系列鸟类自然观察随笔,我觉得她基本做到了这几点。比如,这一篇写白鹤的短文,在规定的字数
儿子  你清澈的眼波  看穿文字和数字  看穿金刚变形的伎俩  但还看不見那些人间的实景  我想让你绕过书本看看人间  又怕你真的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