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克服《中外历史纲要》知识密度大内容涵盖面广概念密集等问题,总结了一些有益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阅读能力;教学策略
我校2020级新生开始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订的必修教材《高中历史纲要》,相比于之前采用的人民出版社的高中《历史》必修教材,《高中历史纲要》编写时采用了通史体例,时序性强,有利于学生形成对中国史、世界史形成整体的感知和认识。但是新教材在教学实际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解决,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总体容量偏大,叙述过于浓缩;知识点密度大,内容涵盖面广,一些课知识含量较大,历史事件、概念非常密集,叙述过于浓缩,课文的叙述高度概括,每句话都构成一个知识点,缺乏具体内容的叙述,必修教材的一些单元,其内容涉及的跨度比较大,涵盖多个历史阶段,显得非常抽象,涉及大量的历史概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解释,对于广大高中历史教师和和学生的学这都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我们在教学实际中,为解决上述问题,高一历史备课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补充,编写阅读资料和开发校本教材提供给学生阅读,弥补课堂教学和教材的不足,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适度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宽度和深度,本学期高一历史组开发了《大国兴衰启示录》配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的教学,为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我们采取了许多办法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当今教学强度下,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具有较高的实效性。阅读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掌握快速阅读之后,在阅读史籍、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脉络和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阅读理解效率,同时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学会并养成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阅读的习惯,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善于发现重点、新问题、新观点和新材料,并学会做好读书笔记,对于文章、书籍中的主要人物、事迹、观点、中心思想等一些重点,要有意识的进行记忆,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促成更好的理解。阅读过程中学生应该把阅读内容和教材知识体系相联系,充实、完善历史知识体系构建,形成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在具体教学实际中,我们采取了以下主要策略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1.对教材相关栏目的合理利用,包括对教材正文内容、学习聚焦、历史纵横、思考点、学思之窗、史料阅读、问题探究、学习拓展等栏目的阅读引导。
2.教材配套地图册上相关文字和图片的利用。充分利用配套地图册的所有文字与图片信息的挖掘和利用
3.学案引领,指导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导学案:学生根据教师提出阅读理解的任务要求,梳理教材知识的线索并找出重要节点:如概括课文内容的层次和要点;写出所学历史进程的大事记;绘制出所学内容的思维导图。教师提供解释疑难的历史资料:如概念解读、史实介绍、材料释义、不同观点等 。
4.合理整合教材、适度取舍。历史教材不是历史的全部,而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没有必要被教科书束缚手脚。教师要凭借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深厚学养,准确把握课标要求,深入认识和把握教学内容的内在的、本质的、深层次的历史逻辑,紧扣教学重点、难点内容对教学内容和课程资源进行重构,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度整合。
5.充分挖掘和使用教材中素材。在阅读材料编写中充分挖掘和使用教材中各种丰富多样的史料、素材,既有利于深刻理解教材,也便利于我们的备课与教学,渐次展开新课程资源的创新工作。
6.教学中十分重视对历史概念的内涵的理解,区别相似的历史概念,利用概念串连专题知识点,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如《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的大概念“民族交融”这一概念的讲解:民族交融不同于民族同化、民族融合,有其特定的含义。民族同化,不论自然同化还是强制同化,其结果都是某个民族的消失另一个民族规模的增大。民族融合,一指各民族在发展中相互接近、吸收,民族差别逐渐消失,各民族形成一个共同整体的过程,其结果是民族消亡;也指历史上一些民族(或其一部分)自然形成为一体的现象。而民族交融,仅指民族之间在交往交流过程中共性增多的过程,是民族关系的一种运动形式,其所指的民族现象既不包含旧族体的消亡,也不包含新族体的產生。学生只有在对“民族交融”这一大概念理解在基础上才能对本单元的相关历史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
7. 开发校本选修教材,立足全校学生,以国家课程为基础,有效地对其进行补充、拓展、延伸,有选择性、针对性地开发建设校本课程,完善普通高中历史学科的课程体系,以全面落实历史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教育根本任务。
8.改变教学方式,引导主动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认识历史的过程中联系和运用知识,掌握探究历史阅读的方法和技能,逐步学会全面、发展、辩证、客观地看待和论证历史问题,才能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提升和发展。
利用史料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对《中外历史纲要》学习的效率,提高对史料中蕴含的知识的挖掘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历史史料阅读的方法,并能学会思考与分析,对其中比较关键的信息进行有效地分析,并且结合具体的历史课程,对史料的内容进行解析,从而让学生明白在阅读学习的时候提升学习的质量,提高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形成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能力。
参考教材
[1] 徐蓝主编《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 人民出版社2019年8月第1版
关键词:阅读能力;教学策略
我校2020级新生开始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订的必修教材《高中历史纲要》,相比于之前采用的人民出版社的高中《历史》必修教材,《高中历史纲要》编写时采用了通史体例,时序性强,有利于学生形成对中国史、世界史形成整体的感知和认识。但是新教材在教学实际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解决,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总体容量偏大,叙述过于浓缩;知识点密度大,内容涵盖面广,一些课知识含量较大,历史事件、概念非常密集,叙述过于浓缩,课文的叙述高度概括,每句话都构成一个知识点,缺乏具体内容的叙述,必修教材的一些单元,其内容涉及的跨度比较大,涵盖多个历史阶段,显得非常抽象,涉及大量的历史概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解释,对于广大高中历史教师和和学生的学这都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我们在教学实际中,为解决上述问题,高一历史备课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补充,编写阅读资料和开发校本教材提供给学生阅读,弥补课堂教学和教材的不足,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适度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宽度和深度,本学期高一历史组开发了《大国兴衰启示录》配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的教学,为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我们采取了许多办法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当今教学强度下,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具有较高的实效性。阅读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掌握快速阅读之后,在阅读史籍、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脉络和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阅读理解效率,同时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学会并养成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阅读的习惯,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善于发现重点、新问题、新观点和新材料,并学会做好读书笔记,对于文章、书籍中的主要人物、事迹、观点、中心思想等一些重点,要有意识的进行记忆,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促成更好的理解。阅读过程中学生应该把阅读内容和教材知识体系相联系,充实、完善历史知识体系构建,形成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在具体教学实际中,我们采取了以下主要策略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1.对教材相关栏目的合理利用,包括对教材正文内容、学习聚焦、历史纵横、思考点、学思之窗、史料阅读、问题探究、学习拓展等栏目的阅读引导。
2.教材配套地图册上相关文字和图片的利用。充分利用配套地图册的所有文字与图片信息的挖掘和利用
3.学案引领,指导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导学案:学生根据教师提出阅读理解的任务要求,梳理教材知识的线索并找出重要节点:如概括课文内容的层次和要点;写出所学历史进程的大事记;绘制出所学内容的思维导图。教师提供解释疑难的历史资料:如概念解读、史实介绍、材料释义、不同观点等 。
4.合理整合教材、适度取舍。历史教材不是历史的全部,而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没有必要被教科书束缚手脚。教师要凭借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深厚学养,准确把握课标要求,深入认识和把握教学内容的内在的、本质的、深层次的历史逻辑,紧扣教学重点、难点内容对教学内容和课程资源进行重构,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度整合。
5.充分挖掘和使用教材中素材。在阅读材料编写中充分挖掘和使用教材中各种丰富多样的史料、素材,既有利于深刻理解教材,也便利于我们的备课与教学,渐次展开新课程资源的创新工作。
6.教学中十分重视对历史概念的内涵的理解,区别相似的历史概念,利用概念串连专题知识点,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如《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的大概念“民族交融”这一概念的讲解:民族交融不同于民族同化、民族融合,有其特定的含义。民族同化,不论自然同化还是强制同化,其结果都是某个民族的消失另一个民族规模的增大。民族融合,一指各民族在发展中相互接近、吸收,民族差别逐渐消失,各民族形成一个共同整体的过程,其结果是民族消亡;也指历史上一些民族(或其一部分)自然形成为一体的现象。而民族交融,仅指民族之间在交往交流过程中共性增多的过程,是民族关系的一种运动形式,其所指的民族现象既不包含旧族体的消亡,也不包含新族体的產生。学生只有在对“民族交融”这一大概念理解在基础上才能对本单元的相关历史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
7. 开发校本选修教材,立足全校学生,以国家课程为基础,有效地对其进行补充、拓展、延伸,有选择性、针对性地开发建设校本课程,完善普通高中历史学科的课程体系,以全面落实历史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教育根本任务。
8.改变教学方式,引导主动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认识历史的过程中联系和运用知识,掌握探究历史阅读的方法和技能,逐步学会全面、发展、辩证、客观地看待和论证历史问题,才能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提升和发展。
利用史料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对《中外历史纲要》学习的效率,提高对史料中蕴含的知识的挖掘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历史史料阅读的方法,并能学会思考与分析,对其中比较关键的信息进行有效地分析,并且结合具体的历史课程,对史料的内容进行解析,从而让学生明白在阅读学习的时候提升学习的质量,提高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形成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能力。
参考教材
[1] 徐蓝主编《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 人民出版社2019年8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