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电教手段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cool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多媒体以其巨大的容量、丰富的表现形式、直观的感受迅速得到人们的青睐。多媒体计算机这种集文本、图形、影像、动画、视频、声响、音乐等多种信息符号于一体的功能,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它的魅力,促进了语文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和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从而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给语文教育也带来了一场革命。
  低年级的小学生,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感兴趣,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孩子们喜欢的是鲜艳的图画、动听的音乐、生动的故事,而电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其色彩绚丽的画面、鲜明生动的形象、优美动听的音乐和声情并茂
  的台词,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能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运用电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现代教学把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重要地位。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是有限的,而现代教学技术的使用,可以不断刺激和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在低年级学生学拼音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教单韵母“a”的时候,我用生活实际情景(多媒体)导入:小芳感冒了,医生在给她做检查时,小芳发出了“a”的声音。借此机会,让小芳当“老师”,学生一起读“a”的音。这样从学生熟悉的事情着手,通过镜头的特写和反复等技巧,学生便可轻松掌握“a”的读音,并记住“a”的字形。
  再如区分b-d时,我利用多媒体设计马在沙漠上飞奔后留下的脚印,以及马跑步时“得得”的音响效果。学生在观看“d”型的马蹄印时,牢记“d”的字型;在听声音时,记住“d”的读音。学习“b”时,用动画直接显示“6”慢慢变形为“b”,强调“像个6字bbb”,反之就是“d”。区分“ei—ie”时设计字母“i”和“e”左右跳动,排队报数,谁在前面先报谁的“名字”,后面那个字母的名字轻轻带过。这样,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运用电化教学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育技术要为现代教学服务,其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具有发展的功能。所谓发展,是指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其智力同时得到开发。
  电化教学由于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对学生的智力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引起学生对观察对象的兴趣和注意,增加观察的可见度和清晰度,突出观察的重点和本质特征,还可以对观察对象进行有目的地选择、剪辑、组接,使之更集中,更典型。如教《那片绿色的爬山虎》时,我将文中“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余晖下的爬山虎”设计成小动画,让学生进行对比思考、递进思考、换位思考、总结思考,来深入地理解课文,明白了“绿绿的爬山虎”就是“我”在叶老的教导下,不仅懂得了怎样作文,怎样充实自己,而且懂得了要认真地、一丝不苟地做人。本文教学目标也得以全面实现。再如教《黄山奇石》一课,让学生边看录像边叙述“奇石”的形状,对于书上没有详细介绍的,学生可看着录像,加上自己的想象进行说的训练,再写下来。这样,就训练了学生的基本技能。
  
  三、运用电化教学有利于突破课文重点难点
  
  电化教学往往能将语文基础知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学生容易理解、掌握。
  在古诗《草》中,“离”、“枯”、“荣”等几处是文章的难点,“野火烧不尽”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我在课件中设计了四幅场景。第一幅是像大海一样美丽宽广的草原,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幅“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景象。学生通过逼真的画面,理解“离离”之草就是茂盛的草,同时,通过这幅画面,也知道了“荣”就是“茂盛”的意思。第二幅是秋季草原图,依旧是宽广博大的草原,小草在深秋的季节变黄了、枯萎了。看图后,我提问:“诗中哪个字说的就是这个季节的小草特征?”学生理解了“枯”就是“枯黄”的意思。“野火烧不尽”,这些小草,怎么会烧不尽呢?播放第三幅场景:熊熊的烈火在无情地燃烧,露出大片光秃秃的土地。这时,我提示“小草的根在哪里”,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大火无情地烧掉小草的叶,但它的根深深地埋在地底下,并没有被野火烧死,仍旧在聚集着力量,等待春天,所以说“野火烧不尽”。第四幅场景:春暖花开,小草慢慢地从泥土里钻出来,舒展着修长的身体,在春风中展露着嫩绿的期望。学生由此了解了“春风吹又生”。这样,看影片与朗读结合,便使学生明白了小草的确具有顽强不屈的精神,并初步知道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用来形容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至此,突破了重点难点。
  
  四、运用电化教学能培养学生审美素质
  
  语文电化教学能根据课文内容或教学要求设计出丰富的视听材料,展示自然美,弘扬社会美,表现艺术美,同时,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黄果树瀑布》这样描写瀑布:“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得多,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谷回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我们久久地坐着,任凉丝丝的飞珠扑上火热的脸庞,打湿薄薄的衣衫。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黄果树瀑布的景象也许还能想象,然而瀑布訇然的声音以及作者的观感,对没有亲临黄果树瀑布的学生——即使是去过但仅是走马观花的人来说,通过语言文字来感悟仍是困难重重的。因此我在教学时,出示了一段剪辑过的黄果树瀑布的录像,那飞流直下生紫烟的壮观场面,那声势浩大绵延不绝的声响,真实而摄人魂魄,学生见了,无不为之惊叹,并陶醉其中,浑然忘我。看后,学生交流感受。一个学生想起了叶圣陶先生的《瀑布》,脱口而出:“黄果树瀑布如烟、如雾、如尘。”第二个学生说:“黄果树瀑布溅起的水雾真的比瀑布还高。”第三个学生只是不停地感慨:“太美了,我无法用词来形容!”第四个学生说:“这真像一个童话世界,我真想马上到黄果树瀑布去。”第五个学生说:“黄果树瀑布不但美,而且很有力量。”这些感悟,有些是超越书本的,而其中最有新意的是“力量”一说,课文语言都未涉及,然而细细思忖,黄果树瀑布如此气势非凡,如此雄伟壮观,自然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之力所致。再如《观潮》一课,作者通过自己的见闻,描写了潮前、潮后时和潮来后的壮观景象,针对学生没见过钱塘江大潮,很难体会作者的惊叹、热爱之情的现实,我剪辑了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录像,让学生如临其境,体会了大潮的壮观美景,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操。
  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不但给学生带来了视、听、说、演的训练,优化了课堂结构,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了活力,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作者单位:410145湖南省长沙县高桥镇百录小学)
其他文献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  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所以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我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倾注情感,对学生进行感化、熏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的做法如下:    一、以情激学    与其它学科相比,思想政治课的
期刊
班主任工作在整个学校教育管理中非常重要。班主任是班集体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各科任老师的纽带,也是沟通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桥梁。班主任肩负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任,在学生的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由于社会、家庭、学生等方面原因,初中学生厌学现象普遍存在、家长疏于对子女管教,致使一部分初中学生难以管理,班主任往往疲于奔命,班务缠身,农村初级中学的班主任越来越难当、越来越没有老师愿
期刊
职业教育与传统的普通教育不同。“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四条)这就表明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教师的一般素质,更要具备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综合素质。    一、中职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    1、中职教师必备的知识素质  ⑴爱岗敬业、宽
期刊
我在从事教育工作中体会到:一个班主任,必须对学生“爱之深,知之切,导之以微,喻之以理”,才能教育好学生,改变后进生的面貌。下面谈谈自己对后进生转化的一些方法:    一、坚持按儿童的特点教育后进生    我在与后进生接触的过程中,感到儿童有好动、好新、好奇、好问、好仿、好胜的心理特点,因此,对他们与教育要求相违的行为因势利导,使之向积极方面发展。一次,我正在教室里与学生谈话,小陈同学带着几个后进生
期刊
一位当代文学大师在回顾自己一生的写作生涯时,不无感慨地说:“我一生写了无数中、长篇小说,洋洋百万言可抵不上鲁迅短短的一篇《孔乙己》。”可见,《孔乙己》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换句话说,文字不在多,而在精。  鲁迅在《孔乙己》这篇小说中用白描的艺术手法,深刻、简练、准确地对孔乙已的肖像、动作、语言作了详尽的描述,塑造了一个被封建科举制度摧残、毒害而又无可救药的,最终被黑暗的社会吞噬了的艺术典型。而
期刊
由于受到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现在,农村小学、中学流传着这样一种论调,即“读书无用”,且厌学的学生越来越多,队伍越来越大,如何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已成为当务之急,当务之需。近年来,我也和其他老师一样在努力摸索着,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要想彻底根除学生的厌学情绪,教师就要付出真情,跟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要关心爱护每一个人,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期刊
柳宗元的《渔翁》是一首享誉诗坛的佳作。该诗有着闲适恬静的意境美,然而,苏东坡等古代文人学者及当代诗歌评论家李元洛都认为诗的后两话:“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是诗的“蛇足”,但历来的诗选本都保持了原诗,也有人维护着原诗的整体性。这到底是“蛇足”,还是构成《渔翁》这首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应该从《渔翁》所描述的生活景象与寓于诗中情理的内在联系是否和谐合理为依据,和谐合理就是整体中的一部分,反之便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试以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谈谈这些问题及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    一、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走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
期刊
一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就要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一、创设情景,大胆探究    1、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讨论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时,强调“教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何谓语文素养?周正逵(人教社编审)认为:语文素养是一个综合体,包括:以语文能力为核心,以语文知识、文化素养为前提,以生活体验为基础,以思想品质、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为指导,这就是语文素养。如何评判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博闻强记、能写会说,正是衡量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内在气质的先决条件。“读书破万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