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对中小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今出现的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不当问题是造成初中时期学生英语学习出现巨大差距的主要原因。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农村越来越多的小学开始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应当努力找到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点,并积极采取措施,切实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但是如何解决好衔接问题是值得我们认真思索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衔接问题的一些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衔接;原因分析;措施研究
一、引言
很多初中英语老师都会面临这样的一个家长提问,孩子小学时的英语成绩明明非常优秀,可是上了初中之后英语成绩明显呈大幅度下降趋势。不仅是家长,老师自己在这方面也深有感想,小学时期的学生英语成绩基本都比较稳定,但是到了初中之后学生的英语成绩差距越拉越大,问题突出。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秋季起,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从2002年秋季起,乡镇所在地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小学英语课程的普遍开设,是为了充分利用学生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在听、说、读、写各方面都有一个良好的启蒙,也为中学的外语学习做好准备。但在初一新学期的开始,英语教师往往会遇到一个令他们困惑不解的问题,那就是小学毕业生的英语水平出现了良莠不齐,高低悬殊的现象。这种现象让我们的初一英语教师面对的是各方面的英语基础都参差不齐的学生,我们必须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个课堂上取得不同层次的成功,让中学英语和小学英语成为彼此独立又相互连接的基础教育的两个成功阶段。为此,在新课程标准下,搞好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使学生顺利完成中小学语学习的过渡,为初中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利于中小学英语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逐步提高已经成为了外语教学的一个重心工作。
二、关于衔接的概念界定
那么到底何为“衔接”? “衔接”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阐述成“事物结合在一起”,而我国1996年《有关目前高中的数学和英语两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初中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方案衔接处理意见的通知》是首次出现用“衔接”这个词来表现两个学习时期的彼此连接。我国大部分省市小学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自高年级起就陆续安排了英语课程。小学生在成为初中生之前,就有了几年学习英语的经历,在这样的基础上,本来他们在初中时期的英语水平应该会好过过去从未接触过英语的学生,可情况却大相径庭:明显的两极分化发生在初一,初二分化更厉害。存在不少学生开始不学英语,这使得不少学生难过,父母怀疑,老师担心:出现这样的情况问题是小学教育还是中学教育?作者经过反复思考与调查,发现是衔接导致了这些问题。小学六年级与七年级间的衔接只不过是狭义上的衔接,“衔接”不仅包括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衔接,还包括教学情景、学习环境以及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衔接和发展,使中学英语教育与小学英语教育在构建相对独立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防止脱节,使英语教育活动能够自然、顺畅、科学有效地进行@。从本质上说,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实际上就是实现中小学英语教学自然科学的“过渡”问题,从而实现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可持续性。而广义的衔接指的是整个小学与初中时期甚至高中时期。伴随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开展,“教学衔接”慢慢被教育界人士青睐,进行了不同学科的教学衔接的研究。刘荣才(2001)指出“教学衔接”分广义与狭义:广义的上的衔接就是指两个教学期之间相关的教学任务、培养安排、课程编排、教学方式、考试方式、学科设置等方面的衔接;狭义的衔接就是指两个教学期之间的存在的连接关系及具体的结合方式。汪丹(2005)认为广义的教学衔接指使旨在将影响人身心健康形成为直接目标的一项社会活动的所有时期、方面的相互结合,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综合体;狭义的教学衔接是指在学校的各个教学阶段要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紧密联系的统一体。当我们对“衔接”一词在“中小学英语教学”这个特定的范围里,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理解之后,不妨进一步拓展开来,让我们的中小学英语教师能够站在更高的基点上透视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带给学生、教师、教学乃至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切身利益。
三、中小学英语衔接问题的原因分析
1.现行的教学评价模式
现行的评价学校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标准就是学校学生的升学率。决定学生升学率的因素只有学生的考试成绩:小考、中考、高考(尤其是高考),而考试成绩体现的主要是学生对书本知识掌握的多少。在此评价模式下,学校、教师、学生追求的当然只是与考试有关的知识和应试技能,根本无暇顾及所谓的素质教育。甚至用考试代替学习,除了期中考,期末考,有的学校还有月考,周考。长期下来,学生哪还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因而语言的四大技能:listening,reading,speaking,writing常常最终只剩下reading,或是解决问题的一些skills.学了多年英语不能实际使用。
2. 年龄阶段的影响
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心理和生理特征也不同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他们感知能力、模仿能力和记忆力强,形象思维好,他们不怕出错,敢于开口,这种心理状态对学习英语相当有利,他们刚接触英语或接触英语时间不长,往往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学习英语,兴趣很高。上课时,他们思维活跃、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课堂气氛好。而中学生心理上和生理上正从半成熟趋向成熟,刚进入初一的学生和小学生差不多,他们积极发言,积极参与小组练习,气氛热烈。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学习难度的增加,功课的增多。没有那么多时间用在英语学科的学习上,并且有些学生自控能力,再加之初中有的学生英语基础比较差,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在慢慢消退,从而降低了英语学习效率。 3. 教育工作者本身的素质制约了素质教育
事实上,在现行的对教师评价模式下,作为教育工作者往往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优选应试教育。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也许事实正好相反,因为我们师范教育本身的落后(更不要说大量的教育工作者连师范生都不是,从教学能力本身来说往往也不如师范生),在一部分学校长期都是其它各学科的教师转行在教授英语,大量的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论(包括心理学理论)比较欠缺。相关理论和理念的缺位,自然也就不可能有能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而他们却承担着实施素质教育的最直接的责任,因此,因教师的原因也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4. 改进教学方法,保证中小学英语教学的顺利衔接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的程度有目的、有步骤地增加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供新的信息,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确保他们在进行下一步活动之前掌握所学
的知识。例如,当某一课基本上要结束时,我们小结学习要点,从整体上强调所学知识的概念,布置家庭作业作为课内向课外过渡的内容,为下一节课的自然衔接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教师还应按教学内容的顺序逐步增加难度,或复杂性,有序地进行课堂提问有计划、有步骤、有顺序地进行提问,可以帮助学生系统思考,从而获得对相关联内容的整体理解。
四、小学英语衔接问题的措施研究
1. 了解教学现状及学生个体差异搞好教学衔接
欧盟创立《中小学外语教学衔接性项目》,目的是为了觅求、沟通相关的教学衔接经验与吸取教训,搜集不错的衔接案例,设立训练老师的课程、教学方法来增强中小学外语教学连续性。
2. 了解教材异同,搞好教学衔接
从教材编排体例来看,小学英语教材侧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和兴趣上。进入中学后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在教法上,绝对不能再继续采用让学生纯记忆的方法。为此,教师首先应认真学习小学及初中英语教学大纲,详细研读并分析小学及初中英语教材的内容,查找教材中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来确定衔接点,制定措施,具体落实各项教学衔接。
3. 学习习惯和方法
小学英语教学,因教师旨在使学生轻松地学习英语,重点放在对小学生的语感的培养,缺少对单词、语法及写作等具体的要求和指导,以致很多学生书面作业(单词的拼写、句子的结构等)错误很多,出现了错误教师往往也不会强调,因此,小学生也不会去对错误的内容进行改正(这在小学当然没有问题,但一旦养成习惯,便对以后的学习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初中英语教师则也忽略了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纠正与引导,从而使部分小学生在升入初中后不能掌握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以适应中学的英语教学模式;
4. 学校层面
Schumacher(1998)提议互相合作的学校彼此通过开会会,清楚课程的具体内容与实践的参考看法,来使得学生成功地过渡②。Clyne et al(1996)的研究结果表明,学校对语言教学衔接项目是否支持对项目成功与否影响重大,也要激励社会上的团体组织的加入与资源的整合综合利用。
5. 实施分层教学,搞好教学衔接
著名教育家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对于外语教学更是如此,因为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交际性原则。语言是工具,不只是知识。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牧区,有的学生在办学条件较差的环境中成长,不但没有完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对学习英语逐渐失去了兴趣,有的甚至对英语产生了厌恶感。上英语课就觉得像在听天书,不知老师所云为何物。这时如果教师急于求成,刚开始就按正常教学速度进行教学,非但完不成教学计划,反而会事倍而功半。因此我们从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着手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首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使之敢于开口,乐于开口。教师可以给学生预设表演情节,学生为了能够更精彩的表演,就会去熟读课文,收集课外阅读材料,使课本的知识得到扩展。孩子们的想象是宽阔无边的,教师所要做的只是为他们创造一个自由发挥的场景,拓展他们的天资。一个好的英语教师应该是一个好的导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其次,减少学生受挫感,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处在成长期的学生,不仅渴望知识的输入,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那怕是细微的进步,我们也不吝啬对他们的表扬,我相信不管我们使用那一种方法去表扬学生,他们都会有一种成功的感觉,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对于学生在学习中所犯的错误我们要采取正确的态度来对待。
五、结论
总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是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我深信,正确处理这个问题终将推动和促进英语教学,终将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综合能力。通过以上的方法和策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习意志和毅力得到了锻炼;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学;在学习英语的初期就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能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并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调整学习计划。我们面对的是十四五岁的孩子,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将影响学生的初中生活,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教育、引导他们。学生处在这个生理和心理的青春期,出现任何问题都是有可能的,但是只要我们心中永远记住一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们就一定能找出相对应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衔接;原因分析;措施研究
一、引言
很多初中英语老师都会面临这样的一个家长提问,孩子小学时的英语成绩明明非常优秀,可是上了初中之后英语成绩明显呈大幅度下降趋势。不仅是家长,老师自己在这方面也深有感想,小学时期的学生英语成绩基本都比较稳定,但是到了初中之后学生的英语成绩差距越拉越大,问题突出。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秋季起,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从2002年秋季起,乡镇所在地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小学英语课程的普遍开设,是为了充分利用学生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在听、说、读、写各方面都有一个良好的启蒙,也为中学的外语学习做好准备。但在初一新学期的开始,英语教师往往会遇到一个令他们困惑不解的问题,那就是小学毕业生的英语水平出现了良莠不齐,高低悬殊的现象。这种现象让我们的初一英语教师面对的是各方面的英语基础都参差不齐的学生,我们必须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个课堂上取得不同层次的成功,让中学英语和小学英语成为彼此独立又相互连接的基础教育的两个成功阶段。为此,在新课程标准下,搞好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使学生顺利完成中小学语学习的过渡,为初中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利于中小学英语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逐步提高已经成为了外语教学的一个重心工作。
二、关于衔接的概念界定
那么到底何为“衔接”? “衔接”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阐述成“事物结合在一起”,而我国1996年《有关目前高中的数学和英语两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初中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方案衔接处理意见的通知》是首次出现用“衔接”这个词来表现两个学习时期的彼此连接。我国大部分省市小学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自高年级起就陆续安排了英语课程。小学生在成为初中生之前,就有了几年学习英语的经历,在这样的基础上,本来他们在初中时期的英语水平应该会好过过去从未接触过英语的学生,可情况却大相径庭:明显的两极分化发生在初一,初二分化更厉害。存在不少学生开始不学英语,这使得不少学生难过,父母怀疑,老师担心:出现这样的情况问题是小学教育还是中学教育?作者经过反复思考与调查,发现是衔接导致了这些问题。小学六年级与七年级间的衔接只不过是狭义上的衔接,“衔接”不仅包括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衔接,还包括教学情景、学习环境以及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衔接和发展,使中学英语教育与小学英语教育在构建相对独立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防止脱节,使英语教育活动能够自然、顺畅、科学有效地进行@。从本质上说,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实际上就是实现中小学英语教学自然科学的“过渡”问题,从而实现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可持续性。而广义的衔接指的是整个小学与初中时期甚至高中时期。伴随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开展,“教学衔接”慢慢被教育界人士青睐,进行了不同学科的教学衔接的研究。刘荣才(2001)指出“教学衔接”分广义与狭义:广义的上的衔接就是指两个教学期之间相关的教学任务、培养安排、课程编排、教学方式、考试方式、学科设置等方面的衔接;狭义的衔接就是指两个教学期之间的存在的连接关系及具体的结合方式。汪丹(2005)认为广义的教学衔接指使旨在将影响人身心健康形成为直接目标的一项社会活动的所有时期、方面的相互结合,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综合体;狭义的教学衔接是指在学校的各个教学阶段要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紧密联系的统一体。当我们对“衔接”一词在“中小学英语教学”这个特定的范围里,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理解之后,不妨进一步拓展开来,让我们的中小学英语教师能够站在更高的基点上透视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带给学生、教师、教学乃至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切身利益。
三、中小学英语衔接问题的原因分析
1.现行的教学评价模式
现行的评价学校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标准就是学校学生的升学率。决定学生升学率的因素只有学生的考试成绩:小考、中考、高考(尤其是高考),而考试成绩体现的主要是学生对书本知识掌握的多少。在此评价模式下,学校、教师、学生追求的当然只是与考试有关的知识和应试技能,根本无暇顾及所谓的素质教育。甚至用考试代替学习,除了期中考,期末考,有的学校还有月考,周考。长期下来,学生哪还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因而语言的四大技能:listening,reading,speaking,writing常常最终只剩下reading,或是解决问题的一些skills.学了多年英语不能实际使用。
2. 年龄阶段的影响
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心理和生理特征也不同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他们感知能力、模仿能力和记忆力强,形象思维好,他们不怕出错,敢于开口,这种心理状态对学习英语相当有利,他们刚接触英语或接触英语时间不长,往往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学习英语,兴趣很高。上课时,他们思维活跃、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课堂气氛好。而中学生心理上和生理上正从半成熟趋向成熟,刚进入初一的学生和小学生差不多,他们积极发言,积极参与小组练习,气氛热烈。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学习难度的增加,功课的增多。没有那么多时间用在英语学科的学习上,并且有些学生自控能力,再加之初中有的学生英语基础比较差,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在慢慢消退,从而降低了英语学习效率。 3. 教育工作者本身的素质制约了素质教育
事实上,在现行的对教师评价模式下,作为教育工作者往往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优选应试教育。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也许事实正好相反,因为我们师范教育本身的落后(更不要说大量的教育工作者连师范生都不是,从教学能力本身来说往往也不如师范生),在一部分学校长期都是其它各学科的教师转行在教授英语,大量的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论(包括心理学理论)比较欠缺。相关理论和理念的缺位,自然也就不可能有能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而他们却承担着实施素质教育的最直接的责任,因此,因教师的原因也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4. 改进教学方法,保证中小学英语教学的顺利衔接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的程度有目的、有步骤地增加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供新的信息,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确保他们在进行下一步活动之前掌握所学
的知识。例如,当某一课基本上要结束时,我们小结学习要点,从整体上强调所学知识的概念,布置家庭作业作为课内向课外过渡的内容,为下一节课的自然衔接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教师还应按教学内容的顺序逐步增加难度,或复杂性,有序地进行课堂提问有计划、有步骤、有顺序地进行提问,可以帮助学生系统思考,从而获得对相关联内容的整体理解。
四、小学英语衔接问题的措施研究
1. 了解教学现状及学生个体差异搞好教学衔接
欧盟创立《中小学外语教学衔接性项目》,目的是为了觅求、沟通相关的教学衔接经验与吸取教训,搜集不错的衔接案例,设立训练老师的课程、教学方法来增强中小学外语教学连续性。
2. 了解教材异同,搞好教学衔接
从教材编排体例来看,小学英语教材侧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和兴趣上。进入中学后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在教法上,绝对不能再继续采用让学生纯记忆的方法。为此,教师首先应认真学习小学及初中英语教学大纲,详细研读并分析小学及初中英语教材的内容,查找教材中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来确定衔接点,制定措施,具体落实各项教学衔接。
3. 学习习惯和方法
小学英语教学,因教师旨在使学生轻松地学习英语,重点放在对小学生的语感的培养,缺少对单词、语法及写作等具体的要求和指导,以致很多学生书面作业(单词的拼写、句子的结构等)错误很多,出现了错误教师往往也不会强调,因此,小学生也不会去对错误的内容进行改正(这在小学当然没有问题,但一旦养成习惯,便对以后的学习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初中英语教师则也忽略了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纠正与引导,从而使部分小学生在升入初中后不能掌握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以适应中学的英语教学模式;
4. 学校层面
Schumacher(1998)提议互相合作的学校彼此通过开会会,清楚课程的具体内容与实践的参考看法,来使得学生成功地过渡②。Clyne et al(1996)的研究结果表明,学校对语言教学衔接项目是否支持对项目成功与否影响重大,也要激励社会上的团体组织的加入与资源的整合综合利用。
5. 实施分层教学,搞好教学衔接
著名教育家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对于外语教学更是如此,因为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交际性原则。语言是工具,不只是知识。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牧区,有的学生在办学条件较差的环境中成长,不但没有完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对学习英语逐渐失去了兴趣,有的甚至对英语产生了厌恶感。上英语课就觉得像在听天书,不知老师所云为何物。这时如果教师急于求成,刚开始就按正常教学速度进行教学,非但完不成教学计划,反而会事倍而功半。因此我们从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着手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首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使之敢于开口,乐于开口。教师可以给学生预设表演情节,学生为了能够更精彩的表演,就会去熟读课文,收集课外阅读材料,使课本的知识得到扩展。孩子们的想象是宽阔无边的,教师所要做的只是为他们创造一个自由发挥的场景,拓展他们的天资。一个好的英语教师应该是一个好的导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其次,减少学生受挫感,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处在成长期的学生,不仅渴望知识的输入,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那怕是细微的进步,我们也不吝啬对他们的表扬,我相信不管我们使用那一种方法去表扬学生,他们都会有一种成功的感觉,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对于学生在学习中所犯的错误我们要采取正确的态度来对待。
五、结论
总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是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我深信,正确处理这个问题终将推动和促进英语教学,终将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综合能力。通过以上的方法和策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习意志和毅力得到了锻炼;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学;在学习英语的初期就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能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并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调整学习计划。我们面对的是十四五岁的孩子,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将影响学生的初中生活,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教育、引导他们。学生处在这个生理和心理的青春期,出现任何问题都是有可能的,但是只要我们心中永远记住一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们就一定能找出相对应的办法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