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中最根本的就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他们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能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是衡量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反映素质教育主体性原则的具体表现之一。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就此问题深有体会。
一、教给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目前,学生所面对是科技、人才竞争的时代,不会学习的人就要被社会所淘汰。从学生的未来着眼,我们今天的“教”要为明天的“不教”而努力。因此,在教会学生的的同时,必须让学生“会学”。我们应当重视学法的研究、学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实验、学会自学、学会质疑问难、学会提问题。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课前让学生带来许许多多的三角形,有实物的,有图片的……教师先指导学生用剪刀把三角形割、补、拼,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找出三角形与其他图形的联系,引导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推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再去学习梯形、圆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就会得心应手,主动学习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二、激发学习兴趣,诱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件事物发生兴趣时,注意力就十分集中,求知欲就空前旺盛,思维就非常敏捷、灵活。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
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巧提问题,促进思维发展;操作训练,提供实践机会,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把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通过以上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作为深化课堂教学的突破口,从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如,教学比例尺这个内容时,我先设问:“在一张纸上能绘出中国行政区划图吗?大家想知道怎么绘吗?”在这种情境下,全班学生马上就产生了跃跃欲试的心理,有了这种欲望,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积极主动地探究、研讨。
三、创设教学情境,提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空间
填鸭式教学在现代教学理念中早已无立足之地。现代教学理念要求必须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能起引导作用。教师要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我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开展“说一说”、“摆一摆”、“做一做”、“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叠一叠”等,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参与的时间和空间。如,教学“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让每个学生在课前准备好的硬纸板上画一个半径为10厘米的圆,剪下并计算其面积,再让学生在剪下的圆上画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同心圆,剪下并计算其面积,通过直观感知,学生知道剩下的就是环形。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很快就计算出了环形面积,并悟出了环形面积公式:S(环)=S(大圆)-S(小圆)。
四、提供互动机会,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充分让学生互动,让师生互动。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广泛的信息交流,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当某一种新概念刚刚引入时,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还比较肤浅,需要进一步剖析,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讨论、质疑,使其弄清概念的本质属性。如,梯形概念引入后,我就提出:“这里‘只’字去掉行吗?‘四边形’不要行吗?为什么?”让学生讨论。有的学生说:“只”字去掉,变成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那么长方形、正方形也有一组对边平行,但它不是梯形;有的说:若把“四边形”去掉,就变成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图形是梯形,而有的五边形、六边形也只有一组对边平行,难道五边形、六边形也是梯形吗?不是。于是通过讨论形成了共识,梯形概念中的“只”字和“四边形”都不能改变或去掉,这样概念才更准确、清晰。在课堂教学中,练习和复习要占有一定分量,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练习和复习要依纲扣本,围绕教学目标,要有针对性和思考性,使之服务于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由于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还不成熟,他们往往忽视自己内部心理活动,对自己思维的疏漏不加注意。我经常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强化自查自评。如,教“倒数”时,有个学生说:“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这时我不作评价,而是追问:“为什么?”在认真思考之后,这位学生说:“因为假分数的分子都大于分母,所以他们的倒数都小于1。”我接着追问:“假分数的分子都大于分母吗?”这位学生顿时醒悟了:“我讲得不完整,应该是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这样,通过教师长期的训练,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也逐步得以提高。
总之,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我们一定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主动学习为主线,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教给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目前,学生所面对是科技、人才竞争的时代,不会学习的人就要被社会所淘汰。从学生的未来着眼,我们今天的“教”要为明天的“不教”而努力。因此,在教会学生的的同时,必须让学生“会学”。我们应当重视学法的研究、学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实验、学会自学、学会质疑问难、学会提问题。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课前让学生带来许许多多的三角形,有实物的,有图片的……教师先指导学生用剪刀把三角形割、补、拼,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找出三角形与其他图形的联系,引导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推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再去学习梯形、圆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就会得心应手,主动学习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二、激发学习兴趣,诱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件事物发生兴趣时,注意力就十分集中,求知欲就空前旺盛,思维就非常敏捷、灵活。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
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巧提问题,促进思维发展;操作训练,提供实践机会,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把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通过以上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作为深化课堂教学的突破口,从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如,教学比例尺这个内容时,我先设问:“在一张纸上能绘出中国行政区划图吗?大家想知道怎么绘吗?”在这种情境下,全班学生马上就产生了跃跃欲试的心理,有了这种欲望,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积极主动地探究、研讨。
三、创设教学情境,提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空间
填鸭式教学在现代教学理念中早已无立足之地。现代教学理念要求必须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能起引导作用。教师要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我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开展“说一说”、“摆一摆”、“做一做”、“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叠一叠”等,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参与的时间和空间。如,教学“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让每个学生在课前准备好的硬纸板上画一个半径为10厘米的圆,剪下并计算其面积,再让学生在剪下的圆上画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同心圆,剪下并计算其面积,通过直观感知,学生知道剩下的就是环形。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很快就计算出了环形面积,并悟出了环形面积公式:S(环)=S(大圆)-S(小圆)。
四、提供互动机会,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充分让学生互动,让师生互动。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广泛的信息交流,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当某一种新概念刚刚引入时,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还比较肤浅,需要进一步剖析,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讨论、质疑,使其弄清概念的本质属性。如,梯形概念引入后,我就提出:“这里‘只’字去掉行吗?‘四边形’不要行吗?为什么?”让学生讨论。有的学生说:“只”字去掉,变成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那么长方形、正方形也有一组对边平行,但它不是梯形;有的说:若把“四边形”去掉,就变成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图形是梯形,而有的五边形、六边形也只有一组对边平行,难道五边形、六边形也是梯形吗?不是。于是通过讨论形成了共识,梯形概念中的“只”字和“四边形”都不能改变或去掉,这样概念才更准确、清晰。在课堂教学中,练习和复习要占有一定分量,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练习和复习要依纲扣本,围绕教学目标,要有针对性和思考性,使之服务于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由于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还不成熟,他们往往忽视自己内部心理活动,对自己思维的疏漏不加注意。我经常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强化自查自评。如,教“倒数”时,有个学生说:“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这时我不作评价,而是追问:“为什么?”在认真思考之后,这位学生说:“因为假分数的分子都大于分母,所以他们的倒数都小于1。”我接着追问:“假分数的分子都大于分母吗?”这位学生顿时醒悟了:“我讲得不完整,应该是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这样,通过教师长期的训练,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也逐步得以提高。
总之,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我们一定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主动学习为主线,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