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乡村工业化道路是对传统城市工业化道路的简单模仿,不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我国乡村实际情况,应选择一条不同于城市的工业化发展道路。
关键词:乡村;工业化道路;选择
所谓传统工业化道路主要是指发达国家利用第一次和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巨大变革建立起来的工业化体系,也是发达国家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并用工业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它主要是发展以资源大量消耗和环境生态恶化为代价的机器大工业,依靠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等科技力量推进和实现工业化。我国是个农业大国,要想实现农村小康,转移大量剩余劳动力,农村走工业化道路几乎已经成为朝野的共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从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了各具特色的乡村工业化道路,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许多地方的乡村工业化道路只是对传统城市工业化发展模式的简单模仿,加之技术含量低、从业人员素质低,往往会带来污染严重、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不利于乡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未来乡村走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也是个值得思考的话题。
一、传统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弊端
(一)乡村工业化使人与自然关系发生变化
人们往往对乡村充满了一种田园牧歌式的浪漫想象。因为传统农业生产是一种生态式生产,它利用的是可再生资源——阳光以及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人畜的排泄物、人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等,生产方式基本遵循了生态学法则。传统社会的生活方式是天然绿色环保的,人们追求的是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的消费,属于“自然性消费”,即消费对象基本上属于天然(自然)的产品、消费过程基本上从属于自然界的整体运行过程的消费。传统社会的消费观念是崇尚“节欲”、“节俭”、“勤俭持家”,反对过度追求物质消费的价值取向。
美国生物学家、生态学家和教育家巴里·康芒纳在《封闭的循环》一书中,把生态学归结为4个规律:“每一事物都与别的事物相关”;“一切事物都必然要有去向”;“自然界所懂得的是最好的”;“没有免费的的午餐”。
显然,工业化的发展模式是违背生态学法则的。
首先,工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制造”,产品来自人工合成,这种改变当然使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其次,工业生产过程破坏了生态的物质循环过程,既消耗了地球的资源,又污染了人类生存的环境。如果说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工业化过程相对集中,工业企业规模比较大,民众现代化意识较高,上述危机还有办法治理,而我国遍地开花的乡镇工业则使上述难题雪上加霜。
据统计,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全国“三废”污染的主要制造者。我国乡镇企业大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设备落后,加之管理不善,污染十分严重。据统计,1990年全国乡镇企业的“三废”排放大体为:全国乡镇企业工业排放废气2.08亿标立方米,废水排放43.8亿吨,固体废弃物产生量0.51亿吨。这种污染物大多都被排放到农田和鱼塘。当时专家就预测,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的污染问题将进一步加剧,“三废”总体排放量将超过城市工业污染量。该预测很快得到事实证明,根据我国环境状况公报,1998年乡镇企业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为5212万吨,比1990年增加了100多万吨。目前,我国乡镇企业“三废”排放量大概占到全国工业“三废”排放量的50%左右。农村生态环境恶化态势逐年加重,国家环保总局的统计表明,我国目前尚有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1.5亿亩耕地遭到污染,环保设施几乎为零,即便是令人称道的苏南模式也同样面临着类似的尴尬。
(二)乡村工业化带来了农村消费主义文化的兴起
乡村工业化改变了村民的生产方式,走南闯北四处打工的农民开阔了眼界,大量廉价工业品改变了村民的消费习惯和价值观,质朴的乡风民俗受到越来越多的现代因素的侵蚀,作为工业化时代的副产品,消费主义文化正在我国农村悄然弥漫。马克斯·韦伯把禁欲主义、勤勉、尽职作为早期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我国传统文化中也十分强调勤俭节约。从乡风文明角度去看,勤俭的确是一种依然值得推崇的美德。我国虽然大部分农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迈向小康社会,但远远未达到可以奢侈的地步。然而,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发端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主义文化也逐渐渗透到曾经朴实的乡村。如不少地方农村攀比现象严重,农民用在住房、迎来送往、婚丧嫁娶方面的开销已经成为沉重的家庭财政负担。就住房而言,许多地方农村在20世纪80年代都对过去旧房进行了翻新,但到90年代,农村却又兴起了新一轮的建房热,村民在样式、建材等各方面竞相攀比,许多家境一般甚至贫穷的家庭也加入其中,以至于背上沉重的负担,甚至生活水准严重倒退。湖北孝感对760户农民进行的调查表明,2003年农民用于人情交往方面的支出为人均283.25元,占当年人均現金收入的9.4%。山东农调队也有类似的调查,2002年山东农民用于婚丧嫁娶等方面的人均支出占全省人均纯收入的4.2%,估算2002年全省仅赠送亲友一项支出总数达87亿元。问题并不在于农民在该方面花费了多少钱,而在于消费主义对乡村带来的不良后果。消费主义是一种炫耀性消费,它通过广告向人们暗示节俭是不对的,花钱是体面的,无钱是可耻的,倡导通过消费来为其在社会上的地位高低和经济实力定位。消费主义也是一种挥霍性消费,倡导一种“物用过即扔”的“一次性消费”,消费主义让人消费的不是产品的使用价值而是时尚价值。这种消费不但增加了人们的支出,而且对资源也造成极大的压力。消费主义调动起了农民的消费欲望,但却无法给予农民更多的挣钱渠道,所以,它会使乡村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中痛苦挣扎,加剧了乡村在转型时期的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未来乡村工业化道路的选择
世界银行学家钱纳里说“从历史上看工业化一直是发展的中心内容。”费孝通20世纪30年代就把发展乡村工业作为乡村重建的出路。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要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党的十七大又把建设生态文明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些都为我们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乡村工业化道路指明了方向。
首先,乡村工业化道路应该不同于城市。城市一般拥有较为集中的资金、技术、人才、交通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乡村则比较缺乏。因此,分散的乡土工业仅限于消费品的生产,重工业则有必要集中在都市中生产。因为重工业往往要求技术水平高、投资规模大,而污染治理难度比较大,因此比较适宜集中发展,即适宜城市发展。而一般消费品则可以由乡村利用乡村劳动力资源充裕的特点进行生产。如手工业品,在这个大机器流水线模式化生产的今天,凝聚了人类艺术和智慧的手工产品往往因其稀少和个性化更显珍贵。我国农村地域辽阔,各地文化差异明显,这就为打造“一村一品”提供了可能性,农村进入手工业时代既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问题,又避免了与城市工业发展的简单重复,也减少的乡村污染,丰富了市场,可谓一举数得。
其次,乡村工业化道路应该是兼业和合作性质的。费孝通先生认为:“我所谓乡土工业包括下列要素:一个农家可以不必放弃他们的农业而参加工业;所以地点是分散在乡村或乡村附近;这种工业的所有权是属于参加这工业的农民的,所以应当是合作性质的;这种工业的原料主要是由农民自己可以供给的;最主要的是这工业所得到收益是能最广地分配给农民”。
费先生明确提出乡土工业的合作性质,是以乡土重建为指归的“我们主张把经济活动成为完整社区生活的力量,而不使它成为相反的破坏力量,是从一种社会价值的认定上发生的。”从经济发展本身来看,合作性质的乡土工业的确有其好处:获得原料,合作社的稚蚕是公育的,同一品种,饲养时接受指导和监督;费用较轻,主要表现在运输、原料、设备、人工等方面;其最大长处为这种组织的经济伸缩力,农民忙的时候加班,没事的时候在家,不会有所谓的劳工问题;生存价值大,受到打击时容易维持。虽然费先生乡土重建的目的乃是达到东方社会的“不饥不寒”的小康生活,但“即使想做到这小康生活,我们觉得还是不容易,因为我们原有的鄉村工业太落后,不能和现代工业竞争,所以我们不能让现有乡村工业自己挣扎,而必须有计划地把现代技术、组织、精神输入乡村”。费先生的见解在今天仍然十分有价值。
首先,有利于就地消化剩余劳动力。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如何转移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是一个十分棘手的工作,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将是世所罕见,因此,提倡农民亦工亦农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
其次,对于稳定农村社会,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乡村人才、劳动力基本处于净流出状态,导致农业劳动力缺乏,乡村公共建设停滞,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日趋消失,而现代文明并未随之建立起来。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高度发达的城市差距日益扩大,当下,在我们还不可能让乡村和城市等发展的情况下,通过走乡村特色的工业化道路促进乡村经济建设应当也是一条不错的选择。发展合作性质的乡土工业除了费先生所列举的经济上的好处,在经济合作中,人力资源会得到重新整合,传统乡村那种守望相助的质朴乡风也会在新时期得到恢复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美)巴里·康芒纳.封闭的循环[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2、湖北省统计局.对湖北省农民投资占消费问题的分析研究[Z].2004.
3、费孝通.乡土重建[A].费孝通文集[C].群言出版社,1999.
4、费孝通.小康经济[A].费孝通文集[C].群言出版社,1999.
5、费孝通.我们在农村建设事业中的经验[A].费孝通文集[C].群言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人文学院。作者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清华大学访问学者)
关键词:乡村;工业化道路;选择
所谓传统工业化道路主要是指发达国家利用第一次和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巨大变革建立起来的工业化体系,也是发达国家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并用工业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它主要是发展以资源大量消耗和环境生态恶化为代价的机器大工业,依靠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等科技力量推进和实现工业化。我国是个农业大国,要想实现农村小康,转移大量剩余劳动力,农村走工业化道路几乎已经成为朝野的共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从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了各具特色的乡村工业化道路,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许多地方的乡村工业化道路只是对传统城市工业化发展模式的简单模仿,加之技术含量低、从业人员素质低,往往会带来污染严重、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不利于乡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未来乡村走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也是个值得思考的话题。
一、传统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弊端
(一)乡村工业化使人与自然关系发生变化
人们往往对乡村充满了一种田园牧歌式的浪漫想象。因为传统农业生产是一种生态式生产,它利用的是可再生资源——阳光以及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人畜的排泄物、人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等,生产方式基本遵循了生态学法则。传统社会的生活方式是天然绿色环保的,人们追求的是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的消费,属于“自然性消费”,即消费对象基本上属于天然(自然)的产品、消费过程基本上从属于自然界的整体运行过程的消费。传统社会的消费观念是崇尚“节欲”、“节俭”、“勤俭持家”,反对过度追求物质消费的价值取向。
美国生物学家、生态学家和教育家巴里·康芒纳在《封闭的循环》一书中,把生态学归结为4个规律:“每一事物都与别的事物相关”;“一切事物都必然要有去向”;“自然界所懂得的是最好的”;“没有免费的的午餐”。
显然,工业化的发展模式是违背生态学法则的。
首先,工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制造”,产品来自人工合成,这种改变当然使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其次,工业生产过程破坏了生态的物质循环过程,既消耗了地球的资源,又污染了人类生存的环境。如果说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工业化过程相对集中,工业企业规模比较大,民众现代化意识较高,上述危机还有办法治理,而我国遍地开花的乡镇工业则使上述难题雪上加霜。
据统计,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全国“三废”污染的主要制造者。我国乡镇企业大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设备落后,加之管理不善,污染十分严重。据统计,1990年全国乡镇企业的“三废”排放大体为:全国乡镇企业工业排放废气2.08亿标立方米,废水排放43.8亿吨,固体废弃物产生量0.51亿吨。这种污染物大多都被排放到农田和鱼塘。当时专家就预测,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的污染问题将进一步加剧,“三废”总体排放量将超过城市工业污染量。该预测很快得到事实证明,根据我国环境状况公报,1998年乡镇企业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为5212万吨,比1990年增加了100多万吨。目前,我国乡镇企业“三废”排放量大概占到全国工业“三废”排放量的50%左右。农村生态环境恶化态势逐年加重,国家环保总局的统计表明,我国目前尚有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1.5亿亩耕地遭到污染,环保设施几乎为零,即便是令人称道的苏南模式也同样面临着类似的尴尬。
(二)乡村工业化带来了农村消费主义文化的兴起
乡村工业化改变了村民的生产方式,走南闯北四处打工的农民开阔了眼界,大量廉价工业品改变了村民的消费习惯和价值观,质朴的乡风民俗受到越来越多的现代因素的侵蚀,作为工业化时代的副产品,消费主义文化正在我国农村悄然弥漫。马克斯·韦伯把禁欲主义、勤勉、尽职作为早期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我国传统文化中也十分强调勤俭节约。从乡风文明角度去看,勤俭的确是一种依然值得推崇的美德。我国虽然大部分农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迈向小康社会,但远远未达到可以奢侈的地步。然而,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发端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主义文化也逐渐渗透到曾经朴实的乡村。如不少地方农村攀比现象严重,农民用在住房、迎来送往、婚丧嫁娶方面的开销已经成为沉重的家庭财政负担。就住房而言,许多地方农村在20世纪80年代都对过去旧房进行了翻新,但到90年代,农村却又兴起了新一轮的建房热,村民在样式、建材等各方面竞相攀比,许多家境一般甚至贫穷的家庭也加入其中,以至于背上沉重的负担,甚至生活水准严重倒退。湖北孝感对760户农民进行的调查表明,2003年农民用于人情交往方面的支出为人均283.25元,占当年人均現金收入的9.4%。山东农调队也有类似的调查,2002年山东农民用于婚丧嫁娶等方面的人均支出占全省人均纯收入的4.2%,估算2002年全省仅赠送亲友一项支出总数达87亿元。问题并不在于农民在该方面花费了多少钱,而在于消费主义对乡村带来的不良后果。消费主义是一种炫耀性消费,它通过广告向人们暗示节俭是不对的,花钱是体面的,无钱是可耻的,倡导通过消费来为其在社会上的地位高低和经济实力定位。消费主义也是一种挥霍性消费,倡导一种“物用过即扔”的“一次性消费”,消费主义让人消费的不是产品的使用价值而是时尚价值。这种消费不但增加了人们的支出,而且对资源也造成极大的压力。消费主义调动起了农民的消费欲望,但却无法给予农民更多的挣钱渠道,所以,它会使乡村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中痛苦挣扎,加剧了乡村在转型时期的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未来乡村工业化道路的选择
世界银行学家钱纳里说“从历史上看工业化一直是发展的中心内容。”费孝通20世纪30年代就把发展乡村工业作为乡村重建的出路。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要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党的十七大又把建设生态文明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些都为我们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乡村工业化道路指明了方向。
首先,乡村工业化道路应该不同于城市。城市一般拥有较为集中的资金、技术、人才、交通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乡村则比较缺乏。因此,分散的乡土工业仅限于消费品的生产,重工业则有必要集中在都市中生产。因为重工业往往要求技术水平高、投资规模大,而污染治理难度比较大,因此比较适宜集中发展,即适宜城市发展。而一般消费品则可以由乡村利用乡村劳动力资源充裕的特点进行生产。如手工业品,在这个大机器流水线模式化生产的今天,凝聚了人类艺术和智慧的手工产品往往因其稀少和个性化更显珍贵。我国农村地域辽阔,各地文化差异明显,这就为打造“一村一品”提供了可能性,农村进入手工业时代既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问题,又避免了与城市工业发展的简单重复,也减少的乡村污染,丰富了市场,可谓一举数得。
其次,乡村工业化道路应该是兼业和合作性质的。费孝通先生认为:“我所谓乡土工业包括下列要素:一个农家可以不必放弃他们的农业而参加工业;所以地点是分散在乡村或乡村附近;这种工业的所有权是属于参加这工业的农民的,所以应当是合作性质的;这种工业的原料主要是由农民自己可以供给的;最主要的是这工业所得到收益是能最广地分配给农民”。
费先生明确提出乡土工业的合作性质,是以乡土重建为指归的“我们主张把经济活动成为完整社区生活的力量,而不使它成为相反的破坏力量,是从一种社会价值的认定上发生的。”从经济发展本身来看,合作性质的乡土工业的确有其好处:获得原料,合作社的稚蚕是公育的,同一品种,饲养时接受指导和监督;费用较轻,主要表现在运输、原料、设备、人工等方面;其最大长处为这种组织的经济伸缩力,农民忙的时候加班,没事的时候在家,不会有所谓的劳工问题;生存价值大,受到打击时容易维持。虽然费先生乡土重建的目的乃是达到东方社会的“不饥不寒”的小康生活,但“即使想做到这小康生活,我们觉得还是不容易,因为我们原有的鄉村工业太落后,不能和现代工业竞争,所以我们不能让现有乡村工业自己挣扎,而必须有计划地把现代技术、组织、精神输入乡村”。费先生的见解在今天仍然十分有价值。
首先,有利于就地消化剩余劳动力。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如何转移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是一个十分棘手的工作,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将是世所罕见,因此,提倡农民亦工亦农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
其次,对于稳定农村社会,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乡村人才、劳动力基本处于净流出状态,导致农业劳动力缺乏,乡村公共建设停滞,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日趋消失,而现代文明并未随之建立起来。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高度发达的城市差距日益扩大,当下,在我们还不可能让乡村和城市等发展的情况下,通过走乡村特色的工业化道路促进乡村经济建设应当也是一条不错的选择。发展合作性质的乡土工业除了费先生所列举的经济上的好处,在经济合作中,人力资源会得到重新整合,传统乡村那种守望相助的质朴乡风也会在新时期得到恢复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美)巴里·康芒纳.封闭的循环[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2、湖北省统计局.对湖北省农民投资占消费问题的分析研究[Z].2004.
3、费孝通.乡土重建[A].费孝通文集[C].群言出版社,1999.
4、费孝通.小康经济[A].费孝通文集[C].群言出版社,1999.
5、费孝通.我们在农村建设事业中的经验[A].费孝通文集[C].群言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人文学院。作者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清华大学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