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结课形式简谈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m184015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始课导入却忽视结课设计。其结课形式往往千篇一律:“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什么内容,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看还有什么疑问?”长此以往,这种单一的结课方式会导致“人走茶凉,课断思亦止”的后果,很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结课的艺术化设计,努力使结课收到巩固知识、激发兴趣、启迪思维之效果。
  一、问号式结课
  一堂好的课,不应该结成句号,而应该结成问号。也就是说,教师在历史课教学临近结束时,不要轻易给课堂画句号,而是要给课堂打个问号,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一是评书式结课。比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下文所提教材均指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时,我这样问学生:“新中国建立20多年后,我国为什么能够被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一向与我国势不两立的美国又为什么会与我国的关系开始逐渐走向正常化?要知其详情,请听下节课!”这样,不但再现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更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作进一步思考,从而初步掌握“新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的深层次原因。
  二是谜语式结课。在历史课中,有的教学内容必须识记,这时候如果采用谜语式结课,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时,我这样结课:“同学们,戊戌变法失败后的第二年,一家报社在报纸上出了这样一个谜语,谜面是‘身体好才能工作;乘客须知’。你们可以在课后猜一猜这两个谜语。”这样,让学生感觉课堂学习意犹未尽,使疑问萦绕在学生脑海、驻留在学生心间,于是学生便可带着问题去“温故知新”。
  二、省略号式结课
  初中历史课本的知识内容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善于拓展,把课结成“省略号”。所谓拓展式结课,就是将教学内容作纵向或横向的延伸,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先说纵向拓展。就是指教学完一课的历史内容以后,结课时把该内容置于历史的长河中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进行自主探究的结课方式。例如,在教完七年级下册第8课《璀璨的文学艺术》后,唐代的历史就基本授完了,此时可以这样结课:“同学们,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鼎盛时期,在当时享有盛誉。北宋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曾经写过一部史书《资治通鉴》,其中有许多章节就详细记录了唐代的历史,你们课后有兴趣可以去读一读这部书,读后你们一定会对唐代的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这样的结课就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再说横向拓展。就是指教学完一课内容以后,引导学生把相近或者相似的内容进行横向对比的结课方式。例如,教完九年级上册第16课《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时可以这样结课:“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功走上了繁荣富强的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被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民族危机。而有着同样时代背景的大清帝国却日益没落,终被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饱受屈辱,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请同学们课后查阅有关资料试着探讨这个问题。”这种结课方式,对于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三、双引号式结课
  在初中历史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课结成“双引号”,力求首尾呼应。这样,课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就很好。例如,在教七年级下册第15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时,上课伊始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把造纸、火药、指南针、印刷等一系列的图片资料播放给学生看,然后问:“这些图片的历史知识,你们都知道吗?”学生说:“不全知道。”于是我按照教学要求讲完课文,到结尾时重新把上述的图片播放一遍,让学生利用刚学到的内容一张张地讲出图片的相关历史知识。这就很自然地突出了课文的重点、难点,既帮助学生拓宽了知识面又前后照应,完善并升华了主题。
  四、感叹号式结课
  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历史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此,历史课的结课也可以结成感叹号,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升华学生的情感。例如,在九年级下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结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结语:“同学们,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加入到协约国方面作战。按理说,作为一个战勝国,我们应该理所当然地收回之前被侵占的主权与领地。但是,在巴黎和会上……在华盛顿会议上……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这是灾难,更是耻辱。这到底是由于什么原因所引起的呢?……同学们要记住……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们应该……”这样的结课,不仅能够让学生牢记屈辱历史,而且能够使学生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意识,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当然,教无定法,历史课的结课方式除了上述方法以外,还有其他方法。但不管什么方法,教师都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来加以巧妙运用,才能让课堂熠熠生辉。
  (责任编辑 庞丹丹)
其他文献
采用土钻法对福建三明杉木人工林样地进行根系采样,主要分析了0~80 cm土层杉木及林下植被≤1 mm和1~2 mm细根的生物量及形态特征,结果表明:0~80 cm土层内杉木和林下植被≤1 mm细根生物量分别为191.1 g/m2、32.83 g/m2,1~2 mm细根分别为207.5 g/m2、10.86 g/m2;≤1 mm细根根长分别为5 059.67 m/m2、1 076.27 m/m2,1
针对导航电子地图制作中多种空间数据来源,结合实际生产经验,探讨多源地理空间数据融合技术的应用方法。
针对在实际发电过程中光伏阵列P-U特性曲线呈现多个功率峰值点问题,本文在光伏电池的结构、原理和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在非均匀光照条件下光伏系统的输出特性,根据复杂光照条
森林的不同更新方式对森林土壤理化性质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探讨中亚热带山区杉木人工林和米槠人促更新林2种不同更新方式下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并用土壤退化指数定量描述土壤质量变化.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土壤表层(0~10 cm)容重显著高于米槠人促更新林(P<0.05);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杉木人工林和米槠人促更新林土壤有机C、全N、全P、水解N和有效P均逐渐降低.米槠人促更新林表层(0~
通过将制度质量和资本账户开放因子引入新古典增长模型,发现资本账户开放可以加快经济增长向稳态收敛的速度。采用1982-2016年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经济增长、制度质量和资本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部门在产业结构中经济地位日益关键,而“互联网+”则进一步推动了国内经济金融化趋势的加速形成。当前,尽管我国实体经济很多领域仍存有金融支
甲烷(CH4)是大气中第二大温室气体,近年有研究发现在有氧条件下陆生植物也能排放CH4.本研究对中亚热带51种树木离体叶片在有氧环境下进行室内培养,发现21种植物能排放CH4,CH4排放速率范围为0.11~1.37 ngCH4.g-1 DW.h-1,平均排放速率为0.59ngCH4.g-1DW.h-1.植物是否排放CH4及其排放速率与观测条件密切相关.观测的51种植物中包括40种乔木树种和11种灌
本文建立遗传算法模型,对于RGV,与CNC相互协作完成上下料的动态调度模型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建立模型解决物料加工及清洗机器和故障处理等问题,从而得到最佳班次的最佳工序,使
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传入我国,已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接受了这一理论。巴班斯基认为:最优化向教师指出了费力较少而又能达到较高教育教学效果的捷径。然而,如何才能找到这条捷径,并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呢?这就要求我们掌握教学最优化原理,运用教学的最优化策略,实现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活动方法和学生的活动方法最优。本文着重阐述地理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心理语言学认为语言的生成是一个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