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是教学的侧重点。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
[关键词]激发兴趣 感受旋律 陶冶情操
古往今来,谁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如何来培养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呢?这是一个让老师家长都犯愁的难题。因为对于孩子们来说,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朝秦暮楚飘忽不定。正如有的教师所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淘气的孩子,成也兴趣败也兴趣,真是让人欢喜又让人忧。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孩子满怀激情地参加了或钢琴、或器乐、或声乐的学习,之后没多久,或勉强继续在家长的“威逼”下参与学习,或迅速产生厌学的情绪,最终选择放弃而不学, “修成正果”的更是凤毛麟角。这种现象值得音乐教师、家长们深思。意大利教育家玛丽娅 ·蒙特梭利关于幼儿的教育有一个观点认为:幼儿具有本能的学习潜力,那是受其与生俱来的智能所驱使的。从这个理论看,爱学习、能学习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一种学习状态,这当然也包括音乐学习,照这个理论,应该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音乐学习上有所成才是。
那么,到底什么是兴趣呢?兴趣是指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注意、参与及认识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是推动人们探求新事物、研究新问题,从而形成一种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精神力量。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音乐学习中,关注和重视孩子音乐兴趣的培养,发展孩子的音乐兴趣与爱好,既是孩子学习音乐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同时也是孩子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也就成了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所关心的核心话题。
一、要让学生体验“乐(音乐)”即是“乐(快乐)”
中国有句古训叫作“学海无涯苦作舟”。“苦学”的传统观念,至今还影响着许多人。然而,从现代教育理念来看,光是吃苦并不能有效解决学习问题,时间加汗水的传统方式已逐渐被优化学习、有效学习所替代。而对于以美育为特征,具有审美愉悦性的音乐学科来说,枯燥的、机械的苦学方式更是极不可取的,因为这是泯灭学生音乐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喜爱音乐,是因为音乐能给他们带来快乐,所谓“乐(音乐)”即是“乐(快乐)”。如果音乐课让他们感到比数理化等科学学科还要枯燥,还要艰难,那么学生厌烦音乐课则是必然的,更谈不上对音乐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只有努力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经常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学生才会真正体会到音乐的乐趣,音乐课堂才能成为学生精神上的家园,音乐才能长久地留在学生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毫无疑问,正确的音乐教学方式只有—个:那就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快乐。而要达到这样的教学境界,采用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音乐教材,运用灵活多样、益于学生参与的教学方式、创设优美宜人、富于感染力的音乐教学环境,以及使用鼓励性、发展性的评价方式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二、 要尊重学生的音乐感受
音乐与人生关系密切,音乐与人的生存、成长、发展紧密相连。爱乐是人的天性,对音樂的需要,是人类的共性。“天资高的人需要它,是把它当作一种崇高的和令人满足的自我表现的渠道,精神健康的来源;天资较差的人需要它,是把它当作丰富人生和使人变得更有美德的一种媒介。”音乐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充分挖掘每个人的爱乐天性和习乐潜能,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个人的音乐兴趣与音乐爱好,并使其逐渐提升为一种稳定的、持久的心理品质,成为生活内容的一种有机组成部分。然而,学生有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对于音乐学习,不同年龄的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方式和理解。如果用成人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音乐学习,以教师的经验来代替学生的理解,这只会使音乐教学陷入理性的泥潭。
三、要爱护学生的音乐好奇心
在基础音乐教育中,培养音乐兴趣被置在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不仅充分阐述了“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的课程理念,而且把“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列为音乐课程的目标之一。大家知道,小孩子在开始学会说话的时候,出于好奇,总是围着大人嚷嚷:“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当你回答了他的问题,他接下来又会继续问:“为什么是这样呀?”无穷无尽的“是什么”、“为什么”,让大人难于应付。这种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是人类的本能,学生与生俱来就有对动听、悦耳的音响具有好奇心,他们喜欢求新、求异、求奇,对周围的事物相当敏感。因此,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无疑是培养音乐兴趣的前提。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了解学生与成人对音乐兴趣的差异,因为有时成年人司空见惯了的现象,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有可能完全是新鲜的。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记录了这样一个案例:他在—个春天的早晨带一个孩子去郊外散步,看到树上有许多“唱歌”的小鸟,孩子被这美妙的“音乐”迷住了,也用一种甜美的声音回答小鸟的“歌唱”。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好奇心是孩子们十分宝贵的内在素质,如果我们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能充分注意到这一点,让学生自然地、无拘无束地体验音乐美感,学生的好奇心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这样就能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兴趣品质。
总之,对于音乐学习来说,知识也好,技能也好,整体音乐素质也好,均离不开音乐兴趣与爱好这个根本的源泉。让我们记住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穆塞尔和格连在《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法》中写的一句话:“假如我们能在一个孩子身上唤起对音乐的一种强烈的热忱,假如我们能把这种兴趣延长若干年并且稳步地把它提到更高水平的话,那么即使他永远成不了一个技艺名家,他也将通过音乐找到他的个人幸福,并且为自己建立一个更好的生活和一个更广阔的个性,这才是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
(作者单位:辽阳市白塔区新华小学)
[关键词]激发兴趣 感受旋律 陶冶情操
古往今来,谁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如何来培养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呢?这是一个让老师家长都犯愁的难题。因为对于孩子们来说,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朝秦暮楚飘忽不定。正如有的教师所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淘气的孩子,成也兴趣败也兴趣,真是让人欢喜又让人忧。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孩子满怀激情地参加了或钢琴、或器乐、或声乐的学习,之后没多久,或勉强继续在家长的“威逼”下参与学习,或迅速产生厌学的情绪,最终选择放弃而不学, “修成正果”的更是凤毛麟角。这种现象值得音乐教师、家长们深思。意大利教育家玛丽娅 ·蒙特梭利关于幼儿的教育有一个观点认为:幼儿具有本能的学习潜力,那是受其与生俱来的智能所驱使的。从这个理论看,爱学习、能学习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一种学习状态,这当然也包括音乐学习,照这个理论,应该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音乐学习上有所成才是。
那么,到底什么是兴趣呢?兴趣是指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注意、参与及认识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是推动人们探求新事物、研究新问题,从而形成一种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精神力量。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音乐学习中,关注和重视孩子音乐兴趣的培养,发展孩子的音乐兴趣与爱好,既是孩子学习音乐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同时也是孩子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也就成了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所关心的核心话题。
一、要让学生体验“乐(音乐)”即是“乐(快乐)”
中国有句古训叫作“学海无涯苦作舟”。“苦学”的传统观念,至今还影响着许多人。然而,从现代教育理念来看,光是吃苦并不能有效解决学习问题,时间加汗水的传统方式已逐渐被优化学习、有效学习所替代。而对于以美育为特征,具有审美愉悦性的音乐学科来说,枯燥的、机械的苦学方式更是极不可取的,因为这是泯灭学生音乐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喜爱音乐,是因为音乐能给他们带来快乐,所谓“乐(音乐)”即是“乐(快乐)”。如果音乐课让他们感到比数理化等科学学科还要枯燥,还要艰难,那么学生厌烦音乐课则是必然的,更谈不上对音乐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只有努力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经常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学生才会真正体会到音乐的乐趣,音乐课堂才能成为学生精神上的家园,音乐才能长久地留在学生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毫无疑问,正确的音乐教学方式只有—个:那就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快乐。而要达到这样的教学境界,采用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音乐教材,运用灵活多样、益于学生参与的教学方式、创设优美宜人、富于感染力的音乐教学环境,以及使用鼓励性、发展性的评价方式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二、 要尊重学生的音乐感受
音乐与人生关系密切,音乐与人的生存、成长、发展紧密相连。爱乐是人的天性,对音樂的需要,是人类的共性。“天资高的人需要它,是把它当作一种崇高的和令人满足的自我表现的渠道,精神健康的来源;天资较差的人需要它,是把它当作丰富人生和使人变得更有美德的一种媒介。”音乐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充分挖掘每个人的爱乐天性和习乐潜能,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个人的音乐兴趣与音乐爱好,并使其逐渐提升为一种稳定的、持久的心理品质,成为生活内容的一种有机组成部分。然而,学生有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对于音乐学习,不同年龄的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方式和理解。如果用成人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音乐学习,以教师的经验来代替学生的理解,这只会使音乐教学陷入理性的泥潭。
三、要爱护学生的音乐好奇心
在基础音乐教育中,培养音乐兴趣被置在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不仅充分阐述了“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的课程理念,而且把“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列为音乐课程的目标之一。大家知道,小孩子在开始学会说话的时候,出于好奇,总是围着大人嚷嚷:“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当你回答了他的问题,他接下来又会继续问:“为什么是这样呀?”无穷无尽的“是什么”、“为什么”,让大人难于应付。这种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是人类的本能,学生与生俱来就有对动听、悦耳的音响具有好奇心,他们喜欢求新、求异、求奇,对周围的事物相当敏感。因此,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无疑是培养音乐兴趣的前提。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了解学生与成人对音乐兴趣的差异,因为有时成年人司空见惯了的现象,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有可能完全是新鲜的。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记录了这样一个案例:他在—个春天的早晨带一个孩子去郊外散步,看到树上有许多“唱歌”的小鸟,孩子被这美妙的“音乐”迷住了,也用一种甜美的声音回答小鸟的“歌唱”。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好奇心是孩子们十分宝贵的内在素质,如果我们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能充分注意到这一点,让学生自然地、无拘无束地体验音乐美感,学生的好奇心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这样就能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兴趣品质。
总之,对于音乐学习来说,知识也好,技能也好,整体音乐素质也好,均离不开音乐兴趣与爱好这个根本的源泉。让我们记住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穆塞尔和格连在《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法》中写的一句话:“假如我们能在一个孩子身上唤起对音乐的一种强烈的热忱,假如我们能把这种兴趣延长若干年并且稳步地把它提到更高水平的话,那么即使他永远成不了一个技艺名家,他也将通过音乐找到他的个人幸福,并且为自己建立一个更好的生活和一个更广阔的个性,这才是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
(作者单位:辽阳市白塔区新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