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会计监督是指会计工作中,通过记录、计算、分析、检查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财政收支及其他有关经济活动进行的监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会计监督的范围在不断扩大,会计监督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会计监督;监督管理
一、什么是会计监督
(1)會计监督的概念由狭义发展为广义的概念。计划经济下的狭义会计监督,仅指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是单位为保证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防止舞弊,控制经营风险,保护其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经营管理效益,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方法和制度;市场经济下的广义会计监督,既包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又包括由社会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为监督主体的社会会计监督和财政、审计、税务、银行等政府有关部门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等在其行政管理职能中所行使的国家会计监督。
内部会计监督、社会会计监督和国家会计监督三者相互联系,又各有特定的职能范围,形成了全方位的会计监督体系,其中内部会计监督是基础,具有自律性;社会会计监督是补充,具有鉴证性;国家会计监督是主导,具有权威性、强制性。
(2)会计监督的监督主体由单一主体,即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发展为多元的监督主体,不仅包括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也包括社会中介机构、注册会计师、财政、审计、税务、银行、证券和保险监管部门、社会公众等。
(3)会计监督的客体由经济活动和经济业务事项单一客体发展为经济活动和经济业务事项、会计工作、会计资料多层次的监督客体。
(4)会计监督目标由单一目标向多级目标转变。会计监督目标不仅是保证会计记录的合法性、合理性的直接目标,还包括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可靠性和向相关者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保证单位经营目标的实现、保证单位各项经济活动依法进行等间接目标。
不同的经济条件下,会计监督内涵和外延有所不同,对会计监督含义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会计监督狭义概念和广义概念的形成都为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企业会计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会计无法有效发发挥监督职能
我国的企业普遍存在的弱点就是缺乏完善的企业内部管控制度,并且在现存的内控制度下,也是很少有人能够严格地执行下去,其形同虚设,而且无视内控制度的往往是企业的领导阶层。例如某家集团企业,总公司的一些领导经常会将自身的个人消费以各种名义落实到下属子公司进行报销,而其子公司的财务人员往往是迫于领导的压力,无法严格按照制度进行监督管理,倒不如做个顺水人情。
(二)企业领导对会计监督职能重视程度不够
国内的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其企业的管理工作基本上掌握在几个人手中。企业的负责人往往对财务人员的监督管理工作置之不理,甚至认为其只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就可以了。这样一来,财务的监督管理职能基本上形同虚设,一些会计更是按照领导的意思执行财务管理工作,假账已成为普遍现象。
(三)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并缺乏高度的职业敏感度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规模逐渐扩大,并且逐渐步入集团化与国际化。这些改变对于财务人员来讲,无疑对其业务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而很多家企业,尽管其企业管理体制逐渐完善,但是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之相比却出现了不小的差距。很多现代化的财务管理制度并没有真正地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三、加强会计监督的措施与对策
1.要正确认识会计监督的重要地位。《会计法》强调内部会计监督的目的在于:要使违法违纪行为首先遏制在会计工作初始阶段;不能将不法行为放纵到发生并铸成事实后,再寄希望于社会中介机构去审计、财政等执法部门去查办、社会和政府的监督上。这样做,将减少大量社会成本。由此证明,会计立法的精髓在于强化会计工作内部自身法律监督,即用权力制约权力。
2.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机制。我国会计监督不力,问题还在于我们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对内部监督还存在着很多误解,因此监督能力弱化,会计信息不真时有发生。这就要求:(1)单位加强内部监督的程度,建立完整有效的监督机制,通过制度建设、业务流程的规范、建立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使各项工作都有明确的程序和要求,规范内部经济秩序,减少风险或风险发生的可能。(2)而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主要是体现在: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
3.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财务收支检查和专项检查工作,发现查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和健全内部会计监督机制,提高遵守财经纪律的自觉性,落实各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
4.加强对部门财务收支预算的管理和监督。(1)预算公开是实行有效管理和监督的必要前提。只有公开的监督寓于部门财务预算的全过程,提高预算的透明度,才能有效地防止各类预算“黑洞”问题的发生。财务预算不公开,容易导致职务腐败和决策失误现象的发生。(2)全面预算的管理是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将一切业务收支都纳入预算,按预算考核业绩,增强各部门负责人的依法理财意识,对财务收支、内部分配政策、预算的执行及调整、财务决算等情况实行公开,让职工享有知情权,有利于开展审查和监督;在公开的同时,进一步细化预算,将所有的预算指标都核定到具体项目,控制指标甚至分解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人,形成从上到下,环环相扣的全方位预算执行责任体系。使大家清楚要办哪些事,用多少钱,怎么用钱,做到责、权、钱的统一。
5.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建设。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会计监督的根本要求。由于会计人员出具的会计信息反映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他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的输出结果。会计人员还要有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因为会计人员在提供会计信息时,也承担着一定的风险。而且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人员面临的经济事项会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在保持职业的谨慎性和规范性的同时,能从整体的角度,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明确的理解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找出解决的办法和思路。因此,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首先要主动的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业务操作能力,塑造会计行业诚信理念,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全面性。
结束语: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国民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国内的众多企业势必要走入国际化、集团化的发展道路。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提升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核心组成内容之一,其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状况。因此作为企业的领导阶层,更应该从企业发展的长远考虑,不能一味地注重眼前利益。切实保证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职能,有效地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治金.会计管理体制创新之我见[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1-05-03.
[2]周晓苏.中国会计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学院,2000.
关键词:会计监督;监督管理
一、什么是会计监督
(1)會计监督的概念由狭义发展为广义的概念。计划经济下的狭义会计监督,仅指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是单位为保证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防止舞弊,控制经营风险,保护其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经营管理效益,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方法和制度;市场经济下的广义会计监督,既包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又包括由社会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为监督主体的社会会计监督和财政、审计、税务、银行等政府有关部门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等在其行政管理职能中所行使的国家会计监督。
内部会计监督、社会会计监督和国家会计监督三者相互联系,又各有特定的职能范围,形成了全方位的会计监督体系,其中内部会计监督是基础,具有自律性;社会会计监督是补充,具有鉴证性;国家会计监督是主导,具有权威性、强制性。
(2)会计监督的监督主体由单一主体,即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发展为多元的监督主体,不仅包括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也包括社会中介机构、注册会计师、财政、审计、税务、银行、证券和保险监管部门、社会公众等。
(3)会计监督的客体由经济活动和经济业务事项单一客体发展为经济活动和经济业务事项、会计工作、会计资料多层次的监督客体。
(4)会计监督目标由单一目标向多级目标转变。会计监督目标不仅是保证会计记录的合法性、合理性的直接目标,还包括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可靠性和向相关者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保证单位经营目标的实现、保证单位各项经济活动依法进行等间接目标。
不同的经济条件下,会计监督内涵和外延有所不同,对会计监督含义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会计监督狭义概念和广义概念的形成都为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企业会计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会计无法有效发发挥监督职能
我国的企业普遍存在的弱点就是缺乏完善的企业内部管控制度,并且在现存的内控制度下,也是很少有人能够严格地执行下去,其形同虚设,而且无视内控制度的往往是企业的领导阶层。例如某家集团企业,总公司的一些领导经常会将自身的个人消费以各种名义落实到下属子公司进行报销,而其子公司的财务人员往往是迫于领导的压力,无法严格按照制度进行监督管理,倒不如做个顺水人情。
(二)企业领导对会计监督职能重视程度不够
国内的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其企业的管理工作基本上掌握在几个人手中。企业的负责人往往对财务人员的监督管理工作置之不理,甚至认为其只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就可以了。这样一来,财务的监督管理职能基本上形同虚设,一些会计更是按照领导的意思执行财务管理工作,假账已成为普遍现象。
(三)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并缺乏高度的职业敏感度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规模逐渐扩大,并且逐渐步入集团化与国际化。这些改变对于财务人员来讲,无疑对其业务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而很多家企业,尽管其企业管理体制逐渐完善,但是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之相比却出现了不小的差距。很多现代化的财务管理制度并没有真正地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三、加强会计监督的措施与对策
1.要正确认识会计监督的重要地位。《会计法》强调内部会计监督的目的在于:要使违法违纪行为首先遏制在会计工作初始阶段;不能将不法行为放纵到发生并铸成事实后,再寄希望于社会中介机构去审计、财政等执法部门去查办、社会和政府的监督上。这样做,将减少大量社会成本。由此证明,会计立法的精髓在于强化会计工作内部自身法律监督,即用权力制约权力。
2.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机制。我国会计监督不力,问题还在于我们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对内部监督还存在着很多误解,因此监督能力弱化,会计信息不真时有发生。这就要求:(1)单位加强内部监督的程度,建立完整有效的监督机制,通过制度建设、业务流程的规范、建立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使各项工作都有明确的程序和要求,规范内部经济秩序,减少风险或风险发生的可能。(2)而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主要是体现在: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
3.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财务收支检查和专项检查工作,发现查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和健全内部会计监督机制,提高遵守财经纪律的自觉性,落实各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
4.加强对部门财务收支预算的管理和监督。(1)预算公开是实行有效管理和监督的必要前提。只有公开的监督寓于部门财务预算的全过程,提高预算的透明度,才能有效地防止各类预算“黑洞”问题的发生。财务预算不公开,容易导致职务腐败和决策失误现象的发生。(2)全面预算的管理是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将一切业务收支都纳入预算,按预算考核业绩,增强各部门负责人的依法理财意识,对财务收支、内部分配政策、预算的执行及调整、财务决算等情况实行公开,让职工享有知情权,有利于开展审查和监督;在公开的同时,进一步细化预算,将所有的预算指标都核定到具体项目,控制指标甚至分解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人,形成从上到下,环环相扣的全方位预算执行责任体系。使大家清楚要办哪些事,用多少钱,怎么用钱,做到责、权、钱的统一。
5.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建设。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会计监督的根本要求。由于会计人员出具的会计信息反映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他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的输出结果。会计人员还要有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因为会计人员在提供会计信息时,也承担着一定的风险。而且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人员面临的经济事项会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在保持职业的谨慎性和规范性的同时,能从整体的角度,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明确的理解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找出解决的办法和思路。因此,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首先要主动的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业务操作能力,塑造会计行业诚信理念,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全面性。
结束语: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国民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国内的众多企业势必要走入国际化、集团化的发展道路。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提升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核心组成内容之一,其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状况。因此作为企业的领导阶层,更应该从企业发展的长远考虑,不能一味地注重眼前利益。切实保证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职能,有效地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治金.会计管理体制创新之我见[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1-05-03.
[2]周晓苏.中国会计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学院,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