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对初中文言教学的感悟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sd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几乎占了整个语文教学的三分之一,然而老师和学生对文言文的教与学习越来越显得困难重重。对初中文言文的教学不能盲目,应分析、理清,应一环套一环地进行立体化、多纬度的认识与把握。
  目前的初中文言文教学,是素质教育中的最薄弱的一环,在教学中追求“字字落实,句句清楚”成为了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不二法门。老师注重文言文词句的解释与全文的串讲,而学生就只能是束手听记了。如此呆板、机械的讲授,將有血有肉、形象生动的、丰富深刻的文言文人为地分解成了一片一片的孤立的小片段,从而导致了文言文教学的枯燥,以及初中文言文与学生的隔膜,使之索然寡味。如此一来就形成了学生“敬而远之”,老师“怅然若失”的尴尬局面。孟子曾说:“得英才而教之,三乐也。”而这种教学现状显然使教师和学生这“两乐”都不见了。
  二
  就上述文言文教学现状,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反客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回想我的求学经历,在以前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就好像是一个小说文本中的全知全能的故事叙述者,而学生是一个洗耳恭听的呆板的接受者,几乎没有发言思考的机会,或者说根本不需要动手“工作”,更谈不上什么创造,所有的课堂教学中的一切工作,比如说读、讲、翻译、字词的含义、中心思想等,都由老师一个人一一解决,学生只是记了背,背了再记。之后,我在郭治峰老师的指导下学到了语文教学应该是一种老师和学生在平等的对话中进行的过程,即是老师与文本、教科书、编者及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文本、教科书、编者及学生的对话;学生与老师及生活的对话。
  (二)巧设引子,激发为主。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文言文的年代离我们比较远,但这也恰恰是它的一个优点。对于初中生来说,尤其是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他们时常有着一种很强的好奇心理。因此我们在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巧妙地设计一些生动活泼的具有激发性的与所教内容有关的引子,再加上他们本身所具有的巨大的好奇心,那么,学生的学习将会是非常有趣、生动的,且具有很强的积极性,其效果也会超出想象。其实“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因此我们应该寓教于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巧妙地设计一些引子。
  (三)“有舍有得”,过程不多。
  初中文言文的教学主要是要突破古今语言的障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即“授之以渔”,那么从教师方面来说,初中文言文中的一些艰深知识点该讲的就讲,比如实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虚词的多种用法、特殊句式等方面的知识,而且最重要的是要讲清难点,教方法,教技巧,找规律,不过也并不是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要讲,该放手处就要放手,而且要敢于放手,因为初中文言文的内容比较浅显,注释也比较详尽,我们要相信大多数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字词释意的深入与趣味化。
  现代汉语是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演变而形成的,汉语中的每一个字或词,特别是实词,都有一段生动的故事,讲述其意义的发生与演变的历史,不仅包含丰富的文字学知识和古代文化知识,而且趣味横生。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的《语林趣话》节目,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讲述了中华成语的典故,追溯了中华汉字的演变轨迹和历史,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汉代学者刘向在《说宛·杂言》中说,玉有六种美德,远看它温和滋润,有似于君子的品德;近看它则纹理严密,象征着君子的智慧;发出的声音却悠扬致远,好像君子的道义;宁可折断也不弯曲,无论怎样的毁坏它也绝不柔弱,好比君子的勇敢;它的棱角分明,但是却不伤人,这是君子的仁爱之心;有瑕疵也不露在外面,让人一目了然,这是君子的真诚。所以君子非常喜欢它,并且作为人生的启示。
  (五)注重人文情感的开发与培养。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初中文言文中有大量的名篇佳作,这些作品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其中的精神思想,高洁的情怀,伟岸的形象,是我们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生动范本。例如,在《离骚》中屈原“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和忧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与坚定。“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效仿这些先贤圣哲们“就极刑而无慢色”,“隐忍苟活”,发愤著书的精神和气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怜与呐喊;《〈指南录〉后序》中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民族气节,这些以文言文构筑的诗、文,是辉煌灿烂的“精神灯塔”,照彻千年,贯通今古。集内容美与形式美于一体的这些佳篇杰作,文字优美,人物风流,情怀高洁,思想深邃,是陶冶学生情操的绝佳材料。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以《史记》选修内容为例,提出了教学创新的四种途径:引用经典诗句,解读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事件,发散学生思维;对比历史人物,撰写短小文章;探究悲剧成因,发表自己见解。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热情和参与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史记》选修 教学创新 四种途径    《史记》选修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它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当前我国各级各类院校都在大力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强调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实现“三全育人”新格局.文章提出了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
通过对江南水乡城镇妇女穿着的百褶裙与农村劳动妇女穿着的作裙进行分析,发现褶皱在妇女的裙装中大量使用,具有普遍性。首先研究了褶裙的外形特征;其次分析了工艺特点;再次总
摘 要: 本文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学习兴趣,以及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语言能力等分析入手,着重探讨了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实效性、社会性的问题。作者认为一线语文老师应立足课堂,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时刻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社会沟通能力的发展,以助于他们未来的就业,提高文化素养。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语文教学现状 学生学习    在知识更新与科技
针对莘莘学子在学习语文时的苦恼和困惑,本文对语文学习的规律进行探究,对中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In view of the distress and perplexity of the students when they l
摘 要: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意味着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育,而且肩负着提升学生德育的重任,有着净化中学生心灵,塑造美德的教化作用。我国许多教育家早就指出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教人做人”,并且他们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把传授知识能力与进行德育渗透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教材特点和学科教学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
摘 要: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活动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是:确定主题,设计方案,分组分工,安排进程,搜集、整理信息,合作交流,展示成果,共享成果,总结经验。几年来,作者进行了广泛的理论学习和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的实践,总结了几点心得:通盘考虑和计划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师生共同备课;创设最佳教学情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展示活动成果。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摘 要: 语文学科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而成为学生主体意识和智力发展的动力。中学语文教师教给学生的不应该仅仅是理论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体会语文学习的快乐,带给学生更多的享受。轻松快乐地教,自主快乐地学,尽情地享受语文的人文性、审美性、实用性,让学习语文成为一种享受,开创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关键词: 语文学习 人文性 审美性 实
A new multi-modal optimization algorithm called the self-organizing worm algorithm (SOWA) is presented for optimization of multi-modal functions.The main idea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