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标准对中学作文教学的新要求正在全面实施。我积极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开辟了作文教学新途径,扩大了学生视野,拓展了写作空间,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率和水平。主要做法如下。
一、命题以生为本,激发写作欲望
作文应当是学生借助自己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理解,独立完成的一种综合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主体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激情是作文成功的前提。但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一直沿用“老师命题——学生作文——老师批改——老师讲评”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模式中,老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起着主导、主体的双重作用,拥有着绝对的权威,而学生却只能在老师的摆布中处于附属地位。这种做法脱离了学生个体的客观实际,必然带来学生兴趣的丧失和畏难情绪的产生,从而造成老师着急学生应付的局面。
张志公先生在谈及作文命题时说:“使学生习惯于如实地、自然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而不是对着一个无所见,无所闻,无所感,或者虽有闻而无所思,无所感的题目,挖空心思地硬‘做’。”为此,我改变传统的作文命题模式,代之以半命题、无命题的自由作文,取消对作文的种种限制,把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从内容上讲,作文题目要出在学生心坎上,是学生有所见、有所闻,而且有所感的内容。
中学生的情感世界是异常丰富的,他们敏感自信,思维活跃,易激动,易亢奋。为此,我们在命题时努力捕捉他们喜怒哀乐的情感火花,拨动他们的心弦,开发他们灵感深处的宝藏,掀起他们感情的波澜,从而激发他们浓郁的写作兴趣。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物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震颤和情感的共鸣。父母的一句误解的话语,老师的一个赞赏的眼神,同学间的一场孰是孰非的风波,一首流行歌曲,一部感人的电视剧,一场足球赛,超女,姚明,马加爵,禽流感……只要我们善于敏锐地把握这些写作动情点,有的放矢,相机命题,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状态下抒发自己欲罢不能的感慨,写自己乐意书写的内容,就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必须注意阅读、理解、语言表达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阅读理解好似一条纽带,贯穿作文教学的始终,叶圣陶先生说:“教学生阅读,一部分的目的在给他们个写作的榜样。”阅读理解是学生对生活水平的间接感知,它既能促进对生活的认识,又能教给表达这种感知和认识的方法。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作文教学的前提、基础,作文教学则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和归宿,这是由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的,学语文的目的重在运用,使学生陶冶情操,学会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发展德育,发展美育。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十分注意摆正这种关系,在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听话能力、说话能力的同时,还特别注意教给学生一些具体语文中分析归纳出来的最基本的写作知识,并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系列训练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以及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如何“迁移”,它们的最佳结合“部位”在哪里?
1.培养学生积累阅读精华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人人备有集锦本一个,分门别类地收集“写景、状物、记人、叙事、说明、议论”的优美诗句、精彩片断、写作方法,从中汲取写作的营养。
2.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外是个例子,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要扎实落实三种文体的系列训练,每种文体的各种能力系列训练,突出强调某种文体某种能力的分项定格训练,从而把学生从阅读学中到的各种表达方法转化“迁移”为作文时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的能力。
3.摒弃重文轻思、重定轻用、重文轻人等传统思想,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肖像描写比赛、手抄报比赛、口头作文比赛、应用文比赛、自制贺卡比赛等。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既能突出训练这一主线,又能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作文水平。
4.加强课外阅读,充分发挥校园图书室的作用,经常指导学生选择读物,以读促写。这些做法深受学生的喜爱。由此可见,迁移知识,正确处理阅读和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是作文教学法中不可忽视的,它是学生获得写作知识,进一步转化为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作文批改要讲求实效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容忽视。首先,批语要明确并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好的作文批语,能启发学生思维,进一步触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而较差的批语,不仅达不到批改目的,而且有可能扼杀学生的写作欲望。因此,批改要有针对性,使各个水平层次的学生都容易接受,乐于接受。
写批语要把习作好在哪里,为什么好,不好在哪里,为什么不好,一一写清楚。对优点给予肯定、赞扬,对缺点也不能放过,但批语要委婉,态度要中肯,让学生乐于接受。批语不能概念化,不能太笼统,如“语句不通顺,结构不严谨,层次不清楚,文章写得好”之类的批语,否则让学生对作文的好坏之处不得而知。
其次,不可忽视分数的激励作用。分数有两个功能:价值功能和手段功能。价值功能起衡量作用,给作文打分数就是评判作文本身的优劣。手段功能则是一种激励,通过评分打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其继续努力的进取心。学生平时作文,分数功能就体现在手段上。应以激励为主,正面引导,对不同的学生,包括后进生都要热情地肯定他们细微的优点和一丁点的进步,分数从优,使他们都有机会品尝“成功”的滋味,树立自信心,从而产生写好作文并企盼下次作文的欲望。同进也十分注意层次不同的学生,故意使他们在分数面前不平等,让后进生也有受激励的机会。布置学生每周自由作文一次的“周周练”,所见所闻、喜怒哀乐都是材料,训练使学生习作分数呈逐渐升高趋势,让他们从中体会到自己的写作水平在不断提高,进而产生写作兴趣,形成良好循环,效果不错。
四、在评讲上下功夫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在作文评改上,我着重表扬修改后有进步的同学,评讲优秀生作文。因为优秀生作文有了一定的基础,需要锦上添花。我就在文章的立意、结构等写作方法这些有一定难度的方面提高要求,给予指导。选评优秀生作文,我把它称为“突破口”,它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因此,我每次作文,都试着发现一两篇较好的作文,或修改后的亮点,加以讲评、鼓励。开始只讲优点不讲缺点,目的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增强作文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鼓励是最好的方法。我发现受过两次以上评讲的同学,作文态度都较以前认真,希望自己的作文再一次获评。比如,王庆在他的作文中,写到他第一次偷偷去上网时既欣喜又恐惧的心理,非常细腻。我把他的这段心理描写作为优秀片段在班上评讲后,他的作文兴趣大大增强,作文水平提高飞快。
一、命题以生为本,激发写作欲望
作文应当是学生借助自己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理解,独立完成的一种综合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主体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激情是作文成功的前提。但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一直沿用“老师命题——学生作文——老师批改——老师讲评”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模式中,老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起着主导、主体的双重作用,拥有着绝对的权威,而学生却只能在老师的摆布中处于附属地位。这种做法脱离了学生个体的客观实际,必然带来学生兴趣的丧失和畏难情绪的产生,从而造成老师着急学生应付的局面。
张志公先生在谈及作文命题时说:“使学生习惯于如实地、自然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而不是对着一个无所见,无所闻,无所感,或者虽有闻而无所思,无所感的题目,挖空心思地硬‘做’。”为此,我改变传统的作文命题模式,代之以半命题、无命题的自由作文,取消对作文的种种限制,把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从内容上讲,作文题目要出在学生心坎上,是学生有所见、有所闻,而且有所感的内容。
中学生的情感世界是异常丰富的,他们敏感自信,思维活跃,易激动,易亢奋。为此,我们在命题时努力捕捉他们喜怒哀乐的情感火花,拨动他们的心弦,开发他们灵感深处的宝藏,掀起他们感情的波澜,从而激发他们浓郁的写作兴趣。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物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震颤和情感的共鸣。父母的一句误解的话语,老师的一个赞赏的眼神,同学间的一场孰是孰非的风波,一首流行歌曲,一部感人的电视剧,一场足球赛,超女,姚明,马加爵,禽流感……只要我们善于敏锐地把握这些写作动情点,有的放矢,相机命题,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状态下抒发自己欲罢不能的感慨,写自己乐意书写的内容,就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必须注意阅读、理解、语言表达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阅读理解好似一条纽带,贯穿作文教学的始终,叶圣陶先生说:“教学生阅读,一部分的目的在给他们个写作的榜样。”阅读理解是学生对生活水平的间接感知,它既能促进对生活的认识,又能教给表达这种感知和认识的方法。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作文教学的前提、基础,作文教学则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和归宿,这是由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的,学语文的目的重在运用,使学生陶冶情操,学会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发展德育,发展美育。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十分注意摆正这种关系,在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听话能力、说话能力的同时,还特别注意教给学生一些具体语文中分析归纳出来的最基本的写作知识,并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系列训练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以及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如何“迁移”,它们的最佳结合“部位”在哪里?
1.培养学生积累阅读精华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人人备有集锦本一个,分门别类地收集“写景、状物、记人、叙事、说明、议论”的优美诗句、精彩片断、写作方法,从中汲取写作的营养。
2.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外是个例子,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要扎实落实三种文体的系列训练,每种文体的各种能力系列训练,突出强调某种文体某种能力的分项定格训练,从而把学生从阅读学中到的各种表达方法转化“迁移”为作文时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的能力。
3.摒弃重文轻思、重定轻用、重文轻人等传统思想,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肖像描写比赛、手抄报比赛、口头作文比赛、应用文比赛、自制贺卡比赛等。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既能突出训练这一主线,又能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作文水平。
4.加强课外阅读,充分发挥校园图书室的作用,经常指导学生选择读物,以读促写。这些做法深受学生的喜爱。由此可见,迁移知识,正确处理阅读和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是作文教学法中不可忽视的,它是学生获得写作知识,进一步转化为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作文批改要讲求实效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容忽视。首先,批语要明确并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好的作文批语,能启发学生思维,进一步触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而较差的批语,不仅达不到批改目的,而且有可能扼杀学生的写作欲望。因此,批改要有针对性,使各个水平层次的学生都容易接受,乐于接受。
写批语要把习作好在哪里,为什么好,不好在哪里,为什么不好,一一写清楚。对优点给予肯定、赞扬,对缺点也不能放过,但批语要委婉,态度要中肯,让学生乐于接受。批语不能概念化,不能太笼统,如“语句不通顺,结构不严谨,层次不清楚,文章写得好”之类的批语,否则让学生对作文的好坏之处不得而知。
其次,不可忽视分数的激励作用。分数有两个功能:价值功能和手段功能。价值功能起衡量作用,给作文打分数就是评判作文本身的优劣。手段功能则是一种激励,通过评分打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其继续努力的进取心。学生平时作文,分数功能就体现在手段上。应以激励为主,正面引导,对不同的学生,包括后进生都要热情地肯定他们细微的优点和一丁点的进步,分数从优,使他们都有机会品尝“成功”的滋味,树立自信心,从而产生写好作文并企盼下次作文的欲望。同进也十分注意层次不同的学生,故意使他们在分数面前不平等,让后进生也有受激励的机会。布置学生每周自由作文一次的“周周练”,所见所闻、喜怒哀乐都是材料,训练使学生习作分数呈逐渐升高趋势,让他们从中体会到自己的写作水平在不断提高,进而产生写作兴趣,形成良好循环,效果不错。
四、在评讲上下功夫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在作文评改上,我着重表扬修改后有进步的同学,评讲优秀生作文。因为优秀生作文有了一定的基础,需要锦上添花。我就在文章的立意、结构等写作方法这些有一定难度的方面提高要求,给予指导。选评优秀生作文,我把它称为“突破口”,它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因此,我每次作文,都试着发现一两篇较好的作文,或修改后的亮点,加以讲评、鼓励。开始只讲优点不讲缺点,目的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增强作文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鼓励是最好的方法。我发现受过两次以上评讲的同学,作文态度都较以前认真,希望自己的作文再一次获评。比如,王庆在他的作文中,写到他第一次偷偷去上网时既欣喜又恐惧的心理,非常细腻。我把他的这段心理描写作为优秀片段在班上评讲后,他的作文兴趣大大增强,作文水平提高飞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