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ky8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让我们更加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越来越体现了其内在的优势。大多数教师都经常为如何提高后进生和学困生的成绩所困惑。后进生之所以成绩难以提高,我觉得除了他们的知识与能力基础不扎实外,还因为他们绝大部分都缺乏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要想改变他们的面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进行新主动学习的质疑意识,而不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被动接受意识。
  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并随之产生了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这种质疑性心理称为质疑意识。
  学生的质疑意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难能可贵的心理品质。质疑是积极思维的表现,是学习进步的标志,是实现创新的前提。所以如何培养学生质疑意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实施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手段和途径之一。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提高教学的质量?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点来探索。
  一、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有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前提。因此,首先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打消那种担心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打乱教学计划的顾虑。尽力给学生创设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同时教师还要努力提高自身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用自身的学习热情和行为感染和引导学生质疑。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行为。 学生不仅要“会答”,更要“会问”。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应给予学生信任的目光,肯定、赞扬提问的勇气,积极评价提问的行为。教师还可用名人成才的故事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如:爱因斯坦从小爱问为什么,长大成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牛顿对“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的质疑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的定理。从多角度、多方面来引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二、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质疑,培养质疑的能力
  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每个教师都应该着手培养学生质疑能力。首先学生要有质疑的意识和勇气,敢于对任何不熟悉却感兴趣的事物、现象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第一,让学生主动探究,根据预习内容提问。
  为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水平,在新课教学前,布置学生预习,告诉学生,预习内容中较难理解的知识点、计算方法、发现的计算规律和有趣现象等都可以用来质疑。为了不放过学生的任何“问题”与“灵感”,可以让每位学生都准备一本练习本,用来记录学习、生活中发现的问题。新课结束后,还要安排时间让学生说一说、议一议,哪些问题是围绕着学习的内容提的?你从哪些问题中得到的收获较大?引导学生围绕着学习内容和目标提问,使问题针对性更强,表达更准确。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励学生积极发问。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创设一些情境,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被情境中的现象或问题所吸引,造成一种氛围。
  三、给学生充分地时间和空间,逐渐养成质疑意识和习惯
  1、提供时间让学生自由质疑。
  质疑可以体现在任何的教学活动中的。除了在预习和课堂上培养学生质疑外,在新课结束后和数学练习课上,我尽可能地留下时间,让学生自由地提问。一方面是用来交流预习和新课学习的收获、体会,养成质疑的意识和习惯。
  2、培养兴趣让学生广泛质疑。
  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学生就培养了良好的质疑能力和基础,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选择书目去自主学习。对感兴趣的知识质疑探究,并设法找到答案,解决疑问。这样,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质疑意识和习惯。
  总之,在新课程的有效教学中,我们只有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究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的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其他文献
一、细心倾听学生答问,完整准确地接受信息  教师细心倾听学生答问是对学生的理解、接纳和期待,是了解学生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它能改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答问应表示十分关心和重视,尽量不要在学生答问时进行其他工作,如板书、熟悉教案等。倾听学生答问,我常常运用体态语言表示,如走上前去侧耳倾听,或加上手势、微笑表情等。教师决不能放过学生答问时的任何一个字眼,争取完整准确地接受信息。这样也可以拉近
期刊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徐志摩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他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1928年,诗
期刊
一、文章语言运用的要求  (一)准确。准确就是语言运用要符合语法规范,没有逻辑错误,能够确切真实的交流思想。作为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的语法,具有若干规范,但集中表现为语言的结构是否完整,成分是否搭配恰当,语序是否合理等方面的问题。如:  1、观摩教学后,教师对全班同学谈了教这一课的体会,听了以后很受启发。  2、全区的推普工作,已由重点试验进入分批推广了。  例1残缺主语,使表意失准
期刊
读后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初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但从以往读后感训练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其实,写好读后感也有章可循。若活用“四字诀”,则更容易生效。  一、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
期刊
一、理论价值  1、从学校实力看:乳山市实验中学办学时间长,文化底蕴深厚,在乳山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市教育局对实验中学的办学方向及发展理念十分关注。学校领导明确的提出了“学生为本、 管理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 品牌立校”的办学理念。现在,我校的教育环境、教育资源都已初具规模,彰显了效益,规范管理、内涵发展已进入了实施程序,并且处于良性发展中。多媒体设备班班通,教师人手一台电脑,各种硬件教学设备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语文运用能力、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更要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探究精神的培养。” 语文学科培养目标的多样化决定了传统教学中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教学手段不但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而且还会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形式单一等弊端。而现代信息技术有着广博的内容,翔实的文本、直观的图片、美妙的音频、多彩的
期刊
今年11月,我主讲了一节观摩课,课题是《苏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小说阅读复习》。课后,我以《在课程标准指导下进行中招语文单元复习教学》进行了第一次反思。主要分三点谈了对单元复习的一些思考。  1.以课程标准和河南省语文中招精神来统领单元复习。 这一单元是小说单元,选入四篇课文:《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在烈日和暴雨下》《多收了三五斗》。前两篇课文是推荐的重点课文,我就以这两篇课文为例进行单元
期刊
一、提升语文教师素养,丰富教师感情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语文教师的文化底蕴越深厚,他的语言感染力就越强,就越能唤起学生与作者和文本的情感共鸣,他的课堂也越有语文味。要使语文课焕发出语文味,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养:首先要热爱语文教育事业,以语文教学为乐,全身心投入到对文本的阅读和作者的情感体验,才会很自然地把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快乐体验传递给学生,这样上出来的语文课才容易有语文味。其次,语文教师应
期刊
我想读——满足学生好奇的需要  好问,是孩子的天性。问题常常是将学生推向深层次阅读的动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满足学生质疑的需要,保护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笔者通常从这样几方面着手:(1)留给学生产生疑问的空间。在语文教学中,不越俎代庖,以“讲”代读;也不蜻蜓点水,让“读”匆匆走过场。要给学生充分感知课文的时间,读通,读顺,读出真情实感,个性化的感悟自会油然而生。(2)设计让学生大胆质疑的环节。
期刊
一、重视阅读的前期指导  1.时间上有保障。除了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我把每周五的语文课定为我们雷打不动的阅读课。每到周五,课前的教室总是非常安静,学生早早的坐好捧着书籍贪婪的读着。时间上的保证,使学生的阅读效率大大提高,也保证了阅读的效果。  2.书目的选择引而不限。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在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