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七月仲夏,疾风骤雨。山谷里的一切都被裹在升腾的雾气里,一列绵延数里的部队蜿蜒而行。曹操望着泥泞中缓慢行进的军队,被雨水冲刷着的脸上没有表情,但内心是崩溃的——曹操征乌桓,被猪队友带到了坑里。
先是,行军路上夏季暴涨的海水冲垮了河北沿海往北去辽东的路。于是田畴献计,绕道徐无山和卢龙塞。没想到这一条路也被山洪所阻。于是他们只好开山填谷,自己挖出一条路来。但坑爹的事情并没有结束。九月回军的路上因为天气干旱,曹操的军队行军两百里没有水源,没有粮食,恶劣的环境把得胜的军队逼到了绝路。
曹操从来都是一个不信命的人,环境越恶劣,他应对的态度越强硬。
比起那些家里往上数好几辈都是朝廷重臣的体面人家,曹操的出身其实有点糟糕——曹操的祖父是掌实权的宦官,富而不贵,很是受人白眼。于是曹操二十出头就知道绞尽脑汁找有名望的人给他说好话。他也知道,不喜欢他的人特别多,一家吃了闭门羹,就换一家。他专门去拜访当时的名流南阳宗世林,想让他说两句好话,屡屡登门屡屡被拒之门外。好不容易等到一个举办大宴会的机会混进去,专门等着宗世林起身,手都伸出去了,宗世林视而不见。后来,终于等到欣赏他的乔玄,曹操便把乔玄对他的吹捧到处宣传:“乔玄说,天下将乱,只有命世之才才能安天下,这不就是阁下您吗?”乔玄也很够义气,不仅自己吹捧他,还专门托关系请自己的好友——月旦评的掌门许劭吹捧他。这才有了曹操得意地拿着许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的评价见人就说的后话。
曹操二十歲举孝廉,得到一个出来做官的机会。他做了洛阳北部尉(某公安分局局长),在门口左右各摆了十来根五色大棒,犯法的,该抓抓,该打打,不管家里多有背景,不避豪强。灵帝宠爱的小黄门的一个叔父犯宵禁,被曹操直接抓起来杀掉。
三十岁的时候,做济南相。治下有十多个县,官场到处都是阿谀奉承、贪污受贿、卖官鬻爵的,一片乌烟瘴气。曹操刚上任,就把十个县的长吏奏免了八个。当地豪强恨他,扬言要杀他家人,他也不管:大不了老子干完这票辞职回家。
三十五岁的时候,董卓打进了首都洛阳,想让曹操做骁骑校尉,曹操不肯,就跑。他一路跑,董卓一路追。曹操逃出重围,没过几年,就与天下诸侯一道起兵讨伐董卓。
直到建安十二年的这个九月。他五十三岁了,依然是想好了就去做、遇到险阻就硬扛的性子。这一次,他依然胜利了。但胜利来得不完美,甚至有些惨烈,他在品尝成就的时候,也要咽下更多苦涩:曹操在这一次行军中平定了乌桓,消灭了袁尚袁熙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冬水枯竭,土地冻结,因为艰苦的行军,他最喜欢的谋士郭嘉病死途中,因为饥饿,只能以杀死数千匹战马来做兵士的粮食。
但在这时,他写了诗。是我们从小便知道的五章《步出夏门行》。那会儿,他正在经历一场寒冬、一场饥饿、一场战争。有人饥寒交迫便哭,可还有人,一边取暖靠抖,一边敲着空碗唱着歌。他写了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他写了让人绝望的饥寒——“水竭不流,冰坚可蹈”(《土不同》);更重要的是,他写了自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他把自己比喻成一匹老马、一个烈士,为了他的志向奔波远途。曹操的志向很简单,他在《让县自明本志令》里说了,“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更长远一些,是在《对酒》一诗里写的,“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斑白不负载。”标准的儒家式的盛世图景。而他,与那些不能得用,满心委屈,因而理直气壮光动嘴不动手的诗人不同,他想做的,都做到了。
二
与他同时代的诗人里,曹操写了最多、最细腻的时代的痛苦。《薤露行》《苦寒行》,天气冷,没有吃的,饿殍遍地,没有活人。以至于《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说他爱抱怨,羁縻于哀思,似《诗经》里不上台面的“郑声”;钟嵘在《诗品》里把他评了一个下等,罪在“古直”。
“古直”,用曹操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他是他所处的时代最坦率的诗人,他也不拘泥——不拘泥于成礼,也不为过去的自己所限制。他曾下令说,我们不要搞东汉那套以风评来判断人的标准。丧乱以来,风教凋敝。风评议论的标准,已经不适用于判断人才了。任何人,以前做过的事情,既往不咎。
他的坦率与强硬,像一道利剑,劈开汉末混混沌沌的一潭死水。但他依然要面对古来所有英雄都要面对的问题:年龄渐长。他强烈的自信与执行力,演化成一种强烈的防御性——他变得多疑、狠辣,任何挑战他权威的行为都被冷酷镇压。汉献帝在许昌,宿卫兵士全都是曹操的人,议郎赵彦为献帝解说他的处境,立刻被曹操杀了。他诛杀了政敌袁谭,甚至不许别人去哭:敢有哭之者,杀全家。他还养间谍,潜伏在自己的儿子臣下家里刺探秘密,不能容忍任何人在背后议论他。
似乎预想到他的某些行为会在后世遭来非议,他也是替自己辩解的。但他为自己辩解,并不祈求普遍的谅解。建安十三年湿冷的冬天,在那场震惊寰宇的赤壁之战前,曹操怀着他统一天下的最大愿望,横槊赋诗。
三
以曹操性格中的“强硬”,但凡他下决心专心做点什么,都能有成就。他钻研兵法,便有了最早的《孙子注》。他好读书,也督促孩子们读书,以至于很多年后他的儿子曹丕还记得他在军旅途中,也手不释卷。他铸造宝剑,却以哪个儿子爱读书作为赠送的标准。他接纳天下最杰出的文人,哪怕人家刚写了檄文把他骂得狗血淋头,蔡邕比他大二十多岁,两人点个头的交情。可等他得势了,还想着要把蔡邕的女儿蔡文姬从匈奴那儿用黄金玉璧换回来,算是他对蔡邕的交代。
陈琳曾经替袁绍写讨伐曹操的檄文,骂他是“赘阉遗丑,本无懿德,猱狡锋协,好乱乐祸”,总之,猥琐得不得了。但正相反,名门后代耿耿于怀、斤斤计较的,在曹操这里不值一提。他不计较这些。多响亮的家世名声也不妨碍他在心里品评一番,有时候更暗地里鄙夷一下。三十四岁的时候,朝廷置“西园八校尉”,曹操跟袁绍都在其中。袁绍出身汝南大族,家里四代出了五个位居三公的人,把曹操一比,只留下局促。但曹操丝毫不气短。等当年羞辱过他的宗世林落到了他的手上,曹操却笑问:“先生现在可愿意跟我交往了?”建安初年,曹操迎了汉献帝去许都,袁绍命令曹操把皇帝迁到鄄城去,曹操拒绝。袁绍大怒,恨恨骂道,曹操早该死了,没有我救他,他还有今天!但建安九年,曹操打败袁绍的儿子们,占据了邺城,专门跑到袁绍墓前祭祀,又赐给袁绍妻儿老小财物。
他铸造铜雀台,原是为了军事,后来人却觉得是为了收藏美女,似乎一定需要一个不寻常的场所与许多美人,才算是合格的“英雄图腾”。崇拜他的后人江淹顺着这思路写了曹操去世之后,美女的怀恋——“清夜何湛湛,孤烛映兰幕。抚影怆无从,惟怀忧不薄”。
整个魏晋南北朝文化人追求的“风流”,是风度与骨气,是文能倚马赋诗,武能定国安邦,出门不受气,在家爱干吗干吗。这些,曹操都做到了。
(摘自《在深渊里仰望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