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不再为血所困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春节期间,江苏省血液中心派出的7辆采血车一天都没有休息,但春节期间的采血量却不尽人意,而春节期间,南京全市的街头血液采集量也是近五年来最少的一次。节前备血不足,节日期间采血较少,而刚刚过完年,大批病人涌入医院,造成了A型、O型比较紧张。
  据专家分析,春节期间献血量减少的原因比较复杂,除了献血的主力军大学生和外来打工者减少外;一些积极献血的人血液却不合格也是主要原因之一。节日期间前来献血的市民中,有三四成人的血液不合格,普遍存在着转氨酶过高的问题。这与过年期间大家吃的好,但睡的时间却比较少有一定关系。
  
  大城市“血荒”更严重
  
  2011年12月31日,首都献血服务网显著位置滚动提示着北京市血库的库存情况,其中红细胞库存A、B、O、AB型血均显示为“紧急献血”, 血小板库存提示中,除了B型和O型为“欢迎献血”外,A型血和AB型血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2011年年底,张先生为陪朋友治疗腿部肿瘤,从鄂尔多斯赶到北京,好不容易住进医院,但却没想到,医院“没血”。 院方告知,病人手术需备400毫升血浆,家属需“自筹”。“为血所困”的张先生找到“血虫”欲买血,没想到,“血虫”竟开价400毫升血1300元。
  张先生的情况并非个例。春节前夕,多家三级医院手术需求增加,面对血液供不应求,排队手术的状况愈发严重。有些胸部、脏器等用血量较大的手术,患者家属们甚至采取“互助献血”。
  “血荒”,包括季节性“血荒”和结构性“血荒”。前者是指在某些季节出现的血液库存量不足,其原因可能是无偿献血存在季节性差异,例如北京冬天较冷,夏天较热,加之寒暑假期间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献血志愿者返回原籍,献血者相对较少。而血液的储存时间最长只有42天,春秋天采血旺季不能弥补采血淡季的需要。而结构性“血荒”是指某些血型供应不足,而其他血型库存比较充足。
  2010年,全国主要省会大多出现了采血困难的情况,昆明更是出现十年来最严重“血荒”。9、10月份,北京采血量也大降,血库库存仅为正常值一半,这是北京首次在献血旺季出现用血紧张,更令人担心的是,这种现象似乎已呈现常态化的趋势。据统计,我国人口献血率只有8.7%,低于世界高收入国家的45.4%,和中等收入国家的10.1%,也低于香港的30%和澳门的23%,距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0%,也有差距。
  分析地区性血液供应紧张的状况,专家认为,大量的患者流向医疗资源相对集中的大中城市,导致这些城市用血量大,血液缺口明显,而相对的无偿献血的动员和招募工作难度大,血液供应紧张情况不容易缓解,这在北京等大城市表现得尤为突出。
  
  “血荒”:一个世界性难题
  
  医院出现供血紧张,这是个世界性难题。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副主任高东英指出,很多国家在每年的12中旬到1月底的圣诞节期间,也存在“血荒”问题,他们大多以团体无偿献血来填补血液的短缺。我们来看看其他国家的情况怎么样呢?
  
  德国:比勒,德国人。在一次献血的时候,他与合肥某血站工作人员发生了争执。争执的原因是,我国的献血法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而比勒已经五十八岁了,血站工作人员认为他已经过了献血的法定年龄,但是比勒却坚持要献。因为在德国,60岁献血完全没问题。一直到65岁甚至67岁都还可以献血。而且,在中国,一年只能献两次血,但是在德国可以献四次。
  德国在1998年颁布了《输血法》,用以规范德国在血液采集、献血和对血制品的管理。其中规定,献血者年龄应该在18至68岁之间,体重在50公斤以上,每人每次最大献血量不超过500毫升,每两次献血间隔不少于8个星期。
  除了德国红十字会之外,国家和社区组织的采血机构,或者私人机构和大学组织的献血服务中心,甚至流动采血点也积极的参加到献血服务中来。德国每届联邦议会成立时,一些新议员就会集体为红十字会献血,以此宣传义务献血。另外,红十字会经常到企业和联邦军中组织集体献血。
  
  澳大利亚:同样实行无偿献血制度的澳大利亚也遭遇血荒,尤其是冬季,由于感冒和咳嗽的人多,献血量锐减。
  面对血荒,,澳大利亚政府正在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比如在中小学设立献血知识课,定期带学生到血液中心采血现场参观,让学生明白献血是应尽的社会义务,献血也并不影响健康。另外,为了让更多的人享受愉快的献血过程,澳大利亚制定了9条详细的工作规范,如不能让献血者长时间等候;应允许献血者在献血后躺5分钟以上;如果距上次用饭时间过长的话,应供应葡萄糖或小食品等。
  
  日本:1975年,日本实现无偿献血。如今,日本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完全得益于其严格、完善的法律制度及不遗余力的宣传支持。
  为带动民众的献血热情,日本皇室带头献血,而日本公务员在忠于职守的同时,也同样积极献血,一些官员身体因病无法参与,但根据法律,他们也一定会亲自组织一次献血活动。上至天皇、下至百姓,自觉献血的想法已经根植到了日本民众的心里,公众的热情和有力的制度为血库血液的充足提供了保障。2002年的一项统计显示,日本重复献血者比例为90.7%。
  据日本红十字会统计,日本献血人口在1985年达到巅峰,约为870万人,而到2008年则下降到了约508万人。特别是年轻人中的献血人口一路下滑。然而2011年的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日本全国献血者人数激增。震后,东京、大阪、福冈等地献血者人数达到平常的1.5倍,有时在抽血前甚至要等待3个小时。
  
  无血医疗,开源更需节流
  
  用血紧张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即便是欧美等国家也无法避免,但他们在手术量很高的情况下,临床用血量在逐年稳步的下降。面对血荒,国外的“无血医疗”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无血医疗并非外科手术“无出血”,而是在术前、术中及术后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减少出血,最大限度避免或减少异体输血。“无血”医疗起源于西方国家,最初是由于宗教或战争的需要,至今已演变为临床上普遍接受和使用的方法。
  然而在临床手术中,由于设备、价格、医保等因素的限制,大多数手术病人还是采用异体血输血。目前国内自体血输血比例达到20%,这离国际标准的30%到40%还有一定差距。 (王俊聪整理)
其他文献
一天,我带儿子到超市买茄子。我习惯性地来回挑选着,可爱的儿子也加入了我的行列。他满怀信心地拿起一个很大的茄子,用写满自信的眼神望着我,急切地希望得到我的肯定与赞美。那个茄子大是大,却长得很难看,是大家挑剩下的。可是,我仍旧说:“儿子,你挑的真好!”于是,我撑着口袋让儿子把这个茄子装入其中。儿子顿时更来劲了,他的小手不停地来回挑选着。  那天买的一兜茄子基本上都是儿子挑的。晚饭时,当吃着自己挑选的茄
楼道的灯是声控的,要弄出声响才会亮。老公每次回家,一出电梯口就吹一两声口哨,日久成为了习惯。  老公的口哨声有点像布谷鸟的叫声。开始时,老公主要是为了吹亮路灯,逐渐地,我从老公的口哨声中听出了他的喜怒哀乐,知道了他一天工作中的酸甜苦辣。  一般情况下,老公的口哨声只有短短的两声,“布谷,布谷!”最多一个节拍。如果哪天他很愉快,口哨声就可能延长到一拍半或两拍,而且“布谷”声清脆悠扬。如果他有什么好事
来到荷兰,似乎连呼吸都变得畅快多了。负责接待我的是荷兰公司方面的部门主管罗德。出乎我意料的是,热情好客的罗德没有给我安排酒店住宿,而是邀请我住到他的家里。  吃过早饭准备去公司。来到楼下,我正要坐进他的私家轿车,却见他走向一旁的自行车,并微笑着对我说:“于,另外一辆自行车是你的。”  我纳闷地问:“我们骑自行车去公司?”  “是的。”  “可是从这里到公司有差不多10公里啊!你确定我们真得骑自行车
曹女士一直不明白,2岁半的儿子为何每次睡着后都会出一头的大汗。这种情况从儿子很小的时候开始就一直这样。进入夏季后,儿子的汗出得更猛了。每天晚上枕头都会被弄湿,背上的睡衣也会透湿。曹女士想去看医生,但是不知道看什么,因为儿子一切都很正常。前几天,儿子的前胸后背、脖子、肩膀、腹股沟等部位起了小红疹子,孩子很难受。就诊后,医生说这跟出汗有关系,再发展下去就是痱子了。  宝贝是家长的心头肉,掌中宝,每个家
关键词:心电图 心脏病    我在兵役体检时被淘汰。医生告诉我心尖部有3级收缩期杂音,是二尖辦关闭不全的证据,事后,我去医院作心电图检查,报告显示的却是正常心电图。请问,究竟是体检医生“听错了”,还是“机器出了毛病”?  上海 吴天建    小吴:  心电图检查对心脏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在下面几种情况时也会出现误差:  1 对心室肥厚的诊断。青年人得了风湿性心脏病二尖辦关闭不全,必然先发
最新的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由2005年的58%上升到目前的69%。为什么孩子整体素质提高了,而小小的乳牙患龋率却不能下降呢?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儿童口腔科马文利大夫对此深有体会:我经常见到1、2岁的小宝宝多个牙齿大范围龋坏,还有4、5岁的孩子满口几乎没有一颗完整的牙齿。如果说儿童有个别几颗牙齿龋坏,可能是年轻父母照顾孩子经验不足、方法不科学;如果孩子满口几乎没有
科学家警告说,同时使用多种电子设备对大脑是有害的,这会释放出一种激素,它对思维过程的影响就跟嗑药一样。这种多任务处理会降低你的智商,因为,例如边看电视边用手机刷Facebook,会让你的大脑被训练的杂乱无章。  进行这项研究的科学家说,人们每次在设备屏幕间切换时,就会释放化学物质左旋多巴,产生激素多巴胺。多巴胺水平的升高与吸毒相关,科学家说设备屏幕切换对认知能力的影响,比“大麻上瘾更糟糕”。日常生
《吃这些水果让你增寿30年》《为了下一代,看完必转》……打开朋友圈,各种“养生帖”扑面而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越来越关注健康,养生也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很多人对于健康、对于科学,都有自己的一套看法,但其实这些看法未必尽然。  有人问,现在科技进步了、医疗卫生水平提高了,为什么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还是这么多?殊不知,有的时候,得病恰恰是由于缺乏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导致的。2013年,WTO
某市一位武警支队长长期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因病去世,终年40岁;一位省作协副主席因为赶书稿。没日没夜地写稿,几个月就出了一本几十万字的书籍。正当大家为他的高产感慨时,他却痼疾复发,撒手人寰,享年43岁,让人唏嘘不已;某报一位总编辑长期带病坚持工作,创办出了一份发行量七八十万份的受欢迎的报纸,正当他获得“韬奋新闻奖”时,却因鼻咽癌复发去世,终年37岁;一位著名企业家,经过五年奋斗,将濒临破产倒闭的
近年来,随着痛风发病率的升高,人们对痛风不再感到陌生。  痛风的发生源于体内尿酸浓度过高。当尿酸超出病人的自身溶解度时,便会在关节腔形成细小的尿酸盐沉淀,激活机体自身免疫系统,引发急性关节疼痛。  《三国演义》中有关于痛风发作的生动描述:  “(关羽)忽见一猪,其大如牛,浑身黑色,奔入帐中,径咬云长之足。云长大怒,急拔剑斩之,声如裂帛。霎然惊觉,乃是一梦。便觉左足阴阴疼痛。”第二天,“云长聚多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