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要概说】
所谓“我入文中”,是说作者要在情感化氛围中写作,让思维在情感的河流里穿梭,语言在情感的波浪里翻花,灵魂在情感的激荡中净化。近几年,湖北高考作文评阅更是把“文中有我”作为评价圭臬,记叙文尤其如此。
具体说来,“我入文中,情真意挚”须做到真实而又典型、实在而又高远、细腻而又传神。
【范文引路】
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萧红
1911年,在一个小县城里边,我生在一个小地主的家里。那县城差不多就是中国的最东最北部——黑龙江省——一年之中,有四个月飘着白雪。
父亲常常为着贪婪而失掉了人性。他对待仆人,对待自己的儿女,以及对待我的祖父都是同样的吝啬而疏远,甚至于无情。
有一次,为着房屋租金的事情,父亲把房客的全套的马车赶了过来。房客的家属们哭着诉说着,向我的祖父跪了下来,于是祖父把两匹棕色的马从车上解下来还了回去。
为着这匹马,父亲向祖父起着终夜的争吵。“两匹马,咱们是算不了什么的,穷人,这匹马就是命根。”祖父这样说着,而父亲还是争吵。9岁时,母亲死去。父亲也就更变了样,偶然打碎了一只杯子,他就要骂到使人发抖的程度。后来就连父亲的眼睛也转了弯,每从他的身边经过,我就像自己的身上生了针刺一样;他斜视着你,他那高傲的眼光从鼻梁经过嘴角而后往下流着。
所以每每在大雪中的黄昏里,围着暖炉,围着祖父,听着祖父读着诗篇,看着祖父读着诗篇时微红的嘴唇,我便感觉到家和爱的温暖。
父亲打了我的时候,我就在祖父的房里,一直面向着窗子,从黄昏到深夜——窗外的白雪,好像白棉花一样飘着;而暖炉上水壶的盖子,则像伴奏的乐器似的振动着。
祖父时时把多纹的两手放在我的肩上,而后又放在我的头上,我的耳边便响着这样的声音:
“快快长吧!长大就好了。”
20岁那年,我就逃出了父亲的家庭。直到现在还是过着流浪的生活。
“长大”是“长大”了,而没有“好”。
可是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
所以我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点评本文有着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北国的白雪寒冬和暖炉的对照,慈祥的祖父和冷酷的父亲的对比,现实与回忆的交织,构成了文章独特的风致。“我”入文中,书写真挚情怀,我们恒久的思想顿悟与强烈的情感共鸣,就会感动并启迪读者。
【方法指要】
生活写真法《父爱昼无眠》一文真实再现了父子在浴池相见的场面:下岗的父亲为儿子的学费,夜间到浴池替人搓背。为了儿子能静心学习,白天在浴池的客座上躺睡。父子在浴池相见时,父亲反而觉得自己给儿子丢了面子。这些不加雕饰的叙写,把父亲的勤劳、纯朴和对儿子的挚爱展示出来。而“我”失声的惊叫,响亮的回答,则饱含着对父亲理解、感激和抱愧。结尾“我”替父亲搓背的感人一幕,将父子情推向了极致,也升华了文章的境界。
细部放大法《回家》写少年海子在距家 20余里的一所中学读书,为了节省每趟8分的车票钱和不磨破鞋子,每周都跑着回家。搂着海子流泪的母亲,兀立于寒风中的父亲……细节放大了,真爱显现了,感动加强了。
触媒激活法《后母的三巴掌》中,“偷瓜”“放钱”“请求辍学”是使后母动怒的三个“触发点”;而后母动怒时拍下的“三巴掌”又是使“我”理解、感激后母的三个“触发点”。作者正是紧紧地抓住这些“触发点”并进行升华,凸现后母质朴、善良、深明大义的品格。三巴掌底下流动的是对孩子深厚的爱意,三巴掌后,收获的是继子的向善和向上。
【佳作赏析】
路是月的痕
湖北考生
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小路是父亲用鹅卵石铺成的,在月下泛着朦胧柔和的光。路的那头,连着那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父亲呵,你是否依然执着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等着儿子的归来?
父亲爱好吹笛,小的时候,父亲的笛声载满了我童年的乐趣,像那条丝带一样的小河,牵引着我的童心,在父爱的港湾里一晃一悠。父亲很疼我这个惟一的儿子,老喜欢用粗糙的双手捏我的脸蛋,不顾我疼得哭起来,还兀自傻呵呵地笑。每天的日暮,父亲带我到河边的草地上放牛。父亲常常放开牛绳让牛自己吃草,自己便从背后的草篓里摸出笛子,鼓起腮,吹出世间最美妙的音乐。我就靠在父亲腿上,看着天边的夕阳将父亲的头发染上点点金色。我爱父亲,父亲的笛声最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讨厌起父亲,讨厌他满嘴烟味,讨厌他的黄牙,讨厌他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还从窗外傻傻地盯着我。我还讨厌他没有本事,只知侍弄几亩薄地,连我的学费也没能赚回。我和父亲逐渐隔膜了;在被我吼了几次后,父亲不再打着赤脚去学校看我,不再唠叨着让我好好学习。他保持沉默,而打破沉默的惟一方式就是吹笛,如怨如泣,而在我看来,这又成了不务正业的标志。
我到外地上学去了。离家前一天晚上,我走上那条熟悉的小路,感觉到一丝眷恋与不舍。路像是月光在地上划过的痕,也划过我的心。几年时间里,我未回过一次家。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我走后,父亲整日像掉了魂似的,茶饭不思,只知去河边吹笛子。最终,我应母亲的请求回到了家。回到家已是夜晚,月刚升起,当我怀着无尽的思绪在小路上行走时,遇到了等我的父亲。我忽地一下子哭出来,紧紧抱住了父亲。我请求父亲给我吹笛,父亲答应了。哽咽的笛声又在耳畔响起,响在洒满月光的小路,勾起我的回忆:我感觉到父亲眷眷的爱子之心,感到愧对父亲的笛声,父亲爱我,爱着自己的儿子。他为我吹了十八年的笛子,而我此刻才发现它和我的心竟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
路很美,很美,是月划过的痕。月是路的魂,父亲的笛声是我的心魂!
点评文章以“我”对父亲的感情变化为主线,展示了“我”体察父爱的过程:小时候,我爱父亲,父亲的笛声很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讨厌父亲,父亲的笛声如怨如泣;到外地求学几年后,我才真正地读懂父爱。笛声,是父爱的一种载体,笛声的变化承载着我对父爱的认识过程;“路”是凝重的父爱和我感受父爱的心理历程的象征,“路”的美,更体现出父爱的伟大。
【精题演练】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偏僻的地方,我们称之为“角落”。角落或阴暗,居住停留的是孤独的群体,人们不去注意,不去关心,甚至会忽视他们的存在;角落也可能亮丽,发出明媚的光芒,充满了爱心和人性。还有很多时候,阴暗的角落可能会出人意料地射出亮丽无比的光芒来,让人彻底改变以往的看法。
走近角落,关注角落,我们会有所发现,亦有所思有所悟。
请以“走近角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所谓“我入文中”,是说作者要在情感化氛围中写作,让思维在情感的河流里穿梭,语言在情感的波浪里翻花,灵魂在情感的激荡中净化。近几年,湖北高考作文评阅更是把“文中有我”作为评价圭臬,记叙文尤其如此。
具体说来,“我入文中,情真意挚”须做到真实而又典型、实在而又高远、细腻而又传神。
【范文引路】
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萧红
1911年,在一个小县城里边,我生在一个小地主的家里。那县城差不多就是中国的最东最北部——黑龙江省——一年之中,有四个月飘着白雪。
父亲常常为着贪婪而失掉了人性。他对待仆人,对待自己的儿女,以及对待我的祖父都是同样的吝啬而疏远,甚至于无情。
有一次,为着房屋租金的事情,父亲把房客的全套的马车赶了过来。房客的家属们哭着诉说着,向我的祖父跪了下来,于是祖父把两匹棕色的马从车上解下来还了回去。
为着这匹马,父亲向祖父起着终夜的争吵。“两匹马,咱们是算不了什么的,穷人,这匹马就是命根。”祖父这样说着,而父亲还是争吵。9岁时,母亲死去。父亲也就更变了样,偶然打碎了一只杯子,他就要骂到使人发抖的程度。后来就连父亲的眼睛也转了弯,每从他的身边经过,我就像自己的身上生了针刺一样;他斜视着你,他那高傲的眼光从鼻梁经过嘴角而后往下流着。
所以每每在大雪中的黄昏里,围着暖炉,围着祖父,听着祖父读着诗篇,看着祖父读着诗篇时微红的嘴唇,我便感觉到家和爱的温暖。
父亲打了我的时候,我就在祖父的房里,一直面向着窗子,从黄昏到深夜——窗外的白雪,好像白棉花一样飘着;而暖炉上水壶的盖子,则像伴奏的乐器似的振动着。
祖父时时把多纹的两手放在我的肩上,而后又放在我的头上,我的耳边便响着这样的声音:
“快快长吧!长大就好了。”
20岁那年,我就逃出了父亲的家庭。直到现在还是过着流浪的生活。
“长大”是“长大”了,而没有“好”。
可是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
所以我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点评本文有着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北国的白雪寒冬和暖炉的对照,慈祥的祖父和冷酷的父亲的对比,现实与回忆的交织,构成了文章独特的风致。“我”入文中,书写真挚情怀,我们恒久的思想顿悟与强烈的情感共鸣,就会感动并启迪读者。
【方法指要】
生活写真法《父爱昼无眠》一文真实再现了父子在浴池相见的场面:下岗的父亲为儿子的学费,夜间到浴池替人搓背。为了儿子能静心学习,白天在浴池的客座上躺睡。父子在浴池相见时,父亲反而觉得自己给儿子丢了面子。这些不加雕饰的叙写,把父亲的勤劳、纯朴和对儿子的挚爱展示出来。而“我”失声的惊叫,响亮的回答,则饱含着对父亲理解、感激和抱愧。结尾“我”替父亲搓背的感人一幕,将父子情推向了极致,也升华了文章的境界。
细部放大法《回家》写少年海子在距家 20余里的一所中学读书,为了节省每趟8分的车票钱和不磨破鞋子,每周都跑着回家。搂着海子流泪的母亲,兀立于寒风中的父亲……细节放大了,真爱显现了,感动加强了。
触媒激活法《后母的三巴掌》中,“偷瓜”“放钱”“请求辍学”是使后母动怒的三个“触发点”;而后母动怒时拍下的“三巴掌”又是使“我”理解、感激后母的三个“触发点”。作者正是紧紧地抓住这些“触发点”并进行升华,凸现后母质朴、善良、深明大义的品格。三巴掌底下流动的是对孩子深厚的爱意,三巴掌后,收获的是继子的向善和向上。
【佳作赏析】
路是月的痕
湖北考生
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小路是父亲用鹅卵石铺成的,在月下泛着朦胧柔和的光。路的那头,连着那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父亲呵,你是否依然执着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等着儿子的归来?
父亲爱好吹笛,小的时候,父亲的笛声载满了我童年的乐趣,像那条丝带一样的小河,牵引着我的童心,在父爱的港湾里一晃一悠。父亲很疼我这个惟一的儿子,老喜欢用粗糙的双手捏我的脸蛋,不顾我疼得哭起来,还兀自傻呵呵地笑。每天的日暮,父亲带我到河边的草地上放牛。父亲常常放开牛绳让牛自己吃草,自己便从背后的草篓里摸出笛子,鼓起腮,吹出世间最美妙的音乐。我就靠在父亲腿上,看着天边的夕阳将父亲的头发染上点点金色。我爱父亲,父亲的笛声最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讨厌起父亲,讨厌他满嘴烟味,讨厌他的黄牙,讨厌他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还从窗外傻傻地盯着我。我还讨厌他没有本事,只知侍弄几亩薄地,连我的学费也没能赚回。我和父亲逐渐隔膜了;在被我吼了几次后,父亲不再打着赤脚去学校看我,不再唠叨着让我好好学习。他保持沉默,而打破沉默的惟一方式就是吹笛,如怨如泣,而在我看来,这又成了不务正业的标志。
我到外地上学去了。离家前一天晚上,我走上那条熟悉的小路,感觉到一丝眷恋与不舍。路像是月光在地上划过的痕,也划过我的心。几年时间里,我未回过一次家。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我走后,父亲整日像掉了魂似的,茶饭不思,只知去河边吹笛子。最终,我应母亲的请求回到了家。回到家已是夜晚,月刚升起,当我怀着无尽的思绪在小路上行走时,遇到了等我的父亲。我忽地一下子哭出来,紧紧抱住了父亲。我请求父亲给我吹笛,父亲答应了。哽咽的笛声又在耳畔响起,响在洒满月光的小路,勾起我的回忆:我感觉到父亲眷眷的爱子之心,感到愧对父亲的笛声,父亲爱我,爱着自己的儿子。他为我吹了十八年的笛子,而我此刻才发现它和我的心竟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
路很美,很美,是月划过的痕。月是路的魂,父亲的笛声是我的心魂!
点评文章以“我”对父亲的感情变化为主线,展示了“我”体察父爱的过程:小时候,我爱父亲,父亲的笛声很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讨厌父亲,父亲的笛声如怨如泣;到外地求学几年后,我才真正地读懂父爱。笛声,是父爱的一种载体,笛声的变化承载着我对父爱的认识过程;“路”是凝重的父爱和我感受父爱的心理历程的象征,“路”的美,更体现出父爱的伟大。
【精题演练】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偏僻的地方,我们称之为“角落”。角落或阴暗,居住停留的是孤独的群体,人们不去注意,不去关心,甚至会忽视他们的存在;角落也可能亮丽,发出明媚的光芒,充满了爱心和人性。还有很多时候,阴暗的角落可能会出人意料地射出亮丽无比的光芒来,让人彻底改变以往的看法。
走近角落,关注角落,我们会有所发现,亦有所思有所悟。
请以“走近角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