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以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情. 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出发,设计自己的教学内容. 基于这个观点,“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多地被教师所接受和认可. 所谓以学定教就是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
在数学复习课中,教师经常让孩子在课前针对所学知识先自己进行归纳和整理,上课的时候再在小组内和班级内进行交流. 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好地反映出每名学生已有的学情. 这样的课,有时因为孩子的精彩生成而耀眼夺目;有时却因生成性资源的匮乏而黯淡无光. 怎样更好地体现复习课的价值,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呢?教师应当关注以下五个方面.
一、关注对学生学情的全面性前测
前测,就是教学之前的测试. 通过对前测产生的数据分析,能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状况,准确了解学生的思维误区. 以学定教的前提就是从学生已有的学情出发进行教学. 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学情. 在复习课上,教师如果安排了学生课前进行归纳整理,就一定要在课前对学生归纳和整理的情况有所了解.
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是无法“尽在掌握”的. 有的学生,整理得并不出色,但是表现欲很强. 如果教师对这类学生整理的情况不清楚,在让他汇报的时候容易耽误课堂教学时间. 有的学生,整理得很出色,但是因为害羞或没有把握而不敢展示. 如果教师对学情不够了解,不进行针对性的鼓励,则会使优质的教学资源就此湮没. 所以,教师的前测是为了教学时做到“胸中有纲”. 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优质的生成性资源.
二、关注对知识结构的创造性呈现
无论是一节单元复习课还是一节总复习课,对知识结构梳理结果的呈现都是复习课的第一个版块,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 常规的复习课一般由教师带着学生进行回顾和整理,以教师的思维为主导. “以学定教”理念下的教学模式可以把这个环节完全放给学生,利用课前的时间进行梳理. 在整理的过程中,不少学生会有自己独创的方式,这些方式是课堂教学的亮点,教师要给他们机会阐述自己的观点,给其他同学时间鉴赏、品味和评价.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点的心智活动. 凡是能为人们认识和实践开辟新的领域,为后人打下良好基础的,都叫作创造性思维. 这些创造性思维的呈现是数学复习课的灵魂,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先要关注的部分,课堂正因为有了他们的不同而精彩!
三、关注对典型题目的多类型整理
数学复习课除了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学生整理的问题和知识点,是他们自己认为需要进行巩固的知识,其中的技能是他们认为自己需要强化的技能. 以这些题目为素材进行讲评,是“以学定教”教学理念的体现.
第一,关注易错的题目. 总会有一些题目,全班的错误率很高. 产生较高错误率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题目本身难度过大,也可能是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中有隐含的“陷阱”,指向学生错误的学习习惯. 无论是什么样的原因,这些题目都会使学生产生深刻的记忆. 在进行整理的时候,这些题目是首当其冲进入学生记忆的. 在全班范围内讲评这样的题目,极易在学生之间产生共鸣,起到巩固和提醒的作用.
第二,关注常讲的题目.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总会对一些重点题目反复强调. 这样的题目学生也有非常深刻的印象. 由于教师的反复讲解,学生的错误率不一定很高,但同样是具有复习价值的. 由学生汇报,像一个小老师一样讲解,能够取得更好的讲评效果.
第三,关注拓展的题目. 自由进行题目的整理,这是一个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学生可以尽情地“炫耀”自己的课外知识. 在题目整理的版块,学生可以尽情地拿出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不用顾忌到难度如何. 学生一旦整理了这些题目,就需要给他们一段时间去汇报,去表达,但时间不宜过长.
四、关注对学生能力的多元化赏析
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擅长学习数学,但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感兴趣的学科,都有自己所擅长的技能,许多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 特长的形成,往往与个体的兴趣爱好密切相关. 良好的特长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信、自尊、自强的个性心理品质,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一旦养成,就建立了强大的动力系统,就能带动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
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最擅长的技能,将自己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经验,甚至将自己的梦想都带进了寻寻常常的一次作业. 难道学生们这些精彩纷呈的表现不值得我们关注吗?
五、关注对学生作品的后续性反馈
这些优秀的作品,除了在课上进行交流、展示之外,课后应当要专门地进行品析和评价,而评价者更多应是学生自己. 评价和反馈的目的在于相互借鉴和相互学习. 通过品析他人的作品,找到自己擅长的表达方式,使得自己下一次的“创作”能够有更精彩的想法. 有了这关键的评价与反馈,学习就有了螺旋上升的过程. 下一次的整理,同学们的眼界就更加开阔,方式也更加多样,创意更加层出不穷.
我们现在讨论“以学定教”教学理念,更多是在讨论教师的作用和教师的角色定位. 当我们把课堂的话语权交给了学生,把课堂的活动空间让给了学生. 教师的位置在哪里?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体现?以上的五个“关注”就是一种回答. 通过对这五个方面的关注,可以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果,使教学的有效性明显提升.
在数学复习课中,教师经常让孩子在课前针对所学知识先自己进行归纳和整理,上课的时候再在小组内和班级内进行交流. 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好地反映出每名学生已有的学情. 这样的课,有时因为孩子的精彩生成而耀眼夺目;有时却因生成性资源的匮乏而黯淡无光. 怎样更好地体现复习课的价值,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呢?教师应当关注以下五个方面.
一、关注对学生学情的全面性前测
前测,就是教学之前的测试. 通过对前测产生的数据分析,能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状况,准确了解学生的思维误区. 以学定教的前提就是从学生已有的学情出发进行教学. 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学情. 在复习课上,教师如果安排了学生课前进行归纳整理,就一定要在课前对学生归纳和整理的情况有所了解.
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是无法“尽在掌握”的. 有的学生,整理得并不出色,但是表现欲很强. 如果教师对这类学生整理的情况不清楚,在让他汇报的时候容易耽误课堂教学时间. 有的学生,整理得很出色,但是因为害羞或没有把握而不敢展示. 如果教师对学情不够了解,不进行针对性的鼓励,则会使优质的教学资源就此湮没. 所以,教师的前测是为了教学时做到“胸中有纲”. 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优质的生成性资源.
二、关注对知识结构的创造性呈现
无论是一节单元复习课还是一节总复习课,对知识结构梳理结果的呈现都是复习课的第一个版块,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 常规的复习课一般由教师带着学生进行回顾和整理,以教师的思维为主导. “以学定教”理念下的教学模式可以把这个环节完全放给学生,利用课前的时间进行梳理. 在整理的过程中,不少学生会有自己独创的方式,这些方式是课堂教学的亮点,教师要给他们机会阐述自己的观点,给其他同学时间鉴赏、品味和评价.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点的心智活动. 凡是能为人们认识和实践开辟新的领域,为后人打下良好基础的,都叫作创造性思维. 这些创造性思维的呈现是数学复习课的灵魂,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先要关注的部分,课堂正因为有了他们的不同而精彩!
三、关注对典型题目的多类型整理
数学复习课除了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学生整理的问题和知识点,是他们自己认为需要进行巩固的知识,其中的技能是他们认为自己需要强化的技能. 以这些题目为素材进行讲评,是“以学定教”教学理念的体现.
第一,关注易错的题目. 总会有一些题目,全班的错误率很高. 产生较高错误率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题目本身难度过大,也可能是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中有隐含的“陷阱”,指向学生错误的学习习惯. 无论是什么样的原因,这些题目都会使学生产生深刻的记忆. 在进行整理的时候,这些题目是首当其冲进入学生记忆的. 在全班范围内讲评这样的题目,极易在学生之间产生共鸣,起到巩固和提醒的作用.
第二,关注常讲的题目.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总会对一些重点题目反复强调. 这样的题目学生也有非常深刻的印象. 由于教师的反复讲解,学生的错误率不一定很高,但同样是具有复习价值的. 由学生汇报,像一个小老师一样讲解,能够取得更好的讲评效果.
第三,关注拓展的题目. 自由进行题目的整理,这是一个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学生可以尽情地“炫耀”自己的课外知识. 在题目整理的版块,学生可以尽情地拿出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不用顾忌到难度如何. 学生一旦整理了这些题目,就需要给他们一段时间去汇报,去表达,但时间不宜过长.
四、关注对学生能力的多元化赏析
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擅长学习数学,但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感兴趣的学科,都有自己所擅长的技能,许多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 特长的形成,往往与个体的兴趣爱好密切相关. 良好的特长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信、自尊、自强的个性心理品质,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一旦养成,就建立了强大的动力系统,就能带动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
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最擅长的技能,将自己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经验,甚至将自己的梦想都带进了寻寻常常的一次作业. 难道学生们这些精彩纷呈的表现不值得我们关注吗?
五、关注对学生作品的后续性反馈
这些优秀的作品,除了在课上进行交流、展示之外,课后应当要专门地进行品析和评价,而评价者更多应是学生自己. 评价和反馈的目的在于相互借鉴和相互学习. 通过品析他人的作品,找到自己擅长的表达方式,使得自己下一次的“创作”能够有更精彩的想法. 有了这关键的评价与反馈,学习就有了螺旋上升的过程. 下一次的整理,同学们的眼界就更加开阔,方式也更加多样,创意更加层出不穷.
我们现在讨论“以学定教”教学理念,更多是在讨论教师的作用和教师的角色定位. 当我们把课堂的话语权交给了学生,把课堂的活动空间让给了学生. 教师的位置在哪里?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体现?以上的五个“关注”就是一种回答. 通过对这五个方面的关注,可以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果,使教学的有效性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