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由一定数量、年龄、文化程度不同的学生组成的教学班,是我国教育的主要形式。虽然有很多有利,但是也有其局限性,不太利于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使他们感到教师的公平、公正,从而使学生奋发向上,对生活充满兴致,对未来充满希望。因此,如何使教学班中的优等生、中等生、差生和谐整合,共同获得自己所需的知识已成为广大教师的新课题。
教师既担负着教学工作,又担负着教育工作,事无巨细,琐碎繁杂,每天的喜怒哀乐,酸甜苦乐,无时不在涌成潮汐,弹奏着一首永不停息的交响曲。每个班级都会有几个不和谐的音符---差生,这些差生如同大树下的小草,往往得不到阳光的普照。如何能让那些大树下的小草感受到阳光的温暖,这就需要老师对他们投入更多关注,为他们铺设好进步的“桥梁”。
在一个班集体中,优等生和差生并存,这是无可避免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要区别看待。但在现实教学中,优等生学习成绩优异,往往得到老师的偏爱;差生学习成绩差,纪律表现不佳,是老师心中的一块毒瘤,痛而恨之。所有这些,严重阻碍着班级教学的和谐发展,也是当前家长们千方百计挤进“尖子班”、“重点班”的主要原因。现在国家教委已严禁开设“尖子班”、“重点班”,因此,教师必须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使优等生和差生得到平等的教育,使他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共建和谐班级。差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他们接受知识、动手、动脑等方面都与一般同学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教师除上课之外,平时要给他们加班加点,课下用功,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成绩就会得到提高。差生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他们觉得自己学习成绩差,老师、同学都歧视他们,难以在人面前抬起头来,自暴自弃。著名教育家霍苏姆林斯说过:“儿童最敏感的角落就是自尊心”。因此,老师更应多关心他们,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因材施教,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觉得自己在老师心目中并不低于优等生,使他们尽快加入到中等生乃至优等生的行列。老师在教学中要平等对待差生,诚心与他们交朋友,使他们真正体会到老师真正是在帮助自己学知识、求进步。正所谓“诚心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教师坚持不懈,用诚心去打动他们,差生也能进步。教师要帮助差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勤能补拙”,只要他们肯勤奋学习,笨鸟先飞同样可以早入林。有位作家说:“差生是差教师和差家长联手缔造的”,说不定有些天才就在这“差生”中埋没了。王子楠是上海某中学一个“标准的差生”,经常被老师“重点关照”,无奈之下赴美读书,8年后,王子楠成了全美动画比赛个人组冠军,并被老师表扬“是个天才”。可见,“差生”也能成才。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尤其是奖惩方面,对“优生”和“差生”应使用一个标准。通常“优生”易受到偏爱,而“差生”常使老师产生偏见。所以教师“执法”一定要公证,要一碗水端平,如处理偏颇,则会助长“优生”的坏习惯,压抑“差生”的上进心。对他们的错误和缺点一视同仁,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
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更有心去了解、剖析、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在教育学生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才会把教师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教师的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受其术”的效果。不要老是摆着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来威慑学生,以维护自己“神圣”的地位,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富于同情心,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就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学生就会亲近班主任,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
优等生是相对的,是相对本班或本校学生比较而言的。优等生不一定全面突出,也可能有某些方面不如其他同学。因此,教师既要认识到优等生的长处,也应该了解他们的短处。如我教过这样一位优等生,她考试成绩总是全班第一,可她学习不肯与同学交流,自我封闭,生怕别人超过她,心胸放不开。经过一学期的开导、教育,现在她终于肯参加小组讨论了,而且成绩比以前更好了,使她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获得更大进步。优等生是发展变化着的。随着学习环境、教学内容的改变,这就可能使他们发生变化。优等生心理承受力差,且高傲妒忌。优等生表现过高估计自己的长处。由于成绩优秀,表现好,往往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宠爱,同学的羡慕,这使他们形成只爱受表扬,不愿意接受批评,产生蛮横无理、虚荣、爱出风头等不良品质。发现别人比自己优秀时,有时搞知识保密,甚至打击别人。此外,有些优秀生由于学习和生活太一帆风顺,依赖性强,缺乏适应挫折的能力,一旦遇到困难挫折,容易难以承受而气馁颓废,存在着高分低能的弱点。因此,我们要实事求是地对待优等生的优缺点,对优点要充分肯定,发扬他们的长处,创造条件让他们充分发挥,引导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奋斗。另外,要善于发现他们的消极因素,设法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做到“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严于律己,宽于责人。使他们成为班中的榜样,带领全班同学积极向上,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拉近差生与优等生的距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给学生以“肯定”的榜样,教师以身作则。如要学生改变打骂人的恶习, 养成对人有礼貌的习惯,我们就须努力做到对人和蔼可亲,不用简单粗暴的行为对待他们,以好学生为楷模,暗示后进生什么是好品质,好行为。
第二,细察和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强化其“肯定”行为,并渐次扩大、不要有否定行为。
第三,用鼓励语言与学生对话。 我们不应为批评后进生才找他们谈话或谈话总是对面,主客分明。可以在劳动中、玩乐中、漫步中用肯定的言语平等地、自然地与学生谈心, “我觉得你在……了不起”“你正在改正欺负小同学的行为,这很好”“你学习……学科真努力等”。把一些批评,劝说的意思化为肯定的评定语言。“润物细无声”似的启发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第四,引导学生正确归因。他们的品德行为或学习成绩哪怕是有点滴进步,我们都要充分肯定并使其意识到“进步”是主观认识的改变或发奋努力的结果, 而非偶然发生或外部条件的变化造成的。
第五,激励差生的自尊感和自信心,由于差生在学习方面不及优生,品德方面又自惭形秽,所以他们缺乏自信心,极易于自我贬低。许多教师却意识不到这一点, 因而总是倾向于对差生表示出很低的期望,这就挫伤了后进生极脆弱的自尊感。 我们应当象苏霍姆林斯基那样“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这就更需要我们教师善于发现差生的禀性、兴趣、爱好和特长, 为他们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让他们感到自己暂时的落后并不是“一种不幸”, 不是“低人一等”,而是自己从教师帮助,激励下所取得的进步中看到希望,充满信心,从自己细微的进步中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第六,选准转化时机,教师以理解的态度,以宽容的姿态,以期待的心情对待他们,师生便会产生情感交流,缩短心理距离,尽快消除学生的疑虑和戒备心理, 使师生在友好的气氛中开展对话,即使最调皮的学生,也不会完全拒绝接受教师的指导。差生思变之机差生在生活、学习上遇到重要矛盾,思想上有很大压力,焦虑不安,他们迫切需要寻找解脱的办法,渴望别人特别是教师的理解,关心和帮助, 教师抓住这个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会使他们感到是雪中送炭。如果教师错过这一转化后进生的良机,是很遗憾的。综上所述,差生是相对的,只要我们在思想上不弃“阿留”,在方法上因人因事相机诱导,以真诚深挚的爱唤起差生的自尊,自强, 就会获得转化差生的最佳效果。
对差生要有耐心和爱心,差生的转化并非一朝一夕能实现的,因而做差生工作要注意用耐心和爱心去感化他们,不能翻旧账,用刺激性语言刺伤他们的自尊心,避免学生认为自己没出息,无可救药而自暴自弃。注意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即使是差生,身上也有长处。因而,时常注意观察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给差生创造闪光的机会,这样会增强他们进步的信心。
在一个班集体中,优等生是怒放的花朵,中等生是含苞欲放的花蕾,差生是绿叶,而教师就是要使花蕾早日开放,绿叶充满生机,使他们根深、叶茂、花红。广大教师应充分认识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教育好每一位学生,使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生在教学中和谐整合,互相转化,共同提高,开创教育的新局面。
教师既担负着教学工作,又担负着教育工作,事无巨细,琐碎繁杂,每天的喜怒哀乐,酸甜苦乐,无时不在涌成潮汐,弹奏着一首永不停息的交响曲。每个班级都会有几个不和谐的音符---差生,这些差生如同大树下的小草,往往得不到阳光的普照。如何能让那些大树下的小草感受到阳光的温暖,这就需要老师对他们投入更多关注,为他们铺设好进步的“桥梁”。
在一个班集体中,优等生和差生并存,这是无可避免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要区别看待。但在现实教学中,优等生学习成绩优异,往往得到老师的偏爱;差生学习成绩差,纪律表现不佳,是老师心中的一块毒瘤,痛而恨之。所有这些,严重阻碍着班级教学的和谐发展,也是当前家长们千方百计挤进“尖子班”、“重点班”的主要原因。现在国家教委已严禁开设“尖子班”、“重点班”,因此,教师必须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使优等生和差生得到平等的教育,使他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共建和谐班级。差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他们接受知识、动手、动脑等方面都与一般同学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教师除上课之外,平时要给他们加班加点,课下用功,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成绩就会得到提高。差生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他们觉得自己学习成绩差,老师、同学都歧视他们,难以在人面前抬起头来,自暴自弃。著名教育家霍苏姆林斯说过:“儿童最敏感的角落就是自尊心”。因此,老师更应多关心他们,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因材施教,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觉得自己在老师心目中并不低于优等生,使他们尽快加入到中等生乃至优等生的行列。老师在教学中要平等对待差生,诚心与他们交朋友,使他们真正体会到老师真正是在帮助自己学知识、求进步。正所谓“诚心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教师坚持不懈,用诚心去打动他们,差生也能进步。教师要帮助差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勤能补拙”,只要他们肯勤奋学习,笨鸟先飞同样可以早入林。有位作家说:“差生是差教师和差家长联手缔造的”,说不定有些天才就在这“差生”中埋没了。王子楠是上海某中学一个“标准的差生”,经常被老师“重点关照”,无奈之下赴美读书,8年后,王子楠成了全美动画比赛个人组冠军,并被老师表扬“是个天才”。可见,“差生”也能成才。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尤其是奖惩方面,对“优生”和“差生”应使用一个标准。通常“优生”易受到偏爱,而“差生”常使老师产生偏见。所以教师“执法”一定要公证,要一碗水端平,如处理偏颇,则会助长“优生”的坏习惯,压抑“差生”的上进心。对他们的错误和缺点一视同仁,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
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更有心去了解、剖析、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在教育学生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才会把教师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教师的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受其术”的效果。不要老是摆着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来威慑学生,以维护自己“神圣”的地位,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富于同情心,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就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学生就会亲近班主任,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
优等生是相对的,是相对本班或本校学生比较而言的。优等生不一定全面突出,也可能有某些方面不如其他同学。因此,教师既要认识到优等生的长处,也应该了解他们的短处。如我教过这样一位优等生,她考试成绩总是全班第一,可她学习不肯与同学交流,自我封闭,生怕别人超过她,心胸放不开。经过一学期的开导、教育,现在她终于肯参加小组讨论了,而且成绩比以前更好了,使她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获得更大进步。优等生是发展变化着的。随着学习环境、教学内容的改变,这就可能使他们发生变化。优等生心理承受力差,且高傲妒忌。优等生表现过高估计自己的长处。由于成绩优秀,表现好,往往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宠爱,同学的羡慕,这使他们形成只爱受表扬,不愿意接受批评,产生蛮横无理、虚荣、爱出风头等不良品质。发现别人比自己优秀时,有时搞知识保密,甚至打击别人。此外,有些优秀生由于学习和生活太一帆风顺,依赖性强,缺乏适应挫折的能力,一旦遇到困难挫折,容易难以承受而气馁颓废,存在着高分低能的弱点。因此,我们要实事求是地对待优等生的优缺点,对优点要充分肯定,发扬他们的长处,创造条件让他们充分发挥,引导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奋斗。另外,要善于发现他们的消极因素,设法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做到“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严于律己,宽于责人。使他们成为班中的榜样,带领全班同学积极向上,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拉近差生与优等生的距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给学生以“肯定”的榜样,教师以身作则。如要学生改变打骂人的恶习, 养成对人有礼貌的习惯,我们就须努力做到对人和蔼可亲,不用简单粗暴的行为对待他们,以好学生为楷模,暗示后进生什么是好品质,好行为。
第二,细察和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强化其“肯定”行为,并渐次扩大、不要有否定行为。
第三,用鼓励语言与学生对话。 我们不应为批评后进生才找他们谈话或谈话总是对面,主客分明。可以在劳动中、玩乐中、漫步中用肯定的言语平等地、自然地与学生谈心, “我觉得你在……了不起”“你正在改正欺负小同学的行为,这很好”“你学习……学科真努力等”。把一些批评,劝说的意思化为肯定的评定语言。“润物细无声”似的启发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第四,引导学生正确归因。他们的品德行为或学习成绩哪怕是有点滴进步,我们都要充分肯定并使其意识到“进步”是主观认识的改变或发奋努力的结果, 而非偶然发生或外部条件的变化造成的。
第五,激励差生的自尊感和自信心,由于差生在学习方面不及优生,品德方面又自惭形秽,所以他们缺乏自信心,极易于自我贬低。许多教师却意识不到这一点, 因而总是倾向于对差生表示出很低的期望,这就挫伤了后进生极脆弱的自尊感。 我们应当象苏霍姆林斯基那样“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这就更需要我们教师善于发现差生的禀性、兴趣、爱好和特长, 为他们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让他们感到自己暂时的落后并不是“一种不幸”, 不是“低人一等”,而是自己从教师帮助,激励下所取得的进步中看到希望,充满信心,从自己细微的进步中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第六,选准转化时机,教师以理解的态度,以宽容的姿态,以期待的心情对待他们,师生便会产生情感交流,缩短心理距离,尽快消除学生的疑虑和戒备心理, 使师生在友好的气氛中开展对话,即使最调皮的学生,也不会完全拒绝接受教师的指导。差生思变之机差生在生活、学习上遇到重要矛盾,思想上有很大压力,焦虑不安,他们迫切需要寻找解脱的办法,渴望别人特别是教师的理解,关心和帮助, 教师抓住这个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会使他们感到是雪中送炭。如果教师错过这一转化后进生的良机,是很遗憾的。综上所述,差生是相对的,只要我们在思想上不弃“阿留”,在方法上因人因事相机诱导,以真诚深挚的爱唤起差生的自尊,自强, 就会获得转化差生的最佳效果。
对差生要有耐心和爱心,差生的转化并非一朝一夕能实现的,因而做差生工作要注意用耐心和爱心去感化他们,不能翻旧账,用刺激性语言刺伤他们的自尊心,避免学生认为自己没出息,无可救药而自暴自弃。注意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即使是差生,身上也有长处。因而,时常注意观察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给差生创造闪光的机会,这样会增强他们进步的信心。
在一个班集体中,优等生是怒放的花朵,中等生是含苞欲放的花蕾,差生是绿叶,而教师就是要使花蕾早日开放,绿叶充满生机,使他们根深、叶茂、花红。广大教师应充分认识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教育好每一位学生,使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生在教学中和谐整合,互相转化,共同提高,开创教育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