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祥林嫂》教学实录(节选)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ver_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老师:上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鲁迅先生的经典小说《祝福》。首先,回顾一下学习过程。我们在虚拟课堂进行了三个阶段的自主研读。第一阶段,对小说单元的三篇文章《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进行整体感知,同学们自主选择篇目写读后感。第二阶段,评点鉴赏,写对联概括主人公祥林嫂的形象。第三阶段,针对学习平台中同学们的焦点问题,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在机房里展开交流、研讨。
  在实体课堂上,我们进行了题为“我眼中的祥林嫂——经典人物形象解读(一)”的学习活动。第一件事,我们通过比较同学们草拟的三张年表,对祥林嫂这个人物悲惨的一生做了一番整体的感知与梳理;第二件事,对祥林嫂那三幅烙进读者心底的肖像,进行了深入的感知和分析。老师用一副对联,把上节课的内容串连了一下:三张传神照,一世悲苦情。上课前,石儒婧同学交给老师一张纸条,她对祥林嫂肖像做了这样的概括:素面青衫,身似孤舟不系;苍颜白发,心如槁木将朽。怎么样?很不错吧!我觉得同学们比我的概括更形象。(学生们流。露出惊讶与佩服神情。)
  今天,我们将进行“我眼中的祥林嫂——经典人物形象解读(二)”的学习,主要内容是根据同学们在网络平台上发帖子、争论、交流的过程与结果,老师梳理出三个比较集中的问题,在今天的课堂上进行深入讨论,以便让我们进一步去认识、体会祥林嫂的形象与命运,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归纳小说的主题。
  下面,我们进入第一个研讨内容。(出示PPT。)
  姓名:杜文渊
  昵称:洛洛
  “人死后究竟有没有魂灵呢?……”多么可悲!当一个人将死亡作为向往的时候,就再也没有什么能够留住她的脚步了。
  姓名:郄艺 昵称:冬亦暖
  5~17段中,祥林嫂询问“我”关于魂灵之事。步步紧逼的追问,表现出祥林嫂对阴曹地府团圆之事的热切关注与满心向往。
  姓名:刘星雨 昵称:更吹落
  祥林嫂问是否有地狱是怕被二夫劈分,还是想念儿子?(同时提问者:刘佩怡、于未央)
  邓老师:好,先请杜文渊同学说一下,你坚持你帖子中的观点吗?
  杜文渊:我认为通过第17段对于祥林嫂精神、动作、语言的描写,祥林嫂还是把死亡当做一种向往的。因为对她来说,这个真正的世间没有她的容身之地,地狱反而是一个能与自己家人团聚的地方。
  邓老师:郄艺同学呢?
  郄艺:我觉得可能都有吧。其实,我刚开始没有注意到刘星雨他们的问题,我只是直接结合文本,觉得祥林嫂境遇如此悲惨,她已经没有在这个冰冷的世界生活下去的愿望了,所以她对于人世间的东西绝望了,对鬼神有向往。我看了刘星雨的问题,又觉得恐惧也有,因为她先问“可能是有地狱了”,等她到了阴间以后,两个丈夫就把她分了……
  邓老师:也就是说,你看了同学的提问后,促使你有了新的想法,认为两方面内容都有,对吗?’(郄艺点头)还有哪位同学想发表见解?
  石儒婧:我从祥林嫂说话的语气中感觉到,她对这个问题很关心。还有下面“也就有地狱了”,“都能见面了”,她的语气很肯定,不容“我”去反驳,她是希望死后一家人可以见面的,她并不害怕被二夫劈分。
  邓老师:也就是说,你是同意团圆的。(石儒婧点头)当我们有争论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先思考一下:祥林嫂的这些问题是怎么来的呢?关于灵魂的问题,是她自己凭空想出来的吗?
  林意:在第22页的最后一段……(读原文)这是柳妈告诉祥林嫂的,看后来祥林嫂的反应,“她脸上显出恐怖的神色”,说明她以前是不知道这种事的。
  邓老师:那么,你觉得祥林嫂向“我”询问的目的是什么呢?
  林意:我觉得,她首先是要确认一下柳妈说的对不对。当她听到“我”说“有”的时候,她紧接着就问:“那么,也就有地狱了。”我觉得这话体现了她希望有地狱,她希望在地狱和她的家人团聚。
  邓老师:让我们看一下原文,刚才林意读到“她脸上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她害怕什么?
  刘星雨:我觉得她害怕的是二夫劈分。从字面上来看,能不能把“那么”、“那么”理解为极度的恐惧?她到地狱后可能面临两个结果,一个是二夫劈分,一个是见到儿子。见到儿子是她唯一的希望,或许二夫劈分也就不那么可怕了,所以我也比较纠结。
  邓老师:比较纠结?很有意思。哦,刘睿要说。
  刘睿:我觉得对地狱的恐惧占多数,因为“她显出恐怖的神色”,她当时没有回答,但是非常苦闷,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两眼都黑着眼圈,说明这番话在她心里留下很深的印象。随即她就去捐门槛,把一年所有的积蓄都用在捐门槛上,她想避免到阴间被锯开这件事。后来她捐了门槛,四婶还是不让她祭祀,“她像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得灰黑,再也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眼睛窈陷下去了,……简直是一个木偶人。”从这些语句可以看出,这件事情对她内心是一个很沉重的打击,她意识到自己避免不了到阴间被锯开。联系这一系列心理活动,我认为她更多的是害怕,是为迷信所迫的。
  邓老师:刘睿说的有没有道理?我看到很多同学在频频点头。刘睿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把相关的描写阐释得非常清楚,从课本里挑出来相关的词、句深入分析理解,最后形成自己的答案:祥林嫂是恐惧地狱。沦为乞丐以后,看到作为知识分子的“我”回来了,祥林嫂便想弄清楚这个问题。说明这种恐惧多年来一直在她的内心深处萦绕着,挥之不去。另外,我们看看人物对话里面,有没有符合刘睿刚才分析的呢?让我们再来读一遍:“她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人死了以后,究竟有没有灵魂的?’”哪个词特别关键?对,是“究竟”!去掉它,句子有何变化?
  毛瑞九:我觉得加了“究竟”语气更强烈,表现她对这个问题想了很长很长时间,迫切想知道答案。
  邓老师:嗯,由此可见,刚才刘睿分析得真好。这段文字又有没有一些同学所说的“盼望团圆”的意思呢?
  学生(读书):“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邓老师:她最渴望的是和谁见面?
  学生:阿毛。
  邓老师:对,她的儿子阿毛。如果有地狱,能和儿子阿毛见面,两个丈夫还要来劈分;如果不能见面,她就再也不能看见儿子阿毛了。所以,刚才刘星雨同学说这个问题在祥林嫂心里纠结着,大家说是不是啊?也就是说,这两个问题同时在祥林嫂的心里存在着,是一种强烈的矛盾。鲁迅先生这么一写,写出了什么?
  何竞飞:写出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祥林嫂在希望与绝望之间徘徊的一种感觉。
  邓老师:嗯,说得特别好!
  邓老师: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通过讨论和深入研讀课文,我们明白了折磨祥林嫂的不是物质生活的贫困,而是精神层面的痛苦。于是,我们对祥林嫂更增添了一份同情。她活着已经很绝望了,可是我们没有料到她死之前居然还经历了这样的痛苦、挣扎和彷徨,到死都不得解脱。
  出示PPT:
  “生”之凄苦
  祥林嫂
  “死”夕惶恐
  邓老师:好了,咱们看看这两位同学写的对联里面,哪些地方抓住了刚才我们讨论的要点呢?
  出示PPT:
  姓名:孙嘉懿 昵称:执着的数学爱好者
  鄙薄眼里辛勤奔忙
  换得凄苦几十春
  祝福声中竭力挣扎
  终成无辜牺牲品
  姓名:刘星雨 昵称:更吹落
  嫁夫又丧两度,恐入地狱受劈斩
  捐槛未捐一般,欲忙祝福遭拒绝
  邓老师:第一位同学的“竭力挣扎”,第二位同学的“恐入地狱”。这两位同学在内容上把握到了祥林嫂的精神实质,是非常可贵的。
  邓老师:接下来,我们再看研讨二:“如何理解祥林嫂反复讲述阿毛之死的情节”——这又是一个同学们争论激烈的问题。
  (编者注:因版面所限,以下教学环节略。欲查看完整课堂实录,请登录本刊网站WWW.itedu.org.cn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其他文献
遭“冷遇”心灰意冷    上课铃声响起,我兴致盎然地按照精心设计的教案开始了上课,不过,没过多久我就发现了课堂的沉闷和学生的倦怠。一副副无奈、厌烦的表情告诉我,他们对我讲的内容并不感兴趣。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  这堂课学习的内容是Excel中图表的建立。我以青少年网瘾群体调查报告为例,先向学生介绍了辨别网络成瘾的方法以及网瘾的危害,接着用Excel图表直观呈现了网瘾群体的男女比例以及年龄比例关系
技术学习主要指对信息技术软件工具使用方法的学习,如文本编辑中的查找与替换、动画设计中的帧技术、图像处理中的图层技术等。信息技术课程发展至今,在教学方法层面已经趋于成熟,形成了诸如半成品加工策略、任务驱动教学法、主题活动式教学法等有利于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在帮助学生掌握技能、培养兴趣等方面效果显著,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利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我们也应看到,在现在的信息技
新学期开学伊始,当身边的同事们正在忙碌于学习和解读新课标时,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做什么呢?我们在寻找,信息技术新的课程标准在哪里?我们在庆幸,信息技术教师终于可以偷会儿闲;我们在思考,信息技术学科发展路在何方?当我们认真阅读各学科的新课程标准时,我们找到了信息技术美丽的身影。在2011年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中,虽然没有信息技术学科的新课程标准,但是在各学科的新课程标准中我们发现应用信息
新课改后,任务驱动教学法成为信息技术课堂一种常见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个体的关注也已成为一种最重要的学生观与教学观。信息技术是一门重视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因此,学生学习结果的差异远远超出其他科目。仅从学习时间来看,同样的任务,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能在3分钟内完成,能力较弱的学生30分钟也完成不了。显然,在强调学生个体的学生观下,单一的任务设计已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分层次任务便应运而生了。其基
一、课例摘录    《乐山大佛》引自: http://www.elab.org.cn/gallery/pudong/xy01/index.html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用学过的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课文中的新词,并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观看网页和学习课文,了解乐山大佛的来历和宏大,并对古代石匠的高超智慧与技艺表示赞叹。  3.能积累课文中的优美句子。  
MS Agent以其生动、活泼的画面,拟人化的表情动作和言语等人性化特点对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以制作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课件为例,详细介绍了在Authorware中使用MS Agent的优点,讨论了MS Agent在Authorware中的实现原理和制作流程,提出在Authorware中人性化多媒体课件的实现结构并用实例加以介绍。    一、MS Agent介绍    MS Agent
2013年10月,本刊专访有“创客教父”之称的美国资深创客Mitch Altman,主题是创客文化与STEM教育。在采访中,Mitch Altman谈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教育观,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创客完整的成长经历,并对创客与STEM教育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基础教育中培养创客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记 者:您好,Altman先生,请您向我们的读者做一下自我介绍。  Mitch Altman:大家好,我是M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礼记?学记》  教师,这个“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从来不缺少赞美之词。人们把老师比喻为“辛勤的园丁”、“燃烧的红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在每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上,都离不开老师的辛苦培育,老师是我们最值得尊敬和感恩的人。  有人说,师恩如山;有人说,师恩似海;有人说,师恩如歌。在第二十八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祝福老师,感念师恩,一
信息技术课堂不同于一般的课堂,它拥有开放的电脑和丰富的网络世界,学生面对的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个世界。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互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学生的起点差异很大,课堂里经常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  在学生眼里,信息技术课是一门让他们从繁重的日常学习中得以充分放松的课,他们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但不希望教师占用他们自由的时间。  这一切让课堂管理成为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最大难题
如何有效解决“后进生”问题是当前教育面临的一个难题。目前各种社会和校内心理辅导机构只能让“后进生”增强学习动力,但无法指导学生如何学、怎么学;学校和各种校外学科辅导机构采取的传统低效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无法让“后进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成绩,家庭教育辅导机构虽然能改善“后进生”与父母的关系,有利于营造好的家庭学习环境,但还是无法在根本上解决“后进生”想学却不知如何学、怎么学的难题。  针对如何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