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yan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舍不仅是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而且是推陈出新的曲艺家、语言学家,还是非常能干的组织家。抗日战争时期,整整8年,他一直在重庆艰苦奋斗,用他那支犀利的笔和全部精力参加抗日工作。
  老舍老家在北平。日寇侵占华北,铁骨铮铮的老舍,激于民族义愤,怀着满腔爱国热忱,与可爱的妻儿告别(此时夫人胡絜青带着三个小孩,大的4岁,小的尚在襁褓之中),毅然离家,南下抗日,到了武汉。自称“大兵诗人”的冯玉祥,写诗赞道:
  老舍先生到武汉,提只提箱赴国难。
  妻子儿女全不顾,赴汤蹈火为抗战。
  老舍先生不顾家,提个小箱子撵中华。
  满腔热血有如此,全民团结笔生花。
  同时,从延安来到武汉的周恩来,正在积极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文化队伍,筹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以下简称“文协”)谁来主持“文协”日常工作,联合各方面的文化人,才能最有利于团结抗日呢?经过反复选择,慎重考虑,周恩来与阳翰笙商量,决定通过冯玉祥请老舍担此重任。
  1938年3月27日,全国“文协”在武汉正式成立。战时“文协”机构精简,不设主席,也没有理事长。理事会下设四个部,各部设正、副主任,没有工资。老舍被选为总务主任,总理日常会务工作。不久,日寇进攻汉口。狂轰滥炸,7月30日,老舍和总务干事肖伯青带着“文协”印鉴和那口旧箱子,撤离武汉。8月12日到达重庆。8月14日立即开展会务活动。开始在公园路青年会内一间窄仄的屋子里办公,后来才搬到观音岩张家花园56号,挂上“文协”的牌子。
  “文协”经费很少,人手也少,日常事务却非常繁忙。老舍的工作特别紧张,组织、联络、辅导、宣传、创作各方面的事物都要抓,自己还要写作。在重庆,他先后组织了几十次戏剧、小说、诗歌、曲艺座谈会,文艺联欢会、文学讨论会和文艺辅导报告会。对于文化人,部分国民党、共产党;不分什么流,什么派,只要抗日,一视同仁,广泛联络,茅盾先生事后说:“如果没有老舍的任劳任怨,这一件大事——抗战的文艺界大团结,恐怕不能那样顺利迅速完成。”
  老舍十分重视周恩来在“文协”成立大会上的讲话:“文艺的大众化,应该是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最主要的任务”。“文协”成立后,立即响亮地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号召作家、艺术家为大众而写作,为抗战而呐喊。
  老舍除了写小说、戏剧之外,抗战初期他格外关心曲艺。“因为客观情势的要求,和当时所能发生的效用”,曲艺易为大众接受。对于唤起民众,同仇敌忾,团结抗日,有宣传鼓动的效应。老舍是真正的人民艺术家,能够放下大作家的架子,以甘当小学生的精神,与曲艺艺人交朋友。他先后向北方民间艺人白云鹏、张小轩、山药蛋(富少舫)等学过鼓曲、相声,还向董莲枝及河南逃难的三位艺人学过坠子、小曲。同时向他们请教鼓词、相声的写法。然后,自己写出词本来,供艺人们演唱。他自豪地说:“在战争中,大炮有用,刺刀也有用;同样地,在抗战中,写小说戏剧有用,写鼓词小曲也有用。我的笔须是炮,也须是刀。我不管什么是大手笔,什么是小手笔;只要是有实际功用与效果的,我就肯去学习,去试作。我以为,在抗战中,我不仅是个作者,也应当是个最关心战争的国民;我是个国民,我就应该尽力于抗敌;我不会放枪,好,让我用笔代枪吧。既愿以笔代枪,那就写什么都好;我不因写了鼓词与小曲而觉得有失身份”。他是言行一致的。抗战中,他先后写了《通俗文艺的技巧》《我怎样写通俗文艺》等七篇论文。创作了《王小赶驴》《张忠定计》《新拴娃娃》《游击战》《陪都赞》等10段鼓词,《张自忠打垮坂垣》等两篇坠子,《女儿经》《八面玲珑》《欧战风云》《台儿庄》等12篇相声。理论上,老舍主张改革旧曲艺,创造新曲艺,“一方面要扫荡现存民间的陈腐物,一方面要给民众以精神食粮”。通俗文艺“必须俗,俗到连不识字的人也能听懂的地步”。既不能“以雅代俗”,又不能“以腐代俗”。他提出四要:一、文字必须痛快爽朗;二、内容必须丰富充实,用民间语言,说民间自己的事;三、思想感情不要迎合取巧,而应当学习新文艺的方法,立志要改变读者的思想,使之前进,激动情绪,使之崇高;四、必须要有趣。“以新文艺的精神提高通俗文艺,而以通俗文艺的长处来坚强并开展新文艺”。创作上,老舍的曲艺作品语言通俗,音韵流畅。人物鲜明,故事性强。各地艺人广泛传唱。例如《王小赶驴》和《张自忠》,山药蛋用它唱大鼓,河南艺人把它改成坠子,四川艺人把它作方言金钱板演唱,普遍受到群众欢迎。
  老舍在重庆的生活非常清苦,全靠稿费过活。1938年初到重庆时,他没有家,“文协”又不开伙,吃饭打游击,经常在临江门一家小馆子吃豆花饭、小菜饭,一晚回锅肉就是打牙祭了。他自奉俭而待客丰。经常有作家和青年作者到“文协”来,在外面吃饭,大多是他掏腰包。他经常穿一件灰色平价布中山服,一双青布鞋在观音岩那又高又陡的石梯路上走上走下,汗流浃背为“文协”的事务奔忙。各地的作家、艺人,不论知名不知名,地位高低,他都热情接待。“文协”驻地虽然简陋,大家却称它是“精神上的家庭”,“作家之家”。战时经济困难,物价不断陡涨。以文为生的作家生活特别困苦,有些文人病不能医,死不能葬,贫无以告,老舍到处奔走呼号,屡次发起援助贫病作家募捐活动,建立了作家救济基金。为一些生活处于绝境的寒士,解了燃眉之急。他自己虽然收入不多,也竭力帮助别人,捐钱、送米、送衣服。别人不收,他总说这是自己“多余的”,连他的一床毛毯也送给了当时处于困境的青年作家曾克。他真是关心别人比关心自己还重。一方面向社会呼吁救援贫病作家;另一方面又勉励自己,“尽管贫穷,我们要咬紧牙关,要保持清高,不可变节。”艺人受窘,作家有难,老舍总是尽力援助。北方艺人山药蛋和唱鼓曲的女儿富贵花逃难初来重庆时,人生地疏,生活困难。老舍与山药蛋交了朋友,经常在微薄的稿费收入中,抽出钱来给予接济。同时,支持两父女开了升平书场,直到生活好转为止。   老舍工作越紧张越乐观,他幽默、风趣,不仅会写,还会唱京戏、说相声、唱大鼓、哼坠子、小曲。在文艺联欢会上,劳军募捐会上,他都非常活跃,多次自告奋勇参加演出。1941年北碚国立编译馆发起募捐慰劳抗日将士,举办文艺晚会。在演出《刺虎》这场戏之前,要垫一段相声。老舍请梁实秋合作,梁说:“我不会。”老舍说:“学吧,说相声第一要沉住气,放出一副冷面孔,自己不笑,要皮儿薄,说到要紧处,一戳即破,观众必定爆发大笑。”他们排练了《新洪羊洞》和《一家六口》两段相声。第一晚是老舍逗哏,梁实秋捧哏;第二晚梁实秋逗,老舍捧。演出时,有个表演动作,老舍高举折扇,要假打梁的头。梁实秋上台紧张,怕老舍真的打下来,头一闪,没想到眼镜从鼻梁上掉下来;梁实秋怕跌坏眼镜,赶快出手,刹那间居然抓住了下落的眼镜,观众爆发出喝彩和大笑,掌声不绝。有人还以为这是一手绝活儿,高呼:“再来一个!”他们的表演获得出乎意料的成功。两位大作家为劳军募捐说相声一事,从此成为重庆文坛的佳话。不久,重庆大学举办文艺晚会,老舍自编了新相声《中秋月饼》,拉民间艺人欧少久一同上台演出,受到大学师生的好评。1945年5月5日,“文协”庆祝文艺节,老舍又与山药蛋搭档,在青年馆合说了一段相声。老舍在抗战中写的12段相声,无论内容和形式,都焕然一新;有高雅的噱头而无庸俗的取笑,既通俗,又有文学性,承先启后开拓了新路。因为都以抗战为主题,大家称它为“抗战相声”。8月15日日本投降,抗战胜利。10月21日“文协”在张家花园56号举行最后一次联欢会,到会的有郭沫若、叶圣陶、巴金、赵家璧、常任侠、胡风、冯雪峰等60余人。老舍特邀的周恩来会中赶到,讲述了延安三个时期的文艺活动概况。大家听了欢欣鼓舞。老舍兴奋地说,抗战胜利了,希望能同北方(延安)的朋友见面,亲密合作,“这就需要和平,今天国共正在谈判,希望为了国家民族,能建立起和平局面。否则,国家一团糟,文艺也完蛋了。”他情辞恳切,发自肺腑。他又说:“周先生好久以来就是要和平的,我们希望和平能实现。”说完,他敬了周恩来一杯酒,又殷勤地劝大家同饮一杯,于是大家热烈地碰杯了。与会者兴味盎然,郭沫若即席吟了一首五言诗,接着老舍讲了一个故事,引得大家开心大笑。兴犹未尽,大家要老舍再来一个,他又说了一段相声,更把大家逗乐了。时间过了十点半,大家还不肯放过他。连叶圣陶也说,只要老舍再说,他还一定要听。
  抗战“文协”就这样善始善终,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老舍在重庆八年如一日,鞠躬尽瘁,茹苦含辛,不计个人得失,一切为了抗战的爱国主义奉献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纪念的。
其他文献
夏文兰从艺三十年座谈会上我曾受邀发言,这30年,我感叹很多,因为我亲眼见证了夏文兰的成长,亲眼见证了一个绣花厂女工成长为一名百姓喜爱的女笑星;亲眼目睹她们夫妻俩从草根艺术中走来,成为相声界少有的夫妻档。我很想借此机会写一篇文章对夏文兰从艺30年表示祝贺,可那次会嘉宾众多,争相发言,时间有限,只能即兴浅谈了些我与夏文兰、倪明的友情及他们的作品、人品、艺品。虽只是即兴,但兴之所至,倒也觉得畅快、惬意。
期刊
背景:常宝华老师虽然年事已高,但怹对相声热情未减,始终笔耕不缀,写心得写新作,保持着与时俱进的思维。他关心相声事业更关注青年相声演员的成长,怹曾多次谈到相声传承的重要性,谈到年轻演员的表演误区和新作品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时谈得激动了怹会焦急地说,“你知道那谁谁的家住哪儿吗,你开车带我去跟他聊聊,相声不能那样说。”常老师是个真实的老人,怹对相声的执着和热爱是毋庸置疑的。受怹影响我举办了“李伟建少儿相
期刊
2011年4月11日,陈鸣志先生因病医治无效,离开了我们。至今,已经整整五年了。  在过去的五年中,当我每每回忆起这位令人尊敬的老师,也常常陷入一种突如其来的哀痛之中,那哀痛不仅是对生命无常的叹息,更多的是对他这样的相声艺人的境遇的无奈……  陈鸣志,原名陈嘉志,回族,生于1946年。是家里最小的孩子。1953年拜师相声艺人于宝林,分别在连兴茶社和声远茶社学习相声表演。后归入红桥区曲艺团相声队,团
期刊
女 自古百善孝为先,  男 最美儿媳佳话传。  女 孝老爱亲称典范,  合 构建和谐大家园。  女 温金娥出生在福建上杭县,  男 与丈夫喜结良缘恩爱缠绵。  女 没成想好日子刚过五年半,  男 丈夫就因公牺牲撒手人寰。  女 扔下了年迈公婆肝肠寸断,  男 老两口声声唤儿实在太可怜。  女 (喊)我的儿子啊!都说养儿为防老——  男 你不把爸妈管,  女 爸和妈疾病缠身——  男 已是那风烛年。
期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每位相声演员都有自己的艺术风格。相声演员的艺术风格一定脱离不开自己的性格,相声演员将自己的性格放大到极致便是他的艺术风格。正所谓“活如其人”。陈鸣志先生便是我所说的“活如其人”的代表。总结一个字——楞(不是贬义,性格特点)!  自1999年学习相声以来,我和许多艺术家、老前辈接触甚密。但是和陈鸣志先生始终没有太多接触的机会。首先,他在哈哈笑相声队演出的时候,我一直坐台下听活,
期刊
深秋的北方寒意浓浓,下午五六点钟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刚刚下过一场秋雨,凉风一飕,令人不由得一阵阵打冷颤,正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凉”。可是这份寒冷却挡不住农贸市场里老百姓购物的热情。这个大市场从这头到那头得有二里地,每天下了班以后的这个点儿那真叫热闹非凡,人挨人人挤人人碰人人蹭人人头攒动啊。市场里边儿干什么的都有,有买的有卖的有什么都不买瞎遛弯儿的,有开门脸儿的、有摆地摊儿的、有好好排队的、也有乱加塞
期刊
福州评话是以福建省福州方音讲述并有徒歌体唱调穿插吟唱独特的汉族说书形式,流行于福建省的福州、闽侯、永泰、长乐、连江、福清、闽清等十几个县市及台湾省和东南亚的福州籍华侨集居地。  出于对濒危曲种的了解与保护,我们小组到福州,探访福州市曲艺团对福州评话、伬唱进行简单的调研。  在福州市曲艺团进行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小组有幸见到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叶兆辰先生,并对其进行了简单的采访。叶先生有丰富的从
期刊
为贯彻落实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文联、中国作协6部门联合印发的《2016—2017年全国文艺业务骨干和管理干部培训工作规划》,根据中国文联九届八次全委会统一部署,按照《中国曲协会员培训实施方案》的总体安排,2月24日至28日,中国曲协在陕西省西安市举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首期研讨班,标志着全国曲协会员大培训正式开始。  3月12日至15日中国曲协在
期刊
2015年1月15日,由张蕴华老师和包澄洁、姚振声两位专家合著、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和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单弦牌子曲》一书放到办公桌上,并附有张蕴华老师亲笔写有“闲阅并指正”时,我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那种迫切的心情和阅读的冲动油然而生。我用整整五天晚上的时间,仔细读完了这本《单弦牌子曲》。由此,引发我的一些思考。想得越多,思得越久,悟得越深,就越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只有拿起批判的武器
期刊
考察适应一定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范畴,绘画、音乐、舞蹈、影视等各艺术门类都具有其价值引领功能。曲艺艺术因为具有扎根民间、深接地气的特点,其价值引领功能更显突出。较之文学浅白;较之音乐通俗;较之绘画生动;较之雕塑活泼;较之戏剧灵便;较之影视直观……曲艺价值引领功能的实现,其优越性十分明显——显而易见,作为说唱艺术的曲艺,比其他种类的艺术更为广大普通民众所喜闻乐见,不光雅俗共赏,而且老少咸宜。不同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