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广式家具中的西洋风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传统家具从席地而坐到床榻时期,再到椅凳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从战国时代到宋元时期,家具的时代特征变化较大。到了明清时期,中国的家具更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期。至今,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依然为国内外的收藏者热捧。特别是明式家具,因其造型和装饰风格上的简洁质朴、含蓄典雅的风格和科学合理的榫卯工艺,被公认为是中国传统家具中的精华。
  而形成于清代中期的清式家具则一改明式家具的朴素、典雅,代之以端庄、绚丽、豪华的新风格。清式家具的产地主要集中在北京、苏州、广州三地,逐步形成了“京式”“苏式”“广式”三种不同的地域风格。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清式家具在传统家具的基础上,吸收西洋家具的设计理念,有着中西合璧的风格。这其中,以广东地区生产的广式家具最具代表性。
  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等各方面的有利因素,清代广东的商业、手工业都很繁荣。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广东家具率先突破了我国千百年来传统家具的原有格式,大胆吸取西方造型因素,与中国传统家具的风格相融合,形成了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广式家具。
  独特背景下应运而生
  广州的家具制造在明代已经有所发展,但在明代至清代早期,都是以苏式家具为主打,苏州一带制作的传统家具深受宫廷及社会欢迎。当时广州的家具制作主要以仿制苏式家具的样式和风格为主,尚未形成自己独特的地域风格。广式家具的真正形成,是从清代乾隆时期开始的。当时由于宫廷审美风尚的改变,带动了家具行业的变化,含蓄、典雅的明式家具逐渐被装饰繁杂、用料粗大厚重的清式家具所取代。广式家具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
  清代广式家具的产生,与广东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清代中后期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密不可分。
  广州地处沿海,历来是中国与外界交往的重要门户,有“千年外贸港市”的美誉。早在汉代,广州就已经和海外一些国家有了贸易往来。到了唐代,广州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港口,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到南太平洋和印度洋区域诸国。为了加强对外贸易管理,当时的政府在这里设置了中国最早的外贸机构和海关“市舶使”以总管对外贸易。五代到宋元时期,广州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城市和通商口岸。大批优质木材源源不断从南洋运到中国。同时,广东、广西又是中国贵重木材的主要产地,品种也比较多。明代谷应泰撰《博物要览》记载:“花梨产交(交趾)广(即广东、广西)溪涧,一名花榈树,叶如梨而无实,木色红紫而肌理细腻,可做器具、桌、椅、文房诸器。”
  16世纪葡萄牙开辟中国贸易以来,不少欧洲传教士、商人与使团成员来到中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中国。他们把中国的文化艺术介绍到西方,在西方的社会生活中引发了一股“中国风”的潮流,使东方情调的装饰艺术风格在17-18世纪风靡欧洲。
  与之相应,在西方来华人士向欧洲引进中国文化艺术的同时,也把西方的文化、艺术风格带到了中国,影响到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单从艺术设计领域来说,18世纪后期,清代的广东家具开始吸收西洋文化的元素,将之与中国传统家具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地域风格。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逐渐走向闭关锁国状态。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开始,清政府下令关闭宁波港,限令外商仅能在广州一口贸易,把原来的多口通商转为独口通商。这意味着广州成为了中国面向世界的唯一窗口。因为这种独特的地利,广州获得了与西方物质和文化交流的先机,西方先进的产品以及艺术、建筑学、美术等方面的新成就,由传教士们先后带人中国。广州作为西方来华人士最先接触的地方,率先吸收了这些西方的文化艺术,并加以改进与融合,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广式风格。广式家具就是这种中西融合的表现形式之一。
  作为中国唯一开放的对外贸易口岸,全国进出口货物汇集广州,在广州旧城西城外的十三行商馆区建起了一幢幢给外国商人存货和居住的夷馆。广州城内西洋建筑风格的商馆、洋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中西贸易兴盛,西方国家的商品源源不断输入中国市场,尤其是罕见的钟表、珐琅器、天文仪器等,引发了国人的极大兴趣,上至皇亲国戚,下至黎民百姓,对西洋器物无不倾慕之至,这也间接促使了广式家具的西化。
  另外一方面,“中国风”的影响在西方依然持续,欧洲社会对于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品仍有强烈的偏好。于是,一批专门制作加工西方家具的“洋作坊”诞生了。他们主要承接来料加工的任务,根据外国客户的要求,按照他们绘制的图纸进行加工制作。这就在广式家具中产生了一批“洋装家具”。从一幅描绘1825年广州西式家具作坊生产场景的画中,可以看到西式的独挺圆桌、扶手椅、沙发等。这些家具的造型与中国传统家具有所不同,但是又从细节部分体现出传统家具的风格特点,这种中西交融的广式家具在当时的对外贸易中很受西方欢迎。
  中西合璧 自成风格
  对广式家具影响最大的应该是17-18世纪欧洲流行的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风格。这两种艺术风格使广式家具制作一改含蓄典雅的风格,注重造型上的变化和细节部分的装饰,追求尽可能完美的视觉效果。
  巴洛克的艺术风格追求整体造型的厚重、装饰的繁缛,以和谐的曲线将家具几个主要装饰区联系成流动感的整体;而洛可可风格则强调曲线美和细部的装饰,家具造型优美,做工精巧,高雅华贵。
  这两种风格在清代晚期很快被广式家具广泛运用,轻快动感的曲线取代了传统家具平静而肃穆的垂直线和水平线。广式家具中,有很多形制的家具体现了这两种风格的影响,甚至把这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融合在了一起。比如有着如宫殿府邸般的遮檐、廊柱、围栏构饰的橱柜,拱形的连脚枨,S形和X形的桌椅腿脚,攀缠着西番莲的座椅靠背等,总之在所有能施以刀工的部位都充满了装饰。形制上的西洋风
  中国传统家具的结构大多以直线为主,方方正正,给人以端正沉稳之感。由于受到西方家具风格的影响,清代广式家具从品种到结构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品种。有的是在整体造型上模仿西方,产生了很多曲线动感的造型;有的则在腿足等细小部位采用西方的结构,还有的则从尺寸上加以改进。
其他文献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方法有许多种,最简单的一种是排除法,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历史上不曾有过这个人物,历史的进程和走向会有何改变,由此判断此人的历史价值。  如果没有王世襄,历史会有何不同?王世襄先生作为一个大藏家和文物学家,涉猎颇广,但最重要的还是他对明式家具的研究与推广。如果没有王世襄从50年代至70年代的搜集、收藏,就没有那79件珍贵的明式家具实物能够在上海博物馆向公众展示;也没有上世纪80年代的两
期刊
自从王世襄先生住院以后,我就未能前去探望,老人家过世时因为得到消息已晚,也错过了王先生的葬礼,至今心中留有遗憾。今年是王世襄先生百年诞辰,与王老生前交往的点滴记忆,一一浮上心头。借此文抒发心中追忆之情,作为对王先生的一种纪念。  王老对中国家具产业的贡献,可谓无人能及。王老建立的中国古典家具的研究体系,自此开创了中国人自己的家具研究。此前所有家具研究出版物,皆为外国人所著,而且基本上只是一种图录的
期刊
王老世襄先生以九十五岁高龄悄然谢世,至今已匆匆五年。他老人家的百岁冥寿小辈后人多有祭奠,慎终追远,光前裕后。三十年前冷僻的明式家具如今已充盈大江南北,各类媒体津津乐道的紫檀黄花梨,当年在王老眼中的孤独一去不返。王老若九泉有知,他会说什么呢?  认识王老时我大概二十八九岁的时候,是张德祥先生带我去的。王老一口一个祥子地叫他,让我脑海里老是闪现骆驼祥子。那时老合的《骆驼祥子》正火,正焕发着第二次青春。
期刊
编者按:5月29日,芷兰雅集艺术月谈第51讲邀请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子林主讲紫禁城的建筑之道。王子林,1965年出生,1989年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同年入故宫博物院工作。多年从事宫廷原状文物的整理和研究,在原状宫殿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方面多有创新性的见解。著有《紫禁城原状与原创》《皇城风水:北京  王不得不为王之地》《皇家风水:帝王文化的成功演绎》等。  紫禁城能保存至今非常幸运,为中国的文化
期刊
去年5月18日安徽博物院“皖风徽韵——安徽历史文化陈列”获得了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精品奖”。“江淮撷珍”作为“皖风徽韵——安徽历史文化陈列”的组成部分,是安徽博物院精心组织的院藏特色展,展览分为金银器、玉石器、漆器、铁画、竹木牙角器五个部分。展品囊括了本院及巢湖、蚌埠、怀远、东至等地市博物馆、文管所收藏的50余件文物珍品。  安徽博物院藏古代工艺品种类繁多,金银器、玉石器、漆器、铁画、
期刊
海南岛古称崖州,世人即把产于海南的沉香成为崖香。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广引北京蔡京少子蔡涤《铁围山丛谈》佳句,盛赞海南香:“占城不若真腊,真腊不若海南黎峒。黎峒又以万安黎母山东峒者,冠绝天下,谓之海南沉,一片万钱。”清代张嵩,在《崖州志·香类》中评价曰:“近日洋棋楠多出,香气甚烈,价未甚昂。外属人往往为所误。不知洋香气虽烈逾几倍,冬则气渐消。崖香气味纯和,历百年而不变。以其得道之正云。”  国产沉香主
期刊
明晚期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对青花瓷的需求较大,外销瓷器也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虽然这一时期御窑厂的生产几近停滞,但民窑青花瓷的烧造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尤其是崇祯(1628-1644年)时期的青花瓷器,在近几十年来更以其丰富的纹饰内容、充满生活气息的实用种类和潇洒而不失细致的笔墨意趣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研究者、收藏者的目光。本文试以烟台市博物馆藏两件明崇祯青花瓷器为例,探索其中人物故事题材的奥妙。  崇祯青
期刊
编者按:4月26日,芷兰雅集艺术月谈第52讲邀请青铜器鉴定、修复专家贾文忠主讲青铜器的鉴赏与收藏。贾文忠先生出生于文物鉴定修复世家,北京大学考古系研究生班毕业,曾先后在北京市文物局、首都博物馆、中国农业博物馆从事文物保管、征集、修复和鉴定等工作。现任文化部市场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金属文物组执行主任、中国文物学会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青铜研究会会长、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委员会秘书长等职。  青铜器
期刊
承德皇家寺庙古建筑自1994年与避暑山庄一起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其宗教内涵、历史地位、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已经越来越为全社会各阶层所重视。其实,每一座寺庙都有它各自不同的历史内涵和时代背景,因而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比如说皇家寺庙之一的殊像寺。  殊像寺与其他几座寺庙建立的时代背景有明显的不同,其他各寺庙都是出于国家安全的需要,出于国家民族政策的需要,出于国家民族团结和融合的需要,而殊
期刊
一  2003年,王世襄先生尽集“俪松居长物”,手自编纂《自珍集》面世。虽说数达八十的明式家具早已转让上海博物馆而不入此集,其收录仍有十类近三百件套,可谓琳琅满目。开卷之首,即“唐‘大圣遗音’伏羲式琴”,文曰:  “‘大圣遗音’栗壳色,七徽以下弦路露黑色,遍体蛇腹断,中间细断纹,额有冰纹断。圆池,池上刻草书‘大圣遗音’四字。池内纳音左右上下四隅分刻隶书‘至德丙申’四字年款。是为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