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且给予人们无穷的精神享受。美术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形式,注重美术教育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和审美创造力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重视在美术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
【关键词】小学 ; 美术 ; 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034-01
不管是在文学艺术中,还是在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美都是客观存在的,且给人以无穷无尽的享受。然而当生活在、围绕在美的身边时,人们却总是对美视而不见。究其原因就是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也就是说人们缺乏审美能力,应当注重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作为一门艺术学科,美术对于促进学生美术修养、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也应当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和审美心理,对其进行审美教育,以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帮其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那么,怎样才能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落实审美教育呢?下面结合实际对此加以探究。
一、利用兴趣之美,落实审美教育
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美术的兴趣。实践提示,学生的兴趣越浓,求知欲望越强烈,渗透审美素质教育就越能见效。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较强,对具体实物较感兴趣,为此,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如录像、幻灯片、范画、故事、游戏、音乐等,以使课堂充满情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美术欣赏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小学生思维活跃,面对同一幅作品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时就需要教师积极鼓励,并对不同的答案做出认真的表扬和支持,鼓励学生表达出独特的对美的感悟,这样学生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才愿意接受老师的审美教育。
二、欣赏自然之美,落实审美教育
大自然中的美是最自然、最神奇、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比如冬天披上白雪衣裳的树木,秋天落下的金黄色叶子,夏天时蓝蓝的海洋……自然界在以其独有的形式向我们展现着绚丽多彩的景象和事物,这些景象和事物也成为人们获取表象的丰富源泉。为了更好地落实审美教育,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欣赏大自然、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哪怕是时间不充裕,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和父母一同去郊游、去感知大自然给其带来的美好。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将美术课堂拓展到室外,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去看一看,让学生感受大自然带来的色彩斑斓,同时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善于观察、发现和感知存在身边的“美”,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通过自己的探索对大自然中存在的美加以总结,使学生认识到到原来美就在我们身边,原来生活中的美和艺术中的美都来自生活,以激发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情趣,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审美培养。
三、发挥想象之美,落实审美教育
在学生实现对大自然的自我欣赏和自我感知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发挥想象力进行再创造,以为艺术审美提供心理支持基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运用形象思维来对事物加以分析、研究、概况,引导学生综合考虑各个事物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引导学生借助想象,进行再创造,变抽象为具体,突出原有事物的感性部分和本质部分的特征,创造出一个更加生动、清晰、具体的形象,使学生可以在无限的想象中对事物的综合含义加以领悟,以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以提高。
四、分享美,落实审美教育
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展示美术作品的机会,让生生之间互相欣赏、评议各自的美术作品,共同分享快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运用积极情感因素,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要在展示学生美术作品的时候,鼓励美术作品的小作者来说一说创作美术作品的想法和感受,谈谈自己认为自己美术作品美的地方,让大家共同分享对美的感受,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感受求真之美,落实审美教育
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要指导学生欣赏和感受求真之美。因为任何艺术作品都来自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虽然艺术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高度总结和概况,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形式的再现。但是如果脱离了生活,缺乏真实之感,则这样的艺术作品是空洞的、乏味的。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中,也应当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学习状态入手,使学生感受求真之美,使审美教育更具有可行性。例如,在指导学生欣赏和感受一棵树之美时,教师不但要从整体上指导学生观察这棵树外表的颜色,还需要进一步指导学生对树干、树皮的机理加以观察,使学生可以了解树叶纹理的排列,了解叶子中纹理密度的变化规律。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一个真实的大树之美,才能从发现美上升到分析和理解美,才能评价和表现美,这样才能一步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突显个性之美,落实审美教育
即使欣賞的是同一个艺术作品,因心境、精力、学识水平、情感个性的不同,每个学生也会有不同的审美感受,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也会存在差异性。要想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落实审美教育,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展现审美个性,突显个性之美,不能只注重给予学生一个统一的审美材料、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同一个的评价标准,而是应当对学生的审美感受加以充分的发挥,要鼓励学生用独特的方法来对艺术作品呈现出的美加以感受,使学生的情感可以和审美对象产生共鸣,使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水平。
总之,审美教育是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当在掌握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意识、良好的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观念,逐步提高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一.浅析小学美术教育中审美素养的培养[J].山西青年,2013(07)245.3.
[2]石白.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审美教育[J].新课程学习(下),2014(03)158.
[3]张瀚尹.审美如何渗透到小学美术教育中[J].好家长,2015(02)212.
【关键词】小学 ; 美术 ; 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034-01
不管是在文学艺术中,还是在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美都是客观存在的,且给人以无穷无尽的享受。然而当生活在、围绕在美的身边时,人们却总是对美视而不见。究其原因就是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也就是说人们缺乏审美能力,应当注重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作为一门艺术学科,美术对于促进学生美术修养、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也应当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和审美心理,对其进行审美教育,以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帮其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那么,怎样才能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落实审美教育呢?下面结合实际对此加以探究。
一、利用兴趣之美,落实审美教育
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美术的兴趣。实践提示,学生的兴趣越浓,求知欲望越强烈,渗透审美素质教育就越能见效。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较强,对具体实物较感兴趣,为此,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如录像、幻灯片、范画、故事、游戏、音乐等,以使课堂充满情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美术欣赏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小学生思维活跃,面对同一幅作品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时就需要教师积极鼓励,并对不同的答案做出认真的表扬和支持,鼓励学生表达出独特的对美的感悟,这样学生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才愿意接受老师的审美教育。
二、欣赏自然之美,落实审美教育
大自然中的美是最自然、最神奇、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比如冬天披上白雪衣裳的树木,秋天落下的金黄色叶子,夏天时蓝蓝的海洋……自然界在以其独有的形式向我们展现着绚丽多彩的景象和事物,这些景象和事物也成为人们获取表象的丰富源泉。为了更好地落实审美教育,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欣赏大自然、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哪怕是时间不充裕,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和父母一同去郊游、去感知大自然给其带来的美好。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将美术课堂拓展到室外,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去看一看,让学生感受大自然带来的色彩斑斓,同时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善于观察、发现和感知存在身边的“美”,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通过自己的探索对大自然中存在的美加以总结,使学生认识到到原来美就在我们身边,原来生活中的美和艺术中的美都来自生活,以激发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情趣,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审美培养。
三、发挥想象之美,落实审美教育
在学生实现对大自然的自我欣赏和自我感知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发挥想象力进行再创造,以为艺术审美提供心理支持基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运用形象思维来对事物加以分析、研究、概况,引导学生综合考虑各个事物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引导学生借助想象,进行再创造,变抽象为具体,突出原有事物的感性部分和本质部分的特征,创造出一个更加生动、清晰、具体的形象,使学生可以在无限的想象中对事物的综合含义加以领悟,以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以提高。
四、分享美,落实审美教育
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展示美术作品的机会,让生生之间互相欣赏、评议各自的美术作品,共同分享快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运用积极情感因素,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要在展示学生美术作品的时候,鼓励美术作品的小作者来说一说创作美术作品的想法和感受,谈谈自己认为自己美术作品美的地方,让大家共同分享对美的感受,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感受求真之美,落实审美教育
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要指导学生欣赏和感受求真之美。因为任何艺术作品都来自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虽然艺术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高度总结和概况,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形式的再现。但是如果脱离了生活,缺乏真实之感,则这样的艺术作品是空洞的、乏味的。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中,也应当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学习状态入手,使学生感受求真之美,使审美教育更具有可行性。例如,在指导学生欣赏和感受一棵树之美时,教师不但要从整体上指导学生观察这棵树外表的颜色,还需要进一步指导学生对树干、树皮的机理加以观察,使学生可以了解树叶纹理的排列,了解叶子中纹理密度的变化规律。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一个真实的大树之美,才能从发现美上升到分析和理解美,才能评价和表现美,这样才能一步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突显个性之美,落实审美教育
即使欣賞的是同一个艺术作品,因心境、精力、学识水平、情感个性的不同,每个学生也会有不同的审美感受,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也会存在差异性。要想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落实审美教育,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展现审美个性,突显个性之美,不能只注重给予学生一个统一的审美材料、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同一个的评价标准,而是应当对学生的审美感受加以充分的发挥,要鼓励学生用独特的方法来对艺术作品呈现出的美加以感受,使学生的情感可以和审美对象产生共鸣,使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水平。
总之,审美教育是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当在掌握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意识、良好的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观念,逐步提高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一.浅析小学美术教育中审美素养的培养[J].山西青年,2013(07)245.3.
[2]石白.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审美教育[J].新课程学习(下),2014(03)158.
[3]张瀚尹.审美如何渗透到小学美术教育中[J].好家长,2015(0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