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感官所感受到的各方面信息都会对他们思想、道德的形成造成影响。我们以为德育源于生活。因此,我们在谈德育的过程中,一定要从生活中全方位、多角度来思考问题。 一、德育源于家庭生活 家庭是学生德育起源地。学生从出生那天起,就在父母的抚育下、陪伴下成长。他们每天在小屋内、庭院里玩耍的同时,也在观察着父母的言行,逐渐学会接人待物,学会生存。一名深谙教育的家长,应当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深思熟虑。一是自己的言行要在法律的框架内,要在道德的规范里,否则就是不称职的家长。很难想象,一个几次因各种罪名锒铛入狱的父亲对自己孩子的心灵没有造成一丝污染;也很难想象,一个完全没有道德意识的母亲对自己的孩子没有一点儿影响。正所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话一点儿也不假。这就要求做父母的,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都要替孩子着想,不能什么都不顾,我行我素,独往独来。有孩子在场时,所说的话一定要经过大脑过滤,觉得说出来不会对孩子有任何副作用的情况下,才可吐出,不然坚决不说出口。有孩子在场时,父母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考虑会不会让孩子模仿,如果有模仿的可能要坚决回避,不能让孩子的心灵受到污染。二是家长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孩子的卧室在装修时一定要考虑它的教育意义,要让卧室的每个墙壁都会说话。如在墙壁上悬挂中华优秀人物画像,也可以是文化名人的言论,让学生这些画像、这些言论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在室内某个显著的位置插个国旗,从小培养其爱国意识;在室内设置长辈专用工具区,如给爷爷、奶奶捶背用的工具、给父母洗脚用的盆子等,这些东西放在孩子卧室内,时刻提醒孩子不能忘记孝敬长辈;社会上一些有意义的公益活动一定要带着孩子去参加,培养孩子的爱心等。三是家庭要有奖惩机制。发现孩子某一方面做得好,一定要给予奖励。家长的奖励可以是口头上的,也是可以是物质上的。如发现孩子捡到东西主动跟家长说,并建议家长归还主人时,家长要及时表扬,肯定其做法,同时把家长进一步的期盼说给孩子听,这样孩子就会不断巩固自己的好品质;孩子用自己积攒的零用钱为爷爷、奶奶买好吃的,父母看到了,不要无动于衷,在老人家过生日时,搞个仪式,当着大家的面给孩子物质奖励。这样孩子就会铭记于心,并下决心把自己的善举发扬光大。四是家长要引导孩子多接近那些品质优良的孩子。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常跟品质优良的孩子在一起,一定会受到其感染,于无声中具备了同样的品质,这种教育和感化的作用是很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