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各个区域都可以成为幼儿教育教化的主阵地,这就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利用幼儿的生理成长特征,设计好游戏区和教学区等,以潜移默化地对幼儿随时随地进行引导和教化,这就凸显了幼儿教育的本质。
从本质上来说,无声教育就是一种人文教育,重视受教者的学习主体地位,从他们的心理特征出发去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并注重引导和启迪教学作用,从而促使受教者在内心深处接受和认可教育工作者,最终使受教者的言行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影响,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既定的教学方向上前进。基于幼儿所处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考虑,幼儿教师需要采用循序渐进的引导和说服模式,从而慢慢地挖掘幼儿的心智,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标准并得到良好的成长。
一、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强化无声指导的必要性
“无声”指导,其实质上就是一种以心换心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它在于教师没有规定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强制幼儿去遵从或执行,而是以积极的、正能量的和生动的教学活动及环境给予幼儿一个良好的模仿学习氛围,从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进而使幼儿不知不觉地按照正确的方式来引导自身言行,最终实现潜移默化的示范教导作用。幼儿在成长阶段,情感丰富且较为敏感,这导致了其心理承受力比较差,一旦幼儿教师对他们采用强制性教育模式,而他们的认知能力还处于开发阶段不能够有效地完成任务,就可能受到打击且削弱自信心,因此,这需要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入无声指导教育模式,注重幼儿的生理成长需要,让幼儿顺从天性发展,幼儿教师只是从中给予指导辅助。这样,不仅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会得以增强,而且他们的学习能动性也得以发挥。
二、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强化无声指导的策略
1.通过角色游戏区教学活动以潜移默化引导幼儿成长
从幼儿教育的途径来看,除了他人的示范言行,还来自和谐温馨的学习环境,一旦幼儿接触浓厚的学习环境,就会受到环境中各种潜在的人文思想意识影响,把各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思想进行吸收和接纳,并转化成为自己言行的一种标准,从而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因此,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开展幼儿的教育活动时,先从创建富有教育引导作用的学习环境开始,以便于幼儿长期受到环境氛围熏陶,促使他们潜在地认可和接受环境背后的教育引导意蕴。
例如,幼儿管理者和教师可以在幼儿园角色游戏区的走廊和墙壁贴一些具有深厚引导作用的故事图画,比如,司马光缸砸、孔融让梨、匡衡凿壁等故事,借助幼儿对图画故事感兴趣来把一些道理对他们进行传递引导;在幼儿园的草坪、游乐区、餐厅等贴一些动漫式温馨的提醒,如“小草哭了、小心安全、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不浪费粮食、团结友爱”等内涵的动漫画,在吸引幼儿注意力的同時,把这些对幼儿言行起指导作用的话语向他们传递,从而促使其接受和认可这种教育引导并规范自我言行。显而易见,这样的无声指导模式代替了明文性命令强制教育模式,有助于幼儿乐于接受教育教化,也有助于无声指导起到立竿见影的教育意义。
2.通过教学区学习引导活动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从幼儿的学习倾向来看,他们对充满童趣的故事比较感兴趣,并深受故事中人物的言行以及情节影响。因此,这需要幼儿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故事教学引导模式来教导学生明白一些道理,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在上幼儿美术课时,幼儿教师不再采用教师示范画而学生比照模仿的教学模式,而是先以“春天来了”为主题进行故事简述,边讲授边询问式地引导幼儿:“春天来了有什么好看的景物。比如,许多花怎么了,树枝怎么了,小草怎么了,小鸟怎么了……”,这就启发了幼儿的思维,把他们拉入对日常生活的回想中,努力回想日常生活中的大自然,并积极地回答:“花开了,树枝绿了,小草露出嫩芽了,小鸟欢叫……”,而后幼儿教师让幼儿根据自己心目中的春天进行绘画描述,因幼儿已经得到了“春天来了”这一绘画主题的引导,因此,他们能很快地根据自己的所见、所感把各种形态的春天里的景物描述出来。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幼儿学习评价要注重鼓励和赞许,幼儿教师对每一个幼儿的绘画作品都给予肯定评价,这就无形之中增强了幼儿的学习自信心,促使他们在心中产生一种自豪感,更加愿意参与教学活动,显然,这就实现了幼儿引导教学的目标。
总之,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用无声指导的教学模式,是幼儿成长阶段的特征所需,也是幼儿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个性诉求,更是幼儿教育去小学化的高标准要求。只有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无声模式引导幼儿行为,才能够满足幼儿成长的个体诉求,也才能够提升幼儿教学活动的效率,这也是幼儿家庭乃至社会所期盼的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福建省仙游县龙华中心幼儿园)
从本质上来说,无声教育就是一种人文教育,重视受教者的学习主体地位,从他们的心理特征出发去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并注重引导和启迪教学作用,从而促使受教者在内心深处接受和认可教育工作者,最终使受教者的言行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影响,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既定的教学方向上前进。基于幼儿所处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考虑,幼儿教师需要采用循序渐进的引导和说服模式,从而慢慢地挖掘幼儿的心智,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标准并得到良好的成长。
一、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强化无声指导的必要性
“无声”指导,其实质上就是一种以心换心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它在于教师没有规定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强制幼儿去遵从或执行,而是以积极的、正能量的和生动的教学活动及环境给予幼儿一个良好的模仿学习氛围,从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进而使幼儿不知不觉地按照正确的方式来引导自身言行,最终实现潜移默化的示范教导作用。幼儿在成长阶段,情感丰富且较为敏感,这导致了其心理承受力比较差,一旦幼儿教师对他们采用强制性教育模式,而他们的认知能力还处于开发阶段不能够有效地完成任务,就可能受到打击且削弱自信心,因此,这需要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入无声指导教育模式,注重幼儿的生理成长需要,让幼儿顺从天性发展,幼儿教师只是从中给予指导辅助。这样,不仅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会得以增强,而且他们的学习能动性也得以发挥。
二、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强化无声指导的策略
1.通过角色游戏区教学活动以潜移默化引导幼儿成长
从幼儿教育的途径来看,除了他人的示范言行,还来自和谐温馨的学习环境,一旦幼儿接触浓厚的学习环境,就会受到环境中各种潜在的人文思想意识影响,把各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思想进行吸收和接纳,并转化成为自己言行的一种标准,从而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因此,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开展幼儿的教育活动时,先从创建富有教育引导作用的学习环境开始,以便于幼儿长期受到环境氛围熏陶,促使他们潜在地认可和接受环境背后的教育引导意蕴。
例如,幼儿管理者和教师可以在幼儿园角色游戏区的走廊和墙壁贴一些具有深厚引导作用的故事图画,比如,司马光缸砸、孔融让梨、匡衡凿壁等故事,借助幼儿对图画故事感兴趣来把一些道理对他们进行传递引导;在幼儿园的草坪、游乐区、餐厅等贴一些动漫式温馨的提醒,如“小草哭了、小心安全、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不浪费粮食、团结友爱”等内涵的动漫画,在吸引幼儿注意力的同時,把这些对幼儿言行起指导作用的话语向他们传递,从而促使其接受和认可这种教育引导并规范自我言行。显而易见,这样的无声指导模式代替了明文性命令强制教育模式,有助于幼儿乐于接受教育教化,也有助于无声指导起到立竿见影的教育意义。
2.通过教学区学习引导活动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从幼儿的学习倾向来看,他们对充满童趣的故事比较感兴趣,并深受故事中人物的言行以及情节影响。因此,这需要幼儿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故事教学引导模式来教导学生明白一些道理,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在上幼儿美术课时,幼儿教师不再采用教师示范画而学生比照模仿的教学模式,而是先以“春天来了”为主题进行故事简述,边讲授边询问式地引导幼儿:“春天来了有什么好看的景物。比如,许多花怎么了,树枝怎么了,小草怎么了,小鸟怎么了……”,这就启发了幼儿的思维,把他们拉入对日常生活的回想中,努力回想日常生活中的大自然,并积极地回答:“花开了,树枝绿了,小草露出嫩芽了,小鸟欢叫……”,而后幼儿教师让幼儿根据自己心目中的春天进行绘画描述,因幼儿已经得到了“春天来了”这一绘画主题的引导,因此,他们能很快地根据自己的所见、所感把各种形态的春天里的景物描述出来。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幼儿学习评价要注重鼓励和赞许,幼儿教师对每一个幼儿的绘画作品都给予肯定评价,这就无形之中增强了幼儿的学习自信心,促使他们在心中产生一种自豪感,更加愿意参与教学活动,显然,这就实现了幼儿引导教学的目标。
总之,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用无声指导的教学模式,是幼儿成长阶段的特征所需,也是幼儿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个性诉求,更是幼儿教育去小学化的高标准要求。只有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无声模式引导幼儿行为,才能够满足幼儿成长的个体诉求,也才能够提升幼儿教学活动的效率,这也是幼儿家庭乃至社会所期盼的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福建省仙游县龙华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