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交流促进阅读的推进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12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重视阅读的前期指导
  1.时间上有保障。除了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我把每周五的语文课定为我们雷打不动的阅读课。每到周五,课前的教室总是非常安静,学生早早的坐好捧着书籍贪婪的读着。时间上的保证,使学生的阅读效率大大提高,也保证了阅读的效果。
  2.书目的选择引而不限。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在阅读书目的选择上,我除了要求必读课本上推荐的名著之外,一直提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个性化阅读。因为,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与我们成年人有很大不同,如果把老师的喜好硬性的加到学生身上,非但不能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反而有可能引起他们对读书的逆反心情。再者,男女生兴趣爱好不同,他们所选择的书目一定有差异;即使性别相同,因其性格等原因,他们的阅读喜好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我试着引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结果我发现,学生的阅读世界非常广阔:张昊智喜欢历史和人物传记,他对《明朝那些事》等历史小说、《乔布斯转》《苏东坡传》等人物传记读得津津有味;孙旺达学习成绩非常一般,但他对医学方面的读物情有独钟,他把看似枯燥的《本草纲目》坚持读了下来;高明骏喜欢体育和军事,篮球和兵器是他的最爱;曹曦阅读了大量的科普读物,而很多女生则阅读张晓风、林清玄、三毛等人的散文……因为我的倡导,学生的阅读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当然,“不限”是有原则的,不限制你的兴趣爱好,但限制书籍的质量和品位!
  3.在阅读方法上给予指导。书选好了,时间有了,一味的放任自流也不行。我特别重视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文体指导此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在每个学期开始前,我都和学生一起学习阅读的方法,总结自己在阅读方面成功的经验,讨论如何才能提高阅读的效率。在阅读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有了适合于自己的读书方法。
  二、以交流促进阅读
  1.阅读交流的原则:全员参与。一个班级学生的水平千差万别,千万不能冷落了学困生。一开始,按照座次依次上讲台汇报自己的阅读情况和收获。以后,我把学生根据能力差异,分成四人一组:好中差都有。既让好的起到应有的带头作用,也能督促后进的,还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全员参与,也给某些不喜欢读书的学生带来了压力:别人在台上滔滔不绝,而自己无话可说或说得很少,本身就觉得不好意思。下课后,往往会逼迫自己去读书,几次交流下来,慢慢地就喜欢上读书了。
  2.循序渐进。对学生读书交流的要求应该循序渐进,一开始不要期望太高。刚开始交流时,很多学生只是简单地把所读书目的简介复制一遍,很少有自己的真实感受,甚至有的学生从网上抄一篇现成的读后感或者评论应付了事。针对这种情况,我强调:不准照搬简介,更不得从网上下载。我引导学生从自己喜欢的一个人、感兴趣的一件事、一个情节入手,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再后来,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对书的主题、写法等提出见解。我提醒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我说:“文学评论有一个原则: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本书,同一个任务,你可以有不同于他人的看法,这很正常,千万不要受他人影响,失去了自我。”因而,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们经常会因为其他同学的发言而展开热烈的讨论。现在,经过一年半的锻炼,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自信的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
  3.形式多样。我不仅提倡学生个性化阅读,在交流时我也从不限制交流的形式。这就使得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有的制作了精美的PPT,有的以读后感的形式,有的表演其中的情节,有的用诗歌表现,有的表演快板、小品,还有的以访谈的形式……千姿百态,令人欣喜。
  阅读交流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得学生之间展开了一场阅读竞赛。他们不仅比谁读的书多,而且注重比较读书的质量和收获。更令我欣喜的是,因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班里开始出现小型的“读书沙龙”,甚至一部分家长也参与其中。
  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读大部头的书,正像一缕春风吹进我们的心田。而读书交流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启迪着每个学生的智慧,丰富着学生的生活!
其他文献
提问是语文课堂上最常用的师生之间和引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形式。这对于引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在这方面进行探索是十分有意义的。  创新始于问题。思维活动从问题开始,教学活动以问题为出发点又以解决问题为归宿。按照新型的教学观点,我认为,问题的提出,应该是由学生提出。因为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经过头脑加工厂的加工,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就显现出了他
期刊
一、细心倾听学生答问,完整准确地接受信息  教师细心倾听学生答问是对学生的理解、接纳和期待,是了解学生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它能改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答问应表示十分关心和重视,尽量不要在学生答问时进行其他工作,如板书、熟悉教案等。倾听学生答问,我常常运用体态语言表示,如走上前去侧耳倾听,或加上手势、微笑表情等。教师决不能放过学生答问时的任何一个字眼,争取完整准确地接受信息。这样也可以拉近
期刊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徐志摩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他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1928年,诗
期刊
一、文章语言运用的要求  (一)准确。准确就是语言运用要符合语法规范,没有逻辑错误,能够确切真实的交流思想。作为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的语法,具有若干规范,但集中表现为语言的结构是否完整,成分是否搭配恰当,语序是否合理等方面的问题。如:  1、观摩教学后,教师对全班同学谈了教这一课的体会,听了以后很受启发。  2、全区的推普工作,已由重点试验进入分批推广了。  例1残缺主语,使表意失准
期刊
读后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初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但从以往读后感训练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其实,写好读后感也有章可循。若活用“四字诀”,则更容易生效。  一、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
期刊
一、理论价值  1、从学校实力看:乳山市实验中学办学时间长,文化底蕴深厚,在乳山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市教育局对实验中学的办学方向及发展理念十分关注。学校领导明确的提出了“学生为本、 管理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 品牌立校”的办学理念。现在,我校的教育环境、教育资源都已初具规模,彰显了效益,规范管理、内涵发展已进入了实施程序,并且处于良性发展中。多媒体设备班班通,教师人手一台电脑,各种硬件教学设备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语文运用能力、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更要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探究精神的培养。” 语文学科培养目标的多样化决定了传统教学中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教学手段不但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而且还会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形式单一等弊端。而现代信息技术有着广博的内容,翔实的文本、直观的图片、美妙的音频、多彩的
期刊
今年11月,我主讲了一节观摩课,课题是《苏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小说阅读复习》。课后,我以《在课程标准指导下进行中招语文单元复习教学》进行了第一次反思。主要分三点谈了对单元复习的一些思考。  1.以课程标准和河南省语文中招精神来统领单元复习。 这一单元是小说单元,选入四篇课文:《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在烈日和暴雨下》《多收了三五斗》。前两篇课文是推荐的重点课文,我就以这两篇课文为例进行单元
期刊
一、提升语文教师素养,丰富教师感情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语文教师的文化底蕴越深厚,他的语言感染力就越强,就越能唤起学生与作者和文本的情感共鸣,他的课堂也越有语文味。要使语文课焕发出语文味,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养:首先要热爱语文教育事业,以语文教学为乐,全身心投入到对文本的阅读和作者的情感体验,才会很自然地把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快乐体验传递给学生,这样上出来的语文课才容易有语文味。其次,语文教师应
期刊
我想读——满足学生好奇的需要  好问,是孩子的天性。问题常常是将学生推向深层次阅读的动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满足学生质疑的需要,保护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笔者通常从这样几方面着手:(1)留给学生产生疑问的空间。在语文教学中,不越俎代庖,以“讲”代读;也不蜻蜓点水,让“读”匆匆走过场。要给学生充分感知课文的时间,读通,读顺,读出真情实感,个性化的感悟自会油然而生。(2)设计让学生大胆质疑的环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