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智慧和精神的结晶,具有超越时代局限,反映文明永恒性的价值特征,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文化基础则是孕育中国梦所需要的厚重的土壤,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实现中国梦,两者核心的本质规定性涉及到价值认同,由此则一定会出现逻辑的必然契合点。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 文化认同力中国梦;精神动力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627(2017)9-0002-02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必须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进而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中国梦时指出:“中国梦,也是文化复兴之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对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支撑中国梦的理念要件,是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根脉和当下时代诉求的集体共识。由此我们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现与中国梦的实現息息相关。
“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正是因为其积淀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对于我们国家独有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心存敬畏”[1]。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发挥作用的领域广泛,解决的问题也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如《大学》开篇即点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便是当前人们所热议的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实质上是指传统伦理或精神文化在今天的作用。从这个视角来考察,中华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社会的作用突出表现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可诠释、印证和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追求、做人之道、道德精神、君子人格等,对于匡正社会风气和教化民众有着重要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价值认同、民族成员精神联系的纽带。“‘中国梦’有最廣泛的民族共识,有最强烈的民族情怀,有最彻底的民族信念”[2]。中华文明延续数千年而不衰,中华民族在磨难中日益强大,走向复兴,其重要的价值根源之一,便是对自己是中国人、是中华民族成员的自觉认同。所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可以为实现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
一、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的是历经沧桑而积淀传承下来的文化精华,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智慧和精神的结晶,具有超越时代局限,反映文明永恒性的价值特征,与整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共同利益和福祉相契合,并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既有他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又与自然与国家与人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几千年来,形成了一个非常庞大复杂的文化体系。对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厚德载物的人格风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表现。《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便可窥一斑,而这种精神力量,纵贯整个民族发展的历史,更加彰显出了中华文化深厚的价值内涵。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3]。这种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经过长期积淀和传承,成为了中华文化重要的精神元素,成为中华儿女典型的文化心理和性格特征。塑造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脊梁。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4]。孔子在两千五百多年以前提出的这种为政思想,数千年以来,犹如一条红线始终贯穿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之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的优秀文化,以礼仪使人信服,以个人德性和品行的修养来促进中华民族的大一统融合,为中华儿女提供了自我修养的途径,充分地展现出中华文化自信的恢宏气度。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格局里,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完善的家国意识和民族情怀,是重视团结、崇尚统一的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现,也是其基本载体。早在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晏婴就明确表示:“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5]。中华民族正是有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做到了坚守本色,充分吸纳外来文化,形成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之中,成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力量源泉,也必将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丰富的价值资源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国学大师钱穆说过:“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没有文化,就没有民族”。文化不仅表现为显性的存在物,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内在地支配着人们的行为;它像空气一样,充盈在我们的生活空间,渗透在我们的行为理念中;文化具有绵长的同化功能,让身处于同一文化圈的文化主体拥有共同的文化语言。如果脱离中国文明和中国文化,现代化就会失去其赖以生存的文化根基,核心价值观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对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支撑中国梦的理念要件,是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根脉和当下时代诉求的集体共识。核心价值观不是孤悬于中国文化传统和中国社会现实的空中祥云,而是贯穿传统和现实、连接庙堂与民间、沟通中国与世界的共同愿景。多年来,我们在精神、道德层面的“失魂落魄”,很大程度上与我们没有很好地解决我们的文化问题有关,中国文化的凝聚力是毋庸置疑的,我们走了这么远,回过头来,还得把曾经遗落的好东西找回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实事求是,区分不同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像富强、文明、和谐、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目标和价值规范,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丰厚的资源和理论依据。例如,富强思想在我国古已有之,富国强兵是我国历代有作为的政治家所追求的基本目标。爱国思想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资源十分丰厚,几乎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一个永恒主题,最能激起人们的内在情感。民族英雄、爱国志士会被人们永久纪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等思想已深入中国人的骨髓,成为中国人的精神基因。而我们现今所提倡的复兴中华,必须要清楚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价值认同、民族成员精神联系的纽带。中华文明延续数千年而不衰,中华民族在磨难中日益强大,走向复兴,其重要的价值根源之一,便是对自己是中国人、是中华民族成员的自觉认同。
二、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
中华文化积淀了“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厚德载物”“仁义礼智信”“孝悌”“忠恕”“知行合一”“抱朴守真”“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慈悲”等独具魅力的价值理念,指引了中国人的修身、齐家、理政和经世的实践追求,形塑了中国人的爱国、担当、操守、奋进的精神品格。内在于上述价值理念、实践追求、精神品格中的逻辑自洽的合理性当然地使中华民族至今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使中华文明成为了世界历史上唯一不曾中断的文明。然而,纵观世界歷史,诸多文明也曾经灿烂过为什么已然消失,众多民族也并非没有自己的文化却悄然湮泯。这大概可以说明一点,那就是历史的长久、灿烂的文明、多元的文化、合理的结构并不能必然性地保证文明的传承、民族的延续、国家的强盛,还必须有民族精气神的凝聚和对自己文化的自信,亦即对自身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
价值认同是指个体或组织通过相互交往而在观念上对某一或某类价值的认可和共享,或以某种共同的理想、信念、尺度、原则为追求目标,实现自身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定位和定向,并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它是社会成员对社会价值规范所采取的自觉接受、自愿遵循的态度及甚至服从。国家是个政治实体,政治实体创造文化必将把自己的价值观置于文化的中心位置,并且都会用这种文化建立权威和谋求利益,关注、描述和研究这种文化政治现象就是文化政治学。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是中国人民与生俱来的,与民族的血液一脉相承,中国人对于自己文化的认同感是铭刻在骨骼上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历史传承、地域风貌以及平凡中国人民的生活哲学蕴含其中,呈现出了中华民族崇尚自然、平等和谐、坚韧顽强、勤劳智慧的民族品格和價值观。而这种浓浓的文化价值认同感伴随着几千年以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华民族的风云变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奔腾不息。增强了对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认同,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光大,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三、中国梦
中国梦是目下国家提出的一个概念,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就自然关涉到文化政治学的领域,其中就有文化的传播、共同价值观(核心价值观)认同等问题。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
“‘中国梦’内涵丰富。中国梦就是现代化之梦、社会主义之梦、民族复兴之梦”[6]。而且,“‘中国梦’也是“国梦”和“家梦”的结合”。[7]中国梦不仅仅只是一个单薄的词汇,更是一个民族对于自身强大所渴望的动力。“‘中国梦’既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强调每个人的福祉,或者说既强调整体,也强调个体,这是中国梦能够直抵人们内心深处、产生巨大感召力的关键所在”[8]。中国梦有利于凝聚国人共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形式的多样化带来的是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在文化软实力作用日益凸显的背景下,把亿万人民的价值观念凝聚起来,形成共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梦的提出,把人们的视野引向被众多国人接受的共同目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助于统一思想,引领行动;把人们的目光从现实投向未来,使人们在发展中看到更多希望,取得更大共识,有利于人们从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中重新定位自己的生活与目标。
中国梦有利于促进公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国梦’与‘我的梦’,是相融的。‘我的梦’应该包含在‘中国梦’中。‘中国梦’的实现必然为‘我的梦’的实现提供机遇和条件”[9]。体现了国家梦、民族梦与个人梦的完美结合,将个人利益、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有机统一。中国梦强调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富民梦、强国梦和复兴梦是‘中国梦’的三个向度,它们既相互区别又互相联系,只有三个梦全都实现,‘中国梦’才算完整、完美”[10]。因此,中国梦的提出,有助于增进公民对中华民族、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认同。“‘中国梦’是发展中国家共同的追求”[11]。中国梦有利于激发改革活力。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但又强调,精神因素在历史发展中也具有重要作用。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坚持把物质利益与理想追求、物质刺激与精神鼓励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我们改革的难度或许会更小一些、效率会更高一些。中国梦强调的是国家富强与个人幸福的有机统一,个体幸福和集体幸福的紧密结合。
四、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与中国梦
“‘中国梦’既是对百年来中华民族奋斗历史的渴望和追寻的概括,也是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12]。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是中国梦的价值支撑,其原因在于它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宝贵的历史资源。在价值多元、需求多元的现代开放性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地位不同观念的人,有着不同的精神文化需求。从传统文化热、国学热,社会上热潮不断的古典字画收藏热,古典戏剧热,古代历史题材的影视剧热,各种国学讲习班、社会讲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和发掘、保护的热潮,以及其他种种涉及传统文化的文化热点、社会热点,无不反映出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重新审视和强烈需求。我们应当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正确引导社会大众,创造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的:“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他要求:“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实现中国梦这两者之间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存在于一个统一的过程之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实现中国梦。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一是有助于端正社会风气、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是规范和调节人际关系、化解各种矛盾的重要依据,是维护社会正常稳定运转的无形之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德、重教,以仁正心,以礼正身,为人们提供了衡量是非曲直的道德标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于端正社会风气、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二是有助于实现祖国统一,凝聚全球华人共同实现中国梦。中国梦是所有中华儿女的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激励全球华人戮力同心为之奋斗的精神源泉。两岸同胞血浓于水,共同的血缘、历史、文化是任何势力也割不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精神财富。三是有助于树立国家良好形象,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当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国要得到世界的理解和尊重,树立良好国际形象,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就必须大力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之路的理念,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
优秀传统文化一個让所有人都能够认同并践行的文化价值体系或者系统的观念,以及相应的认知心理和接受心理。而这,只有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承载。如前文所说,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深厚的家国意识和民族情怀,绵长的和而不同、兼容天下的思想,特别是近现代以来振兴中华的抱负,都是凝聚全民族的主流价值,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价值支撑。
五、结语
“国家强、民族兴根本上是要实现人民的福利最大化、幸福最大化”[13]。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实现中国梦,两者核心的本质规定性涉及到价值认同,由此出现逻辑的必然契合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梳理以儒釋道为主的中华传统文化,整体性地把握中华传统的内容和体系,哲学性地透彻阐明其内在本质和逻辑结构,不仅使中华传统文化将易于落地生根,达到生活化、普及化,而且通过对逻辑契合点之价值认同进行究明,就能很好地解释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实现中国梦逻辑上必需的伦理、道德、政治、信仰等精神内容,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对实现中国梦所多维度、全方位、大力度释放出的潜在力量,并探究中华传统文化中所疏忽、曲解的部分在当代激活的可能性。
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的赓续和开新即其当代认同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哲学的基础,是实现中国梦的本质要求;反之,实现中国梦也逻辑地、必然性地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当代中国人对自身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我们必须要知道:传统文化是立国之本。要实现中国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必须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在传统文化中对中国梦进行固本培植,用厚实的文化活水滋养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光明日报,2014
[2]汪玉奇,2013
[3]司马迁,《史记》
[4]孔子及其弟子,《论语·为政篇》
[5]《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七》
[6]陈晋,2013
[7]张维为,2013
[8]王彦坤,2013
[9]叶小文,2006
[10]叶再春,2013
[11]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
[12]张颐武,2012
[13]胡鞍钢,2013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 文化认同力中国梦;精神动力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627(2017)9-0002-02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必须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进而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中国梦时指出:“中国梦,也是文化复兴之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对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支撑中国梦的理念要件,是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根脉和当下时代诉求的集体共识。由此我们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现与中国梦的实現息息相关。
“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正是因为其积淀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对于我们国家独有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心存敬畏”[1]。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发挥作用的领域广泛,解决的问题也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如《大学》开篇即点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便是当前人们所热议的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实质上是指传统伦理或精神文化在今天的作用。从这个视角来考察,中华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社会的作用突出表现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可诠释、印证和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追求、做人之道、道德精神、君子人格等,对于匡正社会风气和教化民众有着重要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价值认同、民族成员精神联系的纽带。“‘中国梦’有最廣泛的民族共识,有最强烈的民族情怀,有最彻底的民族信念”[2]。中华文明延续数千年而不衰,中华民族在磨难中日益强大,走向复兴,其重要的价值根源之一,便是对自己是中国人、是中华民族成员的自觉认同。所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可以为实现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
一、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的是历经沧桑而积淀传承下来的文化精华,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智慧和精神的结晶,具有超越时代局限,反映文明永恒性的价值特征,与整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共同利益和福祉相契合,并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既有他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又与自然与国家与人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几千年来,形成了一个非常庞大复杂的文化体系。对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厚德载物的人格风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表现。《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便可窥一斑,而这种精神力量,纵贯整个民族发展的历史,更加彰显出了中华文化深厚的价值内涵。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3]。这种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经过长期积淀和传承,成为了中华文化重要的精神元素,成为中华儿女典型的文化心理和性格特征。塑造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脊梁。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4]。孔子在两千五百多年以前提出的这种为政思想,数千年以来,犹如一条红线始终贯穿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之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的优秀文化,以礼仪使人信服,以个人德性和品行的修养来促进中华民族的大一统融合,为中华儿女提供了自我修养的途径,充分地展现出中华文化自信的恢宏气度。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格局里,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完善的家国意识和民族情怀,是重视团结、崇尚统一的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现,也是其基本载体。早在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晏婴就明确表示:“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5]。中华民族正是有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做到了坚守本色,充分吸纳外来文化,形成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之中,成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力量源泉,也必将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丰富的价值资源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国学大师钱穆说过:“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没有文化,就没有民族”。文化不仅表现为显性的存在物,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内在地支配着人们的行为;它像空气一样,充盈在我们的生活空间,渗透在我们的行为理念中;文化具有绵长的同化功能,让身处于同一文化圈的文化主体拥有共同的文化语言。如果脱离中国文明和中国文化,现代化就会失去其赖以生存的文化根基,核心价值观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对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支撑中国梦的理念要件,是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根脉和当下时代诉求的集体共识。核心价值观不是孤悬于中国文化传统和中国社会现实的空中祥云,而是贯穿传统和现实、连接庙堂与民间、沟通中国与世界的共同愿景。多年来,我们在精神、道德层面的“失魂落魄”,很大程度上与我们没有很好地解决我们的文化问题有关,中国文化的凝聚力是毋庸置疑的,我们走了这么远,回过头来,还得把曾经遗落的好东西找回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实事求是,区分不同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像富强、文明、和谐、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目标和价值规范,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丰厚的资源和理论依据。例如,富强思想在我国古已有之,富国强兵是我国历代有作为的政治家所追求的基本目标。爱国思想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资源十分丰厚,几乎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一个永恒主题,最能激起人们的内在情感。民族英雄、爱国志士会被人们永久纪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等思想已深入中国人的骨髓,成为中国人的精神基因。而我们现今所提倡的复兴中华,必须要清楚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价值认同、民族成员精神联系的纽带。中华文明延续数千年而不衰,中华民族在磨难中日益强大,走向复兴,其重要的价值根源之一,便是对自己是中国人、是中华民族成员的自觉认同。
二、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
中华文化积淀了“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厚德载物”“仁义礼智信”“孝悌”“忠恕”“知行合一”“抱朴守真”“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慈悲”等独具魅力的价值理念,指引了中国人的修身、齐家、理政和经世的实践追求,形塑了中国人的爱国、担当、操守、奋进的精神品格。内在于上述价值理念、实践追求、精神品格中的逻辑自洽的合理性当然地使中华民族至今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使中华文明成为了世界历史上唯一不曾中断的文明。然而,纵观世界歷史,诸多文明也曾经灿烂过为什么已然消失,众多民族也并非没有自己的文化却悄然湮泯。这大概可以说明一点,那就是历史的长久、灿烂的文明、多元的文化、合理的结构并不能必然性地保证文明的传承、民族的延续、国家的强盛,还必须有民族精气神的凝聚和对自己文化的自信,亦即对自身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
价值认同是指个体或组织通过相互交往而在观念上对某一或某类价值的认可和共享,或以某种共同的理想、信念、尺度、原则为追求目标,实现自身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定位和定向,并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它是社会成员对社会价值规范所采取的自觉接受、自愿遵循的态度及甚至服从。国家是个政治实体,政治实体创造文化必将把自己的价值观置于文化的中心位置,并且都会用这种文化建立权威和谋求利益,关注、描述和研究这种文化政治现象就是文化政治学。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是中国人民与生俱来的,与民族的血液一脉相承,中国人对于自己文化的认同感是铭刻在骨骼上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历史传承、地域风貌以及平凡中国人民的生活哲学蕴含其中,呈现出了中华民族崇尚自然、平等和谐、坚韧顽强、勤劳智慧的民族品格和價值观。而这种浓浓的文化价值认同感伴随着几千年以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华民族的风云变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奔腾不息。增强了对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认同,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光大,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三、中国梦
中国梦是目下国家提出的一个概念,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就自然关涉到文化政治学的领域,其中就有文化的传播、共同价值观(核心价值观)认同等问题。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
“‘中国梦’内涵丰富。中国梦就是现代化之梦、社会主义之梦、民族复兴之梦”[6]。而且,“‘中国梦’也是“国梦”和“家梦”的结合”。[7]中国梦不仅仅只是一个单薄的词汇,更是一个民族对于自身强大所渴望的动力。“‘中国梦’既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强调每个人的福祉,或者说既强调整体,也强调个体,这是中国梦能够直抵人们内心深处、产生巨大感召力的关键所在”[8]。中国梦有利于凝聚国人共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形式的多样化带来的是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在文化软实力作用日益凸显的背景下,把亿万人民的价值观念凝聚起来,形成共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梦的提出,把人们的视野引向被众多国人接受的共同目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助于统一思想,引领行动;把人们的目光从现实投向未来,使人们在发展中看到更多希望,取得更大共识,有利于人们从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中重新定位自己的生活与目标。
中国梦有利于促进公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国梦’与‘我的梦’,是相融的。‘我的梦’应该包含在‘中国梦’中。‘中国梦’的实现必然为‘我的梦’的实现提供机遇和条件”[9]。体现了国家梦、民族梦与个人梦的完美结合,将个人利益、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有机统一。中国梦强调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富民梦、强国梦和复兴梦是‘中国梦’的三个向度,它们既相互区别又互相联系,只有三个梦全都实现,‘中国梦’才算完整、完美”[10]。因此,中国梦的提出,有助于增进公民对中华民族、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认同。“‘中国梦’是发展中国家共同的追求”[11]。中国梦有利于激发改革活力。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但又强调,精神因素在历史发展中也具有重要作用。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坚持把物质利益与理想追求、物质刺激与精神鼓励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我们改革的难度或许会更小一些、效率会更高一些。中国梦强调的是国家富强与个人幸福的有机统一,个体幸福和集体幸福的紧密结合。
四、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与中国梦
“‘中国梦’既是对百年来中华民族奋斗历史的渴望和追寻的概括,也是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12]。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是中国梦的价值支撑,其原因在于它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宝贵的历史资源。在价值多元、需求多元的现代开放性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地位不同观念的人,有着不同的精神文化需求。从传统文化热、国学热,社会上热潮不断的古典字画收藏热,古典戏剧热,古代历史题材的影视剧热,各种国学讲习班、社会讲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和发掘、保护的热潮,以及其他种种涉及传统文化的文化热点、社会热点,无不反映出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重新审视和强烈需求。我们应当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正确引导社会大众,创造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的:“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他要求:“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实现中国梦这两者之间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存在于一个统一的过程之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实现中国梦。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一是有助于端正社会风气、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是规范和调节人际关系、化解各种矛盾的重要依据,是维护社会正常稳定运转的无形之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德、重教,以仁正心,以礼正身,为人们提供了衡量是非曲直的道德标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于端正社会风气、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二是有助于实现祖国统一,凝聚全球华人共同实现中国梦。中国梦是所有中华儿女的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激励全球华人戮力同心为之奋斗的精神源泉。两岸同胞血浓于水,共同的血缘、历史、文化是任何势力也割不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精神财富。三是有助于树立国家良好形象,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当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国要得到世界的理解和尊重,树立良好国际形象,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就必须大力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之路的理念,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
优秀传统文化一個让所有人都能够认同并践行的文化价值体系或者系统的观念,以及相应的认知心理和接受心理。而这,只有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承载。如前文所说,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深厚的家国意识和民族情怀,绵长的和而不同、兼容天下的思想,特别是近现代以来振兴中华的抱负,都是凝聚全民族的主流价值,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价值支撑。
五、结语
“国家强、民族兴根本上是要实现人民的福利最大化、幸福最大化”[13]。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实现中国梦,两者核心的本质规定性涉及到价值认同,由此出现逻辑的必然契合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梳理以儒釋道为主的中华传统文化,整体性地把握中华传统的内容和体系,哲学性地透彻阐明其内在本质和逻辑结构,不仅使中华传统文化将易于落地生根,达到生活化、普及化,而且通过对逻辑契合点之价值认同进行究明,就能很好地解释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实现中国梦逻辑上必需的伦理、道德、政治、信仰等精神内容,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对实现中国梦所多维度、全方位、大力度释放出的潜在力量,并探究中华传统文化中所疏忽、曲解的部分在当代激活的可能性。
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的赓续和开新即其当代认同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哲学的基础,是实现中国梦的本质要求;反之,实现中国梦也逻辑地、必然性地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当代中国人对自身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我们必须要知道:传统文化是立国之本。要实现中国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必须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在传统文化中对中国梦进行固本培植,用厚实的文化活水滋养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光明日报,2014
[2]汪玉奇,2013
[3]司马迁,《史记》
[4]孔子及其弟子,《论语·为政篇》
[5]《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七》
[6]陈晋,2013
[7]张维为,2013
[8]王彦坤,2013
[9]叶小文,2006
[10]叶再春,2013
[11]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
[12]张颐武,2012
[13]胡鞍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