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了解该院附子的使用情况,分析该院附子的常用剂量及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以下简称“药典”)相比超剂量使用的比例。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2020—2021年该院使用附子的所有中药处方。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每张中药处方使用的中药味数、方法、所用附子的剂量、与附子常用的配伍,以及常用的证型等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5 882张含附子的中药处方;大多为女性患者;附子使用剂
【基金项目】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项目(国中医药办人教函[2018]204号);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LH字[2017]7153号); 贵州省“十四五”中医药、民族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No.QZYYZDXK(JS)-2021-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该院附子的使用情况,分析该院附子的常用剂量及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以下简称“药典”)相比超剂量使用的比例。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2020—2021年该院使用附子的所有中药处方。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每张中药处方使用的中药味数、方法、所用附子的剂量、与附子常用的配伍,以及常用的证型等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5 882张含附子的中药处方;大多为女性患者;附子使用剂量为药典规定的3~15 g的处方有15 016张,占94.55%;单张处方的中药味数多集中于7~15味,有11 724张(占73.82%);单张处方开具的剂数为1~7剂的处方有9 308张(占58.61%),单张处方开具的剂数在30剂以内的处方共15 638张(占98.46%);与附子联合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为当归。结论:该院中药处方中附子的使用剂量整体符合药典规定,无生附子的使用记录,附子常与其他药材配伍使用。
其他文献
问题解决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中再现情境,可以帮助移除解题障碍,提高解题效果,增加学生自信。
智慧应急建设的核心是要构筑集智能联接、智能交互、智能中枢、智能应用为一体的多功能应急生态体系,打造具备日常应急管理、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慧决策、智能应用等全方位服务能力的智慧应急管理平台。智慧应急管理平台主要由风险感知体系、时空数据资源库、业务应用端、标准规范体系、安全运维体系构成,围绕“情景感知—监测预警—分级响应—评估恢复”等重点环节,分别在突发事件事前、事发、事中和事后形成基于情景与问题导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司法的影响逐渐凸显。司法领域应用智能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效率,其能够在快速分析数据的同时,保证一定程度的准确性,因而被广泛用于法律检索、预测性执法和证据评判。人工智能的司法应用暴露出技术程式歧视、算法黑箱和无法灵活裁判的弊端,由此带来司法不公、司法不透明以及司法僵化的潜在风险。司法应当秉持“谨慎而乐观”的立场,利用技术中立的手段化解监督不透明之难题,将司法的实体利益和程序利益并重
背景与目的:银屑病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加速,凋亡减少,细胞有丝分裂周期缩短,表皮更替时间缩短。研究表明,角质形成细胞不仅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生,还可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共同参与银屑病的进一步发展及复发过程。因此,探索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的机制及抑制策略并实现临床转化可能会对银屑病治疗有一定的价值。细胞分裂周期蛋白37(Cdc 37)是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具有伴侣分子活性,可以介导多种蛋白
为了促使天津市经营性俱乐部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天津市经营性网球俱乐部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当前,存在俱乐部场地状况较差,整体使用率不足;宣传方式传统,潜在客户吸引力弱;教练员竞技水平,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政策薄弱、资金不足等方面问题。因此,根据当前现状,提出相应对策:整合现有资源,提高场地利用率;重构营销网络,线上线下联动;加强教练员队伍
背景与目的:据2022年CA最新统计调研数据显示,肺癌目前仍是临床上发病率与致死率最高的的恶性肿瘤之一,且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尽管在基础及临床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下,各种新的肿瘤治疗方法被开发,并不断尝试用于改善肺癌患者的生存预后,但基于发病症状的隐匿性,大多数肺癌患者在被诊断时已发展到晚期,以至肺癌的5年生存率近几年依然保持在15%左右的水平。目前研究人员认为,癌症的发生与其失去调控的无限增殖息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理应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教学目标改进、教学过程改善、教学反思改良,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更好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类案类判是法律平等原则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公正司法的要求。人工智能的兴起与应用,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司法效率和裁判质量,提高了司法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还为实现类案类判提供了新路径。然而,目前人工智能尚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其在司法实践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对实现类案类判的促进效果依然具有进步空间。此外,在应用过程中,人工智能也面临着很多挑战。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对人工智能在类案类判中的适用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首先
人工智能在构建要素式审判模型的过程中,存在制度衔接不畅、智能化程度过低、数据壁垒障碍与配套团队缺位等缺陷。要素式审判作为当下应对案件爆发式增加的具体举措,对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发挥人工智能的辅助审判功能,应当以制度完善化发展为纲,推动数据破除数据壁垒为要,构筑专业化审判团队,实现司法审判过程中效率与公平价值的平衡。科技对法律的方向引领,需要法律职业群体的审慎对待与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