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宏观上看,语文教育的本质是为了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这是教育的基本方向,也是教师教学的基本目标,在这一层面上看,所有学生的学习方向和目标是一致的;从微观上看,语文教育不是批量生产,而是要因材施教,因此,教育的另一面,是要求差异性,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发挥自己的潜力。也就是说,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要保证学生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又要保证学生在大方向之下,有各自的学习方式和目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坚持求同存异的教学理念,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个性。
一、注重学生发展共性,强调学生发展个性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这一时期的教育对学生的各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从教育的目标上看,让学生树立共同的理想,遵守共同的道德准则,是教育的共同目标,也是所有学生学习的共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形成共同的道德准则和社会行为规范,需要让学生树立起积极的精神取向和良好的精神品质。但这只是教学的基本目标,教师还需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教育学家加德纳曾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从学生个体的角度来看,学生是有差异的,有的善于表达,有的巧于构思,有的能歌善舞,有的组织能力强,有的想象丰富。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智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不是采用标准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个体失去自我发展的机会。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用他最擅长的方式来理解文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例如,在《草原》的阅读教学中,如果大部分学生都是生活在南方,没见过真正的草原,那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已有的经验描述出草原的景象,然后再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去看看作者笔下的草原,与自己想象的是否存在差异,最后能够认识到草原的基本特征。当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如文中写到:“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那教师就可以借题发挥,让学生用一首歌来表达自己对草原天空的理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注意横向比较,强调从类似中求差异
从小学语文课本的编排上看,尽管文章种类丰富,但也会集中收录多篇风格相似的文章。从教学的角度上看,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某一类事物有更多、更深入的认识。但我们也知道,即便是描述同一事物,不同的作者也会有不同的感受,采用的叙事方式也各不相同,这是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归类比较,让学生在某一类文章中寻求异同。一是为了让学生接受更多的信息,二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这对学生的写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比如,在《夕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之后,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把《夕照》和《海上日出》进行系统的比较,以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太阳,并能够初步地分析判断出两篇文章在对太阳的描写中采用了哪些相同的叙事手法、哪些地方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哪里等。当然,为了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师可以以相应的问题作为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比较。如笔者在教学中,就提出了这样三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在这两篇文章中,太阳是怎样变化的?两位作者分别运用什么样的手法来表现太阳的?有何异同?
这样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学会分析判断文章的差异性,对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注意课堂的总方向,强调学生的不同观点
尽管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但是我们不可否认,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尤其是在小学教学中,教师更是整个教学的风向标。也就是说,教与学的双方在教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需要彼此合作。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全面把握课堂教学的总体方向,要让课堂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但是,同时也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让课堂出现不同的声音。
例如,在《景阳冈》的教学中,尽管大部分学生对武松的勇猛很崇拜,但是也有学生提出“武松打虎,不应该”这样的观点。事实上这与文章的内容无关,但是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有其合理性。此时,教师应该保留学生的意见,肯定学生的观点,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强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注意采用差异化的教学策略,做到因材施教,在保证课堂教学共性的同时,也保证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责编 韦 雄)
一、注重学生发展共性,强调学生发展个性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这一时期的教育对学生的各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从教育的目标上看,让学生树立共同的理想,遵守共同的道德准则,是教育的共同目标,也是所有学生学习的共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形成共同的道德准则和社会行为规范,需要让学生树立起积极的精神取向和良好的精神品质。但这只是教学的基本目标,教师还需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教育学家加德纳曾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从学生个体的角度来看,学生是有差异的,有的善于表达,有的巧于构思,有的能歌善舞,有的组织能力强,有的想象丰富。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智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不是采用标准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个体失去自我发展的机会。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用他最擅长的方式来理解文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例如,在《草原》的阅读教学中,如果大部分学生都是生活在南方,没见过真正的草原,那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已有的经验描述出草原的景象,然后再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去看看作者笔下的草原,与自己想象的是否存在差异,最后能够认识到草原的基本特征。当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如文中写到:“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那教师就可以借题发挥,让学生用一首歌来表达自己对草原天空的理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注意横向比较,强调从类似中求差异
从小学语文课本的编排上看,尽管文章种类丰富,但也会集中收录多篇风格相似的文章。从教学的角度上看,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某一类事物有更多、更深入的认识。但我们也知道,即便是描述同一事物,不同的作者也会有不同的感受,采用的叙事方式也各不相同,这是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归类比较,让学生在某一类文章中寻求异同。一是为了让学生接受更多的信息,二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这对学生的写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比如,在《夕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之后,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把《夕照》和《海上日出》进行系统的比较,以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太阳,并能够初步地分析判断出两篇文章在对太阳的描写中采用了哪些相同的叙事手法、哪些地方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哪里等。当然,为了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师可以以相应的问题作为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比较。如笔者在教学中,就提出了这样三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在这两篇文章中,太阳是怎样变化的?两位作者分别运用什么样的手法来表现太阳的?有何异同?
这样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学会分析判断文章的差异性,对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注意课堂的总方向,强调学生的不同观点
尽管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但是我们不可否认,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尤其是在小学教学中,教师更是整个教学的风向标。也就是说,教与学的双方在教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需要彼此合作。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全面把握课堂教学的总体方向,要让课堂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但是,同时也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让课堂出现不同的声音。
例如,在《景阳冈》的教学中,尽管大部分学生对武松的勇猛很崇拜,但是也有学生提出“武松打虎,不应该”这样的观点。事实上这与文章的内容无关,但是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有其合理性。此时,教师应该保留学生的意见,肯定学生的观点,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强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注意采用差异化的教学策略,做到因材施教,在保证课堂教学共性的同时,也保证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