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墨镜别为扮酷伤美目

来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cping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度越来越高,阳光越来越强,随之而来的紫外线伤害不仅带给皮肤很大的考验,同样还考验着我们的眼睛。很多人喜欢戴墨镜以减少强烈阳光对眼睛的刺激,但专家提醒,如因价廉或赶时髦而选择没有质量保证的墨镜,不但不能阻挡紫外线,还会令眼睛受到伤害。
  选配墨镜质量应重于外观
  很多人认为墨镜的主要目的是为防紫外线或为赶时髦,所以在选配时远没有配近视镜认真、小心。一般,人们不会太注重镜片质量,而更注重外观。尤其当下,墨镜已逐渐转成了“有色”眼镜,时尚、炫目的各色墨镜深受大家喜爱。殊不知,这些戴起来特别显“酷”的墨镜,却不如深色墨镜有较强的阻挡紫外线的能力,也无法较好地起到遮挡太阳光的功能。
  另外,有些人图便宜而在一些小摊或小店中挑选墨镜,只要戴上时尚好看,就会购买。而在非正规的眼镜店购买的墨镜,大多数质量都不会有保证,长期戴必然会损伤人的正常视力。
  长期戴墨镜眼神经功能会减退
  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医院主任医师张长宁表示,正规的墨镜镜片阻止紫外线的能力非常强,透光度下降不多,不太影响物体的透晰度。劣质的眼镜因为制作材料不同,所以镜片的透明度会下降,光线进入眼睛后会造成散射,而有些劣质眼镜会掺杂放射性物质,经过太阳辐射,将会严重伤害眼组织和眼神经,会造成视力的严重减退。
  此外,张长宁还提醒,不要长期戴墨镜,在光线暗的情况下不要戴墨镜。若长时间戴墨镜,将会影响眼神经,眼睛如果长期接受不到光线的刺激,眼神经功能会逐渐减退。
  蓝色墨镜不要戴
  眼科专家建议,在挑选墨镜时,最好选择黄色或琥珀色的镜片,而蓝色墨镜对眼睛健康有害。
  专家表示,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视网膜细胞中的光敏化合物会越来越多,而光谱中蓝光部分的波长能够最大限度地激活这些化合物,促进有害自由基的释放。这种现象很像损害视网膜细胞的氧化过程。因此不论老少,多数人都不应该戴蓝色的墨镜。
  错戴墨镜易诱发青光眼
  墨镜的选择和配戴不当,可能会对眼睛造成伤害,而且并不是人人都适合戴太阳镜,配戴不当可诱发青光眼的急性发作。
  因为戴了墨镜后,进入眼内的可见光减少,瞳孔会自然散大,造成前房角狭窄,导致房水引流不畅,时间长了,易诱发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性发作。患者会出现眼红、眼痛、头痛、视力急剧下降,甚至伴有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另外,色盲患者也不适合戴太阳镜,因为会让其更难分辨颜色;同时,夜盲症患者戴太阳镜会使光线过滤变弱,引起视力下降,甚至看不见。
  除此之外,张长宁表示,也不建议孩子戴太阳鏡,尤其是8岁以下的孩子,因为孩子的视神经和眼球正在发育阶段,如果长时间戴深色的墨镜会阻碍正常的发育会造成弱视。
其他文献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五行”之说。古代先民认为,天下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类元素组成,各元素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其运动变化称为“五行”。在情绪上,“五行”对应着“五志”,为“怒喜思悲恐”,它们之间也相互制约,称为“五志相胜”,即“恐胜喜,怒胜思,喜胜悲,悲胜怒,思胜恐”。  北京回龙观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闫少校认为,人的七情六欲在适度范围内都是正常的,但当某种情绪过于强烈,心理就会失衡,这时就可
期刊
本论文主要针对文本及其存在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的关系展开论述。20世纪80年代,中国历史进入了标志着社会转型的改革开放时期,伴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中国社会在诸多方面产生了深
大棗有生津润肺除燥、养血滋肝息风、疗脾胃衰弱的功效,因此被列为药中上品。如能将大枣与大米、小米或糯米同煮为粥,即可有不错的保养效果,民间有“若要皮肤好,粥里加大枣”的说法。在用大枣熬粥时最好将大枣剖成几块,这样有利于熬出枣中有效成分,增加食疗效果。很适合春夏之交时食用。
期刊
宋代的辑佚活动作为中国古籍辑佚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从事辑佚人数多、辑本类型多样,而且辑佚方法逐渐成熟,辑佚记载渐趋明晰。但是由于文献资料散见,加之宋人记载大多语
对于生活讲究、崇尚自然的女性来说,用中草药和干花浸液来洗脸,同时配合外敷疗法,不仅可美颜养肤,还天然无害。  清透洗液  操作方法:取金莲花、杭白菊各5朵,用开水浸泡3-5小时,待浸液呈淡黄色时,去渣取液,把干净的面膜无纺布浸入汁液中泡10分钟,取出置干净容器中备用;然后用泡好的浸液洗脸10分钟;最后把浸泡过的面膜无纺布敷在脸上约20分钟。  专家点评:此法可使肌肤滑润、白皙,还有明目的作用。长期
期刊
拉什迪被誉为后殖民主义小说教父,本文意图对拉什迪小说中的后殖民叙述策略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后殖民叙述策略的作用机制。本论文共包括三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对
“香格里拉”一词所象征的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理想王国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识、向往。本文将主要运用文本细读和比较论证的方法,从西方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角度对其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