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高中语文阅读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yi23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转变阅读教学理念,上好高中语文阅读课。
  1.转变阅读教学的目标观:变“一维目标”为“三维目标”。
  长期以来,许多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往往只考虑“知识和能力”这一层面上的目标,这样做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其实,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实现三维目标、七个方面:“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提出,是当今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同时也为高中阅读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正确把握三维目标,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呢?
  第一,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要认清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维目标的实施,绝不是三维之间的几何相加,它是在阅读教学的一体化的过程中实现的。
  第二,在实施的策略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突破口。例如,可以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入手,实施三维目标;可以从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入手,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丰富他们的内心体验,实施三维目标;还可以从交流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入手,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在阅读中享受探究和创造的乐趣,使三维目标得以落实。
  第三,在评价的方法上,要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例如,对“知识和能力”的评价,可采用常规的口头和书面的测试方法。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一是可以采用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判断学生对这一目标是否实现。在课堂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学生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表现,或活跃、高兴、激动,或痛苦、冷漠、无动于衷,这些情绪表现都是我们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是否实现的依据。二是可以采用访谈的方法,教师设计简要的开放性的问题,与学生进行个别访谈、团体座谈、公开讨论,从中了解他们情感态度的变化,判断他们对这一目标的是否实现。
  2.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辩证、客观、理性的评价。
  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和鉴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使学生透过人物外在的语言、动作、神态,认识其内在性格特征,从而准确理解人物形象所蕴涵的社会意义,把握人物形象的本质。而这些正是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关键和核心,也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作品的人物形象本身具有主体化的特征,加之阅读活动个性化的特征,学生眼中的人物形象理应不同。比如在研读《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时,学生提出:“我觉得蔺相如是一个不讲信用的人,他开始已经约好和秦王换,怎么又把璧送回家,还要别人讲信用。”他刚说完,教室里一片哗然。我先是一愣,继而肯定了他的看法,并要求同学们思考他提出的问题。最后得出结论:(1)蔺相如的做法是为了国家的利益;(2)对不讲信用的人就不要跟他讲信用;(3)兵不厌诈。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体会到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可能转化为一种极有探究价值的资源,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实现评价的民主性。
  3.把影视艺术引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在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把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引入阅读教学中,引起了学生的欣赏原作的兴趣,同时适时进行一些观后感、读后感、对比阅读体会的写作与交流。
  比如,《林黛玉进贾府》、《香菱学诗》这两篇课文,尽管我先对《红楼梦》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还是不浓,对人物的把握也较为单一,比如说起林黛玉,基本只谈到美丽、体弱、注意说话、行事小心等;说起香菱,更是单一,主要就认识到她刻苦认真。对贾府的背景、黛玉香菱的身世等考虑不多,或不愿深究。后来,我把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的这两部分剪辑后放给同学看,要求用心看,与文本对照着看。看完后同学们自发地热烈讨论起来,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很多同学又拿起了课本。我趁机让他们搜集资料,写观后感、读后感,并办了一期红楼专题板报。这之后,我欣喜地发现不少原来很不爱看书的同学课间捧起了《红楼梦》。
  学生有了对文本的阅读兴趣,又有了探究、对话的兴趣,对阅读教学大有帮助。何况,学生熟悉《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影视艺术功不可没,对文本的阅读何不就从影视开始?
  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经严顺开的演绎成了经典,把电影引入教学,相得益彰。《罗密欧与朱丽叶》、《雷雨》等话剧,也可以进行剧本和话剧的演出的对比、议论、分解、评价,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会更加主动,更加深入。
  4.在阅读鉴赏中创造美。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以引导者的形象出现,引领着学生们去欣赏,去朗诵,去体会,去感悟,不以乏味的说教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口去读,用自己的脑去想,给了学生自由感受的空间。同时,还以鼓励为主,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起来。这样才更有利于对知识的领悟,同时更能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成功的语文教学,往往能够在学生获得新知识,接受思维能力训练的同时,又为学生展现绚丽多姿的美的画卷,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审美的愉悦,提高对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识辨能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一个为学生创造美的过程。美育的实际就是给学生以美感,以美的熏陶、感染和体验,进而提高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目前高一学生所使用的必修课本中所选入的大量文学作品,诸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其中的美育蕴含十分丰富,信手拈来,作品中的内容和形式均不乏其美。就内容而言,主题思想的健康与深刻本身就是美,题材的丰富多彩也是美,还有人物形象的美、环境的美、情节的美;就形式而言,语言文字的畅达与生动本身就是美,表达的灵活多变也是美,至于层次建构的美、抑扬的美、跌宕的美也在阅读教学中屡见不鲜。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学习的关键在于对知识的积累和梳理,只有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方能厚积薄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何高效指导学生积累和梳理知识,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做些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语文知识;积累方法;梳理方法  积累和梳理是语文学习中必须养成的习惯和能力。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梳理的过程。新课标明确指出:“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通过对语文知
摘要:提高课堂效率是教育界永恒的话题。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落实新课改的理念十分关键。本文站在教师的角度,从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关注学生思维与能力及引导调控课堂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课堂效率  新学期开学以后,新课改活动在全校轰轰烈烈地展开了,新课改那崭新的教学理念深深震撼着每位教师的心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是学生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教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逐步与学科教学整合。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语文教学能够优化课堂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或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或引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或进行网络教学,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生机。老师乐教,学生爱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1.利用信息技术,增加课堂容量,丰富课外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
目的:分析并探讨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基本对象,并使用随
目的:通过制作术后肠麻痹(POI)SD大鼠动物模型,观察大鼠排便情况,测定大鼠卡红推进率,行X线透视检查观察肠道扩张及蠕动情况,证明通腑活血汤能有效促进术后肠蠕动;通过测定大鼠血
摘要:古诗词的背诵历来是学困生的难点之一,如果能采用一定的方法,势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介绍了几种简单易行的背诵方法。  关键词:学困生;古诗词;背诵方法  初中阶段,古诗文背诵非常重要。大部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基本上能轻松地背诵并记忆下来,默写准确率都在百分之九十以上,但总有一部分学困生怎么都背不出来,因而该得的分数就白白地丢了。面对这一部分学生,我尝试了以下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热闹的街头,匆匆的人流中,总能偶遇不一样的你。当我遇见你时,也想问一句:你是谁?但我从来不会问,只是默默地准备好手中的相机,抓取你们的某一次举手、投足或者是转身、来去。  此时,你们可以轻松地直面我的镜头,因为你面对这熙熙攘攘的街头、面对这纷纭世界的时候,并不一定是本来的你,你只是按着身上的符号在入戏,演绎的可能是身外故事。而我,也不想刻意去询问你是谁,我像对待每一个走过身边的路人那样,以平常心的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面前的阅读教学是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充分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此作者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首先,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潜移默化地进行点拨;其次,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再次,激发学生兴趣,课外与课内阅读并行;最后,激发学生兴趣,把握读写整合的训练策略。  关键词:素质教育;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在25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目的:本实验利用建立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鼠模型,探讨丹黄通脉方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改变、单核趋化蛋白1及血脂的影响,评估药物疗效,为其在临床运用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语文和其他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说到底,语文就是听、说、读、写,其中“读”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1.高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目标的定位  1.1充分体现社会发展需求的时代特征。  贯彻素质教育思想,迎接知识经济挑战,这是新时代赋予教育领域的战略性课题。时下,世界各国都把制定教育发展战略放在首要地位。全面提高现代人的素质,培养能适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