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教育教学论文写作,很多教师动笔时总会感到没有内容可写。其实,论文素材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课堂内外,只不过我们没有用心去捕捉。笔者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论文素材在校本教研里
学校一般都有比较健全的校本教研制度,每周会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教研活动或每学期组织一两次课改沙龙。在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中,每位教师就某个话题结合鲜活的教学案例畅所欲言。在交流中,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这就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系列有效的策略。如果我们把这些观点进行梳理、归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阐述,就会形成一篇较好的经验性论文。如,我们学校曾经围绕“阅读教学如何凸显语文味”进行了学术沙龙,后来我围绕沙龙主题写了《以文本为载体,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刊发在《信息教研周刊》2011年第6期。
二、论文素材在自己的家常课里
教师每天都要上课,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面对多元理解的学生,教师总会收获精彩的生成。我的部分论文就是从撷取这些精彩生成写成的。如,教课文《一定要争气》时,一位学生对文中“溜”字表示质疑,笔者顺势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同学们认真研读、思教、辩论,感悟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后我将其写成了案例《由“溜”字引起的议论》发表在《小学教学设计》2000年7、8期合刊。
三、论文素材在公开教学课里
说起公开课,每一个教师都有切身体验。由于公开课要面对众多教师的评判,执教教师不敢疏忽怠慢,必定会深思熟虑,精心预设。有付出就会有收获,课后总会发现自己的教学思路多么新颖,教学环节更加流畅,语言训练更加扎实……如果把这些教学特点整理出来,再加上自己的反思,就是很好的论文写作素材。比如,我执教公开课后,整理了几篇教学设计,并得以发表。《一路花香》教学设计发表在《小学语文研究》2003年第12期,《鼎湖山听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发表在《小学教学改革与实验》2005年第44期,《普罗米修斯盗火》第二课时解读发表在《小学教学研究》2006年第12期。
四、论文素材在教师相互听课里
为了切实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学校有计划地组织教师互相听课,并在听课之后议课。议课不外乎说说这堂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等。如果我们把这些内容加以提炼,也可成为论文写作的素材。我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也有数篇论文发表:《这样理解也可以——〈雨后〉教学片段》发表在《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05年第2期,《有效点拨——质疑的催化剂》发表在《小学教学研究》2004年第11期。
五、论文素材在报刊杂志里
教育报刊杂志为了赢得读者,刊载的内容必须体现当前的教学主流,教学理念要前卫,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好经验,即使有的文章阐述得不够深刻,我们仍能以此为生长点进一步探究,形成较为系统的经验。如,我以此方法写的《活动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契入的几种策略》发表在《新课程教学案例》2006年7、8期合刊。
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一旦提出,一线教师就会尝试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加以体现,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因为提出先进教学理念的人往往只是依据有限的实践提炼出自己的理论,还没有在更大的范围内加以实践和检验,以这些理论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可能会出现一些负面影响。如果我们能“反弹琵琶”去探究,就会有新的收获,这些新的感悟就是很好的论文写作素材。如,我写的《阅读教学中常见的“作秀”活动举隅》发表在《中小学教材教法》2005年第3期。
六、论文素材在自己的灵感里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有时候会突然闪现一丝灵感,如果抓住这些灵感组织教学,就会发现此时的教学如小溪流水,似清风拂面。这些灵感,也就成了难得的论文写作素材。记得在教《詹天佑》一文时,第三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怎样才能读出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藐视呢?尽管笔者反复范读,学生仍游离在文本之外,读不出句中的意味。“唉”!我无语。一个“唉”字激发了我的灵感——何不加上语气助词让学生试试?没想到加上语气助词“哼”后,学生读得入情入境,轻松理解了文本。我又将此法用于其他课文,效果也相当好。课余我有感而发,写了《妙用语气助词,让阅读教学精彩纷呈》一文,发表在《语文报·小学教师版》2010年第12期。
七、论文素材在学科间相通里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材料。积累语言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背诵。可是让学生完整地背诵课文有一定的难度。我发现在音乐课上学的歌曲,学生唱起来居然一字不差,能不能把要求背诵的课文配上适合文本意境的曲谱,让学生结合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学文兼学唱,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更透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可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激发学生背诵美文的兴趣,减轻了他们背诵的难度。结果,歌唱熟了,诗能背了,诗的意境也领会了,真是一箭数雕。可见教学是相通的,应把语文融入各学科组成的大知识体系之中,使得语文教学事半功倍。为此,我写了一篇文章《借助音乐媒介,提高学生背诵能力》,受到了好评。
可见,我们一线教师只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用慧眼去捕捉课堂内外的点点滴滴,就不会缺乏论文写作的素材。相信我们一定能写出很多精彩纷呈的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的教育教学论文。
责任编辑:张臻
一、论文素材在校本教研里
学校一般都有比较健全的校本教研制度,每周会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教研活动或每学期组织一两次课改沙龙。在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中,每位教师就某个话题结合鲜活的教学案例畅所欲言。在交流中,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这就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系列有效的策略。如果我们把这些观点进行梳理、归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阐述,就会形成一篇较好的经验性论文。如,我们学校曾经围绕“阅读教学如何凸显语文味”进行了学术沙龙,后来我围绕沙龙主题写了《以文本为载体,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刊发在《信息教研周刊》2011年第6期。
二、论文素材在自己的家常课里
教师每天都要上课,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面对多元理解的学生,教师总会收获精彩的生成。我的部分论文就是从撷取这些精彩生成写成的。如,教课文《一定要争气》时,一位学生对文中“溜”字表示质疑,笔者顺势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同学们认真研读、思教、辩论,感悟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后我将其写成了案例《由“溜”字引起的议论》发表在《小学教学设计》2000年7、8期合刊。
三、论文素材在公开教学课里
说起公开课,每一个教师都有切身体验。由于公开课要面对众多教师的评判,执教教师不敢疏忽怠慢,必定会深思熟虑,精心预设。有付出就会有收获,课后总会发现自己的教学思路多么新颖,教学环节更加流畅,语言训练更加扎实……如果把这些教学特点整理出来,再加上自己的反思,就是很好的论文写作素材。比如,我执教公开课后,整理了几篇教学设计,并得以发表。《一路花香》教学设计发表在《小学语文研究》2003年第12期,《鼎湖山听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发表在《小学教学改革与实验》2005年第44期,《普罗米修斯盗火》第二课时解读发表在《小学教学研究》2006年第12期。
四、论文素材在教师相互听课里
为了切实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学校有计划地组织教师互相听课,并在听课之后议课。议课不外乎说说这堂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等。如果我们把这些内容加以提炼,也可成为论文写作的素材。我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也有数篇论文发表:《这样理解也可以——〈雨后〉教学片段》发表在《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05年第2期,《有效点拨——质疑的催化剂》发表在《小学教学研究》2004年第11期。
五、论文素材在报刊杂志里
教育报刊杂志为了赢得读者,刊载的内容必须体现当前的教学主流,教学理念要前卫,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好经验,即使有的文章阐述得不够深刻,我们仍能以此为生长点进一步探究,形成较为系统的经验。如,我以此方法写的《活动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契入的几种策略》发表在《新课程教学案例》2006年7、8期合刊。
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一旦提出,一线教师就会尝试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加以体现,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因为提出先进教学理念的人往往只是依据有限的实践提炼出自己的理论,还没有在更大的范围内加以实践和检验,以这些理论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可能会出现一些负面影响。如果我们能“反弹琵琶”去探究,就会有新的收获,这些新的感悟就是很好的论文写作素材。如,我写的《阅读教学中常见的“作秀”活动举隅》发表在《中小学教材教法》2005年第3期。
六、论文素材在自己的灵感里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有时候会突然闪现一丝灵感,如果抓住这些灵感组织教学,就会发现此时的教学如小溪流水,似清风拂面。这些灵感,也就成了难得的论文写作素材。记得在教《詹天佑》一文时,第三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怎样才能读出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藐视呢?尽管笔者反复范读,学生仍游离在文本之外,读不出句中的意味。“唉”!我无语。一个“唉”字激发了我的灵感——何不加上语气助词让学生试试?没想到加上语气助词“哼”后,学生读得入情入境,轻松理解了文本。我又将此法用于其他课文,效果也相当好。课余我有感而发,写了《妙用语气助词,让阅读教学精彩纷呈》一文,发表在《语文报·小学教师版》2010年第12期。
七、论文素材在学科间相通里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材料。积累语言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背诵。可是让学生完整地背诵课文有一定的难度。我发现在音乐课上学的歌曲,学生唱起来居然一字不差,能不能把要求背诵的课文配上适合文本意境的曲谱,让学生结合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学文兼学唱,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更透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可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激发学生背诵美文的兴趣,减轻了他们背诵的难度。结果,歌唱熟了,诗能背了,诗的意境也领会了,真是一箭数雕。可见教学是相通的,应把语文融入各学科组成的大知识体系之中,使得语文教学事半功倍。为此,我写了一篇文章《借助音乐媒介,提高学生背诵能力》,受到了好评。
可见,我们一线教师只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用慧眼去捕捉课堂内外的点点滴滴,就不会缺乏论文写作的素材。相信我们一定能写出很多精彩纷呈的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的教育教学论文。
责任编辑:张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