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为文言文教学插上彩翼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zhi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语文运用能力、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更要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探究精神的培养。” 语文学科培养目标的多样化决定了传统教学中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教学手段不但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而且还会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形式单一等弊端。而现代信息技术有着广博的内容,翔实的文本、直观的图片、美妙的音频、多彩的视频,无限的时空,具备了强烈的表现力、感染力以及其他教育手段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作文语文教师,如果能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宝贵资源,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学科教学中,必将为语文注入新的活力,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好知识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下面我就结合《陋室铭》一课的教学谈谈在文言文教学中对多媒体这一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利用多媒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乐学好学
  《陋室铭》是北京版教材16册中的一篇文言文,就文言文本身而言,缺少对学生的吸引,更何况是这样一篇带有议论色彩的文章,所以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针对这一难点,我觉得应该首先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在布置预习时我要求有条件的同学在课前上网查阅资料,包括作者刘禹锡的生平,本文的写作背景等等,与没条件查资料的同学自愿结合成小组,资源共享,制作成课件,课上由每组出一个代表进行讲解,而且告诉学生要进行评比颁奖。这一做法使学生热情高涨,各个小组同学分工合作,积极上网查阅资料,在展示环节中,每个小组制作的课件不但内容详尽,而且画面精美,有的小组还制作了作者刘禹锡的画像,让学生对文章又增加了一层亲切感。每个小组的代表讲解得也是绘声绘色,俨然就是一个小老师 。
  实践证明,让学生在预习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不但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由于是学生自己主动获取的知识,因而掌握的也更加牢固。
  二、运用多媒体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创设崭新的教学审美空间
  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在进行新课讲解时,我首先播放了配乐朗诵,伴随着悠扬的古筝乐曲和抑扬顿挫的诵读声,屏幕上展示着“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和“调素琴,阅金经”等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悠扬的古筝乐曲,营造了浓郁的中国文化氛围,因为文学与艺术是相同的,优美的旋律无形中丰富了课文的审美空间,也增强了课文的表现力,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范读的基础上,我采取让学生跟着乐曲齐读、分组读和个人朗读等多种形式诵读,在诵读中,学生渐渐感悟到作者刘禹锡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从而领会了本文的主旨。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多媒体创设视听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多媒体可使教学内容细化,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本身具有信息量大、传送快的特点,用它来传授知识,开阔视野,既可以节省时间,又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首先,多媒体可以大大减少板书的时间。在教学中,我把《陋室铭》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都出示在屏幕上,使学生一目了然。其次,运用多媒体可以进行大量的基础知识训练。在制作幻灯片时,我把本课的实词和虚词、古今异义词和一词多义词制作成幻灯片,并分别用不同颜色标出,特别有利于学生观看。此外,我还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列出了本文的结构提纲,在学生归纳、概括的基础上一步步出示文章内容,给予学生更多的交流、操作和评价的机会,变过去的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实践,逐步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良好品质,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同时促进了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能力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总之,在《陋室铭》一课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资源,不但为学生提供了逼真的教学情境,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并合理的利用多媒体这一有效地宝贵资源,从而使其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其他文献
语文作为一门感性较强的学科,它与生活的距离最近,如果我们用热爱生活的热情去热爱它,就会觉得它有滋有味。  一、树立远大理想,快快乐乐学语文  我们要尽可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中有许多“朋友”可交,语文学习生活丰富而多彩。只有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对语文的学习有一种快乐的期望和追求,语文学习才可能真正快乐起来。  二、变革学习方式,快快乐乐学语文  1、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上课之初,设
期刊
语言积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与运用”“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运用语文的规律”,如何有效进行语言积累呢?我认为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边学边用,激发兴趣  要让学生知道梨的滋味,就应当让学生自己动手采摘,亲口尝一尝。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试学试用,通过模仿嫁接,借别人的花枝,插在自己田里开花结果,让学生尝到积累的甜头,提高语言积累意识,形成语言积累的动力。 
期刊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分文章七分读”。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语文教学中离不开朗读,犹如鱼虾离不开江河,花木离不开泥土,优秀的诗文、文质兼美的文章都需要朗读,在朗读中感受文章的意蕴,在朗读中明白文章的事理,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的情感。  朗读是将无声文字化为有声语言,口读耳听,口耳并用,增加了向大脑传输信息的渠道。这不仅使阅读真正活起来,而且印象深刻
期刊
教育对社会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或者说是全方位的。社会的任何发展进步都离不开教育的贡献。教育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对社会生产的促进,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对政治制度稳定的维护以及对文化的传播普及和创新融合,对社会环境的保护,对人口数量的控制,对人口质量的提升等诸多方面。教育的这些作用都是通过对人的培养实现的。  教师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育目的的实施者,教育活动的设计者、领导者和组织者。即教师是教育
期刊
提问是语文课堂上最常用的师生之间和引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形式。这对于引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在这方面进行探索是十分有意义的。  创新始于问题。思维活动从问题开始,教学活动以问题为出发点又以解决问题为归宿。按照新型的教学观点,我认为,问题的提出,应该是由学生提出。因为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经过头脑加工厂的加工,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就显现出了他
期刊
一、细心倾听学生答问,完整准确地接受信息  教师细心倾听学生答问是对学生的理解、接纳和期待,是了解学生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它能改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答问应表示十分关心和重视,尽量不要在学生答问时进行其他工作,如板书、熟悉教案等。倾听学生答问,我常常运用体态语言表示,如走上前去侧耳倾听,或加上手势、微笑表情等。教师决不能放过学生答问时的任何一个字眼,争取完整准确地接受信息。这样也可以拉近
期刊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徐志摩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他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1928年,诗
期刊
一、文章语言运用的要求  (一)准确。准确就是语言运用要符合语法规范,没有逻辑错误,能够确切真实的交流思想。作为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的语法,具有若干规范,但集中表现为语言的结构是否完整,成分是否搭配恰当,语序是否合理等方面的问题。如:  1、观摩教学后,教师对全班同学谈了教这一课的体会,听了以后很受启发。  2、全区的推普工作,已由重点试验进入分批推广了。  例1残缺主语,使表意失准
期刊
读后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初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但从以往读后感训练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其实,写好读后感也有章可循。若活用“四字诀”,则更容易生效。  一、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
期刊
一、理论价值  1、从学校实力看:乳山市实验中学办学时间长,文化底蕴深厚,在乳山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市教育局对实验中学的办学方向及发展理念十分关注。学校领导明确的提出了“学生为本、 管理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 品牌立校”的办学理念。现在,我校的教育环境、教育资源都已初具规模,彰显了效益,规范管理、内涵发展已进入了实施程序,并且处于良性发展中。多媒体设备班班通,教师人手一台电脑,各种硬件教学设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