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艾嘉的电影艺术研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l_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念念》是张艾嘉的第五部导演作品,在2015年3月23日举办的第39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上,不仅给予此片开幕式的礼遇,而且将本届的“焦点影人”荣誉授予张艾嘉。张艾嘉一直坚持以自己的独创风格和路线,用人文情愫关注着都市女性的生存状态。本文就以她的作品《念念》为例,看她电影中的艺术体现。
  关键词:张艾嘉;《念念》;电影艺术
  作者简介:王丽娜(1992.12-),女,河南郑州人,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电影(表演创作)。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3--01
  一、主题线索:孤独与寻找
  《念念》讲述的内容大概是,育美是一个画家,与拳击手阿翔是情侣关系,育美的哥哥育男是一个为生活奔波的台东导游,他们各自生活在偌大的台湾。然而,儿时的阴暗的记忆一直带给他们心中挥之不去的印记,带着不同的儿时阴影,他们踏上寻找的路程并且最终得到解开心结的答案。
  对育美来说,母亲带着她逃离家乡到台湾的改嫁,是她从少年到成年的过程中封闭自己,内心困惑的所在之处。在育男身上,是母亲离开并带走妹妹的阴影让他一直觉得母亲并不爱自己,他在长大之后,离开家乡只身游走在台北,就是心里找到母亲的信念支撑他。说到阿翔,是因为父亲在送他去学跆拳道之后遇到船难,一直没有来看过他,而父亲临走前的期盼,是让他因为眼睛问题不能参赛却一直坚持要比赛的原因。
  《念念》整体就是在思考创伤和意识、创伤和身份、生存相关的问题,并展现了创伤人物心理的困扰,贯穿整个影片剧情的主线就是他们对亲情的缺失与寻找过程。
  二、表现方式:意象化的表现手法
  (一)育美:没有影子的男人
  育美在小巷中见到的行走的没有影子的男人,可以从两个角度看导演的表现意图,也许意味着她想摆脱的影子,就是心里的阴影,但影子又是人的一部分,也是一种个人象征,即她在想摆脱自身阴影之外也存在恐惧感;另外一个角度的象征意义上来说,他对于育美应该是潜意识里面父亲和哥哥的一种形态,由于从小跟随母亲生活,她对于父亲与哥哥感情的渴望也都在她的潜意识里幻化成了那个没有影子的男人,以此来传达她从儿时缺失的父亲与哥哥的爱是她内心一直以来的羁绊。
  (二)育男:穿越时间的酒吧
  育男从来没有机会知道自己在母亲心中的自己是什么样子,后来母亲带着妹妹离开绿岛,让他觉得母亲不爱自己,同时在他心里也留下了被母亲遗弃的阴影。他在一个雨夜进入的能穿越时间的酒吧,在酒吧里,他回到了小时候,与记忆中儿时的母亲聊天,在这个过程中,他明白了母亲的爱,也得到了释然。
  能穿越时间的酒吧,既是育男存在于心底的“童年阴影”的展现,也是张艾嘉的一种处理方式,让母子在时光中重聚,从而解开心结,得到心灵的慰藉。
  (三)贯穿影片的意象化表现手法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剧中黄头发的酒吧老板的角色,在这个电影里,他有“救世主”的含义。他“救”了站在黄线内的育美,他递给她明明已经被吹走的画纸;他“救”了雨夜里无法回家的育男,让他清理思路获得新生。还有一点就是,育男清晨醒来离开酒吧,导演给了酒吧一个饶有意味的空镜——酒吧的窗户框恰好是一个十字架,门窗的颜色也与教堂的颜色一致。随后风吹门闭上,意味着救赎的完成。
  其次,育男在教堂中被牧师开导,牧师感慨现下的男女越来越不爱结婚生子,但又说了这样一句话:“《圣经》上说,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结合,二人合为一体。”事实上这是每个人最后的都要经历的过程:离开父母,独立成人。它很残酷,但是又无可奈何,言外之意即是且行且珍惜。
  纵观影片来看,在育美,育男的表现部分,张艾嘉将大海作为母亲在它们记忆中的象征,风雨是他们心理困境的意象;童年时期,两个孩子倾听母亲讲述美人鱼故事的同时,画面是宁静美好的海底世界;育美被母亲带离绿岛时,大海在风雨中翻卷着危险的漩涡;育男思念母亲时,原本平静蔚蓝的大海,变得灰暗而起伏。当情绪的累积达到高潮的时刻,育美和育男同时在台风肆虐的风雨之夜,遇到了生命中的他者。
  而在阿翔的部分,他的父亲是船员,常年漂泊在海上,大船则是他对父亲的意象,童年的阿翔被父亲送到拳击馆练拳后,画面出现了一艘大船驶离岸边的镜头,象征着父亲在他生命中的离去与缺席;多年后,阿翔与父亲在海边谈话,张艾嘉插入了一个镜头,两艘一大一小的轮船行驶在海面上,是阿翔父子之间关系缓和的象征;当阿翔挥拳挤到了父亲,完成了意义上的自我成长和独立,他自问“我真的有能力做一个爸爸吗?”画面出现了童年那艘大船迎面驶回港口,隐喻阿翔在赢得父亲承认之后也获得了做父亲的资格和自信。[1]
  三、不足之处
  本片的回忆时空建立在每个人物的主观视角之上,但在呈现往昔时依然遵循着客观视角的叙述方式,利用人物面部特写、近景细腻呈现角色心理的手段也较少,这就造成回忆的主观色彩和带入感大大减弱,缺少情感的冲击力。[1]
  文艺片太注重意识方面的表达就不免落入矫情的怪圈,导演确实很注重用一些象征性的表现方式以及虚实相间的镜头语言,呈现出一种迷幻的感觉,再加上短短的影片还需要讲述爱情,亲情与三个人的童年,而故事性又相对较弱,所以就导致整部影片“童年阴影”的问题并没有深刻的展现出来,又稍显矫情。
  四、结语
  总体来看,导演用了一种简单、干净的处理方式拍出了《念念》這部影片,虽说剧情方面稍显薄弱,但是本应激烈的剧情却给观众以简单,发人深省的感受。这种平和的讲述方式,也在传达一个信息:所有的一切最终都要归于平静,而且这种平静是自己给予自己的。就如该影片导演张艾嘉所说:“《念念》是一部不那么大众的电影,对于观众的反应也有担忧,但我很平静,人要学会平和,让自己和自己的内心交谈。”
  参考文献:
  [1]吴琼,王泽儒.《念念》:意象、视点、性别政治态度与伦理观念[J].电影评介,2015(09).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5-0-01  《秋》一书中悲剧的一幕幕接踵而至,高公館已经名存实亡了,曾经风光无限的大家庭在封建制度的蚕食下不停上演着悲剧。  “没有一个永久的秋天,秋天就要过去了”这是琴的话,也可以说是整本书的中心句,巴金在序中写道“现在我已经嗅到春天最初的气息了。”《秋》整部书的基调就是沉闷悲伤的,但这个主旨句也
摘 要:生态智慧是民族生态学提倡民族习俗中所蕴含生态环保理念和技能,往往与社会组织与资源管理,甚至伦理观念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及在民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禁忌习俗、感恩情怀、敬畏自然等自然习惯法中体现,而生态智慧恰恰是生态学挖掘实施环保方法与生态措施的源流宝库。有助于保护高原湖泊流域以及青海湖生态环境。  关键词:青海湖;环境保护;民族生态智慧  作者简介:夏吾东周(1992-),男,藏族
摘 要:电影《黄金时代》专注人本身,着力塑造女人“萧红”,而非文学洛神,这样的切入点闪烁着人性的美。导演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运用独特的镜头语言和叙事方式,结合萧红散文化文本,以此关照那个时代萧红作为知识女性的命运与内心世界,并表达自身纯粹艺术追求。  关键词:萧红;形象特点;塑造策略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6--02  谈及《
摘 要:石黑一雄新作《被埋葬的巨人》再次以记忆为突破口,以一对老夫妇埃克赛尔和比阿特丽斯寻子为主线,武士维斯丹杀死母龙为复线。故事逐渐呈现出迷雾重重的伤痛记忆,以及充满混沌并伴随着血腥杀戮的战争史。作者将寻子之旅与屠龙之旅交织在一起,将个人、家庭的离散之苦与民族间的隔阂与仇恨揉和在一起,告诉人们只有懂得珍惜现在,才会放下许久的隔阂,才会拥抱美好的明天。个人如此,民族也如此。过去的杀戮、战争、离散会
摘 要:赵之谦在书法方面的造诣是多方面的,可使真、草、隶、篆的笔法融为一体,相互补充,相映成趣。赵之谦曾说:“独立者贵,天地极大,多人说总尽,独立难索难求”。《纵难送曹生帖》运笔多取碑意,结字奇古宽博,以行草的方法分行布白,整个长卷洒脱不失雄骏,流畅不失凝重,恰似峻岭遥迩,大河奔流。  关键词:《纵难送曹生帖》;晚清;碑学  作者简介:刘洋,男,曲阜师范大学2015级艺术学全日制学术硕士,研究方向
摘 要:命若琴弦是一个寓言故事,瞎子象征着我们人类的有限性,光明象征着我们的终极追求,琴弦象征着我们生命的长度。史铁生否定了终极目的的存在后,提出了过程。他认为唯有过程可以对抗生之虚无,而为了使得过程更加精彩,必须要相信虚设目的的真实存在。  关键词:人生价值;过程;命若琴弦;瞎子;史铁生  作者简介:陈莉(1979.1-),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陕西学前师范学院老师,研究方向:中国当
摘 要:语言作为意识的载体,其本身也直接参与了意识形态的建构。语言在此时的作用即使不通过直白的表述来呈现,也会通过隐喻类的方式曲折地呈现,或者通过语言的使用方式将社会秩序固定下来。中西的创世神话中通过“神说”赋予了父权制形而上层面的终极依据,体现了语言独有的“神力”。  关键词:神话;语言;性别  作者简介:卢裔旦,女,汉族,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文艺理论。  [中图分类号]:I02
摘 要:根植于中国千百年来的男性中心意识作为一种潜意识制约着作家的创作,文学作品,尤其是男性作家的文学作品,塑造的女性形象大多只是为纳入男权中心文化而编造,是男性根据自身的需求运用男性叙述话语创造的欲望符号。本文以曹禺《北京人》中的愫方,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的张婉卿,老舍《骆驼祥子》中的虎妞为例,从三种不同的女性形象中窥探男性中心意识。  关键词:现代文学;男性中心意识;女性形象  作者简介: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6-0-01  《去赵国的邯郸》关注的是实习队长小丁及其手下实习生们构成的青年群体的生活状态。作者信笔将几个碎片化的生活场景串联起来就成功勾画出了这群青年的精神世界。将青年作为观察对象,剖析青年精神状态的写作意图使得这篇小说具备了“青春小说”的特质。  提起“青春小说”,大多数人想起的是讴歌革命青年林道
摘 要:《极花》讲述了一个出身于农村,后来来到城市的女孩胡蝶又被拐卖到农村的故事。胡蝶的命运和老老爷、极花和寻星这三个隐喻有密切的关系,贾平凹用这些隐喻道出了女主人公胡蝶的命运归宿。  关键词:胡蝶;极花;命运归宿  作者简介:陈颖(1993-),女,汉族,甘肃省金昌市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