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传统家具从席地而坐到床榻时期,再到椅凳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从战国时代到宋元时期,家具的时代特征变化较大。到了明清时期,中国的家具更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期。至今,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依然为国内外的收藏者热捧。特别是明式家具,因其造型和装饰风格上的简洁质朴、含蓄典雅的风格和科学合理的榫卯工艺,被公认为是中国传统家具中的精华。
而形成于清代中期的清式家具则一改明式家具的朴素、典雅,代之以端庄、绚丽、豪华的新风格。清式家具的产地主要集中在北京、苏州、广州三地,逐步形成了“京式”“苏式”“广式”三种不同的地域风格。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清式家具在传统家具的基础上,吸收西洋家具的设计理念,有着中西合璧的风格。这其中,以广东地区生产的广式家具最具代表性。
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等各方面的有利因素,清代广东的商业、手工业都很繁荣。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广东家具率先突破了我国千百年来传统家具的原有格式,大胆吸取西方造型因素,与中国传统家具的风格相融合,形成了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广式家具。
独特背景下应运而生
广州的家具制造在明代已经有所发展,但在明代至清代早期,都是以苏式家具为主打,苏州一带制作的传统家具深受宫廷及社会欢迎。当时广州的家具制作主要以仿制苏式家具的样式和风格为主,尚未形成自己独特的地域风格。广式家具的真正形成,是从清代乾隆时期开始的。当时由于宫廷审美风尚的改变,带动了家具行业的变化,含蓄、典雅的明式家具逐渐被装饰繁杂、用料粗大厚重的清式家具所取代。广式家具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
清代广式家具的产生,与广东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清代中后期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密不可分。
广州地处沿海,历来是中国与外界交往的重要门户,有“千年外贸港市”的美誉。早在汉代,广州就已经和海外一些国家有了贸易往来。到了唐代,广州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港口,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到南太平洋和印度洋区域诸国。为了加强对外贸易管理,当时的政府在这里设置了中国最早的外贸机构和海关“市舶使”以总管对外贸易。五代到宋元时期,广州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城市和通商口岸。大批优质木材源源不断从南洋运到中国。同时,广东、广西又是中国贵重木材的主要产地,品种也比较多。明代谷应泰撰《博物要览》记载:“花梨产交(交趾)广(即广东、广西)溪涧,一名花榈树,叶如梨而无实,木色红紫而肌理细腻,可做器具、桌、椅、文房诸器。”
16世纪葡萄牙开辟中国贸易以来,不少欧洲传教士、商人与使团成员来到中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中国。他们把中国的文化艺术介绍到西方,在西方的社会生活中引发了一股“中国风”的潮流,使东方情调的装饰艺术风格在17-18世纪风靡欧洲。
与之相应,在西方来华人士向欧洲引进中国文化艺术的同时,也把西方的文化、艺术风格带到了中国,影响到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单从艺术设计领域来说,18世纪后期,清代的广东家具开始吸收西洋文化的元素,将之与中国传统家具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地域风格。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逐渐走向闭关锁国状态。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开始,清政府下令关闭宁波港,限令外商仅能在广州一口贸易,把原来的多口通商转为独口通商。这意味着广州成为了中国面向世界的唯一窗口。因为这种独特的地利,广州获得了与西方物质和文化交流的先机,西方先进的产品以及艺术、建筑学、美术等方面的新成就,由传教士们先后带人中国。广州作为西方来华人士最先接触的地方,率先吸收了这些西方的文化艺术,并加以改进与融合,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广式风格。广式家具就是这种中西融合的表现形式之一。
作为中国唯一开放的对外贸易口岸,全国进出口货物汇集广州,在广州旧城西城外的十三行商馆区建起了一幢幢给外国商人存货和居住的夷馆。广州城内西洋建筑风格的商馆、洋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中西贸易兴盛,西方国家的商品源源不断输入中国市场,尤其是罕见的钟表、珐琅器、天文仪器等,引发了国人的极大兴趣,上至皇亲国戚,下至黎民百姓,对西洋器物无不倾慕之至,这也间接促使了广式家具的西化。
另外一方面,“中国风”的影响在西方依然持续,欧洲社会对于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品仍有强烈的偏好。于是,一批专门制作加工西方家具的“洋作坊”诞生了。他们主要承接来料加工的任务,根据外国客户的要求,按照他们绘制的图纸进行加工制作。这就在广式家具中产生了一批“洋装家具”。从一幅描绘1825年广州西式家具作坊生产场景的画中,可以看到西式的独挺圆桌、扶手椅、沙发等。这些家具的造型与中国传统家具有所不同,但是又从细节部分体现出传统家具的风格特点,这种中西交融的广式家具在当时的对外贸易中很受西方欢迎。
中西合璧 自成风格
对广式家具影响最大的应该是17-18世纪欧洲流行的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风格。这两种艺术风格使广式家具制作一改含蓄典雅的风格,注重造型上的变化和细节部分的装饰,追求尽可能完美的视觉效果。
巴洛克的艺术风格追求整体造型的厚重、装饰的繁缛,以和谐的曲线将家具几个主要装饰区联系成流动感的整体;而洛可可风格则强调曲线美和细部的装饰,家具造型优美,做工精巧,高雅华贵。
这两种风格在清代晚期很快被广式家具广泛运用,轻快动感的曲线取代了传统家具平静而肃穆的垂直线和水平线。广式家具中,有很多形制的家具体现了这两种风格的影响,甚至把这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融合在了一起。比如有着如宫殿府邸般的遮檐、廊柱、围栏构饰的橱柜,拱形的连脚枨,S形和X形的桌椅腿脚,攀缠着西番莲的座椅靠背等,总之在所有能施以刀工的部位都充满了装饰。形制上的西洋风
中国传统家具的结构大多以直线为主,方方正正,给人以端正沉稳之感。由于受到西方家具风格的影响,清代广式家具从品种到结构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品种。有的是在整体造型上模仿西方,产生了很多曲线动感的造型;有的则在腿足等细小部位采用西方的结构,还有的则从尺寸上加以改进。
而形成于清代中期的清式家具则一改明式家具的朴素、典雅,代之以端庄、绚丽、豪华的新风格。清式家具的产地主要集中在北京、苏州、广州三地,逐步形成了“京式”“苏式”“广式”三种不同的地域风格。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清式家具在传统家具的基础上,吸收西洋家具的设计理念,有着中西合璧的风格。这其中,以广东地区生产的广式家具最具代表性。
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等各方面的有利因素,清代广东的商业、手工业都很繁荣。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广东家具率先突破了我国千百年来传统家具的原有格式,大胆吸取西方造型因素,与中国传统家具的风格相融合,形成了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广式家具。
独特背景下应运而生
广州的家具制造在明代已经有所发展,但在明代至清代早期,都是以苏式家具为主打,苏州一带制作的传统家具深受宫廷及社会欢迎。当时广州的家具制作主要以仿制苏式家具的样式和风格为主,尚未形成自己独特的地域风格。广式家具的真正形成,是从清代乾隆时期开始的。当时由于宫廷审美风尚的改变,带动了家具行业的变化,含蓄、典雅的明式家具逐渐被装饰繁杂、用料粗大厚重的清式家具所取代。广式家具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
清代广式家具的产生,与广东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清代中后期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密不可分。
广州地处沿海,历来是中国与外界交往的重要门户,有“千年外贸港市”的美誉。早在汉代,广州就已经和海外一些国家有了贸易往来。到了唐代,广州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港口,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到南太平洋和印度洋区域诸国。为了加强对外贸易管理,当时的政府在这里设置了中国最早的外贸机构和海关“市舶使”以总管对外贸易。五代到宋元时期,广州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城市和通商口岸。大批优质木材源源不断从南洋运到中国。同时,广东、广西又是中国贵重木材的主要产地,品种也比较多。明代谷应泰撰《博物要览》记载:“花梨产交(交趾)广(即广东、广西)溪涧,一名花榈树,叶如梨而无实,木色红紫而肌理细腻,可做器具、桌、椅、文房诸器。”
16世纪葡萄牙开辟中国贸易以来,不少欧洲传教士、商人与使团成员来到中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中国。他们把中国的文化艺术介绍到西方,在西方的社会生活中引发了一股“中国风”的潮流,使东方情调的装饰艺术风格在17-18世纪风靡欧洲。
与之相应,在西方来华人士向欧洲引进中国文化艺术的同时,也把西方的文化、艺术风格带到了中国,影响到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单从艺术设计领域来说,18世纪后期,清代的广东家具开始吸收西洋文化的元素,将之与中国传统家具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地域风格。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逐渐走向闭关锁国状态。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开始,清政府下令关闭宁波港,限令外商仅能在广州一口贸易,把原来的多口通商转为独口通商。这意味着广州成为了中国面向世界的唯一窗口。因为这种独特的地利,广州获得了与西方物质和文化交流的先机,西方先进的产品以及艺术、建筑学、美术等方面的新成就,由传教士们先后带人中国。广州作为西方来华人士最先接触的地方,率先吸收了这些西方的文化艺术,并加以改进与融合,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广式风格。广式家具就是这种中西融合的表现形式之一。
作为中国唯一开放的对外贸易口岸,全国进出口货物汇集广州,在广州旧城西城外的十三行商馆区建起了一幢幢给外国商人存货和居住的夷馆。广州城内西洋建筑风格的商馆、洋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中西贸易兴盛,西方国家的商品源源不断输入中国市场,尤其是罕见的钟表、珐琅器、天文仪器等,引发了国人的极大兴趣,上至皇亲国戚,下至黎民百姓,对西洋器物无不倾慕之至,这也间接促使了广式家具的西化。
另外一方面,“中国风”的影响在西方依然持续,欧洲社会对于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品仍有强烈的偏好。于是,一批专门制作加工西方家具的“洋作坊”诞生了。他们主要承接来料加工的任务,根据外国客户的要求,按照他们绘制的图纸进行加工制作。这就在广式家具中产生了一批“洋装家具”。从一幅描绘1825年广州西式家具作坊生产场景的画中,可以看到西式的独挺圆桌、扶手椅、沙发等。这些家具的造型与中国传统家具有所不同,但是又从细节部分体现出传统家具的风格特点,这种中西交融的广式家具在当时的对外贸易中很受西方欢迎。
中西合璧 自成风格
对广式家具影响最大的应该是17-18世纪欧洲流行的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风格。这两种艺术风格使广式家具制作一改含蓄典雅的风格,注重造型上的变化和细节部分的装饰,追求尽可能完美的视觉效果。
巴洛克的艺术风格追求整体造型的厚重、装饰的繁缛,以和谐的曲线将家具几个主要装饰区联系成流动感的整体;而洛可可风格则强调曲线美和细部的装饰,家具造型优美,做工精巧,高雅华贵。
这两种风格在清代晚期很快被广式家具广泛运用,轻快动感的曲线取代了传统家具平静而肃穆的垂直线和水平线。广式家具中,有很多形制的家具体现了这两种风格的影响,甚至把这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融合在了一起。比如有着如宫殿府邸般的遮檐、廊柱、围栏构饰的橱柜,拱形的连脚枨,S形和X形的桌椅腿脚,攀缠着西番莲的座椅靠背等,总之在所有能施以刀工的部位都充满了装饰。形制上的西洋风
中国传统家具的结构大多以直线为主,方方正正,给人以端正沉稳之感。由于受到西方家具风格的影响,清代广式家具从品种到结构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品种。有的是在整体造型上模仿西方,产生了很多曲线动感的造型;有的则在腿足等细小部位采用西方的结构,还有的则从尺寸上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