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照常升起》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48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太阳照常升起》是姜文继《阳光灿烂的日子》和《鬼子来了》之后的又一部作品,而观众对于这部电影的观后感而言,多不是关于电影的“好”与“坏”,而是集中在对该片的“解读”上,这个电影究竟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怎么去理解这部电影申的人物与情节?一时间,该片仿佛成了“字谜游戏”。且不论这部电影本身的好与坏,这些各色“解读”仿佛就已经令这部电影“丰满”起来了。
  [关键词]《太阳照常升起》浪漫情愫 情节碎片
  
  《太阳照常升起》是姜文继《阳光灿烂的日子》和《鬼子来了》之后的又一部作品,而观众对于这部电影的观后感而言,多不是关于电影的“好”与“坏”,而是集中在对该片的“解读”上。这个电影究竟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怎么去理解这部电影中的人物与情节?一时间,该片仿佛成了“字谜游戏”。各种对于“疯”、“恋”、“枪”、“梦”四个不同时空的主题片断的解读,各种对于电影中出现的脚、鞋、鸟、小号、枪、石头房子、枪、“尽头”、“非尽头”等隐喻的分析。这些分析都企图理解电影究竟想说什么?而导演又是以什么方式叙说的。实际上,且不论这部电影本身的好与坏,这些各色“解读”仿佛就已经令这部电影“丰满”起来了。
  
  电影中浪漫情愫的表现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电影欣赏中确实存在着主观上的差异性。对于电影的每种理解都是观众和电影所表现出来的东西的一种共鸣,不能苛求每一位观众对于一部电影都有着相同的感受。所以,每种对于此电影的解读都不能说没有它的道理,然而每一位观众对于电影的“解读”实际上都是对导演所想表达什么的一种猜测。
  实际上,导演姜文在该电影公映之初的新闻发布会以及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中都谈到了自己对于这部电影的理解及对于这些理解的表现手法。在该片的新闻发布会上,在谈到该片的内容时,姜文表示在他看来,《太阳照常升起》是讲不清楚的。他强调,这种讲不清、道不明指的是难以用语言讲清楚,但这并不意味着用电影表述不清楚。而身为该片女主角的陈冲表示:“对导演的意图也不是很了解,但拍摄这么长时间后,感觉片中包含了姜文青春时代强烈的幻想,他对70年代的记忆特别清楚。”
  在《锵锵三人行》中,姜文对于自己电影中那些想说出来的,但用文字又表达不清楚的东西的表现作了一番解释。对于影片为什么叫《太阳照常升起》?故事背景为什么选择那样的年代?对于为什么选择陈冲去饰演片中的角色?黄秋生所饰演角色的死因?甚至故事的一些叙述逻辑以及为什么该片以这样的形式出现等等问题,姜文都——作了解释。在他看来,影片本身是某种印象或印象派的东西,即影片本身是导演主观感情的一种直接的、印象化的表达。所以对于这种直接表达的接受而言,依赖的不是对于故事情节的分析,也不是对于故事中所隐含的某个道理的洞悉,而是依靠欣赏者的某种直接的直觉感受。在这种直觉感受中才能体会到生命中最为真实、纯净的人类情感,但这种情感往往是用语言、说理等等的方式是不能够明晰表达的。所以姜文才会说:“生命本身的感受是很重要的,非要去寻找生命意义的答案,有点耽误工夫。”姜文在这个访谈中,谈到影片中自己对于片中那个浪漫时代的种种感受。但这种感受并不能由一个故事或者什么道理说出来,而往往在特定时间、特定场合下的一个微小细节就能够激起你心中那些被压抑,且不容易被发现和言说的那些最为强烈的内心情感。例如访谈中谈到的陈冲饰演的角色,其中护士服的扮相其实是导演姜文年少时期对于这种装束的好奇与遐想的直接叙述,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内心复杂情感的表达:特定的年代和年龄所产生的一种奇妙的性意识。
  影片中多是这样的一些情感的直接表述,这种表述没有经过所谓的“理性思考”,并不意味着什么深奥的道理,但是它却描写出了人类最为真实的内心情感,而这些描写,又恰恰是人们心中那些想到但是又不敢表达或者难以表达出来的。所以姜文在采访中说:“‘不能’,并不代表‘不想’。‘不能’,但若把‘想’拍出来,就成了《太阳照常升起》”。
  
  对于电影中“情节碎片”的思考
  
  该片对于情感的描述手法,在国产电影中可谓是“独树一帜”。并且这种描述对于情感的把握与表现确实更加直接,更有效率。然而在考虑这些新颖面的同时,不得不提的是该片不足的方面。本片由四个部分组成,四个部分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但其中很多是一些让人看不懂或不合乎“常理”的地方,欣赏者需要用很大的精力,很仔细地且不止一遍才能够看出其中可能存在的联系。事实上,在有些影院推出了一票连续看三遍这样的活动。如此,就产生了本文开头所提到的诸多对于该片的“解读”。在考虑到该片独特的叙述手法的同时,不禁要让人思考这种情节设置是否合适?
  关于该片,导演姜文在发布会和《锵锵三人行》中均表示这是一部要用心去感受的电影,它表现的是一些用语言没有办法描述的真情实感。然而,这种情感哪怕再浓烈,但依旧还是导演心中的情感而已,导演想要表现的情感在观影者心中是不会自然发生的。导演要做的事情正是要把自己浓烈的情感通过,合情合理”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表现实际上是一种引导和培育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让观影者心中也可能具有的这种情感产生放大作用,从而对于影片的情感表现产生一种认同感。即便是在直接表现这种情感的过程中,也要和故事情节相结合,让故事情节对于情感的表达起到一定程度的推动。这样,才能使得欲表现的情感在观影者的心中得以最大程度的激发。而该片恰恰不是这么去做的。导演本身就有一个预设,那就是人人都会对这种情感有所共鸣,而这种共鸣不用任何的说明和培育就能够在每个观众的心里产生。这一点来说,导演姜文是在冒着很大的危险去安排这个电影的叙事结构,认为这些情节的破碎并不影响人们对于电影欲表达情感的接受。事实证明,导演姜文在这一点上没有成功。观影者的情感并没有因为导演的这种冒险而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
  另外,同样是因为这种“情节碎片”的呈现,由于它对于电影的完整性的忽视,缺乏对于情感的培育与引导,不禁让人怀疑这部影片成为“电影”的合理性。因为如果电影仅仅是一种浓烈的情感的表现的话,我们在一幅画,一首歌中都能感受到。当代艺术作品中的那些视频艺术作品对于情感也多有表现,而对于这种艺术作品我们只需短短几分钟,便可领略它所要表达的意思或情感。完全没有必要去花两个小时在电影院里,当然,你也可以说这个电影除了在细节中所直接表达的情感之外,还有另外的东西。但是,我想说,这些另外的东西并没有被绝大多数观众在短短的两小时的观影过程中所洞悉。那么我们就要思考,这是电影还是诸如展览馆中的那些视频之类的艺术作品?亦或是深邃的哲学作品呢?事实上,当代越来越多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视频作品由于没有完整的叙事情节和对于情感的引导与培育,于是更多的这些作品是走进了艺术展览馆,而不是电影院。所以,如果该片没有电影中情节设置的合理性,那么它出现在艺术展览馆是不是比电影院更为合适呢?
其他文献
摘要 与以往的古装历史剧相比,《蝶舞天涯》并不被历史史实所束缚,不再可以负载历史的沉重,而是极力拓展关于历史的想象空间,更多地融入今天人们对于历史的思索和断想,更多地从今天的审美视角出发,完成对于那段尘封远古奇妙世界的旅行。  关键词 蝶舞天涯 借题发挥 浪漫情怀 深情悲歌    2001年陈凯歌终于“试水”拍起了自己的第一部电视剧《蝶舞天涯》。在东汉末年时代动荡的大幕布之上,镶嵌了一出为历史遮蔽
空静之境 苏俊摄/佳能EOS 5DMarkⅢ,光圈F16,速度1/250秒  空静之境,不是由于其对生活创造的无力,而是其本身就是深邃的海洋,一个看似虚无却也实在的风景,可触摸,可谛听,可演绎。这是苏俊对风光摄影的灵感取源。身处自然之中,于无声无息间摄取自然的灵动与气韵。摄影,不再是一种简单的记录,而是礼赞生命、敬畏自然的詩篇。苍穹下 苏俊摄佳能EOS 5DMarkⅡ,光圈F16,速度1/500秒
在国内首屈一指的摩托车论坛上,摩托/摄影爱好者宋博文连载了自己的摩旅日记,网友看了照片都按捺不住想要上路,可能这就是摄影与摩旅结合产生的力量。今天骑摩托车不只是代步,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两轮承载灵魂”。在宋博文的旅行照片中,他独自一人,但有伙伴共行,摩托车带他到广阔风景中,并成为风景的一部分。  ——编者  跟许多男孩子一样,其实我很小就想骑摩托车了。但直到2010年开始“北漂”后才有了自己的第一
[摘要]文化概念的提出,为社会科学超出生物学的领域描述人类社会的多样性,统一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社会的急剧变化发展,人类科学领域掀起了一阵以研究文化为主题的热潮。本文拟以意大利学者扬母巴蒂斯塔·维科的代表作《新科学》中关于人类,文化起源和发展的论述,来探讨他的文化观,以及维科文化观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关键词]维科《新科学》文化    意大利学者扬母
我们在官方微信上发表征集80年代老照片的消息后,读者们在几天内发来数百张照片,全部精彩有趣,有些还非常奇妙,自学考试、Basic语言、君子兰、少林寺、摩托车……当然,还有照相机。我们选了一些彩色照片分享在这里,与“老外”拍的照片对照观看。  01.集体婚礼上的新人 汤彬时 摄 02.打坦克 张群 摄 03.公园里的一家三口 汤彬时 摄 04.小姐妹 栾信海 摄 05.上学 栾信海 摄 06.我们的
2015年9月1日,上海,双胞胎男孩奇奇、妙妙穿上校服,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 赖鑫琳摄  对于每个人,学生时代的时光总是令人回味和珍藏的。我是一名中学教师,同时也是一名摄影人,每逢开学季,都会利用课余时间,拿起相机,把镜头对准校园里那些青春蓬勃的少年,那些生动而稚嫩的面孔。  镜头里的“阳光分班”、班会、开学典礼、升旗、学生会竞选……这些画面,永远让我记忆犹新。透过相机镜头,我会抓拍到孩子们最为丰
【摘要】 肖邦,十九世纪著名的浪漫派作曲家之一。他的一生以钢琴创作为主,谱写出了大量优秀的钢琴作品。本文从美学的角度,对其钢琴作品在旋律、意境、创作形式、作品爱国主义特征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力求以另一种视角来审视肖邦音乐中的无限魅力,重温钢琴音乐史中这位伟大音乐家才华洋溢的不朽之作。  【关键词】肖邦 钢琴曲 旋律美 意境美 形式美 爱国主义情操美    十九世纪——一个色彩斑斓的时期,它在西方音
[摘要]近几年,美国动画大片塑造的角色深入人心,而配音在动物角色的塑造上更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几部颇受欢迎的美国动画片为例,从台词、音色及表演三个方面来讨论近年来美国动画片中的配音模式与特点,并提出对中国动画片发展的启发。  [关键词]动画片 配音 动物角色塑造    动画片对人物的塑造与传统的电影不同,尤其是多以动物为主角的美国动画片。由于没有演员直接的表演,情感的表达有其特殊的方式。除
[摘要]本文主要从影片的叙事手法、主题意象和人物心理等方面,试图对《钢琴课》与《钢琴教师》折射出的女性意识进行比较性研究,旨在解读当代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的结构技巧。主题深度和道德审美尺度,分析西方电影作品如何在后现代女性批评韵语境中运用古典钢琴音乐这个怀旧色彩浓郁的艺术元素对人类——尤其是女性作为卦闭孤独的个体——的生存环境、心灵状态以及不同的命运轨迹进行视角独特的写照和关怀。  [关键词]叙事手法
[摘要]美国电影作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其中渗透着美国的主流价值观与意识形态。超级英雄影片一直是好莱坞钟爱的题材,除了满足市场和观众的心理诉求外,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本文试图通过运用文化帝国主义理论、文本分析法等来分析美国价值观与意识形态在电影中的反映,挖掘这些影片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以及美国电影的影响。  [关键词]美国电影 价值观 意识形态 超级英雄    超级英雄影片一直是银幕上频繁出现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