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色彩词及其教学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_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汉语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字,至今还被人们所沿用,而作为汉语一部分的色彩词也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始终充满活力,成为语言词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色彩词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其蕴含的丰富文化象征意义,更能感受到其中包含的民族文化情感色彩,也能让我们正确地表达和展示这个丰富的彩色世界。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人文教育,因此通过语文教学挖掘出色彩词的功能,通过对色彩词的审美来发现美、认识美、追求美,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审美观,培养对美的感知、理解、表达能力,这对青少年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高中阶段作为学生思想成熟的过渡阶段,语文教材收入了大量的情感启发文章,因此这个阶段也是色彩美集中、色彩词运用得相对频繁的一个阶段,所以在教学中应当尽力运用色彩词独特的美来启发学生的审美感受,培养他们对美的认识,加强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本文以苏教版教材为例,浅析高中语文教材中出现的色彩词及其教学。
  一、色彩描摹,刻画人物形象
  其实,要说这色彩词运用到极致的,还当属曹雪芹的《林黛玉进贾府》,例如描摹人物的有粉面含春、翡翠撒花、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如秋波,等等。不仅仅是人,连在服饰上,曹雪芹也极尽赋彩之能事。上至气度尊贵的贾母,下至地位卑微之奴仆,无一不是“穿红着绿”,尽显人物特征。这里就以男主人公贾宝玉的服饰为例,来探析作者的色彩语言魅力。“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涤,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这短短几句关于服饰的描写,写尽了贾宝玉色彩醒目服饰中透出的贵族气派,让贾宝玉的形象顿时与其他形象相区别,并瞬间醒目起来。
  读完整篇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问题:对于贾宝玉的服饰,作者主要是以红色为主。无论是头上的“红丝束发”,还是身上的“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又或者是脚上的“厚底大红鞋”,又或者“面如敷粉,唇如施脂”的面容,无一不是红色,其实通阅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作者让贾宝玉独爱红色可谓用心良苦。首先,红色通常象征着热烈、兴奋、喜庆、高雅,而文中的贾宝玉有着同红色般热情开朗、天真活泼、自由开放的强烈个性;其次,红色也是贾宝玉在贾府中“万红丛中一点绿”的最好反衬;最后,作为封建大家庭中独立思想的代表者,红色也是他想冲破封建牢笼,积极奋进的情感特征。所以,作者对贾宝玉的描写中极尽红色之能,也不是没有理由的。
  二、深入理解,提高审美能力
  色彩词往往就是点睛之笔。教材所选用的文章大多都是情感丰富、细腻,美学价值较高的文章。因此通过不断的理解和加强,让学生在不断耳濡目染中去品味理解,提高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并落实到创造美、实践美的境界。
  《西厢记·长亭送别》中有“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名句。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相互交错,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最能代表秋之萧瑟的“黄叶”在范仲淹的笔下尚且不悲,何况是色彩更加绚丽的“黄花”呢?因此,“碧云天,黄花地”两句一天一地,一高一低,一俯一仰,让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瞬间展现在眼前。再加上漫山的红叶渲染,还真就构成了一幅由蓝、黄、红组成的立体感极强的绚烂秋光图。蓝天的白云、委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在凄紧的西风中融成一体,构成了寥落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将莺莺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反复饮用,感受色彩之美
  古人曾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强调了读书是最好的感知方法。这其中又以对诗词的解读最为典型。诗词以短小精练著称,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下,想要正确地把握其色彩词情感特点,吟诵必不可少。例如,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诗句组合支离破碎,情感寄托十分隐晦,要想真正引起学生的共鸣,就应该带领学生多读,然后通过朗读,加重对色彩词“碧”“黄”蓬勃生命力的理解,既而转入到对虽然盎然的春色固然美好诱人,也少见有人来的丞相祠堂“自”“空”的凄凉寂寞之理解,并引申出对整句景中含情的描写,这也是为后半篇作者站出来对诸葛亮进行评论与哀悼的强烈感情呼应。
  总之,高中语文教材是一套蕴含太多基础美的教材,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把寻找美、发现美、领悟美、创造美作为学习的重点;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把怎样克服模式化的教学方法,提倡美化教学作为目前教学的主体思考问题。真正做到通过感知平常简单的色彩文化来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深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色彩的含义,咀嚼吸收文化的营养,从而完善自身审美认识。
  参考文献:
  [1]杨 璇.谈颜色词的构成及语法特点[J].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02):81—84.
  [2] 刘钧杰.颜色词的构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02):71—77.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其他文献
为了让“肃宁武术戏”这一古老的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河北省肃宁县北白寺村武术戏传习所的几位老艺人利用暑假开设培训班,免费教孩子们武术戏。(来源:新华网)
摘 要:通常情况下,学生习惯于比较循规蹈矩地学习。老师如果在上课的时候也是规行矩步的话,就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本文以《为淮安做广告》作为综合性语文学习课例,引导学生根据主题对相关资料进行筛选与组织,并展示与检查综合性学习阶段性成果,从而促使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改变原有的传统课堂模式,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安排了四篇写景文章,要求学生学习这些文章,“从多渠道搜
摘 要:新型教育管理要以爱育爱,通过实践体验深入开展有趣的少先队活动,让爱的快乐与内涵并驾齐驱,让爱的精彩与提升相映成趣,让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充满幸福和自豪,共同携手追逐着七彩的童年梦想,尽情感受着以爱为本的温暖情怀。  关键词:爱心;真善美;传递;润泽  有人说,教育是一段追求瑰丽梦想的旅程。在这段短暂的行进过程中,孩子们怀揣着美好的憧憬,希望在旅程中欢乐幸福;家长们怀揣着美好的祝福,  祈盼着路
有人把人类全部的知识分为四类,即是“什么的知识,为什么的知识,怎么做的知识,哪里有知识”的知识。传统语文教学重视前三种知识,“哪里有知识”的知识被冷落,几乎无人问津,殊不知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的可持续发展重要的不在于头脑中已经贮存了多少知识,而在于是否具有知识信息的检索能力。时代的变革,呼唤着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语文教师要树立起全新的教学观念,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一般语文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有目的
著名教育家于漪曾强调指出:“中学语文是教文育人。中学语文的基本任务是教文,它的终极目的是育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肩上的担子比其他科目的教师更重。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其思想性、人文性是其他学科望尘莫及的,所以语文教师首先是一名人文工作者,除了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影响之外,还应该把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因素充分挖掘出来,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传统
不同学生在性格、智力上存在着差异,这就注定学业评价不能只用一个模式统一评估,特别是针对班级中的学业困难学生,更应该建立一种良好的学业评价体系,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点燃他们学习的希望,闪亮每个同学独特的星光,使他们在人性化的评价中昂首前进,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应有发展。  一、更多关爱—评价标准差异化,让学困生看到成功的希望  (1)根据差异,将评价对象分层次。根据学生语文学习基础和发展可能
《父亲的脚后跟》是黄武雄先生讲过的一个故事。大意是:一个山里的孩子常常跟父亲进城,有一天,天色较晚,路过一道铁桥,一根根枕木的间隔较宽。平常父亲总会歇下来等孩子爬过去,或索性抱过去,但这天他心里不知牵挂些什么,等到孩子爬过桥抬头一看,不见父亲的踪影了。突然,孩子涌起一阵恐惧:“这条路来回已跟着父亲走了二三十趟了,怎么一下子变得如此陌生?”于是,孩子在田埂上哭着等父亲来接。  新课程已实施多年,可我
滔滔还乡河畔,巍巍燕山脚下,活跃着小小“蓝丝带”身影。他们是河北省玉田县实验小学“蓝丝带”环保小社团。他们从碧海蓝天带给人们的干净、透明的感觉和丝带的动感、流畅、活泼向上的寓意得到启发,以“蓝丝带”来命名这个环保小志愿者组织,以“爱护环境,节约资源,做保护地球小主人”为主旨。孩子们在校园、在家庭、在社会体验着环保的快乐,坚持参与社会实践和个人成长相结合,坚持学校、家庭、社会相贯通,开展环保志愿者活
摘要:本文关注职业中专学生厌学语文的普遍现象,依据专家的教育理论和借鉴语文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的做法,尝试在活动会中用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着重介绍了中职语文活动会的设计、准备和活动过程及取得的初步成效,还对这一做法进行了简要分析与认真思考,在中职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方面进行了大胆有效的尝试。  美国教育理论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
薄弱高中不但教学资源等不完善,其生源也是由示范性高中、重点高中等学校录取之后剩下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纪律、自觉性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就算学校偶尔录到一些素质好的学生,由于家庭很困难,学生一直在为家庭经济担心……但是高中生都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学校为了生存和发展,教师们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教学质量,于是有的教师在教学时就仿效示范性高中、重点高中的做法——课本加资料,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