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强调文道统一,在渗透德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語文教学的德育基础点
1.深入钻研教材
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本身潜在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教师可把现行使用的语文教材中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的基本篇目分为几个教育点。如,《纪念刘和珍君》等爱国主义篇章可激发学生的爱国心,激励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对英雄、对前辈的敬仰之情,同时培养学生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以迎接人生旅途中的各种考验;《梦溪笔谈》、《诗经》、《赤壁赋》等传统文化教育篇章,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成就,从而起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思想的渗透。
2.充分了解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要取得好的效果,教师必须对教学对象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可通过说话训练、课后谈心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生活情况。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注重情感教育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师充满爱心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气氛中自觉主动地学习、获得知识、接受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用情感去感染学生,把自己融化到课文中去。另外,为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还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教学中,可适时让学生登台演讲或互相辩论,提高听说能力,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思想教育。
二、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点
1.利用朗读渗透德育朗读即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朗读是学生感知、理解语言的重要途径。用饱满的感情朗读课文,可以与作者同喜同忧、入情悟理。例如,在学习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时,我就引导学生以满腔激情反复朗读“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这段,让学生产生对革命烈士的无限崇敬和对反动统治者的深恶痛绝之情,从而增强学生的使命感。
2.利用说话训练渗透德育
教师在讲解课文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我要求学生平时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要有自己的见解。如,就“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都能以自身的体验来审视人间的冷暖、世态的炎凉,从中受到某种启迪,净化了思想,与此同时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作用。
三、语文教学的德育切入点
1.寓思想教育于语文训练
语文教学的过程有其教育因素,听、说、读、写都包含思想教育的内容,这正是语文思想教育的正确途径。架空分析、空洞说教,使思想教育游离于语文训练之外,不但削弱了语文训练,也会使思想教育苍白无力。叶圣陶曾说:“如果能引导学生细读本文,获得透彻之理解,则学生非徒理解而已,其思想感情必受深切之影响。语文教学之思想政治教育之效果,至于此求之。”
2.情与理融为一体
语文课的思想教育既要诉诸情感,也要诉诸理解,使两者结合起来,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披文入情的阅读过程,既是情感体验的过程,也是心灵陶冶的过程。“教师要努力运用佳作中所包含的真挚情感,叩击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教师要紧扣作品的文字,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激发起他们爱憎分明的情感,应当是高尚的、健康的、向上的、火热的。”这里阐明了语文思想教育必须诉诸情感,使学生在动心动情中受到教育。但是,塑造学生灵魂,还必须使之对事物本质有理性的认识。认识提高了,又有正确的理性认识,就会为情理结合的思想教育创造条件。
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学生的自我教育需要引导。在阅读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抄录名人名言、格言警语、诗文片断等,以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文学作品中的美好形象,为学生提供了教育的榜样,应启迪学生进行对照、比较,进行自我分析、自我修养、自我提高。总之,自我教育还需要在自我教育实践中实现。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依据教材,重在渗透,寓道于文,既达到知识教育的目的,亦收到思想教育的效果。
(责任编辑 韦 雄)
一、語文教学的德育基础点
1.深入钻研教材
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本身潜在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教师可把现行使用的语文教材中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的基本篇目分为几个教育点。如,《纪念刘和珍君》等爱国主义篇章可激发学生的爱国心,激励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对英雄、对前辈的敬仰之情,同时培养学生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以迎接人生旅途中的各种考验;《梦溪笔谈》、《诗经》、《赤壁赋》等传统文化教育篇章,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成就,从而起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思想的渗透。
2.充分了解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要取得好的效果,教师必须对教学对象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可通过说话训练、课后谈心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生活情况。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注重情感教育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师充满爱心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气氛中自觉主动地学习、获得知识、接受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用情感去感染学生,把自己融化到课文中去。另外,为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还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教学中,可适时让学生登台演讲或互相辩论,提高听说能力,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思想教育。
二、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点
1.利用朗读渗透德育朗读即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朗读是学生感知、理解语言的重要途径。用饱满的感情朗读课文,可以与作者同喜同忧、入情悟理。例如,在学习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时,我就引导学生以满腔激情反复朗读“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这段,让学生产生对革命烈士的无限崇敬和对反动统治者的深恶痛绝之情,从而增强学生的使命感。
2.利用说话训练渗透德育
教师在讲解课文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我要求学生平时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要有自己的见解。如,就“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都能以自身的体验来审视人间的冷暖、世态的炎凉,从中受到某种启迪,净化了思想,与此同时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作用。
三、语文教学的德育切入点
1.寓思想教育于语文训练
语文教学的过程有其教育因素,听、说、读、写都包含思想教育的内容,这正是语文思想教育的正确途径。架空分析、空洞说教,使思想教育游离于语文训练之外,不但削弱了语文训练,也会使思想教育苍白无力。叶圣陶曾说:“如果能引导学生细读本文,获得透彻之理解,则学生非徒理解而已,其思想感情必受深切之影响。语文教学之思想政治教育之效果,至于此求之。”
2.情与理融为一体
语文课的思想教育既要诉诸情感,也要诉诸理解,使两者结合起来,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披文入情的阅读过程,既是情感体验的过程,也是心灵陶冶的过程。“教师要努力运用佳作中所包含的真挚情感,叩击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教师要紧扣作品的文字,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激发起他们爱憎分明的情感,应当是高尚的、健康的、向上的、火热的。”这里阐明了语文思想教育必须诉诸情感,使学生在动心动情中受到教育。但是,塑造学生灵魂,还必须使之对事物本质有理性的认识。认识提高了,又有正确的理性认识,就会为情理结合的思想教育创造条件。
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学生的自我教育需要引导。在阅读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抄录名人名言、格言警语、诗文片断等,以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文学作品中的美好形象,为学生提供了教育的榜样,应启迪学生进行对照、比较,进行自我分析、自我修养、自我提高。总之,自我教育还需要在自我教育实践中实现。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依据教材,重在渗透,寓道于文,既达到知识教育的目的,亦收到思想教育的效果。
(责任编辑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