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对于教学模式也是这样,所以传授不同知识时,可以有不同的教学模式。“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达到以学生“学习”为根本目的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该模式强调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达到理解知识,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知识。该模式结构紧凑,目标明了,简便易行,容易推广。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法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围绕教学目的而设计的可操作,可控制的教学流程。它是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化,又是经验的系统总结。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对于教学模式也是这样,所以传授不同知识时,可以有不同的教学模式。比如:讨论任意一个数列的通项an与前n项和Sn的关系时,老师们往往采用以下的思路。思路一:先利用Sn=a1 a2 … an的定义讲解得到,n≥2时,an=Sn-Sn-1;n=1时,易得a1=S1,然后通过练习巩固所得结论。思路二:通过例子引入,层层设问,经过一系列的问题串的解决发现an与Sn的关系。设计的教学如下:例,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Sn=n2 1.问(1)试写出前5项,问(2)写出通项公式,问(3)请归纳出任意数列通项an与前n项和Sn的关系。
思路一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授讲解为主,练习巩固为辅,达到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思路二是“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达到以学生“学习”为根本目的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该模式强调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达到理解知识,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知识。
比较两种教学模式可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缺少让学生必要的思考、探究、感悟的过程。故而这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社会要求,制约着学生的有效学習与相应发展。而“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始终围绕问题而进行,以精心设计的问题为载体,将教学各环节、知识连接起来,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的探究来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因此,“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体现现代的教育理念。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具体表现如下:
一、以问题为载体,目标明确,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以问题为载体实质是把教学目标问题化,让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完成教学目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征,设计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给与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及时间参与课堂教学,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自主探究,独立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从时间上看,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占据整个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很多问题都是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探究完成的。从空间上看,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见解,发出自己的疑问,学生有更多参与教学的机会,从而让他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内容上看,学生探究的问题实质是教学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无疑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有助于学生多元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等能力的培养。
三、亲自参与“探究释疑”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知识
学生在表达看法,提出质疑,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教师在听取学生的感悟、想法,并及时肯定其合理见解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认识不到位的地位,用恰当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此过程正是发挥了教师“导”的作用。
四、诱发问题意识,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
“问题导学”教学法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得学生学习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生疑,从而诱发学生问题意识;利用问题串,让学生步步深入,从而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
案例:“正弦定理”的教学设计思路
结合实例,激发动机,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学习正弦定理?
问题1: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你能发现其中有哪些边角关系?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发现直角△ABC中,有这样的边角关系:asinA=bsinB=csinC,从而引出课题。
问题2:对于非直角三角形,这一关系式是否还成立?
教学引导,对于斜三角形△ABC,构造垂直关系,解决问题。思路1:作△ABC的高;思路2:利用向量的数量积。
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符号语言)是为了解斜三角形而寻找的一种方法。怎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正弦定理呢?
问题3:同学们,能否用一句话概括该定理?(文字语言)
应用探究:
例1:在ΔABC中,已知A=30°,B=45°,a=6cm,解三角形。
例2:在ΔABC中,已知a=22,b=23,A=45°,解三角形。
变式1:例2中b=23改为b=26并解三角形
变式2:例2中b=23改为b=2并解三角形
问题4:从以上例题,你能发现,当已知三角形的哪些边和角,可以用正弦定理求出其他的边和角?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实例的解决,发现正弦定理可以直观解决两类三角形问题: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和两角。
asinA、bsinB、csinC都等于同一个比值k,那么它们也相等,即asinA=bsinB=csinC=k.
问题5:这个k到底有没有什么特殊几何意义呢?
根据前面的经验,易发现在RtΔABC中,asinA=bsinB=csinC=c,c恰为外接接圆的直径,即c=k=2R(R为外接圆的半径),进而猜想,证明对于任意三角形都有 k=2R.这使得正弦定理在解决三角形问题中有更加广阔的空间。
问题6:可对正弦定理作出怎样的变形?
变形1:a=2RsinA,b=2RsinB,c=2RsinC
变形2:sinA=a2R, sinB=b2R, sinC=c2R
变形3:a:b:c=sinA:sinB:sinC
经过变形,正弦定理得到了拓展,实现了通过定理把“边”化“角”,把“角”化“边”,从而为解决三角形问题提供了一种策略。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亲身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理解了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对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学生在自主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开拓了自身的思维,调动了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通过问题引导启发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目标的目的。
总之,“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是一种从教育思想发展演化而来的教育模式,它坚持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引导相结合,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参与课堂教学,使得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在问题解决中完成。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该模式结构紧凑,目标明了,简便易行,容易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河清.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2] 乔军.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法” [J].天津:天津教育,2011.
[3] 章建跃.数学教育改革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北京:数学通报,2005.
[4] 魏文.高中教材教学模式的探究[J].济南:文教资料,2006.
[5] 寇蕾.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策略研究[J].重庆:知识经济,2013
(作者单位:广西东兴中学 538100)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法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围绕教学目的而设计的可操作,可控制的教学流程。它是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化,又是经验的系统总结。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对于教学模式也是这样,所以传授不同知识时,可以有不同的教学模式。比如:讨论任意一个数列的通项an与前n项和Sn的关系时,老师们往往采用以下的思路。思路一:先利用Sn=a1 a2 … an的定义讲解得到,n≥2时,an=Sn-Sn-1;n=1时,易得a1=S1,然后通过练习巩固所得结论。思路二:通过例子引入,层层设问,经过一系列的问题串的解决发现an与Sn的关系。设计的教学如下:例,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Sn=n2 1.问(1)试写出前5项,问(2)写出通项公式,问(3)请归纳出任意数列通项an与前n项和Sn的关系。
思路一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授讲解为主,练习巩固为辅,达到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思路二是“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达到以学生“学习”为根本目的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该模式强调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达到理解知识,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知识。
比较两种教学模式可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缺少让学生必要的思考、探究、感悟的过程。故而这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社会要求,制约着学生的有效学習与相应发展。而“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始终围绕问题而进行,以精心设计的问题为载体,将教学各环节、知识连接起来,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的探究来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因此,“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体现现代的教育理念。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具体表现如下:
一、以问题为载体,目标明确,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以问题为载体实质是把教学目标问题化,让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完成教学目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征,设计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给与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及时间参与课堂教学,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自主探究,独立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从时间上看,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占据整个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很多问题都是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探究完成的。从空间上看,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见解,发出自己的疑问,学生有更多参与教学的机会,从而让他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内容上看,学生探究的问题实质是教学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无疑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有助于学生多元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等能力的培养。
三、亲自参与“探究释疑”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知识
学生在表达看法,提出质疑,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教师在听取学生的感悟、想法,并及时肯定其合理见解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认识不到位的地位,用恰当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此过程正是发挥了教师“导”的作用。
四、诱发问题意识,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
“问题导学”教学法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得学生学习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生疑,从而诱发学生问题意识;利用问题串,让学生步步深入,从而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
案例:“正弦定理”的教学设计思路
结合实例,激发动机,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学习正弦定理?
问题1: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你能发现其中有哪些边角关系?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发现直角△ABC中,有这样的边角关系:asinA=bsinB=csinC,从而引出课题。
问题2:对于非直角三角形,这一关系式是否还成立?
教学引导,对于斜三角形△ABC,构造垂直关系,解决问题。思路1:作△ABC的高;思路2:利用向量的数量积。
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符号语言)是为了解斜三角形而寻找的一种方法。怎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正弦定理呢?
问题3:同学们,能否用一句话概括该定理?(文字语言)
应用探究:
例1:在ΔABC中,已知A=30°,B=45°,a=6cm,解三角形。
例2:在ΔABC中,已知a=22,b=23,A=45°,解三角形。
变式1:例2中b=23改为b=26并解三角形
变式2:例2中b=23改为b=2并解三角形
问题4:从以上例题,你能发现,当已知三角形的哪些边和角,可以用正弦定理求出其他的边和角?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实例的解决,发现正弦定理可以直观解决两类三角形问题: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和两角。
asinA、bsinB、csinC都等于同一个比值k,那么它们也相等,即asinA=bsinB=csinC=k.
问题5:这个k到底有没有什么特殊几何意义呢?
根据前面的经验,易发现在RtΔABC中,asinA=bsinB=csinC=c,c恰为外接接圆的直径,即c=k=2R(R为外接圆的半径),进而猜想,证明对于任意三角形都有 k=2R.这使得正弦定理在解决三角形问题中有更加广阔的空间。
问题6:可对正弦定理作出怎样的变形?
变形1:a=2RsinA,b=2RsinB,c=2RsinC
变形2:sinA=a2R, sinB=b2R, sinC=c2R
变形3:a:b:c=sinA:sinB:sinC
经过变形,正弦定理得到了拓展,实现了通过定理把“边”化“角”,把“角”化“边”,从而为解决三角形问题提供了一种策略。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亲身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理解了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对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学生在自主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开拓了自身的思维,调动了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通过问题引导启发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目标的目的。
总之,“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是一种从教育思想发展演化而来的教育模式,它坚持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引导相结合,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参与课堂教学,使得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在问题解决中完成。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该模式结构紧凑,目标明了,简便易行,容易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河清.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2] 乔军.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法” [J].天津:天津教育,2011.
[3] 章建跃.数学教育改革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北京:数学通报,2005.
[4] 魏文.高中教材教学模式的探究[J].济南:文教资料,2006.
[5] 寇蕾.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策略研究[J].重庆:知识经济,2013
(作者单位:广西东兴中学 53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