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期的创造力是初级层次的表达式的创造力。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帮助幼儿表现创造力是培养创造力的具体实施途径之一。在幼儿园绘画活动中以元素参与引导幼儿绘画创造思维可以使教师改变评价理念并获得更多的空间:可以给幼儿更多的空间表现创造思维:可以在活动中使幼儿迁移其他领域的知识从而建立幼儿的自信心。
关键词:创造思维 幼儿园绘画 元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238-01
学前教育强调“开发潜能,发展个性”,潜能中的重点开发对象之一就是创造力。创造力根据创造成果的新颖、独特和价值大小的不同,可将其分为5个等级,即:表达式、生产式、发明式、革新式、高深理论式。幼儿期的孩子受到知识、经验、能力、條件的制约,创造力只能是初级的表达式。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绘画活动是帮助幼儿表现创造力培养创造习惯的具体实施途径之一。
在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制约幼儿创造表现有以下三方面:
(1)教师自身的美术素养和习惯性的教法的制约。
幼儿园教育的特殊性要求教师自身素养“浅而博”,会唱、会跳、会讲、会演、还要会画。绘画教学是技能和理念的集合,导致许多教师在技能上不能建立自信。在美术活动中,常以临摹为主的教学活动模式,孩子临摹教师,长期的临摹,孩子已经不习惯自己思考了,更谈不上自主创作。
(2)幼儿绘画创造力未能有效地表现和开发。
首先是幼儿的从众心理。如果有幼儿的绘画作品受到教师的表扬,他画面内容就会出现在其他的几个幼儿的作品中。孩子为获得教师认同失去了自己的创造力。其次是认知水平制约着创造思维,幼儿对事物的判断与认知水平的发展程度分不开。幼儿虽然能粗浅的分析、比较来判断事物,但带来很大的不自觉性。
(3)教育理念的改变是长期的拉锯战,从而影响到教师的评价标准。
教师的教育目标、评价体系的改变,是一系列的自我否定和从新建立的过程。教师要否定绘画教学活动的“认真”;否定曾经引以为豪的“成绩”。这都需要具体策略。
元素是组成世界万物的一种很小的单位,元素的组合,就是创造。通过元素组合不但是灵动性的引导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教师在方法上容易激发幼儿创作灵感和胆量。
1 元素参与引导幼儿绘画创造思维在于教师“教”的方法,并不在于教师自身美术技能和技巧
1.1 根据幼儿的绘画认知规律,建立元素阶梯,给教师更大的自主空间
以幼儿美术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依据建立元素阶梯:线-圆-单结构-双结构-多结构组合-简单跳线遮挡-多空间遮挡-香肠动态-自主创作。教师结合元素阶梯发挥自身兴趣点和思路构建活动内容。就如同教师在活动中用元素竖起了一棵大树,至于这棵树长出什么叶子,结出什么样的果实就在与幼儿的创作。如,双结构为元素内容,可以是小鸡、雪人、大象等,目的是能发挥幼儿对双结构的创作想象。
在活动中教师的自身的创作思维也得到了尊重,调动了教师的教学兴趣和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教师被动的依样画葫芦的状况。
1.2 教师在美术活动中给幼儿足够的创作空间,将重点放在幼儿创造习惯的引导上
陈鹤琴先生的“解放”理论倡导在活动中的空间享有。儿童需要自己的空间,来展现自身的创造表达。教师要在每次活动中充分引导幼儿展现不同的想法,幼儿表现创造的思维就会形成习惯。如:在大班幼儿学习动态绘画中,给予幼儿的元素就是“一条香肠”,旨在幼儿了解四肢变化动态,“一条香肠”上下的弯曲、摆动,就是四肢的动作组合,同时鼓励幼在情节、事件、形象属性、构图等空间自主创作,久而久之幼儿便会形成创作习惯。
2 元素参与引导幼儿绘画创造思维可以转变教师对幼儿美术评价侧重点,探索幼儿积极参与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引导幼儿绘画创造思维的活动中,教师要做好活动的观察者和帮助者,所以对幼儿的评价将以往的幼儿作品的欣赏评析改变为在活动的各个环节的创造思维引导上。如,在大班《麋鹿的杂货店》活动中,目的是要求幼儿能发挥想象,画出生活中熟悉的物品挂在鹿角上。活动开始幼儿的参与画面内容设计就伴随教师的评价引导。幼儿提出:麋鹿的杂货店到底都有哪些“杂货”?还有什么样的杂货店?在幼儿完成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对幼儿有不同构图和不同内容的丰富上加以评价赞扬,更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3 元素参与引导幼儿绘画创造思维培养可以在活动中使幼儿迁移其他领域的知识从而建立幼儿学习自信心
3.1 积累知识是产生创造力的基础之一
幼儿的绘画创作是以观察并将大脑中的表象展现在画纸上。如,中班双结构为元素内容的《小刺猬》,以豪猪和刺猬图片让孩子们知道有刺动物有很多,在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告诉孩子,刺猬吃的太咸,就会咳嗽等有趣的动物知识,不但可以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同时孩子的相关知识在长期的活动中得到积累。
3.2 从绘画出发建立幼儿自信心
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创造性,并不是某些个别幼儿特殊的才能。只有在绘画中幼儿体会到成功的时候才会激发欣赏与表现的热情并引起想象,同时,引起幼儿本身以及同伴的创造表现欲望,自信心会由此慢慢建立。如,在中班《食蚁兽》绘画活动中,一幼儿的作品夸张变形,线条大胆,构图拙趣。可是孩子却不认同,对自己的绘画作品失去了信心,执教教师在欣赏材料中找出一张毕加索的绘画图片《哭泣的贵妇》,人物夸张变形。教师问孩子:这张画好看吗?孩子回答:不好看?教师回答:这是一张世界名画。孩子的双眼瞪得老大。教师问:你画的好看还是这张画好看?孩子回答:我画的好看。教师笑了:你的画,世界上只有这一张,只有你能画出这样的图画,我看真的比名画好看。孩子眼里闪着快乐的光。
有一个故事:一个老猎人有教两个徒弟,他让两个徒弟自己生活,他给了心爱的徒弟许多的猎得的兔子,给另一个徒弟一支旧猎枪。过了几个月他上山看徒弟,心爱的徒弟已经饿死了,另一个徒弟却十分的健壮。
元素参与引导幼儿绘画创造力的目的本身就是要交给孩子“一支猎枪”,而不是“兔子”。当孩子拥有并会用这支“猎枪”,就会自己动手获得更多的“兔子”,这对教师又何尝不是一支“猎枪”。
参考文献
[1] 林琳,朱家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J].幼儿教育,2000(2):11-12.
[2] 钱文,封莉容.中外幼儿教育的比较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98.
关键词:创造思维 幼儿园绘画 元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238-01
学前教育强调“开发潜能,发展个性”,潜能中的重点开发对象之一就是创造力。创造力根据创造成果的新颖、独特和价值大小的不同,可将其分为5个等级,即:表达式、生产式、发明式、革新式、高深理论式。幼儿期的孩子受到知识、经验、能力、條件的制约,创造力只能是初级的表达式。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绘画活动是帮助幼儿表现创造力培养创造习惯的具体实施途径之一。
在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制约幼儿创造表现有以下三方面:
(1)教师自身的美术素养和习惯性的教法的制约。
幼儿园教育的特殊性要求教师自身素养“浅而博”,会唱、会跳、会讲、会演、还要会画。绘画教学是技能和理念的集合,导致许多教师在技能上不能建立自信。在美术活动中,常以临摹为主的教学活动模式,孩子临摹教师,长期的临摹,孩子已经不习惯自己思考了,更谈不上自主创作。
(2)幼儿绘画创造力未能有效地表现和开发。
首先是幼儿的从众心理。如果有幼儿的绘画作品受到教师的表扬,他画面内容就会出现在其他的几个幼儿的作品中。孩子为获得教师认同失去了自己的创造力。其次是认知水平制约着创造思维,幼儿对事物的判断与认知水平的发展程度分不开。幼儿虽然能粗浅的分析、比较来判断事物,但带来很大的不自觉性。
(3)教育理念的改变是长期的拉锯战,从而影响到教师的评价标准。
教师的教育目标、评价体系的改变,是一系列的自我否定和从新建立的过程。教师要否定绘画教学活动的“认真”;否定曾经引以为豪的“成绩”。这都需要具体策略。
元素是组成世界万物的一种很小的单位,元素的组合,就是创造。通过元素组合不但是灵动性的引导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教师在方法上容易激发幼儿创作灵感和胆量。
1 元素参与引导幼儿绘画创造思维在于教师“教”的方法,并不在于教师自身美术技能和技巧
1.1 根据幼儿的绘画认知规律,建立元素阶梯,给教师更大的自主空间
以幼儿美术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依据建立元素阶梯:线-圆-单结构-双结构-多结构组合-简单跳线遮挡-多空间遮挡-香肠动态-自主创作。教师结合元素阶梯发挥自身兴趣点和思路构建活动内容。就如同教师在活动中用元素竖起了一棵大树,至于这棵树长出什么叶子,结出什么样的果实就在与幼儿的创作。如,双结构为元素内容,可以是小鸡、雪人、大象等,目的是能发挥幼儿对双结构的创作想象。
在活动中教师的自身的创作思维也得到了尊重,调动了教师的教学兴趣和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教师被动的依样画葫芦的状况。
1.2 教师在美术活动中给幼儿足够的创作空间,将重点放在幼儿创造习惯的引导上
陈鹤琴先生的“解放”理论倡导在活动中的空间享有。儿童需要自己的空间,来展现自身的创造表达。教师要在每次活动中充分引导幼儿展现不同的想法,幼儿表现创造的思维就会形成习惯。如:在大班幼儿学习动态绘画中,给予幼儿的元素就是“一条香肠”,旨在幼儿了解四肢变化动态,“一条香肠”上下的弯曲、摆动,就是四肢的动作组合,同时鼓励幼在情节、事件、形象属性、构图等空间自主创作,久而久之幼儿便会形成创作习惯。
2 元素参与引导幼儿绘画创造思维可以转变教师对幼儿美术评价侧重点,探索幼儿积极参与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引导幼儿绘画创造思维的活动中,教师要做好活动的观察者和帮助者,所以对幼儿的评价将以往的幼儿作品的欣赏评析改变为在活动的各个环节的创造思维引导上。如,在大班《麋鹿的杂货店》活动中,目的是要求幼儿能发挥想象,画出生活中熟悉的物品挂在鹿角上。活动开始幼儿的参与画面内容设计就伴随教师的评价引导。幼儿提出:麋鹿的杂货店到底都有哪些“杂货”?还有什么样的杂货店?在幼儿完成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对幼儿有不同构图和不同内容的丰富上加以评价赞扬,更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3 元素参与引导幼儿绘画创造思维培养可以在活动中使幼儿迁移其他领域的知识从而建立幼儿学习自信心
3.1 积累知识是产生创造力的基础之一
幼儿的绘画创作是以观察并将大脑中的表象展现在画纸上。如,中班双结构为元素内容的《小刺猬》,以豪猪和刺猬图片让孩子们知道有刺动物有很多,在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告诉孩子,刺猬吃的太咸,就会咳嗽等有趣的动物知识,不但可以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同时孩子的相关知识在长期的活动中得到积累。
3.2 从绘画出发建立幼儿自信心
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创造性,并不是某些个别幼儿特殊的才能。只有在绘画中幼儿体会到成功的时候才会激发欣赏与表现的热情并引起想象,同时,引起幼儿本身以及同伴的创造表现欲望,自信心会由此慢慢建立。如,在中班《食蚁兽》绘画活动中,一幼儿的作品夸张变形,线条大胆,构图拙趣。可是孩子却不认同,对自己的绘画作品失去了信心,执教教师在欣赏材料中找出一张毕加索的绘画图片《哭泣的贵妇》,人物夸张变形。教师问孩子:这张画好看吗?孩子回答:不好看?教师回答:这是一张世界名画。孩子的双眼瞪得老大。教师问:你画的好看还是这张画好看?孩子回答:我画的好看。教师笑了:你的画,世界上只有这一张,只有你能画出这样的图画,我看真的比名画好看。孩子眼里闪着快乐的光。
有一个故事:一个老猎人有教两个徒弟,他让两个徒弟自己生活,他给了心爱的徒弟许多的猎得的兔子,给另一个徒弟一支旧猎枪。过了几个月他上山看徒弟,心爱的徒弟已经饿死了,另一个徒弟却十分的健壮。
元素参与引导幼儿绘画创造力的目的本身就是要交给孩子“一支猎枪”,而不是“兔子”。当孩子拥有并会用这支“猎枪”,就会自己动手获得更多的“兔子”,这对教师又何尝不是一支“猎枪”。
参考文献
[1] 林琳,朱家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J].幼儿教育,2000(2):11-12.
[2] 钱文,封莉容.中外幼儿教育的比较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