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古以来名将良臣无数,但要论起在民间口碑最好、最深入人心的,莫过于包拯,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包公”、“包青天”。
讲到包拯,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戏曲,自古以来就数不胜数。在民间故事里,包拯秉公执法,无论是皇亲国戚、文武百官还是普通人,若是真犯了罪,都没有什么情面可讲,唯一的区别待遇只是铡刀的包装不同而已,也就是传说中的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
据说,包拯幼失双亲,全靠嫂嫂抚养长大,但他铁面无私,后来他的侄儿枉法害人,也被他大义灭亲。其实这个故事要被老包听见,他肯定叫苦连天。因为包拯的父母还是挺长寿的,亲眼看到了儿子考中进士的场面。金榜题名时的包拯28岁,出任大理寺评事。但由于父母年纪已老,孝子包拯辞去了官职,留在家乡侍奉父母。直到十年以后父母先后病逝守孝期满,他才重新出仕为官的。
另一个著名的故事就是铡美案,那是戏剧舞台上的经典剧目了。说的是陈世美中了状元就抛弃父母妻儿去当驸马,妻子秦香莲千里寻夫,反倒被他派人追杀。秦香莲进京告状,开封府尹正是包公,他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不顾太后公主的哭闹,坚持秉公执法,将陈世美“一刀两断”。因为世间负心汉太多,这故事也特别受欢迎。不过我们可以想得到,这也是个杜撰的故事。皇子公主的婚配由于往往牵涉到复杂的朝局,史书都是有记载的,驸马名录里压根就没有陈世美其人。
还有一个关于包拯的著名剧目,就是“狸猫换太子”。故事说宋真宗的李宸妃与刘德妃同时有孕,李妃先生下了儿子,刘妃暗中让人用剥皮狸猫换走了皇长子,后来又将李妃的儿子据为己有。真宗以为李妃生的是个怪物,将她打入冷宫,反将刘妃立为皇后。后来李妃逃出皇宫,流落民间为丐,李妃之子则登基为宋仁宗。包拯为官,得知其中内情后,将流落民间的李妃带回京城,施计让他们母子相认,刘太后则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其实,历史上的李宸妃死于明道元年(1032年),刘太后死于明道二年(1033年),这时候的包拯正辞官在家侍奉老病的父母,直到景祐四年(1037年)才重新出仕为官呢,李宸妃怎么可能去找他告状,他又怎么可能领着李宸妃进宫认子呢。
其实真实的历史比民间传说更有戏剧性,包拯审断的案子中,就有一起匪夷所思的“假皇子案”。宋仁宗曾多次将宫女放归,后来就有一个叫冷清的人在一名道士的策划下冒称是宋仁宗与宫女的儿子。这桩案子一时沸沸扬扬,宋仁宗自己也态度含糊,于是谁也不敢定案。只有包拯冒着风险坚持调查,最终了结了此案。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的时间并不长,只有一年多。但就在这短短一年间,他就把开封治理得井井有条,对居住在开封城中的皇亲权贵们也毫不退让畏惧。包拯的秉公执法,在民间留下了响亮的名声,当时的开封城流传着这样的话:“关节不到,有阎罗老包。”意思是打官司时不用打通关节走门路,也不能走门路,因为开封府尹是像阎罗王一样铁面无私、断案如神的包拯。这大概是人们第一次将包拯与阎罗王联系在一起。
后来包拯去世了,他的名声反而越来越大,百姓对他的怀念也愈发强烈。包拯正式被民间认定为阎罗王。阎罗王主管地狱、审判灵魂生前善恶。 中国的老百姓说,其实包拯活着的时候,就已经能日审人、夜审鬼,执法阴阳两界了。死后他正式在地狱走马上任,邪恶的鬼魂逃不过他的法眼,受屈的灵魂则能得到他的善待。
死后被世人奉为神明的,包拯不是第一个,也不是唯一的一个。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加入,中国的神仙系统才显得格外可亲,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世上所有文明中最富有人情味的一群。在包公祠前的一副对联,就非常真实地反映了在国人心目中,人与神其实是相通的观点:“理冤狱,关节不通,自是阎罗气象;赈灾黎,慈善无量,依然菩萨心肠。”
九百多年岁月过去了,这副对联依然悬挂在包公祠前,包拯的故事,依然在所有中国人之间流传。
编辑/姚晟
讲到包拯,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戏曲,自古以来就数不胜数。在民间故事里,包拯秉公执法,无论是皇亲国戚、文武百官还是普通人,若是真犯了罪,都没有什么情面可讲,唯一的区别待遇只是铡刀的包装不同而已,也就是传说中的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
据说,包拯幼失双亲,全靠嫂嫂抚养长大,但他铁面无私,后来他的侄儿枉法害人,也被他大义灭亲。其实这个故事要被老包听见,他肯定叫苦连天。因为包拯的父母还是挺长寿的,亲眼看到了儿子考中进士的场面。金榜题名时的包拯28岁,出任大理寺评事。但由于父母年纪已老,孝子包拯辞去了官职,留在家乡侍奉父母。直到十年以后父母先后病逝守孝期满,他才重新出仕为官的。
另一个著名的故事就是铡美案,那是戏剧舞台上的经典剧目了。说的是陈世美中了状元就抛弃父母妻儿去当驸马,妻子秦香莲千里寻夫,反倒被他派人追杀。秦香莲进京告状,开封府尹正是包公,他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不顾太后公主的哭闹,坚持秉公执法,将陈世美“一刀两断”。因为世间负心汉太多,这故事也特别受欢迎。不过我们可以想得到,这也是个杜撰的故事。皇子公主的婚配由于往往牵涉到复杂的朝局,史书都是有记载的,驸马名录里压根就没有陈世美其人。
还有一个关于包拯的著名剧目,就是“狸猫换太子”。故事说宋真宗的李宸妃与刘德妃同时有孕,李妃先生下了儿子,刘妃暗中让人用剥皮狸猫换走了皇长子,后来又将李妃的儿子据为己有。真宗以为李妃生的是个怪物,将她打入冷宫,反将刘妃立为皇后。后来李妃逃出皇宫,流落民间为丐,李妃之子则登基为宋仁宗。包拯为官,得知其中内情后,将流落民间的李妃带回京城,施计让他们母子相认,刘太后则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其实,历史上的李宸妃死于明道元年(1032年),刘太后死于明道二年(1033年),这时候的包拯正辞官在家侍奉老病的父母,直到景祐四年(1037年)才重新出仕为官呢,李宸妃怎么可能去找他告状,他又怎么可能领着李宸妃进宫认子呢。
其实真实的历史比民间传说更有戏剧性,包拯审断的案子中,就有一起匪夷所思的“假皇子案”。宋仁宗曾多次将宫女放归,后来就有一个叫冷清的人在一名道士的策划下冒称是宋仁宗与宫女的儿子。这桩案子一时沸沸扬扬,宋仁宗自己也态度含糊,于是谁也不敢定案。只有包拯冒着风险坚持调查,最终了结了此案。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的时间并不长,只有一年多。但就在这短短一年间,他就把开封治理得井井有条,对居住在开封城中的皇亲权贵们也毫不退让畏惧。包拯的秉公执法,在民间留下了响亮的名声,当时的开封城流传着这样的话:“关节不到,有阎罗老包。”意思是打官司时不用打通关节走门路,也不能走门路,因为开封府尹是像阎罗王一样铁面无私、断案如神的包拯。这大概是人们第一次将包拯与阎罗王联系在一起。
后来包拯去世了,他的名声反而越来越大,百姓对他的怀念也愈发强烈。包拯正式被民间认定为阎罗王。阎罗王主管地狱、审判灵魂生前善恶。 中国的老百姓说,其实包拯活着的时候,就已经能日审人、夜审鬼,执法阴阳两界了。死后他正式在地狱走马上任,邪恶的鬼魂逃不过他的法眼,受屈的灵魂则能得到他的善待。
死后被世人奉为神明的,包拯不是第一个,也不是唯一的一个。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加入,中国的神仙系统才显得格外可亲,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世上所有文明中最富有人情味的一群。在包公祠前的一副对联,就非常真实地反映了在国人心目中,人与神其实是相通的观点:“理冤狱,关节不通,自是阎罗气象;赈灾黎,慈善无量,依然菩萨心肠。”
九百多年岁月过去了,这副对联依然悬挂在包公祠前,包拯的故事,依然在所有中国人之间流传。
编辑/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