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单纯内固定与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单纯内固定与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脊柱骨折患者,均分36例观察组和36例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内固定,观察组采用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obb角、伤椎前高压缩比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72.22%(P<0.05)。结论: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治疗效果显著,可显著提高Cobb角,降低伤椎前高压缩比,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复健康,值得推广。
  关键词:单纯内固定;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脊柱骨折;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81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2-077-02
  临床上大部分的脊柱骨折患者均由间接外力导致,高空坠落、车祸是为常见的影响因素,常伴有脏器、颅脑损伤与四肢骨折等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劳动能力,如若治疗不及时或是不恰当,患者极易遗留慢性腰痛,延长住院时间,提高并发症发生率,不利于预后效果[1]。为了改善治疗效果,本文将分析单纯内固定与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可行性,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72例脊柱骨折患者,分两组,各36例。观察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35~70岁,平均(48.94±4.65)岁。对照组男23例,女13例;年龄36~70岁,平均(48.26±4.47)岁。对比两组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观察组采用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前,协助患者选择舒适的俯卧体位,以伤椎正中心为切口作纵直切,充分暴露上下位椎关节突、椎板与伤椎,椎弓根定实际进针点选为上关节突外侧缘与横突中心水平交点部位,采用C型臂X线机植入患者的伤椎椎体处进行探测,且撑开椎体的高度并及时进行恢复,详细分析患者的复位情况、神经功能等,再考虑是否进行椎板切除减压治疗、突入椎管骨块并进行复位;基于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主治医师判断是进行單侧植骨或是双侧植骨,若患者的骨缺损部位往一侧偏,则需对该侧进行植骨;若缺损部位在中间,则进行双侧植骨。患者双锥椎弓根秃顶点偏外侧,需与中线呈约12°夹角,避免安装连接棒后遮盖穿刺孔;采用侧位透视对针尖情况进行观察,若在伤椎前中1/3部位,注入液态的人工骨和外排椎体骨积血;在患者一侧的伤椎椎体内给予可注射性硫酸钙粉末,其他的有另外一侧进行穿刺注入伤椎椎体内,最后给予骨蜡完全密封钉道口[2]
  对照组进行单纯的内固定治疗,方法如同观察组。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Cobb角、伤椎前高压缩比。
  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有药物服用情况、劳动能力、疼痛、功能等,20分满分:(1)优:16分以上;(2)良:10~15分;(3)无效:9分以下。
  1.4统计学指标
  用SPSS 21.0分析数据,(±s)与(%)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由t与χ2检验。P<0.05,有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Cobb角、伤椎前高压缩比
  治疗前,两组Cobb角、伤椎前高压缩比无明显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Cobb角、伤椎前高压缩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72.22%(P<0.05)。见表2。
  3.讨论
  受交通事故、高空施工作业等因素的影响,脊柱骨折的发病率与日俱增,发病原因分为间接外力和直接外力,大部分患者均是因间接外力造成脊柱骨折;另外,老年人因年龄大,骨质疏松,极易造成脊柱骨折。现阶段,临床治疗手段以手术治疗或是保守治疗为常见方法,保守治疗要求患者长时间卧床,并发症发生率高。单纯内固定术虽可准确明晰进针位置,但随着复位的高度增加,患者椎体易出现空腔,无法填充骨折处,为此,采用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3]。本文研究发现,治疗前,两组Cobb角、伤椎前高压缩比无明显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Cobb角、伤椎前高压缩比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优良率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72.22%(P<0.05),和朱良等人[4]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表明,采用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可显著提高Cobb角,降低伤椎前高压缩比,有效避免了患者凸畸形与椎体高度远期丢失情况,减少了病变周围组织的损伤,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治疗效果更佳,增加了椎体强度和平稳性,硫酸钙粉末降低了患者对周围组织的灼伤,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谭于建,刘云华,王如彪.单纯内固定与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 (05):96-98.
  [2]张磊,刘建锋.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19):89-91.
  [3]王新浩.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与单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可行性比较[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05):569-571.
  [4]朱良,齐艳东,王振斌,等.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与单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对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 (23):18-19.
其他文献
摘要:当今高等教育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滞后而造成问题,同时教育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由不规范行为引起的负面现象,为了在不同程度上制约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进一步树立依法教学的观念,成为一个懂法律,懂法律,保护法律,运用法律的大学教师。  关键词:高等教育;法规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2-041-02  高等教育的发展
期刊
摘要: 目的 比较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软通道穿刺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0月于我科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69例,分为软通道穿刺引流组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组,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 、手术失血量 、术后并发症、总治疗费用及其3个月GOS预后评分。结果 软通道穿刺引流组手术时间平均 (21±6)min, 开颅组平均为(136±47)min(P<0.05)
期刊
摘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应对新冠肺炎中的作用,我们阅读经典和他人经验,发挥中医 “扶正祛邪”及“防疫驱瘟”的优势,采用人参败毒散防治早期新冠肺炎疑似患者,收到满意疗效。  关键词 :人参败毒散;新冠肺炎疑似患者;扶正透邪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2-054-02  一、概述  河南省光山县距离武汉市仅仅200公里,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若是想有效提升办学质量以及对人才的培养质量,必须要从教师、教材以及教法这三点作为切入点。通过加强校内师资力量、提升教师职业素养以及专业技能,更新教材内容与展现形式等多方面来进行护理专业教学,同时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等。本文就将从“三教”改革背景下如何对高职院校内科护理学科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为主题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字: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护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R-01 【文献标
期刊
摘要:目的 对比应用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抽取抽4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早期宫颈癌患者作为实验组,抽取40例行传统开腹手术的早期宫颈癌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3年内的复发率;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9.52%、3年内复发率2.38%低于对照组23.81%、9.52%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来我院接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治疗的5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口腔正畸治疗,进而比较治疗前后的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距离、前牙覆颌深度、牙周出血指数以及牙槽骨高度。结果:对55例患者给予口腔正畸治疗后,患者治疗后的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距离、前牙覆颌深度、牙周出血指数均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对牙周
期刊
摘要:目的:实验分析对早期肠瘘患者行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检测的可行性以及预后效果评估。方法:112例研究对象均为本医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进行胃肠手术的患者,对此112例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以及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水平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患者是否为早期肠瘘患者。根据检验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即早期肠瘘组和非肠瘘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PCT)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使用恩替卡韦以及软肝化纤汤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5月间入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中的70例进行分组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组依据为数字表法,各35例。对照组使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观察组增加使用软肝化纤汤进行治疗,对所得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对比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
期刊
摘要: 目的 对比单侧穿刺置管与双侧穿刺置管建立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效率与并发症,为ECMO血管通路的建立提供经验。方法 选择2013年5月至2018年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建立静动脉模式-ECMO的患者。根据置管方式,分为单侧穿刺置管组与双侧穿刺置管组。单侧穿刺组,在同侧下肢先后置入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对应指标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诊治中的改变情况。方法 挑选发病后7小时静脉内溶栓的急性脑梗死病人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溶栓前后2小时、溶栓后24小时的凝血指标改变情况。结果 在溶栓后2小时,纤维蛋白较之前减小(P<0.01),溶栓后24小时后增加,但依旧小于溶栓前的值;在溶栓2小时候,纤维蛋白溶解产物值较溶栓前增加,溶栓24小时后减小;在溶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