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键词”在语文教學中非常重要,作为师者,我们只有潜心研读文本,吃透每一字、每一词、每一标点,才能引导学生捕捉住文章的“关键”,进行有效阅读。
【关键词】小学中年段;关键词;有效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 阅读方法。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能够鉴赏文学作品,受到情感的熏陶。
要达到上述目标,教师就得深挖教材,找准读懂文章的切入点。于是如何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去深入理解文本成了教学中的关键之处,既是阅读教学的重点,也是一项难点。
一、善于挖掘,挖出情感,掘出体验
只有挖掘好文本中语言文字的关键点,并加以品味,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才会源源不断地增长。要想深入品味关键词句,我觉得方法很多,重在选择。
(一)联系上下文
正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离开了语言环境的词语往往让人难以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联系上下文,指导学生准确理解字词。
比如教学《海底世界》时,我紧扣文章中心句中的“景色奇 异”“物产丰富”,先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在文章中寻找描写“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句子,再来细细品读句子,进而深刻第领悟何为“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
(二)联系生活实际体会
比如教学《小镇的早晨》一课的第一段教学。
师:认真阅读第一段,画出自己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
生:从“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桥洞中悄悄钻出来,从河上轻轻漂过。船驶远了,但船工哼的小调,还在河上轻轻荡漾”这两句中体会到小镇的早晨很安静。
师:你是从哪些重点词语体会到的?
接着引导学生抓住“不时”“悄悄”“轻轻漂过”“轻轻荡漾”这些词感受小镇早晨的安静,特别是“船驶远了,但船工哼的小调,还在河上轻轻荡漾”一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到正是由于小镇早晨的安静,所以船驶远了,还能听见船工哼的小调在河上轻轻荡漾。引导学生轻轻读出这种感觉,感受小镇早晨的安静之美。
(三)对比体会
比如《跳水》一课,为了引导学生体会孩子面对猴子的放肆,越来越生气时,我让学生找出了描写孩子生气的词语“气急了”和“气极了”,通过两个词语的对比,知道“急”是着急,而“极”是达到了极点,这样孩子生气的样子便浮现在学生的眼前。
二、读中有品,品中有悟,悟中有得
维果斯基说:“词语只有在获得的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因而当这些关键词还没有和学生的思维建立紧密的联系时,这些词语在学生的心里是毫无意义的。在教学设计中,我们依托文本寻找那条串珠的线,往往就会串出妙语无限。
例如学习《松鼠》第二段。
师:松鼠是怎样活动的?
生:松鼠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很机灵。
师:它的机灵表现在哪里?
生:从“连蹦带跳”“ 跳着叫着”“追逐嬉戏”可以看出。
师:还有没有哪个词也能说明松鼠的机灵敏捷呢?
生:我觉得松鼠是种非常机灵的动物,而且动作非常敏捷,只要树上有什么风吹草动,它们就知道了,如果它们不机灵,你去触动树干,松鼠能察觉到吗?所以“触动”这个词更能体现松鼠的机灵。
在文章的大背景中学习词语,其实也是在为拓展学生的言语思维空间提供良好的平台,让这些所谓的关键词语更形象地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真正成为他们自己的语言。这样学生的语言表达无形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提升。
三、固本培元,扎实根基,厚积薄发
语言的学习,最终就是为了活化语言、运用语言;关键就是语言的积累,厚积才能薄发。
当然这种积累不只是简单的记忆唤醒,需要我们教师根据课 文内容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情达意。例如《小虾》的第三段教学。
师:这段话围绕哪句话来写?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
生: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突出小虾的“有趣”。
师: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的小虾像人一样有安全意识。
师:从哪些字眼可以看出来呢?
生:从“碰、退、捧、吃”这几个字可以看出来。
生:我体会到小虾吃食物很小心。
生:从“吃饱了的小虾显得十分自在,有的独自游来游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在缸壁上休息”这句话中,我觉得小虾的生活真的很悠闲,我好羡慕它们。
生:从“先、然后、接着、再、直到、才”这些词语,我能体会到作者仔细观察,做事一丝不苟。
师:是的,这一段话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小虾吃食并突出了小虾的“有趣”,我们也来学习作者的这种方法试着写一写生活中的小动物吧。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后,我来了个小练笔,让学生运用一些表示顺序的词来练练笔,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锻炼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将语言内化在情境中,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关键词”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作为师者,我们只有潜心研读文本,吃透每一字、每一词、每一标点,才能引导学生捕捉住文章的“关键”,进行有效阅读。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小学中年段;关键词;有效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 阅读方法。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能够鉴赏文学作品,受到情感的熏陶。
要达到上述目标,教师就得深挖教材,找准读懂文章的切入点。于是如何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去深入理解文本成了教学中的关键之处,既是阅读教学的重点,也是一项难点。
一、善于挖掘,挖出情感,掘出体验
只有挖掘好文本中语言文字的关键点,并加以品味,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才会源源不断地增长。要想深入品味关键词句,我觉得方法很多,重在选择。
(一)联系上下文
正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离开了语言环境的词语往往让人难以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联系上下文,指导学生准确理解字词。
比如教学《海底世界》时,我紧扣文章中心句中的“景色奇 异”“物产丰富”,先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在文章中寻找描写“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句子,再来细细品读句子,进而深刻第领悟何为“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
(二)联系生活实际体会
比如教学《小镇的早晨》一课的第一段教学。
师:认真阅读第一段,画出自己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
生:从“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桥洞中悄悄钻出来,从河上轻轻漂过。船驶远了,但船工哼的小调,还在河上轻轻荡漾”这两句中体会到小镇的早晨很安静。
师:你是从哪些重点词语体会到的?
接着引导学生抓住“不时”“悄悄”“轻轻漂过”“轻轻荡漾”这些词感受小镇早晨的安静,特别是“船驶远了,但船工哼的小调,还在河上轻轻荡漾”一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到正是由于小镇早晨的安静,所以船驶远了,还能听见船工哼的小调在河上轻轻荡漾。引导学生轻轻读出这种感觉,感受小镇早晨的安静之美。
(三)对比体会
比如《跳水》一课,为了引导学生体会孩子面对猴子的放肆,越来越生气时,我让学生找出了描写孩子生气的词语“气急了”和“气极了”,通过两个词语的对比,知道“急”是着急,而“极”是达到了极点,这样孩子生气的样子便浮现在学生的眼前。
二、读中有品,品中有悟,悟中有得
维果斯基说:“词语只有在获得的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因而当这些关键词还没有和学生的思维建立紧密的联系时,这些词语在学生的心里是毫无意义的。在教学设计中,我们依托文本寻找那条串珠的线,往往就会串出妙语无限。
例如学习《松鼠》第二段。
师:松鼠是怎样活动的?
生:松鼠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很机灵。
师:它的机灵表现在哪里?
生:从“连蹦带跳”“ 跳着叫着”“追逐嬉戏”可以看出。
师:还有没有哪个词也能说明松鼠的机灵敏捷呢?
生:我觉得松鼠是种非常机灵的动物,而且动作非常敏捷,只要树上有什么风吹草动,它们就知道了,如果它们不机灵,你去触动树干,松鼠能察觉到吗?所以“触动”这个词更能体现松鼠的机灵。
在文章的大背景中学习词语,其实也是在为拓展学生的言语思维空间提供良好的平台,让这些所谓的关键词语更形象地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真正成为他们自己的语言。这样学生的语言表达无形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提升。
三、固本培元,扎实根基,厚积薄发
语言的学习,最终就是为了活化语言、运用语言;关键就是语言的积累,厚积才能薄发。
当然这种积累不只是简单的记忆唤醒,需要我们教师根据课 文内容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情达意。例如《小虾》的第三段教学。
师:这段话围绕哪句话来写?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
生: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突出小虾的“有趣”。
师: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的小虾像人一样有安全意识。
师:从哪些字眼可以看出来呢?
生:从“碰、退、捧、吃”这几个字可以看出来。
生:我体会到小虾吃食物很小心。
生:从“吃饱了的小虾显得十分自在,有的独自游来游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在缸壁上休息”这句话中,我觉得小虾的生活真的很悠闲,我好羡慕它们。
生:从“先、然后、接着、再、直到、才”这些词语,我能体会到作者仔细观察,做事一丝不苟。
师:是的,这一段话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小虾吃食并突出了小虾的“有趣”,我们也来学习作者的这种方法试着写一写生活中的小动物吧。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后,我来了个小练笔,让学生运用一些表示顺序的词来练练笔,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锻炼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将语言内化在情境中,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关键词”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作为师者,我们只有潜心研读文本,吃透每一字、每一词、每一标点,才能引导学生捕捉住文章的“关键”,进行有效阅读。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