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转变一个“差生”不比培养一个科学家逊色。绝对聪明与绝对迟钝的人都只是极少数,大部分人的智力是相近的。“差生”差的是学习,其他方面并不都差。教师应为他们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体验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心商非智力因素 心理健康 转换角度 心结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差生”研究是教育研究永恒的主题。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精英可以为社会创造出财富,但个别走向社会的“差生”也可能在瞬间造成数以亿计的损失。所以说, 转变一个“差生”不比培养一个科学家逊色。
生活中,很多人常用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衡量学生的好坏,把学生成绩不理想归结为学生智力差。实际上,学生成绩差要用“心商”来科学的评定。心商包括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心理健康三个范畴。人的智力的确是有差别的,但绝对聪明与绝对迟钝的人都只是极少数,大部分人的智力是相近的。非智力因素是后天的生长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心理健康主要体现在学生自身的情感控制和对问题的处理方式等方面。因此,造成成绩差的原因主要与非智力因素和心理健康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教师要帮助差生从与教师有关的非智力因素及心理健康两方面入手,来解决学生学习差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从非智力因素来看,教师以学习成绩高低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过分看重学生是否听话,是对学生的最大不公平。著名作家、上海大学教授葛红兵看来“一些老师对学生不是互相探索,而是在互相折磨。”,他表示,教师的态度很多时候决定学生一生的成长,不是一件小事。作为教师,应该维护每个学生平等的受教育和被关爱的权利;相信每个学生都很优秀;尊重他们的尊严、权利和自由;宽容各种不同的声音、性格、爱好、生活方式和学习结果。“差生”差的是学习,其他方面并不都差。有时,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足以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
首先,教师要善于转换角度看问题。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教育家陶行知在校园里散步,正好路过一间教室门口,发现有两名男生在打架。一个高个子的手里拿着个尖石子,正准备向另一个同学砸去。陶行知急忙吆喝了一声,那高个子停手了。陶行知便问:“你们为什么打架?”“他欺负女同学!”高个子回答说。“那么,今天,是谁先打人?”“我!”高个子说。“那好,你明天上午上学前到我办公室去一趟!”第二天,陶行知“迟到”了。他到办公室的时候,那个“高个子”正等着。陶行知笑笑说:“你过来,我奖你一块糖。奖你很讲信用。我问你,你为什么要打人?”“他欺负女生!”“好!我再奖励你一块糖。奖你有正义感。不过,我也有同感,对待敌人应该狠狠打击。但是……”“老师,我错了。我打的是同学,不是敌人,以后,我再也不敢了。”“那好,第三块糖奖你知错改错了。”
这个故事说明换种方式对待所谓的“差学生”,也许事情就好办多了。
其次,教师对待学生要平等、公正不偏心。
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师只有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差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才能够真实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难题。
教师要讲求公正。在出现问题时,不偏听偏信,不只听一面之词,全面了解情况,不凭个人的好恶和想当然加以处理,在处理问题时力求做到公正、公平,既不偏袒好学生,也不冤枉差学生,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再次,教师要理解并鼓励“差生”。
差生日记:“唉,差生,差生。成绩差了,就左也差,右也差,怎么都是差。做差生真是太辛苦了……”可见他们大多缺乏自信心。所谓的差生,不是一无是处的学生。作为教师,应对“差生”充满信心,相信他们一定能变“优”。尽量避免用已有的思维定势来看待“差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表扬,帮助其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对差生的教育最好能单独进行,让学生感觉到教师能够尊重自己,给自己留了面子,从而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另外,想办法让差生本人明白,“差”是暂时的,不是永远的,不要对自己自暴自弃,要相信,没有天生的“差生”,坚定信念,一切皆有可能!
第二个方面:心理健康应被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重视。据调查研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问题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表现为学生对学习材料无兴趣,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无兴趣。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应注意对学生情感因素的控制及培养,从学生的心结入手,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教学中适当降低起点,分散难点。讲解上条理清晰,形式上活泼多样,不失时机地激励“差生”产生想学的强烈愿望,让其学的有目的、有兴趣、没顾虑。这也是将教学重点从教学内容、教学大纲、考试形式上转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控制上来,为他们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体验学习的快乐。记得“给点阳光,让他灿烂。”
总之,学生学习成绩差和教师有直接关系,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他们就象需要修整的小树,虽然有好多旁枝,只要经过修整,并不防碍他们成材。让我们树立既要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又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陶冶;既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既要使学生身体健康,又要以关助学生心理健康的理念来告诉“差生”:“你能做好、你能行、我来帮助你”。
关键词:心商非智力因素 心理健康 转换角度 心结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差生”研究是教育研究永恒的主题。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精英可以为社会创造出财富,但个别走向社会的“差生”也可能在瞬间造成数以亿计的损失。所以说, 转变一个“差生”不比培养一个科学家逊色。
生活中,很多人常用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衡量学生的好坏,把学生成绩不理想归结为学生智力差。实际上,学生成绩差要用“心商”来科学的评定。心商包括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心理健康三个范畴。人的智力的确是有差别的,但绝对聪明与绝对迟钝的人都只是极少数,大部分人的智力是相近的。非智力因素是后天的生长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心理健康主要体现在学生自身的情感控制和对问题的处理方式等方面。因此,造成成绩差的原因主要与非智力因素和心理健康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教师要帮助差生从与教师有关的非智力因素及心理健康两方面入手,来解决学生学习差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从非智力因素来看,教师以学习成绩高低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过分看重学生是否听话,是对学生的最大不公平。著名作家、上海大学教授葛红兵看来“一些老师对学生不是互相探索,而是在互相折磨。”,他表示,教师的态度很多时候决定学生一生的成长,不是一件小事。作为教师,应该维护每个学生平等的受教育和被关爱的权利;相信每个学生都很优秀;尊重他们的尊严、权利和自由;宽容各种不同的声音、性格、爱好、生活方式和学习结果。“差生”差的是学习,其他方面并不都差。有时,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足以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
首先,教师要善于转换角度看问题。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教育家陶行知在校园里散步,正好路过一间教室门口,发现有两名男生在打架。一个高个子的手里拿着个尖石子,正准备向另一个同学砸去。陶行知急忙吆喝了一声,那高个子停手了。陶行知便问:“你们为什么打架?”“他欺负女同学!”高个子回答说。“那么,今天,是谁先打人?”“我!”高个子说。“那好,你明天上午上学前到我办公室去一趟!”第二天,陶行知“迟到”了。他到办公室的时候,那个“高个子”正等着。陶行知笑笑说:“你过来,我奖你一块糖。奖你很讲信用。我问你,你为什么要打人?”“他欺负女生!”“好!我再奖励你一块糖。奖你有正义感。不过,我也有同感,对待敌人应该狠狠打击。但是……”“老师,我错了。我打的是同学,不是敌人,以后,我再也不敢了。”“那好,第三块糖奖你知错改错了。”
这个故事说明换种方式对待所谓的“差学生”,也许事情就好办多了。
其次,教师对待学生要平等、公正不偏心。
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师只有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差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才能够真实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难题。
教师要讲求公正。在出现问题时,不偏听偏信,不只听一面之词,全面了解情况,不凭个人的好恶和想当然加以处理,在处理问题时力求做到公正、公平,既不偏袒好学生,也不冤枉差学生,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再次,教师要理解并鼓励“差生”。
差生日记:“唉,差生,差生。成绩差了,就左也差,右也差,怎么都是差。做差生真是太辛苦了……”可见他们大多缺乏自信心。所谓的差生,不是一无是处的学生。作为教师,应对“差生”充满信心,相信他们一定能变“优”。尽量避免用已有的思维定势来看待“差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表扬,帮助其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对差生的教育最好能单独进行,让学生感觉到教师能够尊重自己,给自己留了面子,从而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另外,想办法让差生本人明白,“差”是暂时的,不是永远的,不要对自己自暴自弃,要相信,没有天生的“差生”,坚定信念,一切皆有可能!
第二个方面:心理健康应被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重视。据调查研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问题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表现为学生对学习材料无兴趣,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无兴趣。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应注意对学生情感因素的控制及培养,从学生的心结入手,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教学中适当降低起点,分散难点。讲解上条理清晰,形式上活泼多样,不失时机地激励“差生”产生想学的强烈愿望,让其学的有目的、有兴趣、没顾虑。这也是将教学重点从教学内容、教学大纲、考试形式上转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控制上来,为他们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体验学习的快乐。记得“给点阳光,让他灿烂。”
总之,学生学习成绩差和教师有直接关系,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他们就象需要修整的小树,虽然有好多旁枝,只要经过修整,并不防碍他们成材。让我们树立既要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又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陶冶;既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既要使学生身体健康,又要以关助学生心理健康的理念来告诉“差生”:“你能做好、你能行、我来帮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