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重视阅读的前期指导
1.时间上有保障。除了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我把每周五的语文课定为我们雷打不动的阅读课。每到周五,课前的教室总是非常安静,学生早早的坐好捧着书籍贪婪的读着。时间上的保证,使学生的阅读效率大大提高,也保证了阅读的效果。
2.书目的选择引而不限。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在阅读书目的选择上,我除了要求必读课本上推荐的名著之外,一直提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个性化阅读。因为,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与我们成年人有很大不同,如果把老师的喜好硬性的加到学生身上,非但不能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反而有可能引起他们对读书的逆反心情。再者,男女生兴趣爱好不同,他们所选择的书目一定有差异;即使性别相同,因其性格等原因,他们的阅读喜好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我试着引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结果我发现,学生的阅读世界非常广阔:张昊智喜欢历史和人物传记,他对《明朝那些事》等历史小说、《乔布斯转》《苏东坡传》等人物传记读得津津有味;孙旺达学习成绩非常一般,但他对医学方面的读物情有独钟,他把看似枯燥的《本草纲目》坚持读了下来;高明骏喜欢体育和军事,篮球和兵器是他的最爱;曹曦阅读了大量的科普读物,而很多女生则阅读张晓风、林清玄、三毛等人的散文……因为我的倡导,学生的阅读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当然,“不限”是有原则的,不限制你的兴趣爱好,但限制书籍的质量和品位!
3.在阅读方法上给予指导。书选好了,时间有了,一味的放任自流也不行。我特别重视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文体指导此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在每个学期开始前,我都和学生一起学习阅读的方法,总结自己在阅读方面成功的经验,讨论如何才能提高阅读的效率。在阅读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有了适合于自己的读书方法。
二、以交流促进阅读
1.阅读交流的原则:全员参与。一个班级学生的水平千差万别,千万不能冷落了学困生。一开始,按照座次依次上讲台汇报自己的阅读情况和收获。以后,我把学生根据能力差异,分成四人一组:好中差都有。既让好的起到应有的带头作用,也能督促后进的,还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全员参与,也给某些不喜欢读书的学生带来了压力:别人在台上滔滔不绝,而自己无话可说或说得很少,本身就觉得不好意思。下课后,往往会逼迫自己去读书,几次交流下来,慢慢地就喜欢上读书了。
2.循序渐进。对学生读书交流的要求应该循序渐进,一开始不要期望太高。刚开始交流时,很多学生只是简单地把所读书目的简介复制一遍,很少有自己的真实感受,甚至有的学生从网上抄一篇现成的读后感或者评论应付了事。针对这种情况,我强调:不准照搬简介,更不得从网上下载。我引导学生从自己喜欢的一个人、感兴趣的一件事、一个情节入手,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再后来,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对书的主题、写法等提出见解。我提醒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我说:“文学评论有一个原则: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本书,同一个任务,你可以有不同于他人的看法,这很正常,千万不要受他人影响,失去了自我。”因而,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们经常会因为其他同学的发言而展开热烈的讨论。现在,经过一年半的锻炼,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自信的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
3.形式多样。我不仅提倡学生个性化阅读,在交流时我也从不限制交流的形式。这就使得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有的制作了精美的PPT,有的以读后感的形式,有的表演其中的情节,有的用诗歌表现,有的表演快板、小品,还有的以访谈的形式……千姿百态,令人欣喜。
阅读交流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得学生之间展开了一场阅读竞赛。他们不仅比谁读的书多,而且注重比较读书的质量和收获。更令我欣喜的是,因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班里开始出现小型的“读书沙龙”,甚至一部分家长也参与其中。
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读大部头的书,正像一缕春风吹进我们的心田。而读书交流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启迪着每个学生的智慧,丰富着学生的生活!
1.时间上有保障。除了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我把每周五的语文课定为我们雷打不动的阅读课。每到周五,课前的教室总是非常安静,学生早早的坐好捧着书籍贪婪的读着。时间上的保证,使学生的阅读效率大大提高,也保证了阅读的效果。
2.书目的选择引而不限。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在阅读书目的选择上,我除了要求必读课本上推荐的名著之外,一直提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个性化阅读。因为,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与我们成年人有很大不同,如果把老师的喜好硬性的加到学生身上,非但不能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反而有可能引起他们对读书的逆反心情。再者,男女生兴趣爱好不同,他们所选择的书目一定有差异;即使性别相同,因其性格等原因,他们的阅读喜好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我试着引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结果我发现,学生的阅读世界非常广阔:张昊智喜欢历史和人物传记,他对《明朝那些事》等历史小说、《乔布斯转》《苏东坡传》等人物传记读得津津有味;孙旺达学习成绩非常一般,但他对医学方面的读物情有独钟,他把看似枯燥的《本草纲目》坚持读了下来;高明骏喜欢体育和军事,篮球和兵器是他的最爱;曹曦阅读了大量的科普读物,而很多女生则阅读张晓风、林清玄、三毛等人的散文……因为我的倡导,学生的阅读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当然,“不限”是有原则的,不限制你的兴趣爱好,但限制书籍的质量和品位!
3.在阅读方法上给予指导。书选好了,时间有了,一味的放任自流也不行。我特别重视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文体指导此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在每个学期开始前,我都和学生一起学习阅读的方法,总结自己在阅读方面成功的经验,讨论如何才能提高阅读的效率。在阅读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有了适合于自己的读书方法。
二、以交流促进阅读
1.阅读交流的原则:全员参与。一个班级学生的水平千差万别,千万不能冷落了学困生。一开始,按照座次依次上讲台汇报自己的阅读情况和收获。以后,我把学生根据能力差异,分成四人一组:好中差都有。既让好的起到应有的带头作用,也能督促后进的,还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全员参与,也给某些不喜欢读书的学生带来了压力:别人在台上滔滔不绝,而自己无话可说或说得很少,本身就觉得不好意思。下课后,往往会逼迫自己去读书,几次交流下来,慢慢地就喜欢上读书了。
2.循序渐进。对学生读书交流的要求应该循序渐进,一开始不要期望太高。刚开始交流时,很多学生只是简单地把所读书目的简介复制一遍,很少有自己的真实感受,甚至有的学生从网上抄一篇现成的读后感或者评论应付了事。针对这种情况,我强调:不准照搬简介,更不得从网上下载。我引导学生从自己喜欢的一个人、感兴趣的一件事、一个情节入手,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再后来,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对书的主题、写法等提出见解。我提醒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我说:“文学评论有一个原则: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本书,同一个任务,你可以有不同于他人的看法,这很正常,千万不要受他人影响,失去了自我。”因而,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们经常会因为其他同学的发言而展开热烈的讨论。现在,经过一年半的锻炼,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自信的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
3.形式多样。我不仅提倡学生个性化阅读,在交流时我也从不限制交流的形式。这就使得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有的制作了精美的PPT,有的以读后感的形式,有的表演其中的情节,有的用诗歌表现,有的表演快板、小品,还有的以访谈的形式……千姿百态,令人欣喜。
阅读交流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得学生之间展开了一场阅读竞赛。他们不仅比谁读的书多,而且注重比较读书的质量和收获。更令我欣喜的是,因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班里开始出现小型的“读书沙龙”,甚至一部分家长也参与其中。
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读大部头的书,正像一缕春风吹进我们的心田。而读书交流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启迪着每个学生的智慧,丰富着学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