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估算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估算成为数学的重要内容。《课程标准》也给估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算;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估算,正在低年级数学中“萌芽”,低年级数学中有了估算的加入,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一、情境引入让学生“乐”于估算
估算,是估计数的大小,其主要目的是把握数的大致范围。因为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要用到估算,而不需要精确计算。例如:电话机206元、电视机998元、电饭锅305元、电风扇395元,妈妈买一台电话机和一台电风扇大约需要多少元?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鼓励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把206元看成200元,把395元看成400元,那么买一台电话机和一台电风扇的钱大约需要600元)。然后,教师又问:“如果你有1000元,你想买哪些物品回家呢?”学生又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有的说:“我想买一台电视机,因为电视机的价钱和1000元差不多。”也有的说:“我想买电话机、电饭锅和电风扇。”教师:“这三样物品的价钱大约是多少呢?”通过估算,学生得出答案:“大约900元。”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热情激昂,不仅培养了他们的估算意识,还让学生感受到估算的乐趣。
二、算法多样化让学生“活”用估算
在估算的“萌芽”阶段,教师要提倡算法多样化。课堂上,学生的不同想法,教师不要急于去评价,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例如:一款闹钟是64元,买3个这样的闹钟需要多少元?教师:“萝卜小伙伴认为64×3=192(元),菜椒小伙伴认为64×3=132(元),他们两个谁对呢?”学生开始思考,一会儿便陆续地举手:“我只要重新算一算就知道应该等于192元。”教师又问:“嗯,可以的,还有其他办法吗?”“64在60和70之间,它的得数也应该在180和210之间,所以是192。”“嗯,说得真好!”“我还有其他想法。我把64看成60,60×3=180,64比60还大呢,所以得数一定比180还大,132太小了!”看他说的那么得意的样子,教师忍不住让全班学生一起表扬他。“是呀,同学们用这么多办法来判断出萝卜小伙伴的想法是对的,真厉害!以后我们自己计算的时候也要细心一点,可以对估算结果进行检验。”
三、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巧”用估算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把知识应用到新的现实情境中去。并引导学生明白应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在于一个“巧”字。例如:四个书架,每个书架上有三层书,第一层有32本,第二层有28本,第三层有31本。教师先让学生说说从题中知道了些什么,再让学生用乘法估算出一个书架大约有多少本书,四个这样的书架大约有多少本书。有的学生皱眉思考。也有的学生眼睛一亮,似乎已经找到了解题方法。于是,教师接着引导:“看看这三层书架上书的本数有什么特点呀?”这时,大部分学生踊跃举手。一名学生站起来说:“它们都接近30。”“你怎样快速地估算出一个书架大约有多少本书呢?”“就是3个30。”“一共有90本书。”“对呀,那么4个这样的书架有多少本书呢?”“4个90,一共有360本。”这道题目就在师生其乐融融的讨论中解决了。一个不经意地点拨,点亮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巧妙地用估算解决了实际问题。
我们要把估算教学成一个生动的、活泼的内容,让学生乐于估算,活用估算,巧用估算。
一、情境引入让学生“乐”于估算
估算,是估计数的大小,其主要目的是把握数的大致范围。因为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要用到估算,而不需要精确计算。例如:电话机206元、电视机998元、电饭锅305元、电风扇395元,妈妈买一台电话机和一台电风扇大约需要多少元?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鼓励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把206元看成200元,把395元看成400元,那么买一台电话机和一台电风扇的钱大约需要600元)。然后,教师又问:“如果你有1000元,你想买哪些物品回家呢?”学生又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有的说:“我想买一台电视机,因为电视机的价钱和1000元差不多。”也有的说:“我想买电话机、电饭锅和电风扇。”教师:“这三样物品的价钱大约是多少呢?”通过估算,学生得出答案:“大约900元。”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热情激昂,不仅培养了他们的估算意识,还让学生感受到估算的乐趣。
二、算法多样化让学生“活”用估算
在估算的“萌芽”阶段,教师要提倡算法多样化。课堂上,学生的不同想法,教师不要急于去评价,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例如:一款闹钟是64元,买3个这样的闹钟需要多少元?教师:“萝卜小伙伴认为64×3=192(元),菜椒小伙伴认为64×3=132(元),他们两个谁对呢?”学生开始思考,一会儿便陆续地举手:“我只要重新算一算就知道应该等于192元。”教师又问:“嗯,可以的,还有其他办法吗?”“64在60和70之间,它的得数也应该在180和210之间,所以是192。”“嗯,说得真好!”“我还有其他想法。我把64看成60,60×3=180,64比60还大呢,所以得数一定比180还大,132太小了!”看他说的那么得意的样子,教师忍不住让全班学生一起表扬他。“是呀,同学们用这么多办法来判断出萝卜小伙伴的想法是对的,真厉害!以后我们自己计算的时候也要细心一点,可以对估算结果进行检验。”
三、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巧”用估算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把知识应用到新的现实情境中去。并引导学生明白应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在于一个“巧”字。例如:四个书架,每个书架上有三层书,第一层有32本,第二层有28本,第三层有31本。教师先让学生说说从题中知道了些什么,再让学生用乘法估算出一个书架大约有多少本书,四个这样的书架大约有多少本书。有的学生皱眉思考。也有的学生眼睛一亮,似乎已经找到了解题方法。于是,教师接着引导:“看看这三层书架上书的本数有什么特点呀?”这时,大部分学生踊跃举手。一名学生站起来说:“它们都接近30。”“你怎样快速地估算出一个书架大约有多少本书呢?”“就是3个30。”“一共有90本书。”“对呀,那么4个这样的书架有多少本书呢?”“4个90,一共有360本。”这道题目就在师生其乐融融的讨论中解决了。一个不经意地点拨,点亮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巧妙地用估算解决了实际问题。
我们要把估算教学成一个生动的、活泼的内容,让学生乐于估算,活用估算,巧用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