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问题式教育能够在教育教学中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能够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本文从问题式教育的几点提问技巧出发,研究问题式教育在中小学科学中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问题式教育;中小学科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4-0-01
新课改后,对学生的教学要求不再仅仅注重知识的累积,而是将目光聚焦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方面。问题式教学方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最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课堂,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教学氛围。
一、进行问题式教育的提问技巧
1、选择合理的题型。教师应该考虑到,问题有很多种类型,每一类型的问题都有着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比如,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解题积极性,从心底给学生以跃跃一试的触动,活跃了课堂氛围,触发了学生的一些非智力因素,让学生更加愿意参与课堂教学,更加愿意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而设计一些发散性题目,能够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设计一些设问类型的题目,是为了帮助学生回顾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有效复习,等等。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明确提问的类型,明确提问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进而选择合理的题型。
2、遵循循序渐进的提问过程。好的提问过程一定是由简到难,由浅入深,遵循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学习知识通常都是由简到难,由浅入深,同样的,提问过程如果也遵循学生学习知识的规律,那则必将会是一种适合学生学习、能够帮助学生进行高效学习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掌握知识有一定的过程,如果教师一开始就提出非常难的问题,别说解题了,学生理解起来都有困难。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知识的难易程度提出难易程度相符的问题,以便于学生能够进行很好地消化。此为一方面,在提问中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还体现在解题过程中。有些题目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这样的题目解决起来也比较棘手,教师可以先将题目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拆分,然后就以题目的解决过程设置由简到难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回答问题,一步步深入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3、明确提问的对象。进行问题式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明确提问的对象。教师选择问题式教学方法是为了提高全班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情况等都因人而异,每一位学生都有自身的学习特点。因此,进行问题式教育时必须要面向全班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差异化教学。教师设置问题时,就应该事先明确提问的目的,是想让某位学生回答,还是想让全班学生回答?如果是全班学生回答的问题,则将问题的难度控制在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上;如果只是让某位学生回答,那么可以根据这位学生的学习水平设置难度恰当的问题,以便于提问能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所帮助。
4、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在科学教学中施行问题式教学方式,要注意提问者不仅是教师,教师进行提问的最终结果应该是教会学生提问,如果学生已经能够就某一知识点或者某一问题进行合理的提问,那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和这一问题也必然有了一定的掌握程度。因此,在问题式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问,还要不断培养学生“问”的能力,提高学生发掘问题、探索问题的学习能力,不断扩展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二、如何在中小学科学中运用问题式教育
1、倡导师生双向交流。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数都是由教师通过口头讲述或者黑板板书的形式进行的,但问题式教学则是师生面对面进行的“口头交流”教学,倡导的是双向的交流,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掌握,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将学生的主观教学体验放在了教学活动的首位。在进行问题式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学习水平均衡的学习小组,针对一些较难的问题,可以让小组进行讨论交流之后再予以回答,降低问题的难度,提高小组的凝聚力与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掌握适当的提问时机,在学生思维卡壳的时候进行恰当的提问启发;或者在学生思路跑偏的时候进行及时的提问引导。加深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与互动。
2、以题目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大气的压强》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就题目进行提问,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课前教师可以这么问,“大气压强有什么感觉?能够摸得到吗?”学生就会思考,大气压强肯定是有,但是怎么证明它存在呢?教师在预留给学生一段时间的思考之后再问学生,“在生活中哪些现象能够证明大气压强确实是存在的?”这样更加贴近生活的设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3、进行合理的教学过渡。科学教学每节课时都会有一个教学的重难点,而突破教学难点拿下教学重点是教师的首要教学任务,其中如何顺利地过渡到教学重难点则是教学中的一个主要环节。运用问题式教学方式可以实现教学重难点知识的顺利过渡,比如在学生《生物是怎样呼吸的》这一课时,可以采取情境导入问题的方式,进行呼吸道知识的讲解之前,教师可以设置一个问题情境:“如果你是空气,细菌和灰尘是你的随从,现在你的随从要跟着你到人类的呼吸道走一遭,那么你们的旅程会经过哪些人体部位,会受到怎样的阻碍呢?”中小学生还不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这样的问题式情境教学化难为易,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激发了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比如在学习《大气的压强》这一课时时,在学习计算大气的大小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大气压在生活中各处都存在,各个方向上也都有它的影子,那么它的压力究竟有多大?会不会感觉到很重?”这样的问题式导入激发了中小学生的探索欲望,对重难点知识起到了合理过渡的作用。
三、结语
进行问题式教育时要注意选择合理的题型,明确提问的对象,并遵循循序渐进的提问过程,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问题,最终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在中小学科学中运用问题式教育倡导师生双向交流,以题目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进行合理的教学过渡。
参考文献
[1]李全睿.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现状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09)
[2]王明光.情景教学在中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5)
[3]刘嫦杰,李远蓉.浅谈传统玩具在中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教育,2010(01)
【关键词】 问题式教育;中小学科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4-0-01
新课改后,对学生的教学要求不再仅仅注重知识的累积,而是将目光聚焦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方面。问题式教学方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最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课堂,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教学氛围。
一、进行问题式教育的提问技巧
1、选择合理的题型。教师应该考虑到,问题有很多种类型,每一类型的问题都有着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比如,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解题积极性,从心底给学生以跃跃一试的触动,活跃了课堂氛围,触发了学生的一些非智力因素,让学生更加愿意参与课堂教学,更加愿意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而设计一些发散性题目,能够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设计一些设问类型的题目,是为了帮助学生回顾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有效复习,等等。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明确提问的类型,明确提问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进而选择合理的题型。
2、遵循循序渐进的提问过程。好的提问过程一定是由简到难,由浅入深,遵循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学习知识通常都是由简到难,由浅入深,同样的,提问过程如果也遵循学生学习知识的规律,那则必将会是一种适合学生学习、能够帮助学生进行高效学习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掌握知识有一定的过程,如果教师一开始就提出非常难的问题,别说解题了,学生理解起来都有困难。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知识的难易程度提出难易程度相符的问题,以便于学生能够进行很好地消化。此为一方面,在提问中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还体现在解题过程中。有些题目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这样的题目解决起来也比较棘手,教师可以先将题目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拆分,然后就以题目的解决过程设置由简到难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回答问题,一步步深入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3、明确提问的对象。进行问题式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明确提问的对象。教师选择问题式教学方法是为了提高全班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情况等都因人而异,每一位学生都有自身的学习特点。因此,进行问题式教育时必须要面向全班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差异化教学。教师设置问题时,就应该事先明确提问的目的,是想让某位学生回答,还是想让全班学生回答?如果是全班学生回答的问题,则将问题的难度控制在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上;如果只是让某位学生回答,那么可以根据这位学生的学习水平设置难度恰当的问题,以便于提问能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所帮助。
4、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在科学教学中施行问题式教学方式,要注意提问者不仅是教师,教师进行提问的最终结果应该是教会学生提问,如果学生已经能够就某一知识点或者某一问题进行合理的提问,那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和这一问题也必然有了一定的掌握程度。因此,在问题式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问,还要不断培养学生“问”的能力,提高学生发掘问题、探索问题的学习能力,不断扩展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二、如何在中小学科学中运用问题式教育
1、倡导师生双向交流。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数都是由教师通过口头讲述或者黑板板书的形式进行的,但问题式教学则是师生面对面进行的“口头交流”教学,倡导的是双向的交流,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掌握,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将学生的主观教学体验放在了教学活动的首位。在进行问题式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学习水平均衡的学习小组,针对一些较难的问题,可以让小组进行讨论交流之后再予以回答,降低问题的难度,提高小组的凝聚力与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掌握适当的提问时机,在学生思维卡壳的时候进行恰当的提问启发;或者在学生思路跑偏的时候进行及时的提问引导。加深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与互动。
2、以题目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大气的压强》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就题目进行提问,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课前教师可以这么问,“大气压强有什么感觉?能够摸得到吗?”学生就会思考,大气压强肯定是有,但是怎么证明它存在呢?教师在预留给学生一段时间的思考之后再问学生,“在生活中哪些现象能够证明大气压强确实是存在的?”这样更加贴近生活的设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3、进行合理的教学过渡。科学教学每节课时都会有一个教学的重难点,而突破教学难点拿下教学重点是教师的首要教学任务,其中如何顺利地过渡到教学重难点则是教学中的一个主要环节。运用问题式教学方式可以实现教学重难点知识的顺利过渡,比如在学生《生物是怎样呼吸的》这一课时,可以采取情境导入问题的方式,进行呼吸道知识的讲解之前,教师可以设置一个问题情境:“如果你是空气,细菌和灰尘是你的随从,现在你的随从要跟着你到人类的呼吸道走一遭,那么你们的旅程会经过哪些人体部位,会受到怎样的阻碍呢?”中小学生还不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这样的问题式情境教学化难为易,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激发了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比如在学习《大气的压强》这一课时时,在学习计算大气的大小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大气压在生活中各处都存在,各个方向上也都有它的影子,那么它的压力究竟有多大?会不会感觉到很重?”这样的问题式导入激发了中小学生的探索欲望,对重难点知识起到了合理过渡的作用。
三、结语
进行问题式教育时要注意选择合理的题型,明确提问的对象,并遵循循序渐进的提问过程,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问题,最终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在中小学科学中运用问题式教育倡导师生双向交流,以题目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进行合理的教学过渡。
参考文献
[1]李全睿.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现状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09)
[2]王明光.情景教学在中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5)
[3]刘嫦杰,李远蓉.浅谈传统玩具在中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教育,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