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血液灌流法在急性重症安脯中毒急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60例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血液灌流法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分析两组恢复意识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急诊住院总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患者恢复意识时间(7.22±1.31)h、恢复自主呼吸时间(7.56±1.54)h、急诊住院总时间(8.2Z±1.34)d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結论:血液罐流法在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急诊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能够促进患者尽早恢复意识和自主呼吸,值得研究。
[关键词]血液灌流法: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急诊治疗
[中国分类号]R5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4-029-01
在内科急诊疾病中,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为常见病,其具有症状危急、并发症多等特点,若治疗不及时,易导致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故此,早期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分析两组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的各项情况,总结其治疗效果,具体见下文描述。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将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60例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或研究病人,分组原则为“随机方式”,分为30例观察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
观察组30例中有男性、女性分别25、5例;年龄值在22岁至56岁,平均为(39.21±1.64)岁。
对照组30例中有男性、女性分别26、4例;年龄值在23岁至56岁,中位为(39.56±1.57)岁。
2组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患者各项基本资料(性别和年龄等)进行对比,差异间无统计学意义,表示两者能够对比,用P>0.05表示。
1.2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
实施常规治疗,主要包括吸氧、洗胃,并进行心电监护,推注纳洛酮,每小时重复给药一次,使其呼吸道通畅得以维持,并积极采取抗休克治疗。
1.2.2观察组方法
实施血液灌流法治疗,为患者建立股静脉通路,并留置导管,首先对患者实施肝素化处理,后给予其血液灌流治疗,治疗速率为每分钟100mL,后逐渐增加至每分钟200mL,持续治疗15分钟。
1.3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患者恢复意识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急诊住院总时间以及治疗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软件对检验指标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卡方检验),检验指标中恢复意识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急诊住院总时间以及治疗效果数据存在差异,用P<0.05表示、若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2.1对比2组恢复意识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急诊住院总时间
观察组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患者恢复意识时间(7.2±1.31)h、恢复自主呼吸时间(7.56±1.54)h、急诊住院总时间(8.22±1.34)d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观察组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3讨论
安眠药主要包括多种类型,即地西泮、氯硝西泮、苯巴比妥、氯丙嗪等,而导致患者发生安眠药中毒的因素主要是由于一次性服用过量或大量服用所致,以血压降低、肌肉痉挛、心跳缓慢、昏睡不醒等作为临床表现,若治疗不及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血液灌流法主要目的在于改善患者意识障碍、减轻毒物浓度。研究认为,血液灌流法能够将机体血液中的有毒成分进行有效清除,使其头痛、意识障碍、低血压、体温降低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得以缓解,疗效确切。该种治疗方式相比常规内科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且解毒效果更快捷、更可出。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患者恢复意识时间(7.22±1.31)h、恢复自主呼吸时间(7.56±1.54)h、急诊住院总时间(8.2Z±1.34)d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血液灌流法在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急诊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能够促进患者尽早恢复意识和自主呼吸,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关键词]血液灌流法: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急诊治疗
[中国分类号]R5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4-029-01
在内科急诊疾病中,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为常见病,其具有症状危急、并发症多等特点,若治疗不及时,易导致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故此,早期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分析两组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的各项情况,总结其治疗效果,具体见下文描述。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将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60例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或研究病人,分组原则为“随机方式”,分为30例观察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
观察组30例中有男性、女性分别25、5例;年龄值在22岁至56岁,平均为(39.21±1.64)岁。
对照组30例中有男性、女性分别26、4例;年龄值在23岁至56岁,中位为(39.56±1.57)岁。
2组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患者各项基本资料(性别和年龄等)进行对比,差异间无统计学意义,表示两者能够对比,用P>0.05表示。
1.2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
实施常规治疗,主要包括吸氧、洗胃,并进行心电监护,推注纳洛酮,每小时重复给药一次,使其呼吸道通畅得以维持,并积极采取抗休克治疗。
1.2.2观察组方法
实施血液灌流法治疗,为患者建立股静脉通路,并留置导管,首先对患者实施肝素化处理,后给予其血液灌流治疗,治疗速率为每分钟100mL,后逐渐增加至每分钟200mL,持续治疗15分钟。
1.3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患者恢复意识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急诊住院总时间以及治疗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软件对检验指标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卡方检验),检验指标中恢复意识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急诊住院总时间以及治疗效果数据存在差异,用P<0.05表示、若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2.1对比2组恢复意识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急诊住院总时间
观察组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患者恢复意识时间(7.2±1.31)h、恢复自主呼吸时间(7.56±1.54)h、急诊住院总时间(8.22±1.34)d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观察组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3讨论
安眠药主要包括多种类型,即地西泮、氯硝西泮、苯巴比妥、氯丙嗪等,而导致患者发生安眠药中毒的因素主要是由于一次性服用过量或大量服用所致,以血压降低、肌肉痉挛、心跳缓慢、昏睡不醒等作为临床表现,若治疗不及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血液灌流法主要目的在于改善患者意识障碍、减轻毒物浓度。研究认为,血液灌流法能够将机体血液中的有毒成分进行有效清除,使其头痛、意识障碍、低血压、体温降低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得以缓解,疗效确切。该种治疗方式相比常规内科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且解毒效果更快捷、更可出。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患者恢复意识时间(7.22±1.31)h、恢复自主呼吸时间(7.56±1.54)h、急诊住院总时间(8.2Z±1.34)d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血液灌流法在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急诊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能够促进患者尽早恢复意识和自主呼吸,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