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所谓数感,就是儿童对数的大小、多少、计数原则中进位值和位置感的感悟,感悟的强弱决定数感的高低,儿童的数感程序直接关系到儿童的数学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编排的内容,重视了儿童数感的培养,下面谈一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选择儿童身边的数学,培养数感
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选择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让儿童在熟悉的事件中学习数学。通过数的结果和对数的大小、多少、数位、组合的感悟,感受到数的意义。教材中安排的内容,大量的是儿童身边的事例。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教材从儿童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一幅升旗仪式的情景图,组织儿童数升旗仪式上所看到的事物,感悟数的多少;在数轴上按顺序写数,找出自己坐位所在的位置;组织儿童数全班有几个小组,每组几个小朋友,每组有几个男同学,有几女同学,哪组小朋友的人数多,哪组小朋友的人数少,数出的数哪个大,哪个小等。这些都是儿童熟悉的日常生活的数学问题,让儿童体会到日常生活需要数数感悟到这些数有大小、多少,一个数可以分成两部分,两部分还可以合成一个数等数学现象,这种数学思维的建立,就是数学意识的初步培养。当学生有了对数的大小、多少、组合、分解的感悟后,学生对数的感悟得到了很大提高,也感觉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强烈的兴趣。
二、在操作中培养数感
著名的科学家爱迪生曾经说过:“我从来没有做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深思熟虎,严格实验的结果。”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安排了大量内容,让学生操作,如捆一捆、画一画、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等,给学生提供了尽可能多一些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促使儿童数感意识的增强。如学生用小棒摆数、圈数,组织儿童在学习11—20的认识时,先让学生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捆成一捆,然后再让学生数出16根,数感强的孩子,就会很快地说出先拿出一捆,再数出6根,这样数又快又准确。接着老师问16里面有几个10,待学生讨论后,再接着说,在数数的时候,让满10根的数都放在一个位置,这个位置取个名——十位,学生这样进行分群计数,是对数认识的飞跃,是对计数原则中,位置的初步体会,是对儿童数意识的发展。
三、在实践活动中培养数感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儿童的数学实践活动,既培养儿童的数感,数学意识,又提高儿童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如教材中安排的实践活动:“快乐的一天”,在活动中,学生每人带8元钱到游乐园玩,先分析游乐园的价目表,然后安排8元钱可以怎样玩(每人最多三种)?通过学生的具体活动,他们就会明白怎样安排,花同样的钱,玩的次数多,能够玩自己最开心的活动,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又如“小小统计员”,学生在调查活动中,收集、处理各种信息,填出统计图、统计表,通过对数据的分处、处理,提出数学问题等,从而明确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总之,数学教学中,注意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在现实的情境中研究数和量,空间和图形等关系中获取数学知识,建立和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悟,即数感。当儿童再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时,当出现数和量时,儿童就会从建立的数感中对数的大小、多少、算法的选择,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等,思维模式的反映,也就是数学思维方法,它是数感和数学意识在儿童学习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中的充分体现。
(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区水土镇小学校400700)
一、选择儿童身边的数学,培养数感
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选择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让儿童在熟悉的事件中学习数学。通过数的结果和对数的大小、多少、数位、组合的感悟,感受到数的意义。教材中安排的内容,大量的是儿童身边的事例。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教材从儿童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一幅升旗仪式的情景图,组织儿童数升旗仪式上所看到的事物,感悟数的多少;在数轴上按顺序写数,找出自己坐位所在的位置;组织儿童数全班有几个小组,每组几个小朋友,每组有几个男同学,有几女同学,哪组小朋友的人数多,哪组小朋友的人数少,数出的数哪个大,哪个小等。这些都是儿童熟悉的日常生活的数学问题,让儿童体会到日常生活需要数数感悟到这些数有大小、多少,一个数可以分成两部分,两部分还可以合成一个数等数学现象,这种数学思维的建立,就是数学意识的初步培养。当学生有了对数的大小、多少、组合、分解的感悟后,学生对数的感悟得到了很大提高,也感觉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强烈的兴趣。
二、在操作中培养数感
著名的科学家爱迪生曾经说过:“我从来没有做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深思熟虎,严格实验的结果。”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安排了大量内容,让学生操作,如捆一捆、画一画、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等,给学生提供了尽可能多一些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促使儿童数感意识的增强。如学生用小棒摆数、圈数,组织儿童在学习11—20的认识时,先让学生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捆成一捆,然后再让学生数出16根,数感强的孩子,就会很快地说出先拿出一捆,再数出6根,这样数又快又准确。接着老师问16里面有几个10,待学生讨论后,再接着说,在数数的时候,让满10根的数都放在一个位置,这个位置取个名——十位,学生这样进行分群计数,是对数认识的飞跃,是对计数原则中,位置的初步体会,是对儿童数意识的发展。
三、在实践活动中培养数感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儿童的数学实践活动,既培养儿童的数感,数学意识,又提高儿童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如教材中安排的实践活动:“快乐的一天”,在活动中,学生每人带8元钱到游乐园玩,先分析游乐园的价目表,然后安排8元钱可以怎样玩(每人最多三种)?通过学生的具体活动,他们就会明白怎样安排,花同样的钱,玩的次数多,能够玩自己最开心的活动,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又如“小小统计员”,学生在调查活动中,收集、处理各种信息,填出统计图、统计表,通过对数据的分处、处理,提出数学问题等,从而明确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总之,数学教学中,注意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在现实的情境中研究数和量,空间和图形等关系中获取数学知识,建立和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悟,即数感。当儿童再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时,当出现数和量时,儿童就会从建立的数感中对数的大小、多少、算法的选择,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等,思维模式的反映,也就是数学思维方法,它是数感和数学意识在儿童学习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中的充分体现。
(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区水土镇小学校400700)