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科跨界融合助力核心素养提升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xv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餐饮行业发展日趋多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如何通过搭建学科跨界融合的平台,有效地将饮食文化引入语文课堂?本文以烹饪专业的语文教学实例为基础,提出了跨学科融合的必要性,并分析了语文与烹饪有效融合的三大途径以及对当下学科结合的困惑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职语文 核心素养 学科跨界
  随着“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时代发展趋势,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也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新阶段的目标。如何培养集匠艺、匠心、匠魂、匠韵于一身的新时代“匠人”,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无疑是提升中职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和着力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对中职语文教育而言,专业学习、实习实训是特定教学资源,只要准确撷取、有效利用,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整体职业能力。
  一、语文 烹饪,糅合之必要
  中职学生从学校到职场、从校园到社会、从学生到员工,角色转变速度之快,跨度之大促使语文课堂更应注重“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加强调语文日常应用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语文课最具“以文育人”的优势,是培育思维能力、审美情趣的最佳载体。中职语文课堂只有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未来就业的岗位适应能力紧密联系,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精湛的烹饪技艺、独特的饮食审美,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职烹饪专业的学生而言,要成为真正的匠人,不仅要有精湛的烹饪技术,还应掌握现代营养、卫生等基础理论知识及民俗礼仪知识,具备一定的美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在餐饮行业发展日趋多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今天,烹饪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远远不止于烹饪技能,烹饪更是一种艺术、人文和理念,而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利用语文学科的功能,通过课程内容的精心设计,专业特色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使职业素养的培养落地生根。
  二、语文 烹饪,糅合之途径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每门功课开始的时候要使学生对它生出一种真正的爱好,为此可以向他们证明,它是如何的美好、有用、快意,或者是如何的需要,这样去引起他们的爱好。”那么如何搭建学科跨界融合的平台,如何有效地将饮食文化引入语文课堂,也成了教师研究的重点。
  1.探寻美食味道——写作案例分析
  烹饪专业中与学生职业岗位联系最紧密的当属烹饪技术课,烹饪的方法、烹饪的步骤、烹饪的工艺,要让自己手下的美食令人“烹”然心动,不光要有“味”,更要有“情”,还要有“文”。写作活动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并运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教师根据时令,开展以家乡特产一一杨梅为食材的美食制作,引领学生进入一场《诗画杨梅宴心系故乡情》的语文和烹饪融合的美食写作之旅。在了解有关杨梅的文化典故、诗词以及一些基本常识之后,教师让学生们结合现场“杨梅宴”的制作过程,拟一道有创意的菜名,有“情”有“味”地写一写制作流程和要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讨论,最后由小组呈现如下美文。
  菜名:珠落玉盘点点红
  这道菜由(材料)杨梅、圆子、甜酒酿、红曲米、淀粉搭配而成。
  制作流程:一是烧开水,二是下圆子,三是配杨梅,四是加作料,五是做勾芡,六是起锅装盘。
  这道菜具有香润、酸甜可口的特色。由于色泽上白里透红,又装在绿色的盘子里,让人想到《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句,所以为本作品命名为“珠落玉盘点点红”,并由此引发“心系故乡片片情”。
  本活动体现了语文性原则。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跟着课堂品家乡美食,感受唇齿中香醇浓郁、甘甜微酸,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感情冲动和写作欲望。
  又如教师以“千张包”为素材,引导学生写出一段富有文化底蕴和情感的美食推介词。
  “刚浸润的糯米,在与温度争分夺秒的竞赛中,变地黏性十足……火腿粒、笋干末、香干粒与其完美的邂逅,使得馅心变得醇香味美,再裹上薄而韧的千张,让纱线在其身上自由地缠绕……”看到这段描写千张包的文字,美食的滋味仿佛已在唇齿间清香四溢了。
  对烹饪专业的学生而言,语文课可以借助他们专业学习的热情,激发他们语文学习的兴趣。通过自己对最喜欢的菜品制作过程的介绍及美食色、香、味的描写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
  2.了解浮生食趣——飲食诗词感悟
  搭建跨学科融合平台,要求教师打破学科的壁垒,找准学科融合的知识点,积极挖掘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烹饪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文化。所以教师在确定知识目标时,既要注重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更要提升他们专业文化的底蕴。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中国文学史上曾有无数以美食为题材的诗词歌赋,而新时代烹饪专业的学生不仅是“火头军”,更应该成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儒厨”,用诗词歌赋为美食创造灵魂。
  笔者曾以“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活动内容为例,搜集相关节日菜名,并从菜肴的造型特点和文化意蕴来赏析菜名。通过艺术菜名和普通菜名的比较,引导学生掌握借代、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同时,学生在活动中阅读、赏析、感悟,接受美感的熏陶。如关于中秋节就有苏轼的《小饼》:“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恰”。己将“月”与饼联系在一起。学生读后既了解了传统文化和风味人情,更感知到了美食与文化,美食与情思的糅合。又如欧阳修的《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读后既让学生感知到角粽的造型之美,更读到了风俗人情和离愁别绪。可以说是在诗歌的品读和欣赏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   其实,每道负有盛名的美食都佐以一个精美的富有诗意的艺术菜名。花童鸡、西湖醋鱼、佛跳墙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名菜,说到底都是由普通食材烹制而成,但它们能美名远扬,流传百年,正是因为其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蕴涵。
  所以教师在诗词教学中要把古诗词的意境与中国菜品结合起来。所谓“一菜一诗句”就是菜品意境的独特体现和烹饪者人文素养的综合展示。古诗词意境深邃、韵味悠长,或豪迈、或婉约、或缠绵、或恬静、或古朴,教师要自觉地引导学生参加审美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知识和审美意识。
  3.挖掘烹饪元素——美食美文赏析
  阅读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抓手,如何引导烹饪专业的学生有效阅读,教师应挖掘与烹饪专业相关的文学作品资源并把它当做一个有意义的阅读整体。通过揣摩、品味、内化,一方面提升学生对味觉的感知和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又能增长对菜肴的审美思考。如汪曾祺的《五味》《寻味》《四方食事》《故乡的食物》,梁实秋的《雅舍谈吃》等作品既有对食物口腹之欲的物质层面的描写,也有对饮食文化、生活体会、个人修养和生活态度的精神传达。
  在读到梁实秋的《酸梅汤与糖葫芦》一文中“正宗是冰糖葫芦,薄薄一层糖,透明雪亮……山里红,即山楂,北地盛产,味酸,裹糖则极可口”这几句时,教师可在屏幕上呈現穿满晶莹剔透的红果的画面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笔者趁机提问:“为什么文人墨客总是把故乡的食物写得那么迷人?是真的很稀有吗?”此刻就有学生回答:“其实,作者所写故乡的食物都是一些很普通的食物,他们之所以觉得是人间美味,是因为这些食物融入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也有学生说作者在对故乡的思念中不知不觉地夸大了这些食物的美味。教师便可相机提出美食小品文中的“乡愁情结”,并让学生们再去寻找类似的文章深化理解,真正让学生懂得美食之美美在心境,美在情感。
  三、语文 烹饪,糅合之思考
  通过搭建学科跨界融合的桥梁,学生以自己擅长的方式,用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去领略语文世界的独特魅力,可以让语文学科再次焕发生命力,让学生产生持续的学习动力。但教师始终要明晰语文毕竟姓“语”,应该注重品词析句,应该以上出语文课的味道为第一要义,所以笔者认为语文与专业的跨学科融合要坚持相互渗透、自然体现的原则。语文课堂既要保持语文学科的特质,又要以专业知识为载体,所以两者的结合点、落脚点需要教师缜密思考,精准定位,不能单纯地为迎合学生的兴趣而使语文课变了味。生搬硬套,反而会落入“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困境。
  同时,教师要有区别于传统一考定论的教学评价。评价体系是检验学生核心素养实施成效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将“水平”内化为衡量学生学习的标准,如何构建“全程化任务型发展性评价体系”,创新核心素养评价方式?为了全过程地推进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地渗透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把学业评价贯彻到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在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进行评价的同时,要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进行评价,将“课程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的三维评价体系相互融合。
其他文献
“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为了实现制造强国的梦想,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宣传和弘扬工匠精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制作了“大国工匠——工匠精神系列动画宣传片”。 全片共15集,以动漫故事形式讲述了15位工匠式技能人物的先进事迹。  片头  高铁奔行在神州大地上,不仅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方便,还正在走向世界,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神州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载人航天工程取得新突破;蛟龙潜入深
摘 要:英语课堂教学在帮助学生正确辨识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及形成正确的“三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物流英语课程为例,探索英语课程思政实施新思路。  关键词:技工院校 英语课程 课程思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英语课程在技工院校属于基础课程,要将立德树人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
近日,2016年浙江省“金蓝领”数控加工技术项目培训班开班仪式在杭州技师学院举行。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德国CNC应用大师、杭州技师学院成教(驾培)处和机电系负责人、30名“金蓝领”培训学员参加仪式。  开班仪式上,学院相关负责人重点介绍了学院的办学规模、办学成果及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取得的重大成绩,深化了广大学员对学院的认识,表达了办好“金蓝领”培训的信心和决心。  本次培训为期
摘 要: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美术教师的正常培训教学计划,但同时也给美术教师转战线上开展培训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对怎样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设计在线培训项目、创新在线培训模式,让一线美术教师沉浸于在线培训、学习于在线培训、收获于在线培训这个问题进行了充分的阐述。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 在线培训 美术教师 危机 契机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因为疫情,美术教师经历着停课不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海事局在湖北省武汉组织了长江干线船员培训机构座谈会,重庆万州高级技工学校船员培训中心主任陈伟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中,长江海事局对辖区内共28家航海类院校或船员培训机构进行了2016年度的综合考评。考评从日常监督检查(教学与管理人员、场地设施设备、教学管理、学员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效果(适任考试平均合格率、培训合格证考试平均合格率、船员对培训评价)和社会投诉举报等方面进
6月3日,由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宁夏青松技工学校承办、浙江金华技师学院、广东三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全区技工院校发展与管理”培洲班在银川市正式开班。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张月明、副处长张春明、鉴定中心主任王源冰、宁夏青松教育集团董事长、宁夏青松技工学校校长厚少凡、浙江金华技师学院院长周金龚、广东三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及全区各技工院校负責人参加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是社会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份,是国家拥有高素质工人的基石,是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如何在当代中职学校学生整体素质下降趋势的情况下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摆在每个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和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中职学生的学风不正、道德缺失、素质低下的种种原因,并结合实例提出了一些具可操作性的调适措施,以促使中职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职学生 道德缺失 立
摘 要:机械制图课程与AutoCAD课程都是研究图样绘制的课程。机械制图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画图和识图的基本技能,为学好专业课打基础。AutoCAD课程是用计算机绘图的一个软件,把AutoCAD课程融合到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可以节省教学课时,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机械制图 AutoCAD 课程融合 相互渗透 教学创新  作为从事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多年的教师,笔
摘 要:针对传统教学在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存在的问题,利用信息化技术制作不同类型的微课,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的场所,从而完成知识内化,达到共情、移情和生情,在多样化学习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实践成效表明:微课能够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课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学生主体性  一、中职语文综合实践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此时此刻,在被誉为“中国第一国门”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腹地,一家以服务航空强国建设、培养航空服务人才为己任的现代化职业教育机构——中航空港教育集团(以下简称集团),也正在吸引越来越多人的目光。  集团在国内与多家高校合作联合办学,培养本科、专科学历层次民航应用型人才;开创了全国普通高校、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民航人才的先河;合作院校辐射北京、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