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备受关注的“山木案”中,宋山木的委托律师甘勇明表示,二审开庭时将向法庭提出“单方测谎”申请,请求对宋山木进行测谎。此前,宋山木曾向法院提出调查取证申请,要求专业测试鉴定机构对他本人及受害人同时做测谎测试。一时间“测谎仪”一词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测谎仪”是一种记录多项生理反应的仪器,可以在犯罪调查中用来协助侦讯,以了解受询问的嫌疑人的心理状况,从而判断其是否涉及刑案。准确地讲,“测谎”不是测谎言本身,而是测心理所受刺激引起的生理参量的变化。
测谎仪的历史
据说,世界上第一台测谎仪是由一位印度牧师在几个世纪之前发明的。他把嫌疑人和一头“魔驴”关入一间封闭的房间里,根据指示,嫌疑人应该拉住魔驴的尾巴。如果驴子开始叫,那表示这名嫌疑犯是在说谎;如果驴子保持沉默,那么嫌疑人说的就是实话。
现实中,第一个尝试使用科学仪器测谎的人,叫西萨重·隆布索。早在1895年,他研制出一种通过记录脉搏和血压的变化判断嫌疑人是否与案件有关的仪器,并且成功的侦破了几起案件。
1945年,约翰·里德设计出能检测血压、脉搏、呼吸和皮肤电阻变化以及肌肉活动的多参量心理测试仪,称为里德多谱描记议,也就是第二代测谎仪,为现代测谎仪奠定了基础。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随着电子技术飞速的发展,出现了现代记录仪和多导仪。由换能器、放大器、滤波器和电磁式灵敏记录笔构成的抗干扰能力很强的多谱记录仪可称之为第三代测谎仪。
测谎仪的设计原理
现代科学证实,人在说谎时生理上会发生着一些变化,有一些是可以观察到的,如出汗、抓耳挠腮、腿脚抖动等一系列不自然的人体动作。有一些生理变化是不易察觉的,如:呼吸速率和血容量异常,出现呼吸抑制和屏息;脉搏加快,血压升高,血输出量增加及成分变化,导致面部、颈部皮肤明显苍白或发红;皮下汗腺分泌增加,导致皮肤出汗,双眼之间或上嘴唇首先出汗,手指和手掌出汗尤其明显;眼睛瞳孔放大;胃收缩,消化液分泌异常,导致嘴、舌、唇干燥;肌肉紧张、颤抖,导致说话结巴。这些都是受植物神经支配,不受人的意识控制的,也是很难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的。
但是,测谎仪可以发现这些变化,据测谎专家介绍:测谎一般是从三个方面测定一个人的生理变化,即脉搏、呼吸和皮肤电阻。皮电最敏感,是测谎的主要根据。
据了解,测谎仪并不能直接探测人的心灵,而是根据所要调查的内容事先编好一系列的问题,然后逐一向被测人提问。测谎所涉及的问题主要有三类:与调查事件无关的中性问题,与调查事件有关的相关或主题问题和与调查时间没有直接关系,而被测人又肯定会说谎的准绳或对照问题。
测谎仪究竟有用吗
测谎仪在美国的历史上立过大功。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橡树岭实验室,开始定期对职员测谎,后来由于认为测谎侵犯人权,中断了测谎。后来的十几年间,先后丢失了1780余磅的核材料。于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又恢复了测谎。对400多人测谎的结果令人乍舌:一些泄密者和盗窃者被发现,还有一个有克格勃嫌疑的间谍被抓获,而且测谎仪所产生的威慑作用,使得一些未被测试的员工承认了自己的违规行为,并归还了偷走的实验室的财物。
1981年我国引进了一台美制的测谎仪,至1985年先后在北京、南昌等地办案16起,准确率在90%左右,显示了测谎仪在辅助预审工作中的明显效果。
1991年,公安部科技情报所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组成的测谎仪课题组研制出PG-1型心理测试仪,并于同年6月开始试用。
测谎仪虽然在我国被使用,但是从目前我国的立法来看,测谎仪所得出的结论并不能直接作为证据在法庭上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明文规定的七类法定证据中,不包括测谎结论。即使在最先使用测谎仪的美国,也并非一概认定测验结果的证据效力。美国有判例指出,尽管是在特定的法庭由当事人约定,测谎仪的测试结果也不能被作为证据使用。
编辑:周婕 美编:王迪
“测谎仪”是一种记录多项生理反应的仪器,可以在犯罪调查中用来协助侦讯,以了解受询问的嫌疑人的心理状况,从而判断其是否涉及刑案。准确地讲,“测谎”不是测谎言本身,而是测心理所受刺激引起的生理参量的变化。
测谎仪的历史
据说,世界上第一台测谎仪是由一位印度牧师在几个世纪之前发明的。他把嫌疑人和一头“魔驴”关入一间封闭的房间里,根据指示,嫌疑人应该拉住魔驴的尾巴。如果驴子开始叫,那表示这名嫌疑犯是在说谎;如果驴子保持沉默,那么嫌疑人说的就是实话。
现实中,第一个尝试使用科学仪器测谎的人,叫西萨重·隆布索。早在1895年,他研制出一种通过记录脉搏和血压的变化判断嫌疑人是否与案件有关的仪器,并且成功的侦破了几起案件。
1945年,约翰·里德设计出能检测血压、脉搏、呼吸和皮肤电阻变化以及肌肉活动的多参量心理测试仪,称为里德多谱描记议,也就是第二代测谎仪,为现代测谎仪奠定了基础。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随着电子技术飞速的发展,出现了现代记录仪和多导仪。由换能器、放大器、滤波器和电磁式灵敏记录笔构成的抗干扰能力很强的多谱记录仪可称之为第三代测谎仪。
测谎仪的设计原理
现代科学证实,人在说谎时生理上会发生着一些变化,有一些是可以观察到的,如出汗、抓耳挠腮、腿脚抖动等一系列不自然的人体动作。有一些生理变化是不易察觉的,如:呼吸速率和血容量异常,出现呼吸抑制和屏息;脉搏加快,血压升高,血输出量增加及成分变化,导致面部、颈部皮肤明显苍白或发红;皮下汗腺分泌增加,导致皮肤出汗,双眼之间或上嘴唇首先出汗,手指和手掌出汗尤其明显;眼睛瞳孔放大;胃收缩,消化液分泌异常,导致嘴、舌、唇干燥;肌肉紧张、颤抖,导致说话结巴。这些都是受植物神经支配,不受人的意识控制的,也是很难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的。
但是,测谎仪可以发现这些变化,据测谎专家介绍:测谎一般是从三个方面测定一个人的生理变化,即脉搏、呼吸和皮肤电阻。皮电最敏感,是测谎的主要根据。
据了解,测谎仪并不能直接探测人的心灵,而是根据所要调查的内容事先编好一系列的问题,然后逐一向被测人提问。测谎所涉及的问题主要有三类:与调查事件无关的中性问题,与调查事件有关的相关或主题问题和与调查时间没有直接关系,而被测人又肯定会说谎的准绳或对照问题。
测谎仪究竟有用吗
测谎仪在美国的历史上立过大功。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橡树岭实验室,开始定期对职员测谎,后来由于认为测谎侵犯人权,中断了测谎。后来的十几年间,先后丢失了1780余磅的核材料。于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又恢复了测谎。对400多人测谎的结果令人乍舌:一些泄密者和盗窃者被发现,还有一个有克格勃嫌疑的间谍被抓获,而且测谎仪所产生的威慑作用,使得一些未被测试的员工承认了自己的违规行为,并归还了偷走的实验室的财物。
1981年我国引进了一台美制的测谎仪,至1985年先后在北京、南昌等地办案16起,准确率在90%左右,显示了测谎仪在辅助预审工作中的明显效果。
1991年,公安部科技情报所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组成的测谎仪课题组研制出PG-1型心理测试仪,并于同年6月开始试用。
测谎仪虽然在我国被使用,但是从目前我国的立法来看,测谎仪所得出的结论并不能直接作为证据在法庭上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明文规定的七类法定证据中,不包括测谎结论。即使在最先使用测谎仪的美国,也并非一概认定测验结果的证据效力。美国有判例指出,尽管是在特定的法庭由当事人约定,测谎仪的测试结果也不能被作为证据使用。
编辑:周婕 美编: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